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四百六十五节 船只

临高启明 第四百六十五节 船只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在佛山镇可以设置一个大型兵站,物资的集散中心。他思索着,利用它的地理优势,既可以大规模的采购军需物资:大米、杂粮、牲畜、水果、布匹……又能够将补给方便的分发出去。

他的脑筋转得飞快,采购来得物资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在佛山进行加工,另一部分转运到香港去加工。收购来得稻谷,在兵站的粮秣厂里舂成糙米储存,在向部队补给前再舂成精米发放。按照陈思根提出的营养学理论,现在伏波军已经不再吃糙米了。原因是糙米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烹煮,浪费燃料,而且糙米难以消化,需要较多的咀嚼才能充分吸收。在战场上显然不可能有太长的时间来煮饭和吃饭。

除去粮食之外,蔬菜也可以在佛山就地采购加工,加工成干菜和咸菜来供应部队――如果运输的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话,干脆直接运输新鲜蔬菜给前线部队。

至于肉类、禽蛋乃至糖果,洪璜楠都有就地利用当地原料进行制造的设想。特别是肉类,有了快捷方便的水上补给系统,甚至可以不必考虑腌腊食品了。他可以发挥他在美食上的特长,制作一些保存期较长的菜肴供应给前线的士兵们。

画完示意图,洪璜楠回到办公桌前。五更鸡已经开始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他端起秘书送来得茶喝了一口,打开了刚送来得文件夹,里面是元老院的造船工业为广东攻略新设计建造的几种内河船舶的线图。

广东本身并不缺少内河船只,仅仅在广州至珠江口的江面上。常年停泊的各种内河和河海混用船只至少也有三四千条。除去渔船、花艇之类的小船,大多数都可以用来装货载人。虽然载货量不大。但是船只的吃水也够浅,基本上可以满足在东江、西江和北江各干支流航行的需求。本地的沿海商船也不少。直接征用费不了多少事。

但是洪璜楠对这些船都不甚满意:这些船只清一色都是帆船不说,货舱也不太适应联勤部门广泛使用的各种标准包装箱。虽然暂时需要大量利用这些船只进行运输,但是还是要建立一支自己的骨干运输船队。

在洪璜楠的考虑中,这些专门的船只不但应该是机动化的,还要有一定的防护力。特别是要防御河岸上进行纵火攻击。这是有经验教训的:在珠江口突入战役中,海兵队广泛使用了各种缴获的木船,战斗中的船只损失主要是由敌人的纵火性武器造成的,所以这些船只均不考虑使用风帆。

他一开始把注意力放在现有的海军船只上,特别是机动三发艇。这些小艇吃水较浅。装有小型的蒸汽机,是理想的浅水船只。此外,621型明轮拖船也是非常合适的内河船只。情报人员汇报说621型轮可以毫无困难的航行到梧州,甚至还可以再向上游航行,直抵南宁。

使用621型拖轮拖带驳船,即可以大量的运输物资和人员。洪璜楠心目中的“水上补给纵列”大致就是以此为蓝本的。不过这还不够。

对于三江的主航道来说,621轮的“补给纵列”大致可以畅通无阻,但是到了上游某些地段和许多支流,621轮就嫌太大了。因而还需要吃水更浅的“小火轮”来执行运输和拖带工作。这类小火轮一直到80年代还活跃在中国的许多江河上。

除了运输船只。为了保护航运安全,清剿水匪;作战中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威慑沿岸村落,还必须装备有小型的内河炮艇。

这些要求混在一起。就成为造船厂诸位元老的课题了,鉴于施建涛的主动请缨,该项目就由他具体负责。至于设计师,自然是请“中央船舶设计院”唯一的主任设计师钟子衡负责了。

经过军务总管庭和企划院的协调。船只的设计工作在临高进行,整船建造安排在香港进行。发动机、火炮之类的自然还是要从临高运来。

洪璜楠打开的第一页线图就是621“内”型。所谓“内”。便是专门用来在内河航行之用。这是钟子衡在621的原型上少量改动完成的,主要改动是换装了较小发动机节约船舱体积,缩小了煤仓的储备量,明轮改为尾轮,以适应较浅的河道。

不过621本身是基于沿海和珠江航道这样的大深度航道设计的,线型并未进行过专门的浅吃水优化。虽然通过改装较小的发动机等措施减少了船只吃水,它能适航的范围已然是比较有限。洪璜楠看了下指标,大约只有西江上它是畅通无阻的,一路跑到梧州没压力。

接下来的第二张线图是一艘铁骨木壳内河炮舰。按照500吨的分界线,它那260吨标准排水量只能算是艇。

这是一艘钟子衡“精心设计”的内河炮舰,具体的蓝本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强在长江上航行的河川炮舰。这些炮舰因为有“镇暴”和“威慑”双重要求,往往装备有较大口径的火炮和相当数量的轻型速射武器。航速较江面上的木船要快。由于要考虑在枯水期越过三峡进入四川内地的考虑,吃水一般都很浅。

这个技术要求和总参在广东的河面行动不谋而合。因而这艘代号798的河川炮舰即是钟子衡贯彻这一要求设计的。主尺度长54.86米,宽8.23米,吃水0.79米。配备两座往复式500马力蒸汽机,两座燃煤锅炉。编制乘员56人,必要时可运载一个排的兵力。798型完全没有考虑航海能力,采用的是浅吃水的内河船线型,干线极低。由于舰体空间有限,798型拥有此类河川炮舰共同的特征:又长又大的上层建筑。再加上高大的双烟囱、巨大的130mm前装线膛炮的炮廓,显得整艘船头重脚轻。

不过,也受惠于这种设计,使得其可以通行于东西北三江的大多数航道和相当一部分支流。以它“巍峨”身躯和“巨炮”,出现在任何一段江面上,对周边地方势力的威慑必然都是极强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投送陆军和运送物资。虽然船体采用铁骨木壳,但是主要暴露在水线上的舱室全部安装了热轧薄钢板作为装甲,除了红夷大炮之外,在近距离上对明军的大多数火器完全免疫。

洪璜楠对这河川炮舰十分的满意,不过出于对企划院吝惜性格的体会,他对企划院到底最终能同意建造几条专用河川炮舰798型炮舰持怀疑态度。当然,他个人是非常支持这种新型武器的。比起许多元老吹嘘的千磅级攻城炮,还是停泊在白鹅潭的河川炮舰更有说服力。

似乎是要和河川炮舰形成对比,接下来是一艘企划院显然会十分喜爱的小型内河炮艇、蓝本是日军在中国曾经广泛使用过得25吨内河炮艇。这种炮艇的适航能力几乎无限。抗战期间从江南的小河滨,到广东的河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长江上自然不用说,解放军还用它出海支援解放近海岛屿战斗。残存下来的船体一直在长江沿岸充作杂役船一直用到90年代。

问题是这种小艇使用的是内燃机,这方面临高的工业能力还比较弱,设计方案上是使用一台根据李迪带来的美国的蒸汽机爱好者设计制造的紧凑型12马力蒸汽机放大仿制而成的18马力蒸汽机。自然航速和续航力都受很大的影响。全船规格是是长18.1米,宽3.5米,满载排水量30吨,安装有一门70mm试32年式大队炮的海军版――安上轮子又可以当步兵炮使用。

“这炮艇简直丑得惨不忍睹。”洪璜楠忍不住评论道。

不过丑归丑,却是很有用处的小艇。“水上补给纵列”倒的确需要这样灵活又廉价的武装小艇护航。

最后便是所谓1024型内河小火轮了。显然,钟设计师没有在上面多动什么脑筋,直接抄了现成的设计资料,除了将动力改为18马力小型蒸汽机,添置煤舱之外,它和在整个20世纪都活跃在中国内河水道上的“小火轮”没什么两样。1024型采用平底低干舷的常规浅吃水设计,虽然其貌不扬,性能平平,但其通航适应力强。使用方便灵活。洪璜楠决定这种船作为联勤的机动运输兵力来使用。

“这样就差不多了,最好是都建造一批。”洪璜楠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个圈,把文件放回到文件筐里。在心里大概估算了下需要多少艘各种船只。

不过,他心里有些担心,因为现在已经是初秋了,距离发起进攻的日期只有三个多月了,这些新型号船只不知道到时有几艘能够投入使用?他对香港造船厂的效率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的进度报告给他。(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