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四百一十七节 显微镜

临高启明 四百一十七节 显微镜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李秋水虽然不过是个童生,因为家中略有薄产,祖辈宽气的时候也好藏书,成年之后又走南闯北,做些生意养家。见识却比旁人多些。他迟疑地问道:“大师的法术果然精妙,学生佩服,然而身怀道术之士历代皆有,未见以道术安邦定国者,大师所言‘澳洲以道术强国’学生未之闻也。”

崔汉唐傲然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天道之下有四万八千法门,或为工、或为农、或为商、或治国,乃至琴棋书画、柴米油盐莫不可以入道,精其一门已然终身受用不尽,汝所见者不过如我方才所演一般稍得其皮毛出来卖弄的障眼法而已,算不得真的‘得道’”。

李秋水闻言奇道:“依道长之言,莫非澳洲……元老皆是得道之人?不知道长所修何道,已得道否?”

崔汉唐赧然道:“贫道不才修的乃是教化之道。真正的大道至深奥、至精微,凡人穷其一生精力略有所得已是万幸,我不过才刚入门,怎敢颜说是得道呢?”

旁边一个书生赶紧道:”请问道长,小生亦颇为慕道,只不得其门而入,不知道长有以教我否?”

崔汉唐笑道:“大道无私,怎可敝帚自珍!不过欲求正道首先要明‘本心’,即是人活在人间对待人生态度的一颗心。再由此本心遍历世间产生‘动念’,由此来确定自己想要追求天道的哪一条法门。一旦决心精修此道就要有冲破世俗各种束缚、放下身外的物质利益,勇猛精进、细心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认真总结,有此大决心大毅力方可成就。当然光有决心、毅力还是不够的想要真正入道还要:师、法、财、侣、地、器,然后就是水磨功夫了。”

李秋水道:“小子听说过学道要有法、财、侣、地,这‘师’也好理解,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这‘器’又作何解?

崔汉唐答道:“大道至深远、至精微,其深远之处人力有时而穷、其精微之处肉眼凡胎睁目不见,此时就要借助器物来辅助修行,无此道行难以精进也。”

正说着话,有人禀报说释通岸来了。

这释通岸是广州名刹光孝寺的前任住持憨山大师的弟子。

光孝寺的僧人都是憨山大师的信徒。憨山生前主张积极入世,广为结交世俗权贵名流,上至王室公卿,下至州县乡绅;既讲佛法,又谈诗论治;既以佛释儒,又借儒以弘佛,致有后人称之为“政治僧人”。

憨山鼓励佛学弟子要积极参与世务,要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憨山说:“所言人道者,乃君臣、其不能涉浴利生。”佛学上,憨山提出了“空非绝无”的命题。认为,“一切皆空”是不存在的,佛学上的“空”要若即若离地为现实服务。

虽然佛门内部和外界对他这一派衷于“俗务”颇有微词,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对佛教的生存发展是颇有好处的。而这样的理念对于元老院来说更是再适合不过。入城之后不久,光孝寺主持便积极向元老院靠拢。俨然成为了广州佛教界的代言人。

这样的积极分子,崔汉唐自然是要竭力拉拢的。他当上理事以后本着道教“上士不争、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出“三教一家、共同发展、搁置争议、共同进退”的方针。将广州的宗教界团结一体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即满足了元老院“宗教界不能占有生产资料”,剥离产业的目的,又保住了部分中小寺观的道统和房产;因而在本地宗教中颇有声望。释通岸也经常来这里走动。

这次付盟到光孝寺“打抽丰”,让佛教界“随缘乐助”,令主持颇为奇怪——崔汉唐在搞钱上面很少这么直白。主持便疑这崔道士是不是自己有了什么私人花销,便叫平日里常去走动的释通岸去“拜访”下,探探口气,如果真有需要的话,不妨私下孝敬一份。

至于为什么光孝寺对崔汉唐如此的恭敬,甚至想赶着送钱,实在亦是迫于无奈。因为这崔道士到了广州之后,大谈“新旧融合”“宗教改革”。以此为由,实际上将广州的道门完全纳入了他的统御之下,不少道观虽然道统犹存,主持还在位。实际却沦为了新道教的附庸,用不了几代主持,大约就会改头换面了。

主持怕澳洲人也来个“新佛教”,因而对这崔汉唐曲意奉承,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有这么位元老可以为广州佛门说话,多个转圜的余地。

释通岸刚刚进来,见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知道崔道长又在忽悠士子了。他到五仙观次数甚多,知道这位元老道长“所图甚大”,不仅在观内办学培养道士,还积极吸纳士人。不但与本地著名儒生士子接触频繁,便是眼前这一群“穷酸”也倾心交接。

“你这和尚来得正好。”崔汉唐正有心放个卫星,看到这释通岸到来,心道正所谓“一羊也赶,两羊也放”,正好给这和尚也开开眼,让他知道我元老院之“道法”。

“我这里正要给大家看一件宝贝,此物修炼之极可窥造化之秘,不过我这个只能算是最简单最初级的。不过亦可给大家看一看往日里肉眼凡胎所不能观之物。”

他这番故弄玄虚的言论果然激起了众人的兴趣,纷纷要求一观。释通岸原本想试探下崔道长最近为什么要弄钱,如此一来倒是不好开口了,只能含笑说自己也想一观。

崔汉唐随即吩咐弟子去后殿拿来一个神秘的法宝,只见此物有一个支架,支架间竖着一个圆圆的筒子略似西洋千里镜,众人皆不知此为何物。崔汉唐笑道:“此物名为显微镜,贫道近日正教道生们认识事物微观结构,此物不但可以看清万物构成更可看到微小生物,诸位不妨一观。”

这显微镜是临高的光学仪器厂制造的——从旧时空带来的那是一级管控用品,轮不到新道教这样的“非科研生产”机构领用,哪怕崔是元老也不行。所以他只能勉为其难的用林汉隆“亲手制造”的“特供品”。

要说性能,这台显微镜连旧时空最蹩脚的学生显微镜的水平都达不到,严格说起来只能算是“玩具”。不过它的性能已经比列文虎克当年发明的显微镜要强许多了。

崔汉唐拿出一盒生物标本,又弄了些水来,道:“来来,大家一个一个的看看。”

众人虽然不懂什么是微观结构,但也纷纷好奇的凑上来观看,崔汉唐调好焦距和反光镜,放置好载玻片,指导几人观察了植物叶片细胞、蚊子、螨虫、草履虫等物。众人纷纷惊奇不已,也对澳洲人的学问和这御器之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释通岸更是稽首深施一礼:“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借此神器一观,佛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一滴水有十万八千虫。三千大千世界’,又说‘人身如房屋,内住无数众生’。小僧之前肉眼凡胎还曾怀疑佛法,今日一见才知佛祖说的是真的,还是自己修行不够。我对佛法的领悟又深了一层,善哉啊善哉!”

崔汉唐没想到自己这番科普居然能被引用佛经,不由啼笑皆非。虽然崔汉唐讲解了显微镜的原理,众人却无心听,只是围着显微镜看了又看称奇不已。

直到黄昏将近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释通岸却不走,他还要试探下崔汉唐“打醮捞钱”的真实目的,只是这事却颇难开口。沉吟片刻方才道:“付盟首长前几日来小寺,言及张施主要打醮之事……”

“这事我知道,”崔汉唐大大咧咧道,心道这和尚莫非是心痛钱财,想来讨价还价?若是这样,只有没给钱之前来才是,哪有给了钱再谈得?

“此次集体婚礼乃是惠及人伦的幸事,张施主要为此打醮,亦是种了福田。”释通岸看着崔汉唐的脸色,“贫僧等虽是佛门子弟,与道门亦是一家,能躬逢其盛,乃是幸事。崔道长亦是功德无量,小寺上下,无不景仰……”

这番话说得崔汉唐有点糊涂,心想你也不用特意登门来表忠心吧?

释通岸见崔汉唐一脸懵懂,完全不接他的话茬。心里暗暗着急,只好挑明了说道:“不知道除了此事,崔道长还有没有要小寺尽力的地方?于公于私,小寺都是要竭力报效的。”

崔汉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和尚是这个意思!

“这帮和尚,倒也是晓事!”崔汉唐不由得对释通岸等人多了几分好感。自然了,他身为元老,看不上这类孝敬。不过人对溜须拍马总是很少有抵抗力的。当下笑道:“你这秃驴!倒会逢迎!我能有什么事要花钱?喝酒养小老婆?”

释通岸陪笑道:“道长说笑了。实在是贫僧是看道长自入城以前,无日我为我道佛两门奔走,端得是功德无量。纵然要有些享用,亦是应该的。”

=================================

第七卷-两广攻略篇145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