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二百一十三节 闺阁的秘密(二)

临高启明 第二百一十三节 闺阁的秘密(二)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目前在高价的驱使下,虽然没有大宗的粮食从广西到来,但是来自周边农村的粮食却有少量的流入梧州。一些小粮贩冒险驾船沿着西江分支出去的各条水路,深入农村地区收购粮食。而澳洲人也鼓励梧州周边的地主把手里的余粮粜入梧州。商贩和地主在梧州出售粮食,无不获得重利。让蒋容先非常眼红。

然而他不是粮商――自古隔行如隔山。况且外面的形势,也不敢投身到这种要赌上身家性命的的买卖中去。

正烦恼间,忽然僮仆送来一个漆盒,禀告说姑太太带了许多“澳洲点心”回来,太太说请老爷也尝一尝。

“什么点心,我哪里吃得下。”蒋容先苦笑道,“且放着。”

僮仆退了出去。蒋容先枯坐半响,依旧无计可施。无计可施间他随后打开了漆盒,里面却是几块圆形酥饼,不但色泽各异,还散发着不同的香气。这澳洲人也真是考究,千里迢迢从广州还运这个来!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动:现在梧州城里唯一能搞来大宗粮食的,不就是澳洲人么!自家只要能和澳洲人搭上关系,当上了“皇商”,这财源不就滚滚而来?

若说要搭上关系,自家可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想到这里,蒋容先立刻来了精神,起身便往妹子的下处而来。

“这么说,你家兄长想做粮食生意?”易浩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意外,“你娘家不是做丝绸买卖的吗?对粮食生意一无所知啊。”

“正是这个理!”秋婵愁眉不展,“他说我既然和澳洲人的小妾交好,何不设法通过蔡兰吹吹枕头风,让他也来掺和一脚。”

“要掺和一脚倒是不难――向来这澳洲人也不会不卖这面子,只是你兄长手头无粮,拿什么作本钱?”

“他有银子,只是无处买粮。于是又想起了立恒是在这里念书,您老的东家又是……”

易浩然恍然大悟,自己的东家骆阳明不但是粮商,又是善后局委员和米粮公会的成员。虽买卖不大,却是这梧州城里的实权人物之一。

“我懂了,他是想从敝东这里搞粮食。”

“正是如此。”秋婵点头,她面皮微红,她打小长在深闺,从没接触过这样的生意买卖,还要仰面求人,要不是自己寄人篱下,不敢反对,打死也不肯来游说易浩然的。

“奴婢娘家经此一难,光景很是困难。家兄也是没法子。病急乱投医。”

易浩然的脑子转得飞快,这些日子都在忙于策划暴动方案,一直没想出合适的计划来。这会听到秋婵的请求,不由自主的把这事又给够连起来想了一下,看看有无可乘之机。他当即道:“既然如此,待我先打听打听敝东的口风,再与你一个回音。”

送走了蒋秋婵,易浩然思索良久,没发现什么可利用的地方,毕竟这不过是个常见的利用裙带牟取私利的常见套路,帮忙不帮忙对澳洲人似乎都没什么可损害的,也不会就此把解髡贼给诱骗出来。

他正想着,忽然阿纯出来叫他:李掌柜请他去。

易浩然不敢怠慢,赶紧到账房之中。

“郝先生,这回接了一个大买卖,”李文升说道,“要从广东那边买进一大批稻米。你且把账目都清理一番,能收的尽量收,总之将银子铜钱都备妥了。”

“银子我心里有账,只有三百多两,不到四百。外面的账能收得也收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大约短时间也收不回来。”

“有多少算多少,尽量多些。”李文升并不在意。

易浩然心里一动,想起前不久大昌的朱福元来访的事情,看来,澳洲人是要想梧州大量卖出粮食!他故意道:

“这些钱在广东最多也就买三百多石粮食,若是算上运费,只有三百石,算什么大买卖。”

“我们店小本微,做不了大买卖。只算是个牵头主事的。”李文升话说得谦逊,言语里颇为骄傲,“米粮公会正在筹集这笔钱,大约要上万两银子……”

“这钱可真不少!”易浩然故作惊讶道,“可惜,如今梧州不比从前了……”

“你说得是,”李文升不知道他心怀鬼胎,也跟着感慨道,“过去上万的银子,米粮公会是一句话的事,就是咱们这样的小字号,随时随地都能拿出几千两银子来!如今倒好,一万两银子,全公会还得凑!”

“时事不同嘛。我听说梧州过往每年往广东去的粮食都有几十万石,如今倒要从广东往这边运了。”

李文升捻须道:“只求能战火早熄,还黎庶一个太平世界!如今米价腾贵,这批粮食调运来,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易浩然想起了秋婵的嘱托,灵机一动,故作焦虑道:

“就是这银钱成问题啊。”

“东家这几日正为此事烦心呢。”

“掌柜,我倒是有个主意……”易浩然道。

“什么主意?”

“梧州城内商号众多,既然米粮行会拿不出这许多银子,不如再寻些其他商号入股如何?不就是合伙做一笔买卖嘛。”易浩然说,“如今市面不好,各家字号都是有出无进。若是能在这里插上一脚,也能分润些许利润,岂不是大家都有好处?”

“这倒是个法子!”李文升道,“晚间东家回来,你与他说!”

骆阳明晚间回来,自打朱福元把调粮的任务交给他,他就一直在为此事奔波。有粮食来,各家米行自然高兴。虽说销售会有限价,但是这批米是官价不过一两二钱,能拿到手就能赚大钱。

但是各家虽然十分踊跃,但是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没钱。

米行是梧州各行中受损最重的,原本他们的本钱大多放在粮食上。战火之后各家存量所剩无几。本钱亏折都在七八成以上。连运费不到一万三千两银子的货款过去就有好几家字号能随时拿出来,现在拿出一千两银子都觉得困难。到现在公会只凑到了八千两银子,还有五千是无论如何也凑不出来了。

要在太平时节,各家总还有房屋田地可以变卖,还可以借贷。眼下却是土地房屋无人问津,也没有愿意出借银子――出多高的利息都没有。

当然,他也可以提出让大昌暂时垫付部分货款,等米卖了再付清。这也算是常规做法。但是骆阳明知道目前元老院也很困难,这银子收去了,转手就有用处。

现在听到易浩然提出这个建议,骆阳明稍稍犹豫了一下。

利用其他商号的财力,他不是没有想过。但这毕竟是跨行操作,自古隔行如隔山,其他商号是否愿意拿出钱来参与他并无信心;其次这么一来,即势必要有相当的回报才行。目前局势兵荒马乱,谁也不愿意轻易拿出银子来做买卖。非得有超额的利润才行。

要说利润,现在粮食生意的利润是够大的,若无限价,翻两倍的赚头都有。偏偏这回的粮食生意的本意是平抑粮价。一石粮食做多能赚四五钱银子。对粮商们来说或许不少,对于出本钱的投资者来说可就太低了。梧州这里的借贷利息,在战前年息高达六七成,有的高利贷的年息达两三倍之多。就这个行情,现在都无人愿意出借。

“你的主意倒是不错,可是这米粮是限价的,本大利小,还有风险。其他字号恐怕不见得愿意……”

“东家!你不能用过去看现在,更不能拿钱狗子的胃口来度量各家字号的掌柜。”易浩然道,“如今各家都是有出无进,广西的平定亦不知何日才能结束,各家都没有生意做,银子搁着又生不出小银子来。若是能请解知府出马,以官家的身份召集各家字号的掌柜,言明贩运粮食利国利民,大家出钱集资,卖出的利润大伙分润,多少总是有些收入,总比他们坐吃山空好。”

这番话有理有据,让原本伤脑筋的骆阳明频频点头。想不到这师爷还真有一套!他不由得留心起眼前的这个半老的男人:此人虽说衣衫陈旧,一幅落拓的模样,言谈气度与普通的师爷完全不同。

虽说当初丁阿桃举荐他来得时候说是在官宦人家里当过塾师,不过看他的言谈举止,大概还当过幕客。

骆阳明心生疑窦:这是职业带给他的第六感。这郝师爷只怕不是个普通塾师那么简单,虽说这些日子他在店中安分守己,并没有做什么奇怪的事情,还是要对他注意一二。

虽说有了疑心,骆阳明却并不流于言表,只道:“你说得是,我这明日便去与诸位局董商议,一起向解首长进言。”

骆阳明回到内宅,便又去向丁阿桃询问这郝师爷的来历。

“他的来历不是与老爷说过了么?”丁阿桃奇怪道,“是西街上瑞锦堂绸缎铺蒋家小姐的夫家亲戚,藤县人。在外面与官宦人家当塾师的。如今两广战火正盛,不敢回家去,流落在梧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