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三百五十五节 投资移民

临高启明 三百五十五节 投资移民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连周仲君都表示想去考个针灸师之类的。气氛为之一松:一干人觉得这下总算能在临高安顿下来了。

“咱爷们总算能在这南宝立足了。”黄真叹了口气,将**一统帽摘下来掸了掸灰,放在桌上,“我也算是走南闯北几十年了,没想到这髡贼的地盘居然这般难弄,头号的硬地!”

众人不知道他今天的一番“奇遇”,宋胜英还以为他因为多日奔走,有些灰心丧气,便劝慰了几句“大丈夫能屈能伸”之类的话。

黄真因为周仲君时常出门,大手大脚花钱,唯恐闹出什么乱子来,再次叮嘱无事不要出门,要出门的一定要和他提前打个招呼。说着又瞪了周仲君几眼――周仲君因为吃了个小亏,自知理屈,也只好听着了。

黄真安排好这事,却发觉工程款快不够用了――装修改造是“全包”,一周结账一次。黄掌柜付掉了本周工程款之后发觉那一千元流通券已经所剩不多。新得款子却还没送来。这让这支团队又陷入了新得危机之中。

没有钱寸步难行,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黄真手上有七八号人,还有一个做到一半的摊子。司马求道一去如渺鹤,连个音信也没有――司马求道可是他和“七爷”的联络人,没了七爷的暗中支持,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心急火燎的等了好几日,司马求道方才出现。原来这几日他一直在“找工作”,如今在商业部下面的土产公司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个“采购”,专门负责土特产收购。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经常往来于临高县境内了。

由于司马求道不肯剃头净化。所以他只能算是“临时工”。如今工作已经找好,这才回到南宝。

司马求道带来了七爷转交过来的活动经费。并且带来了新得消息:卓一凡等人已经在琼山县上岸,正往临高而来。

具体要在临高做什么。只有卓一凡知道。不过从一开始要他们设法潜伏来看,这个行动必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大量的时间等待时机。

不过这一批人马有二十多人,黄真顿时就犯了难。黄真暗暗叫苦,他开这个铺子都觉得七八个人有点多了。现在一口气又要来二十多人,如何安置?这住所就不容易安排。南宝还好些,想在东门市和博铺落脚,光房租就是不小的数字――何况还不一定能租到,临高的房荒是相当严重的。

房子且不去说。这么人以什么样的身份住下来才是大难题。临高的户籍管理极紧,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又怎么去报户口?

司马求道却说:“不碍事,七爷说了,他们自有办法。无需我们插手。”

“髡贼在这里罗网遍布……”

“不碍事。”司马求道很有把握的说,“七爷给他们想了一个法子。人既然多,不如光明正大的进来。反倒是不碍事。”

“是么?”黄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长上们既然这么决定了,他再多言也不合适。

东门市南五条。这个满是荒地和工地的城郊结合部的大路上,这一天浩浩荡荡的来了一队车马。

这队车马,规模很是不小。开路的是一辆双轮东风马车,后面跟着四辆四轮红旗马车。接着又是三辆四轮载货马车,堆得高高得,上面严严实实的盖着油布。最后,又是一辆双轮马车。

这种规模的车队。若是在一二年前,必然会引起众人的围观注视。然而最近半年这样的车队却时常见诸于街面。他们的目的地往往是东门市五条外的城郊地区。

暮春的临高,天气已经有些炎热。新开得道路两旁,行道树尚幼小,没有遮荫。倒是栽种各种花树都已经怒放,一路花团锦簇,如在画中。

车队的轮子碾过煤渣道路,来到南五条的一处大院前驻车停下。

在满是楼房的临高,这座还保持着传统风格的建筑显得十分突兀。从它簇新的瓦当和雪白的墙壁,就知道这房子盖了没多久。

门口悬着硕大的黑底金字招牌:“琼安客栈”,此地便是临高最大的传统式客栈。

这几年来,中原乱象频生,不仅流寇横行,民变也是一日数惊,道路不安。地方上有财有势的,纷纷修寨建团自保。一般的中小地主若不投靠托庇于豪强之下,几乎在乡间无法立足。

便是搬到县城内,也渐渐的便得不安全起来。于是不少人家便变卖家产,居家迁徙到太平富庶的江南“福地”来“避嚣”。

远在广东的琼州府临高县,如今也成了老财们“避嚣”的候选地点之一。临高的富庶、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传闻在大陆上已经多多少少传开了。有钱人因为有接触“澳洲货”的机会,对临高的消息知道的更多一些。

虽然知道并且有勇气跑到临高的老财不算多,但是对临高这样一个偏远之地来说也算是很不少了。

他们愿意移民到临高,民政部门并不反对――原来对移民一贯是欢迎的。何况这些老财手里都握着大量的资金,跑到临高安家落户能够有效的刺激消费。再说元老院也需要更多金银硬通货来平衡“国际收支”。

“琼安客栈”便应运而生了,开这客栈的是临高咨议局的委员,前“粪霸” 李孙乾。李孙乾自从主动交出了临高县城里的粪段所有权之后,便开始在商务部的引导下投资实业。

一开始李家只是入股了一些元老院的国有企业,渐渐的,李家看到了房地产的潜力,便在东门市一带开发起房地产来了。

大陆上的大户们纷纷渡海到临高,李孙乾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在南五条一带买下了许多土地,请临高建筑总公司设计建造“豪华宅邸”,专门向这些人销售。

说是“豪华宅邸”,实际并非传统建筑,只不过在建筑特点上保持传统建筑的风格,内部结构则是按照现代建筑理念修筑的。在舒适度和土地利用率上都比传统建筑要高明得多。

不过,李孙乾到底是土著大户,对自己同类的居住喜好、家族成员状况、生活习惯的了解远比元老们清楚。所以他开发的“豪华宅邸”很受这些大户们的欢迎,第一批建成不久就销售一空。在第二批还在兴建的中途,李家的孙少爷李孝朋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卖楼花”,把还在施工的“豪宅”卖给了渡海来得大户。

钱是收了,房子还在修。人一大家子拉家带口,还有无数的行李总得先有个地方安置。李孝朋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修“过渡房”的主意来:专门为自己的客户修一处“客栈”。

他接待的客人多了,知道这些大户渡海而来,多半还有些惴惴。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就得提供和他们旧居差不多的居住生活环境。

于是李家便投资建造了这处“琼安客栈”。大致来说就是大明的建筑,澳洲的设备。在保证氛围的前提下充分让客人体验“澳洲式”生活方式的舒适。

客栈一经开业便生意火爆,对于渡海来的大户们来说,“澳洲式”生活方式还没有影响他们,即使是商馆这样东门市上的头号“国宾馆”,他们也觉得布局太过小气,连个院子都没有,分不出上房下房――还没有下人们的住所,无法安置他们的奴仆们。

琼安客栈在营建的时候就把这些都考虑到了,住宿即舒适,服务又妥帖,所以尽管住上一宿的花费不小,投资移民们还是大多选择在这里落脚。

车队在影壁前的广场停稳,早就得到消息在店门口候着的伙计们迎了上来,扶人的,卸行李的,忙得不可开交。

地面上洒扫的干干净净,几辆手推车已经侯在一旁,专门用来搬运行李。

从最后一辆双轮马车上,一名旅客轻快地跳下车来。他身着上好细绸的襽衫,扎着纱网巾,一手握着一柄铜色斑斓的宝剑,一手轻拍身上的尘埃,抬头望望天,自语道:“这儿的天气真热!下场好雨才好!”

一名店伙含笑上前正要接过佩剑,先从车上下来的书童已经将宝剑接了过去,书童年龄不大,唇白齿红,端得是俊美。正是富家大户们爱蓄养的姣僮。

伙计一个个都是八面玲珑的老手,见没能讨好,知道这宝剑贵重。赶紧笑着道:“咱们临高这里四季皆夏,就是冬天也不冷到哪里去。只是春天不爱下雨,到了夏天反倒是下个不不停,下起来那才叫吃不消。客官,请里面请吧,小店已经备好了酸梅汤和水果消暑。”说着他不由得暗暗打量这位客官。

这年轻书生大约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之年,看上去浑身都是劲,充满活力。虽是书生打扮,皮肤却是古铜色的。长眉入鬃,目如朗星。紧掩着的嘴唇说明他不喜欢信口开河。下颌稍凸,显得性格坚强。五官略带秀气却不失男子坚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