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二百四十二节 荷兰人的心

临高启明 第二百四十二节 荷兰人的心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第二百四十二节荷兰人的心

临高是一个蜂巢。[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更新]这是很多人对这里的评价。每个第一次到这里来得人一登上港口的码头就会感受到这里忙碌、紧张和活跃的空气。当他们深入这里,特别是深入到沿着文澜河两岸的那些工农业区和居民区这样的感受就愈发深刻了。

街道上整天都有川流不息着忙碌的人群和车辆。“流星”车头牵引着敞篷车皮上不是堆满了货物就是挤满了人。尽管颁布了安全规定,不许出现“挂票”的情况,还增加了在车站上维持秩序的jǐng察和国民军士兵,但是每一趟车上四周还是挂满了超载的人。以至于每天都有人从车上摔下来,幸亏“流星”型的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伤亡率才算保持在一个企划院能够忍受的地步。

这一天的中午,博铺码头的方向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这是有外国船只进港的礼炮。在临高这是很少见的事情:除了偶然有一艘葡萄牙船只到来之外,只有中国商船才来这里。现在是夏季,就算是中国商船也很少来到这里。

范?德兰特隆站在船艉楼上,饶有兴趣的看着正在系牵引绳的澳洲舢板。载重400吨的马格德堡就将有这艘小船牵引进入港口。荷兰人的“快艇”相当笨拙,而且当时还没有舵轮机构,在峡湾港口内cào舵很是困难。若不是乘着cháo水进出港口,单靠船长的驾驶技巧是不可能准确的驶入锚地的。

马格德堡号每次出入港口都要放下船上的划艇来牵引大船。不过在澳洲人的港口,这一工作由澳洲人的船只代办,费用算在引水费内。

澳洲人用来牵引船只的小艇上树着烟囱,喷吐着浓厚的黑烟,没有划桨手,力量却很大,轻而易举的就能将重载的大船拖动。上一次马格德堡号向香港运输香料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它们的力量。

荷兰人一般不在夏季向中国大陆沿海航行――风向对他们不利,而且有遭遇台风的危险,但是这一次马格德堡号的冒险航行除了贸易,还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范?德兰特隆是第二次到博铺了。按照澳洲人的殖民和贸易部的的紧急指示:马格德堡号运来了大量的呢绒、棉布和羊皮――呢绒大部分是英国产的。按照荷兰人和英国人的商业竞争的jī烈程度来说,向商业对手购买呢绒是不大容易理解的――何况荷兰本身也以织造优质呢绒著称。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公司和大股东的利益高于一切,既然英国呢绒的价格足够低,让东印度公司有足够的利润,就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不用说英国人不过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在名义上好歹还是荷兰的盟友。未来东印度公司还会毫不犹豫的向正在jiāo战中的祖国的敌人出售和运送粮食、武器。因为利润是没有祖国的。

半小时以后马格德堡号已经靠泊在5号泊位上。范?德兰特隆十分欣赏澳洲人的港口。他们的港口都有栈桥可用,无需使用小艇来趸运货物和人员。货物有起重机吊运下船,人员直接从舷桥上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在临高、三亚和香港,船只的周转率是以小时和天,而不是以“星期”和“月”来计算的。

很快范?德兰特隆见到了老朋友,派驻临高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领事的莱布?特里尼先生。意大利人已经已经办好了所有的港务手续,范?德兰特隆最后一次核对了报关单和各种所需的文件,确认无误之后再将文件jiāo给海关官员,接下来的卸船、验货和纳税事宜就不用自己cào心了。澳洲人的海关和港务都会代办妥当。

“特里尼先生,好久不见,你的气sè看起来不错啊。”

特里尼对被派驻在临高担任领事一度耿耿于怀,虽然这个职位比他过去在巴达维亚的职位要高一些,薪水收入也增加了若干盾。而且公司还允许他在临高经销若干种公司商品。包括在中国人中很受欢迎的某些香料:龙涎香、没yào、檀香等等,从中能够获得不少的收益。

不过特里尼非常明白,这个féi缺给他是因为他是一个画师和地图绘图师,让他在临高当间谍。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意大利人,信仰极端可疑的天主教徒,热衷于科学和神秘主义,就算被澳洲人斩了,荷兰人即不会可惜又可以把自己撇清。

不过在临高的这段rì子已经使得特里尼把自己在临高的工作看作仅次于家庭和生命之外,第三位不容任何人染指的事情了。

“在临高的一rì,胜过我在这个世界旅行一年。”特里尼在自己写给朋友的信件中写到。

“这里很卫生,生活多姿多次。食品供应也不错,”特里尼说道,“就是很少有ròu。”

范?德兰特隆嘴角lù出了讥讽的微笑:“我还以为您会抱怨没有足够的橄榄油呢?”

按照欧洲人以ròu吃得多少为饮食好坏的标准,即使到了20世纪的前半叶意大利人的伙食水平依然属于非常的差。大多数意大利平民只能满足于简单的面包片加上几滴橄榄油,有一点nǎi酪而已。

特里尼当然明白这个木鞋话中的嘲笑――这种事情他已经经历的太多了。尽管荷兰人的伙食水平也是以简单粗糙著称的。但是好歹荷兰人吃得ròu比意大利人多得多。

“橄榄油,澳洲人也很有兴趣――或许不久以后他们会考虑从欧洲进口。当然,前提是公司能够发明一种长期保存油脂的方法……”

“据说他们非常喜欢油脂?”

“是的,他们大量的收购椰子干,目的正在于此。”特里尼说道。

两人说着离开了海关,海关上空dàngdàng的钟楼引起了范?德兰特隆的注意。从上次来到现在,这钟楼上始终是空dàngdàng的。他很奇怪:为什么澳洲人始终不为这座钟楼配上一组音sè洪亮的铜钟。任由它这么空置着。他从特里尼的信件中得知:澳洲人要为这些空置的钟楼配上一种前所未有的计时器但是却迟迟不能实现。

“特里尼先生,您的上一本画册已经在巴达维亚引起了轰动,竟然还有人想要高价收藏你的画册――想不到您到了这里之后,从事艺术创作是竟然如此的富有灵感。”

特里尼每个月都通过船只带一本他的画册回巴达维亚――只要还有船只开航。画册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汇报的情报,没有什么比直观的图像更能准确的表达情报了。

“谢谢您的关心。这里有很多新东西新事物。超出了我过去的思维和经历。这大大的刺jī了我的灵感。”特里尼含笑着拿出一个木头烟盒,“也包括澳洲人的享用品。”

范?德兰特隆取了一支雪茄--他对雪茄并不陌生,有些西班牙克常常用这种方法吸烟草――他个人还是比较偏好用烟斗。不过他也不反对换换口味。

“澳洲的朋友们希望我帮他们购买一些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他一口气报出了十几个注目的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名字,有当时就已经是著名画家,也有名气较为一般的,“还有斯特克里瓦里和瓜内利的小提琴。”

这些艺术作品要特里尼在意大利的朋友、家人去搜购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没有这样的财力,只有财势富可敌国的东印度公司才有这个能力。

“他们的眼界真高。其他人不说,达芬奇的作品我觉得很难,他的画作大多在法国国王的手里,其他的就要看你的意大利同胞们是否愿意割爱了。”范?德兰特隆说道,“这次我带来了两把瓜内利和一些你指名要得乐器,还有您信中说的乐手。我想澳洲人也许是中国人,但更喜欢西方艺术。”

“很难说,他们的艺术品味我只能理解一丁点,他们也很喜欢一些奇怪的线描绘画,很夸张,很程式化,很叙事……”

两人就澳洲人的艺术进行了一番谈谈探讨之后,来到了海关广场的边缘。

“大人,这次我想请您坐一坐这个”意大利人指着博铺海关斜对面的一座木结构的棚子。棚子下面是一座砖石的平台,高出地面。

台子上面已经挤满了人,似乎都在翘首以盼的等着什么。

“他们在等什么……”

“呜……况且,况且,况且……”

“这是澳洲人的新式jiāo通工具吗?”既然屁股已经坐在一个会移动的车厢中,范?德兰特隆已经知道他们等得是一种jiāo通工具。

“是的,我亲爱的大人,澳洲人把这个叫做火车,在两条铁轨上跑,速度就像骑着一匹快马,但是您瞧,我的大人,这个辆火车有5个车厢,可以坐200多人……”

范?德兰特隆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从以往对这个意大利人的了解,他能听出特里尼想说的不止这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