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三十三节 礼仪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三十三节 礼仪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后果,他不是没想过。说不定后金方面恼羞成怒把他砍头立威,也可能不磕头就直接把他赶回去。但是他和大图书馆的人分析再三,认为可能性不是很大。后金还没有建立起皇权至高无上的概念,1633年皇太极一个人独坐面南才刚刚执行下去,皇帝的面子问题远不如后来这么大。

再者,目前的皇太极正是“求贤若渴”,为了拉拢喇嘛教,西藏活佛使者到来得时候,皇太极也给予极高的礼遇。在旧时空里,孔有德、尚可喜投降的时候,他都亲自出城十里迎接,还行了“抱见礼”。可见他是一个很乐意用超高规格礼遇来招揽人心的君主。

最后一点,这会满清还没能窃据神州,天命汗说不出“富有四海”这类话,恰恰相反,他对贸易十分的渴望。

综合这三点,皇太极因为不磕头杀死或者驱逐黄骅的可能性极小。买卖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虽说如此,黄骅的心情也很压抑――他要去面对的,是这个时代东亚的最**ug,疑似单穿者一般存在的皇太极。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黄骅是个胆大包天的人,他是在东北做边贸生意的小商人出身,没有相当的胆识在这行里根本混不下去。但是现在他要面对的可是这个时空的强者。

自己除了沾了几百年的见识的光,和皇太极这样的枭雄相比,还真是尘埃一般的存在。如果自己背后不是元老院和整个临高的工业体系。自己恐怕早就吓尿了。

从马头上向前望去,虽然依然天寒地冻,但是春色已经稍稍降临。河冰开始融化,泥土也变得湿润起来,路旁向阳处的野草有开始苏醒的,发出嫩芽,而处处柳树也在柔细的枝条上结出了黄色的芽孢。黄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前路漫漫,不知道此去到底吉凶如何?

一行人走了七八天。沿路驿站竭力供应,沿途百姓看到这一行列,一路无不回避。这一天。队伍来到浑河边,这里距离沈阳已经不远,皇太极派来的礼部萨哈廉等满汉官员的迎接,不但仪式隆重。还赐宴和赐物。黄骅紧守自己的规矩。不管是赐宴还是赏物,都是向盛京方向鞠躬行礼致谢,绝不行跪拜礼,萨哈廉等人倒也不以为怪。

当晚一行人宿在浑河驿,萨哈廉亲自来拜访――因为明日就要入城,必须谈妥觐见时候的双方仪注。果不其然,觐见天命汗的礼仪成了双方讨论的焦点。

后金方面自然希望这个不知何处而来的“大澳”按照外藩:如蒙古诸部、朝鲜的礼节仪注来觐见,天命汗可以给予特殊的礼遇――比如给予黄骅“抱见礼”。但是黄骅咬定牙关就是不松口。表示自己只肯行三鞠躬礼,除此之外别说磕头。连半跪礼或者后金最常用的打千礼一概不成。

按照旧时空的新闻报道模式的话,那就围绕这一问题,双方进行了反复磋商。眼见黄骅不肯松口,萨哈廉不敢擅专,只好派人请示皇太极本人定夺。

皇太极本人对此也有些踌躇,他原本是做好了给予“大澳”特殊礼遇的准备的――几天前,先行一步的礼部官员已经飞马送来了几件大澳使者的“礼物”,水晶镜子之类虽然让他叹为观止,但是更让他心动的是一副全身铠甲。

这副全身铠甲不但防护严密,而且关节活动自如,他选自己的白甲巴雅喇中最强的弓箭手试射,防护效果好得出奇――比巴雅喇们身穿的精心打造的双重铠甲还要好。关键是穿着这身铠甲灵活性比双层甲要好得多,士兵们的负担也小,战场上不容易疲劳。

若是能让巴雅喇都穿上这样的铠甲,岂不是如虎添翼!

所以他颇为迫切的想早日见到使者,弄清楚对方的目的和“要价”。

现在听礼部呈报说对方不愿行跪拜礼,他不由有些踌躇起来。

虚礼之类,他原本不甚看重,但是他颇受一些汉官的影响,认为身为九五之尊必有相当的礼仪尊荣,否则会使得臣下、诸王和外藩有轻慢之心。他这些年来一直在集中王权,对权威十分重视,因而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但是这绝好的机会他又不愿意错过。踌躇之下,决定咨询下范文程的意见。便连夜将他叫进清宁宫来。

范文程听到对方坚决不愿意行跪拜礼之后,略略思考了片刻。“大澳”来朝的事情一开始他就知道,他是二朝老臣,青年时代就为努尔哈赤效犬马之劳,多年来上上下下,历经风雨,对八旗贵胄、觉罗们的心思早就摸得十分清楚。

他对天命汗的性格作风十分清楚,知道他对这伙人带来的商品非常看重,同时也迫切的想打开一条新得商路来缓解眼下国用匮乏的窘迫局面。因而舍不得就此回绝对方。

他身为朝廷重臣,当然知道眼下“大金”的经济是个什么状态――连他贵为学士,平日里还时不时要吃稗子米,大米只有李朝进贡才能“受赏”到一些。市面上的日用品无一不匮乏,连各部办公用得纸都不够,以至于公文只能用明朝留下的旧档故纸的背面书写,大澳若能供应各种货物,对局面不无小补。

皇太极问道:“使者如今软硬不吃,就是不肯给朕磕头――难道给朕磕头就会少了他们的肉不成?”

范文程说:“大澳使节不肯行礼固然狂悖,不过他们到底是海外之人,井底之蛙,不知大汗之威。”

皇太极问道:“依卿所见,应否令其视大汗之威?”

范文程说:“陛下,以臣看来,大澳乃海外远国,即肯千里泛舟来贡,就是有仰慕朝廷之心,大节无碍。”

皇太极面露笑容,道:“这么说卿觉得可以许他们不行跪拜之礼了?”

“臣以为:示以威,怀以恩。”

皇太极哈哈大笑,说:“好,这话说得很是!”想一想,又说:“即如此,就给他们这个恩典!”

“皇上胸襟似海。”

范文程知道自己的揣摩完全准确,既然如此他还有后一手来投其所好。当下上奏说既然准他们不用跪拜礼,就不便在宫里举行觐见仪式,不如请皇上以打猎行围之名,在城外某地设帷帐,再将使者带去觐见。

围猎之中,本身一切礼仪行注都从简,且有“非正式”的含义在内,对方不行跪拜礼的不利影响可以降低到最低。

于是第二天就宣布行围。行围的地点就在距离浑河不远的地方。皇太极等人有心要示以八旗的威风,因此从八旗中抽了一千骑兵,另有二百红甲和白甲巴牙喇在皇帝前后护卫。诸王。贝勒。贝子、公和固山额真等亲贵以及巴牙喇随同前往。同时命萨哈廉将使团带往围场。

黄骅不知道对方已经闹了一出“议礼”的弯弯绕,眼见萨哈廉再来,已经不提要他磕头的事,表示皇上“天恩浩荡”,准他以“外藩礼节”陛见。黄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至于无功而返了。

一行人随后在满汉官员的带领下往围场而去――说是围场,实则就在沈阳附近。走了不到半天就到。大约接近中午的时候,商团一行人来到了围场。

这个临时的围场设在太子河畔,皇太极的帷帐就设在一座河边小山的山坡上,一座巨大的黄色帐殿居中,帐殿外摆列着简单的仪仗,特别令人敬畏的是竖立着一柄代表皇权的黄伞。帐殿外另有一个小帐,有官员在内值班,门外肃立着成排的巴牙喇兵。

河岸上,一千多名八旗精兵列队相迎,随着商团的到来,低沉的号角一个接一个的吹奏起来,沿着河岸传出去很远。

黄骅在五里外已经被请下了驮轿,这里设有休息帐篷,负责迎接他的礼部官员请他在这里稍事休息盥洗,换上正装准备觐见。随后派人送来了热水和饮食。

黄骅当下在这里稍事休息,吃了些东西。随后换上了正式装束――伏波军的呢制冬季制服,外套束腰黑色呢大衣,脚蹬长筒靴,戴着棉制暖帽。

他带来得二十个随员也是清一色如此的装束,只是大衣是灰色的。每个人十字花背着2支新改进过得1632年式左轮手枪,腰胯砍刀。他们都是从临高警备营里选拔来得精兵,个个英气勃勃。换过衣装走出帐篷的时候,顿时引起了周围满汉官员兵丁的一阵小小的骚动。

“给大人备马!”

随着一声令下,有包衣牵来一匹铁青色的骏马。黄骅跑过内蒙外蒙,一看就知道这是匹蒙古好马,体态神骏。他临高苦练过骑马,对此并不陌生,当下翻身上马,手下的随员也一起上马。

“走吧。”随着黄骅的话语声,前导的一名章京竖起旗帜,二百名在远处警戒的两黄旗的骑兵立刻纵马围了过来,一个个顶盔掼甲,迅疾的从使团面前驰骋而过,随后立刻分成左右两列,将一行人夹持在中间,往御帐而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