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二十八节 昌化到了

临高启明 第二十八节 昌化到了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4 05:21:58 来源:笔趣阁

当下也不藏私,将六分仪的使用方法教了一遍。六分仪的使用更为便捷准确。李华梅常年航海,试用之下当即爱不释手。

“这么好用的东西,真是难得。”把六分仪还给陈海阳的时候她还有些依依不舍,“能卖个给我吗?”

“以后吧。”陈海阳说,“我们自己制造还有困难。”

“那个镜片难做?”

“没错。”陈海阳一边指导学员依次使用,一边说,“透镜要自己磨制,不大容易。”

李华梅叹了口气:“唉,你们的好东西真多,就是不肯卖。”

“注意光斑的落点,手拿稳。对了!”陈海阳并不回答。哪些东西能卖,这得听执委会的。

“我感觉。”李华梅凑近了陈海.阳说,“你们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肯说!”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他能感到女人的呼吸吹拂到发根上,不由得皮肤一阵起栗。原本有些的好感又冷了下来。他没有答话,而是大声朝着学员们喊道:

“开始测算航速!”

学员们听到指令,三人一组,一人.将一块小木板抛出川外,这块木板的一边包着铅皮使得它落水后能够直立起来。另外一个学员拿着一个可收放的卷轴,用线绳和木板连接在一起。抛木板的学员注视着落水的木板,当小木板在尾部的涡流后冒了出来之后,马上大喊一声:

“开始!”

手持卷轴的学员开始放开线.绳,卷轴飞快的转动着,线绳被不断的放出去。与此同时,拿沙漏的学员马上翻过手去,细细的沙子开始快速的流下去。

“停!”随着沙漏的沙子漏光,计时员喊出了停止的口.令。执线员卡住卷轴。

“3个绳节!”执线员根据线绳上的标注报告,“现在航行.速度,3节。”

陈海阳观察着他们的动作是否合乎规范,他点.了点头:“好,下一组!”

李华梅看着他.们说:“你们的航海术肯定是和英国人学得。”

“为什么?”

“这种办法只有英国水手才用。”

船速3节,在帆船航海中属于正常的航速,虽然稍嫌慢些但也安全。他们手里的中国航海指南和海图都是依据20世纪的数据画的,本时空的海南沿海情况还是一片空白。

太阳渐渐西斜,风力开始加大,浪也大了起来,测得航速已经达到5节。林传清不放心抓起脖子上挂的步话机问:

“瞭望、瞭望,海面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在桅杆顶部负责瞭望的黄爪子回到道。从桅杆顶部望去,视角异常的宽广,当然摇摆也特别的剧烈。从桅杆顶部可以看到了附近有不少船只,多数是渔船,间或也有几条大型船只张满了帆在航行。总得看来太平无事。

“怎么样?上面受得了吗?”

“没事,上面风景好,空气好,哈哈。”黄爪子倒是特别的适应。

“云层情况如何?”

“高积云,正在自东向西移动。”

这说明天气正常,不会有风雨现象。

“阮小五,你爬上去,随同黄教官瞭望!”

叫阮小五的孩子看上去有些害怕,还是出列,抓住桅杆上的绳网,向上爬去。

第一天很顺利的过去了,在微风的吹拂下,船队以每小时3节的速度走了大约40海里,由于是在沿岸航行,夜间航行有触礁的危险,将近18点的时候,林传清在岸边找了一处荒僻的港湾过夜。测算了下本地的经纬度:19°44’0”N,109°9’0”E。查了下地图,此地正是儋州的洋浦港所在地。

洋浦是海南西部数一数二的深水大港,在本时空显得空寂而荒芜。港湾很大,纵横着一些沙洲,远远地可以看到岸边泊着几艘帆船,还有个小渔村。

放下一艘划艇下去探测水深,确定航道和停泊船位之后。镇海号放下挂桨机,牵引着后面的杭州号小心翼翼的低速向港内驶去。

李华梅站在艉楼上,看着下面翻腾的水花:原来他们不多装炮的道理在这。能够无帆无桨航行的看来不止是那些铁船,木船也可以。这是他们在船上装了某些东西才能做到的。而这东西应该就在自己脚下的某个舱室里……

王洛宾决定在洋浦逗留一二天,洋浦是海南岛西部最有开发价值的深水港。未来的穿越政权要重点开发的港口,多搜集一下此地的讯息是有必要的。当即命令突击队上岸,控制住形式,顺便再补充些食物和水。

从望远镜里看出去,洋浦海岸上非常的荒芜,但是岸边有个渔村,特侦队带着海兵队乘划艇登岸,立刻突进了村子。整个村落不过十多户人家,已经跑了一半多――一看到有陌生的船只进港,当地的渔民就都跑了,只留下几个老弱,见他们到来,一个个作揖打躬的。幸好他们说的也还是临高话,通过本地招募的海兵才知道,他们是在央求不要烧房子抢船,要鱼的话只管拿去。

外事部的熊卜佑好言劝慰了他们几句,说自己只是上岸补充些水和粮食,拿东西一律照价给钱。又送了些缝衣针、白糖之类的礼物,把几个老者都安抚好了。这边划艇陆续运了人上岸:折腾了一天的穿越众们这会稍稍缓过劲来了,晕船的感觉过去,胃口也有所恢复。便都打着主意要上岸转转。还有人提出要上岸打猎,开开荤。再看看村子里有没有鱼、蔬菜和鸡蛋什么的可采购。王洛宾想反正要在洋浦耽搁一二天的,干脆让大家上岸也好,

海兵队上岸之后很快将全村都控制起来,已经逃跑的也不去管他了。在渔村旁用帐篷和铁丝网快速搭建起临时的居所,同时在附近的高地上派下了观察哨,算是暂时安顿下来。

业余猎人们在岸上进行了一次令人灰心丧气的狩猎行动。本地堪称三多:荒地多、石头多、仙人掌多,这三多之下,基本上连个野兔都没得打,野菜自然是没有。转了半天基本上空手而归。

当晚,陈海阳不得不继续和李华梅在半夜里切磋天文测量技术。她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象限仪,学员们对象限仪得出的数据和六分仪的差距如此之大感到乍舌。虽说误差率低于5%,不到0.1度,但是换算成长度就是9公里。在浩瀚的大海上,这点误差足以造成很多致命的错误。难怪早期的航海者更喜欢沿海岸航行――毕竟海岸的地标测量更为准确。

第二天,勘探队员们对港湾的一部分进行了勘测,海军测量了水深,选定了若干泊位。周边的自然环境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本地十分贫瘠,基本上没有大的天然河流,吃水比较困难。耕地稀少,树木更少。

“如果能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到是一工业开发的好地方,根本不占农地,也不破坏环境。”王洛宾实地调查之后感叹,“环境已经够差了。”

第三天一早,船队继续出发。又经过几天这般的走走停停的考察活动,终于在第五天中午,船只来到了昌化江入海口。这里昌化江分南北两江入海,南江口名为三家港,北江绕县城南下入海名乌泥港,离县城比较近些。是昌化县的主要港口。

但是从林传清的望远镜里,北江的乌泥港显然不适合停泊,有大片的淤积,除了一些小渔船之外,没有一艘船停的影子。

李华梅对这里的水文条件相当熟悉:“三家港吧,乌泥港200料的船都会搁浅。”

于是船队就改停在南江的三家港,船驶入港湾的时候,看到岸上有几个村子,还有些断壁残垣。看模样似乎过去是军队的驻地,现在荒废了。

春天正是旱季,昌化江的流量很小,一条条河道干涸地晾在那里,lu出河床雪白的细砂和枯萎的水草。昌化江在北岸是一片平原,江边的植被大多被破坏的很厉害,形成了类似非洲草原一般的干枯的热带草原环境,不少地方还有沙丘,深入内地很远。

平原尽头是一组连绵的山丘,植被还属茂密,目测高度大约在200~400米之间。昌化江的南岸,也是一片平原,隐隐有水田和一座城池――应该就是大明的昌化县城了。

“文总说的海尾镇石英砂矿在哪里?”白国士问。海尾镇石英砂矿是这次勘探的重点目标,本地的石英矿砂,原矿二氧化硅含量99.8%,含铁0.1%,杂质少,粒度均匀,属于全国罕见,而且储量极大。

“那不就是?”王洛宾指着远处沙滩上雪白的沙子。

“海尾镇呢?应该有个镇子――”

“现在是1629年啊。”

王洛宾命令放下小船,勘探队几个人驾驶着舢板向那片沙滩划去,过了不久,他们从沙滩那边弄了几藤筐沙子回来,王洛宾捏了一些在手里仔细端详着,阳光下手掌中心的沙子如雪一般白――真是好东西!他当然识货,这样好的石英砂,用来做酒瓶和镜子太浪费了。还能用来做电路熔断器、显示屏之类的原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