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三十四节 筹备建厂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三十四节 筹备建厂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7:22 来源:笔趣阁

“清初随着十三行开埠贸易,以对外需求为导向的广东手工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而那时候,广东仍然不是产棉区。在1820s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可是将大量的印度棉花运到广州的,那时候印度手工纺织业还未被彻底击败,不过这事儿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实际上英国纺织业开始发展后,本土棉花也是不够的,欧洲大陆又有法国做它的竞争对手,使得棉花价格飙升。最后,英国也是靠着美洲殖民地与对外征服不断获得棉花的。因此元老院也应当让民间发展棉纺织业,当原料不足的时候,元老院的殖民将会获得助力。 “并且,我们可是有贾卡提花机、宽幅布还有未来的化工染料。”穿孔卡已经成功诞生,飞梭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工艺,化工染料一旦量产也都很便宜。印度布印染优势在元老院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你找我过来是设计纹样么?”程米怜敏锐的察觉到了黎山的意图,要知道消费品受欢迎的痛点除了成本以外还有设计,这三个机器几乎都是围绕着产品设计来做卖点的。 “那当然,我们几个当中就你有一点美术天赋,所以需要你帮忙。”黎山说道。 “17世纪的欧洲暴发户味风格么……”程米怜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了旧时空那些房地产楼盘的设计。虽然一直被艺术设计界批评,但不得不说,要是拿到临高这个时代来看,似乎还蛮潮的。 “好了,这边就靠你了,我和邹哥过段时间要去广州。”黎山拍了拍程米怜的肩膀说道。 陈霖叔侄和吴毅骏从临高回来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南沙。而是在广州开始了南沙纺织厂的筹备工作。 按照黎山和邹标为他们的设计的纺织厂蓝图,南沙纺织厂的规模并不大,分为两期实施。这是为了照顾到投资者的资金能力。第一期是纺纱,规模为八百个锭;第二期是纺纱兼织布,规模为一千二百个锭子和六十台织布机。 在广州,他们召开了一个筹备会议,决定了各自的分工。 按照分工吴毅骏将留在广州,负责建厂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棉花的采购运输工作;其余人去南沙。其中陈家叔侄将开展征地、河渠开挖和厂房修建的工作。陈小兵负责和当地政府协调。纺工实习生四人小组将负责协助建厂和对工人的培训。 做好分工之后,陈小兵把陈霖找来,问:“你们村里有足够的房子么?很快就会派遣工程队和很多技术人员,都要有地方住。” “不嫌弃的话,可以都安排在各家村民家里借住。”陈霖说,“祠堂、丝制作坊和坟院也有房子可以借住。就看来多少人了。” “人倒不算太多,三四十吧。只不过来来去去,借住别人家里也挺讨人嫌的。” “那就安排到坟院去把。不讲究的话,坟院的阳宅住上百十来人也没问题。” 因为工场要修建在南沙的土地上,吴毅骏虽然在当地买了不少地,但是这些土地种棉花没问题,做厂址未必合适;而且水力机就牵扯到河流的使用权问题。吴毅骏虽然是投资人又是陈霖的亲戚,但是这种事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就涉及到陈家在新棉纺厂的占股问题。 吴毅骏对这事倒是颇为豁达,表示如果厂房用地需要另外购买他可以花钱,而且可以白给陈家家族一股,作为他们协助开厂的报酬。 南沙纺织厂的总股数是十三股,陈家一文不出就能占一股,算是很优厚的条件了,但是陈定叔侄却迟疑了。 倒不是嫌弃条件不好,而是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要命的问题:陈家到底谁说了算。 南沙的陈家不是一个“家”,是一个“族”,包含了好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理论上说南沙村的“陈家土地”都是属于“族”里。不管买地或者开荒的时候具体出力出钱的人是谁,要处置土地的时候都得族人同意才行。 眼下族长空悬,“掌桉”被二叔窃据。他和三叔和吴毅骏签订的任何合约,二叔陈宣都可以宣布不作数。事他可能办不成,但是作梗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且二叔背后还有个女澳洲人撑腰,陈小兵说到底也只是“假髡”,李幺儿真要出面力挺二叔,陈小兵出面也没用。 陈霖他把自己的担心一五一十的和吴毅骏说了。吴毅骏也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便带着陈霖向陈小兵问计。 “……如果这陈宣不配合,在南沙不论是买地还是修渠盖房子都办不下来。” 陈小兵点头:“你们说得这些,首长多少也想到了。” 广东的宗族势力很大,所以这点黎山等人早就想到了。知道他们是南沙的之后,事先便和李幺儿打了招呼。 “黎首长已经和李元老写过信,打过招呼。你们大可放心,李首长去南沙是为了推广新丝业,不会搅合宗族之间的矛盾的。”陈小兵斟酌着字句,“当然,具体你们族里的矛盾这么化解,还是要靠你们自己。这个合同么……”他沉吟片刻,“你们叔侄自己都有名下的土地么?” “这个自然是有的,”陈霖愤愤道,“不仅有,丝坊的房子和土地也是我父亲买得,还有契约呢……” “这就是了,既然你们名下有房产土地,这合同也没有说明具体哪一块土地拿出来‘入股’,你们只管放心大胆的签就是。元老院可不认什么宗族土地的概念。张三的土地就是张三的,李四的房子就是李四的。”说罢,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陈霖,“你明白了吗?” “是!小的明白了!”陈霖大声应道,马上他又想起了什么,小声问道:“可是李首长……” “李首长那边不用太着急。”陈小兵道,“只要你们能把纺织厂办起来,李首长自然会有其他的考虑。” 这下陈霖算是吃了定心丸,和三叔商量之后,便以三叔的名义和吴毅骏签订了入股协议。 协议签订之后,众人分头去办事。吴毅骏在广州租下了一处大房子,作为临时的办事处。建筑材料大部分是从广州订购。黎山给了他一份详细的建筑材料订购清单,具体到型号、数量无一不详备,包括备选厂家和参考采购价都有标记,只要按照材料去办事就行了。 陈定叔侄便和其他人,一起乘船,回到了南沙。开始了筹备工作。 陈定叔侄公然一起大摇大摆的回来,陈宣心中恼怒亦是无可奈何。因为这叔侄二人不但勾结了吴毅骏,还把澳洲人的干部也给带来了,搞来了一个元老院的“扩散产能项目”。 当然,以地位论,陈小兵这个归化民干部是比不上李幺儿的,但是过去自己只要伺候好、配合好李幺儿的工作就差不多可以“一手遮天”,来了个陈小兵就难了--他们之间说话更好使。而且自打陈小兵来了之后,李幺儿明显疏远了他。大概是给他上了什么眼药。 而他专门派去广州的韩长富一干人别说“搞定”陈定,连音讯都断了。陈宣暗骂自己十两银子塞了狗洞! 但是现在,他只能忍气吞声,凑合着和陈定叔侄“合作”。 陈定叔侄也不回家,和工作队一起住进了坟院的阳宅。随后,实习小组便开始了对南沙村周边的厂址勘探工作。 水里纺织厂因为涉及到水力使用,对选址而言特别重要。纺织实习小组的四个学员在学校有一门专门的课程便是“如何建厂”,这对于另一个时空的纺织专业来说未免是匪夷所思,但是此时此刻却是很有用的学问。 在陈霖的陪同下,实习小组在南沙较大的河流周边进行了广泛的探勘,选择一个合适的厂址。 厂址本身有很多需求,比如平整的土地,较好的地基条件,但是最重要的条件,黎果告诉陈霖是河水的流量。 “……因为我们需要用水力来驱动机器,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才行。所以厂址必须尽量靠近河流,而且附近的交通也得便利,距离通航河流越近越好。同时这块地还得有足够的面积,扩建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 “原来建造一座澳洲工厂需要如此复杂的工作!”陈霖叹道,看着他们摆弄着各种设备和仪器,他自惭形愧--自己真得是太无知了。 “南宝的示范纺织厂,附近却无大河呀。”他想起了什么,问道。 “你问得好,”安久抬头笑道,“那里用得是蒸汽机--要烧煤的,你们这里有煤么?” “煤……亦有,就是贵……” “那不就是了。不管是烧煤还是烧柴,都是一大笔开销。这水就是白用的,还不好吗?” “那为何示范厂不用水力,莫非是没有河流的缘故?” “这倒不是,其实有条件的话,用蒸汽机反而更合算,它能驱动更多的机器,上万个锭子,几百台机器。而且你想开在哪里就开在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