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零四节 连州地区主任

临高启明 第一百零四节 连州地区主任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罗定的罗旁瑶的确曾经是广东瑶乱的主力,不过他们现在已经不足为患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黄超思索片刻,说出了这个结论。

“噢,说说看。”

“罗定州,也就是后来的郁南县这一带的罗旁山曾经是两广瑶乱的主战场,历史上屡平屡乱。不过万历初年罗旁瑶已经被殷正茂、凌云翼指挥的明军的彻底击破,后来又经过几十年的‘募民占籍’政策,当地的瑶民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

罗旁山在今郁南县境,连接东山、西山、泷水后山,延袤七百里,东接新兴、南接阳春,西抵郁林(广西玉林)、岑溪(广西境内),北尽长江(西江以北包括岭北湖南各地),万山联络,瑶僮居其中。数百年来,虽多次官兵进剿又旋即扑起。明代中叶以来大量百姓破产流亡,纷纷逃入山区,形成各种聚落和当地的瑶民结合,所谓“多集四方亡命,助其凶虐,谓之浪贼,四出寇掠。”

“……大明在万历五年的围剿结束之后,大量吸纳外地流民安置在罗定州屯垦。在山区人口和村寨比例上,瑶民已经不占优势。虽然现在防瑶东西山参将撤防,有些瑶民村寨会动造反的心思,但是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罗定的瑶民真得起来响应也只会一小部分,更可虑的反而是趁机造乱的本地土匪。”

“这么说不需要先发制人了?”

“是的。”黄超点头,“第一,罗定的瑶民已无太大威胁,他们现在的人口不多,生产力低下,就算暴动,让国民军配合本地民兵就可以镇压下去。我们如果主动攻击,反而会使得他们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再说经过明军几次围剿之后,如今的罗旁瑶寨几乎都在大山深处,人迹罕至之地了。以他们的一贯做法,是不会和大军正面对扛的。都是山地游击战那套。最后必然会演变成长期纠缠不清的治安战。劳师费力。”

北炜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呢?”

黄超心想这是在公务员考试了么?好在他对这个问题调研了不少时间,还算胸有成竹。

“对待瑶人,我们要有策略。两广地区分布着很多瑶人,翻开旧时空的历史记录,历朝历代的官府对瑶人都是剿了又剿,甚至是采取屠杀的手段。双方不但有世仇,还包含着各种经济原因——这是瑶人屡次作乱的根本原因。我们在对瑶民的政策上应该还是和海南岛的黎人一样,以经济政治政策为主,军事为辅。”

北炜笑了起来:“看来大家的态度都差不多啊。”

有了这个肯定,黄超的信心更足了。他继续说道:

“其实到明末,广东的瑶人基本上已经被平定得七七八八,明末的八排瑶之乱要不是结合了明末的流民起义和明朝财政困难,其实规模也是闹不大的。现在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平衡,罗旁的瑶民要说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如今势单力薄,只能观望。我们只要保持密切监视和适当的军事压力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连阳一带的瑶人叛乱让他扩大下去,必定会激起罗定州瑶人作乱报仇的念头,如果连阳瑶人南下,串联到西江北岸一带,罗旁山区的瑶人肯定群起响应。我们不能让瑶人对作乱有太大信心,所以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先平息连阳一带的瑶人作乱。”

其实黄超的这番见解,并没有超过前不久在华南军的粤北作战会议上的讨论内容。但是黄超是要去连阳第一线主政的人,和军方“统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黄超停了一下,见北炜还是在“倾心听讲”,愈发来了高谈阔论的劲头:“对于这次的连阳瑶乱,战略上还要先打,再分化,最后招抚。只是我现在对连州地区的情况不太清楚,具体的细节也就不好多谈了。”

“黄主任,目前连阳三城被我们控制的只有阳山县,其实严格的说连阳山县也不是我们控制的,而是被我们收编的当地的部分明军和当地百姓在抵抗。阳山县城目前被瑶人占领,连州城比较特殊:大明任命的连州知州崔世召不肯向我们投降,但是他还在苦苦支撑。目前被八排瑶重点围攻中。”

“崔世召这个人很有能力,而且素有清廉之名,对本地的治理也有一套。百姓愿意为他出死力,如果能为我们所用,肯定是个好的助力。”黄超说。

“这个就由你去考虑了,”北炜笑了笑,“现在八排瑶的主力就在连州城外,有一千多人武器主要是砍刀和药弩,有少部分火绳枪,城内兵力不详,应该主要是民壮——瑶民没铠甲,缺火器,短时间估计也攻不下来。等我们的绥江支队一到,战斗结果是没什么悬念的,但是后续的问题,就得靠你来解决喽。”

“你放心!”黄超知道自己此去风险极大,但是建功立业的含金量十足,“我一定把连州安抚平定!”

“你干部班子政务院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这次会随同你一起出发。我考虑你到连州之后局势复杂,所以这次归你指挥的国民军也多一些:连州是一个大队,连山、阳山各两个中队。”

黄超见状赶紧道:“我有个小小的请求。”

“什么?”

“能不能给我一个黎苗山地连?连阳地区多是山区啊。”

“你这个请求不小的。”北炜笑了笑,“黎苗山地连现在是香饽饽,现在的三个连,一个已经派去了韶关,我手头只有两个连了,粤西的形势也很复杂——这样把,我给你一个连,但是我随时可能会调用他们。”

“好好,没问题。”

他还想再要求一点,“可以的话,我希望海军方面给我派两艘小炮艇。吃水要足够浅……”

“没问题,华南军部会给你联系海军。”北炜说,“陆军还会给你配六门12磅山地榴弹炮,除了炮手再给你配十二个炮兵培训班的士官见习生。”

“全员检查武器!”李冬在队列前喊道,“”

梧州集成中队作为证明过自己的部队,这次全员换装了南洋式步枪。士兵们都很高兴——毕竟长矛这东西不但用起来不称心,在全火器的兄弟部队面前也觉得太寒碜。

对于换装火器一事,李冬心里是有些看法的。中队的弟兄们的确一直很眼馋南洋步枪,但换装的时机有点欠佳,老兵们都是拿着长矛拼一路打过来的,没有前面老兵的死战,表现出战力和勇气,元老院也是不可能给集成中队发南洋步枪的,刚来的新兵蛋子没打过一次仗就拿上了步枪,这让老兵们有些心里不平衡,便不免对新兵“严格教导”。

李冬对这种事是眼开眼闭的,只要不闹过分——在连队里是难免的。然而他隐隐约约的觉得元老院对新建国民军的态度显然是带有“尝试性”:即对他们的战斗力不放心,也对他们的忠诚度没有底气,

这个想法他从来没有在士兵们面前提起过,偶然有士兵嘀咕起的时候还要斥责他“不要胡思乱想”,还解释说:“产能不够”。然而他自己内心里并不是太相信这个官方的说法。在他的经验里,元老院的物用从来都是多到奢侈的地步,几支步枪还说供应困难显然是有问题的。

想归想,但是表面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毫不怀疑”,每天忙忙碌碌的操办着进军的事宜。

具体进军的目标,士兵们是不知道的。李冬也只是知道一个地名——他根本就不知道连州在哪,瑶人么,听说过,没见过。但是黎人他见过不少,也和他们打过仗,没觉得他们如何能战,想来这瑶人也厉害不到哪里去。

部队整顿行装的空暇时间,李冬命令全中队加紧训练,做好战斗准备。

当兵当久的人都有句俗话:不怕上阵就怕训。上阵不管死活,一会就过去了。唯独这训练,每天从早到晚,无休无止。累死不算,还被军士们骂得祖宗十八代都不得安生。

“妈蛋,快点上战场吧,这是要了人命了……”许多人嘀咕着。

但是也有人虽然被操练的死去活来,但是一想到要上前线,心情便沮丧万分,很不得永远都在这里训练。

艾布衣便是其中之一。他被征召前是个普通的军户,没上过战场,生性寡言少语,用上了步枪大伙都挺开心。艾布衣感到很困惑却碍于军棍不敢表达出来,似乎只有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可高兴的,难道不是马上又要出去打仗吗?他们不怕死吗?

他理论上生下来就是个“兵”,实际捏了一辈子锄头,别说打仗,连点卯都没去过几回,长官降了大宋,他也跟着降了。原本想着不管大宋还是大明,总要有人种地。没想到一点验,来得大宋官儿见他个子矮小健壮,表情木纳质朴,家世清白,非常符合戚少保、曾太保的募兵理念,便把他编到国民军去了。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77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