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二十五节 酸和碱(一)

临高启明 第一百二十五节 酸和碱(一)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7:22 来源:笔趣阁

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你要用放射线消毒?”

“酒精消毒还是湿热法都有缺点。要能放射消毒就好了。”

“这不行,我做不了主,计委肯定也不会同意。x光机还有辐射屏蔽的问题,这就算了吧。”时袅仁说,“真需要的话,你就把东西运到医院放射室来做。”

季思退望着眼前已经初具规模,塔楼林立,管道纵横的化学工业区,一时间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这个穿越集团的最关键设施总算是成型了。虽然从能够开始量产土水泥和砖瓦开始,博铺的化学工业区就开始建设,受限于种种人力物力的匮乏,整个工程一直保持着一种细水长流,慢速开工的状态,期间遇到的无数设备安装难题也着实让这位化工方面的负责人抓狂不已――他是在化工厂干过,可是化工厂干过和安装一家化工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看着眼前好不容易竖立安装起来的各种塔:综合塔、蒸氨塔、乙醇精馏塔、洗氨塔、吸收塔、脱碳塔、脱苯塔、精馏塔、合成氨碳化综合塔、合成氨饱和热水塔、变换气脱硫塔、饱和热水塔……这些大大小小的塔和连接它们的管道,加起来足有三百多吨,光是把它们卸下来,运到这里,再逐一安装起来就堪称一大奇迹――花费了无数人力,绞尽脑汁,还赔上了几条人命和若干人受伤,最后连纪录片里复原出来的埃及人造金字塔,凯尔特人造巨人阵的种种手段都用上了。幸亏各方面能人不少,有搞过化工厂建筑和施工的经验,不然就靠他一个人肯定会抓狂了。

这套设备在21世纪当然不算什么:800吨合成氨兼联合制碱法系统和一套煤焦化化工系统――在定制购买设备的时候厂家都觉得奇怪――就产量而言现在的县城小化工厂都要比它们产量多。它们的威力在于强大的产品联合制造能力。最简单的例子:合成氨工业除了可以制造出氨水,进而制造出硝酸,还能使用氨水作为原料与食盐反应,制造出纯碱,以及许多的副产品。可以说有了合成氨工业,穿越者在本时空就永久的占据了食物链的最上层。没人能够和控制着烈性炸药和高效化肥的统治集团相对抗的。

季思退看得心潮澎湃,最后还是叹了口气:缺煤啊!

煤炭不仅是这两套系统的生产原料,还是配套设施所必须的。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蒸汽、热水、电力都靠煤来提供。正在兴建的博铺火电厂的那个大号锅炉继续象锅驼机一样拿木柴来烧蒸汽似乎不大靠谱。

缺煤这个紧箍咒一直在他的头顶徘徊。一旦运转起来整个化工区需要的煤炭数量远远超出了目前能够从广东运出的煤炭数量。而这些煤炭还得负担胃口越来越大的钢铁厂、水泥厂和日益增多的锅炉们――巨大的生产力被运输的瓶颈所局限了。

化工工业企业一旦开始点火生产,没有检修之类的特殊情况是一般不停止运转的。就眼前的缺煤状态,一旦开始运转,没原料等米下锅就尴尬了。

不远处造船厂的隆隆的机器声和钢铁厂不断发出的巨大的钢材轧制声稍微抚慰了下他的不安情绪,一艘划时代的船只正在建造中,这是穿越众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铁肋木壳船――造全木结构帆船在工艺上的复杂性让机械部门的人丧失了信心,用来制造龙骨和肋材的大型木材的匮乏;木材加工处理的繁琐;木结构船只自重大,强度弱,有效载荷比过低。使得文徳嗣下定决心比计划更早的尝试建造混合动力大型铁肋木壳船,用来运载目前迫切需要的大宗散货。

这艘船从考察队环岛航行回来之后就开始铺设龙骨,为了满足生产船材的需求,钢铁厂正在制造安装了一台蒸汽锻锤。这是有史以来穿越集团造得最大的工业设备。工能委的全部精兵强将都睡在厂里,24小时开工。

预计船只的有效载荷可达到一千二百吨,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所有船只。巨大的船身加上强大的混合动力,足以使得它摆脱大多数海上威胁。

但是对三酸两碱的需求已经非常紧迫了,等不及煤炭的大批到货了。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成品即将用完,用皂矾之类的原料干馏出来的少量硫酸又实在太少――简直连塞牙缝都没法形容。要硫酸、烧碱的地方越来越多,闹得季思退只好退而求其次,决定乘煤炭供应没有稳定之前先上马两套简易的化工设备――好在这两种工艺的原料都不需要用煤,设备要求也容易些。

一套是土法电解食盐的制烧碱,另一套则是硫铁矿接触法制硫酸。这都属于应该淘汰的落后工艺,浪费大,污染严重。好在建设要求水平极低,不计后果的野蛮生产也能凑合。将来联合化工厂投产之后这座小厂也可以作为补充。而且考察船队从万宁运回了差不多整整20吨硫铁矿。做出硫酸来足够用上好一阵子了。

季思退制造的这个接触法硫酸厂,设在工业区最边缘的下风处,离居住区和农地很远。全套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是从大图书馆里找来的。其简陋和无视安全的恐怖程度让季思退倒吸一口凉气――只知道这世界上有土法做硫酸的,没料到能土法到这么恐怖的地方。难怪当年的八路军军工战士的牙都会被酸弄坏了。

整体的建造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是简单。酸塔是用大号的上釉的陶瓷水缸制造的。书上的说明是用陶瓷缸。穿越者现在已经能够批量的制造这东西。因为它的用途广泛又耐腐蚀,订货极多。萧白郎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已经总结出了足够的经验,造水缸不仅熟练而且效率很高――他采用的了机械化的脱模法来制造缸胚,烧制水平也让当地的工人甘拜下风――穿越者拥有工业温度计和燃烧控制手段,只要搞清楚生产中各阶段的温度,就能精确的掌握烧窑温度升降。这种量化的能力远比工人用眼睛看、皮肤温度感的个人感受来得准确。

不过季思退并不打算订做水缸,水缸是无可奈何的代用品。既然要代用,干脆代用的技术含量更高些。何必多此一举把水缸的底还要敲掉,缸与缸的接口处还要找东西密封,防止酸雾泄露――鉴于他手里根本没什么特别好用的耐酸密封材料,土法密封是肯定会有泄露的――他还想下半辈子继续用自己的牙齿吃饭。所以他要萧白郎做的是一个完整的陶瓷的反应缸,直径700mm,高3.65米。这差点没让萧白郎抓狂――这难度也太高了。超大件陶瓷用品是很难烧制的。

萧白郎带着人折腾了好几天之后最后拿出了一个折衷产品,整个反应缸是由二部分构成的,不过为了加强密封性,连接的部分做了套管处理,密封效果还算不错。再用点耐酸料密封大改也能凑合了。

接着他又从冶金部门订做了一批铸铁管道。燃烧硫铁矿的块矿炉用耐火砖砌,里面有四个燃烧炉,每个炉床有0.3平方米。炉条和炉门都用铸铁制造,以求容易密封不泄露。炉上方用耐火材料砌成一个旋风式除尘器。为了整个炉子的燃烧和除尘的需要,季思退搞来了一台2马力的小鼓风机,这点电量在博铺工业区是不成问题的。

硫铁矿首先在的矿石粉碎机上粉碎成细颗粒,然后再放入块矿炉子里培烧。出来的炉气经过耐火砖砌的旋风除尘器之后进入第一转化器。第一转化器里的气体经过铸铁管冷却之后送入第二转化器继续反应。

第一转化器和第二转化器原来的方案是用水缸,季思退决定改用铁皮的油桶制造。转化器和除尘器都需要保温,季思退没现成的保温材料可用,就在这三个物件外围用砖砌出外框,然后在周围的空隙里填满草木灰。这两个转化器内各放铁触媒,用来催化。

转化器出来之后气体经过铸铁管道冷却之后用手摇泵送入吸收塔淋酸,再经过冷却回收就是成品酸了。浓度98%。

酸塔就是萧白郎的三段组合式陶瓷缸,萧白郎的公差掌握的不错,起吊之后很容易的就组装就位了。酸塔内部用破碎的瓦缸片叠加起来填充。外用的密封材料用的是水玻璃混合瓷器粉做的――为此砸碎了许多瓷器,再把它们碾成粉末。好在要密封的地方只有一处,多堆一些也就是了。这种材料有个特点是遇酸之后会硬化,强度增加。还算比较好用的耐酸密封材料。

临高这里沿海风力较大,每年还会有一二次的台风,整个酸塔的外面再用砖砌的柱子进行了四面固定。

核心设备搞定之后,其他水冷和回收装置就很容易搞定了。大部分的输送管路采用的是陶瓷管,有的则用铸铁管,唯独阀门上季思退没有因陋就简,而是用的真正的化学工业专用阀门。每一处密封他亲自检查。检查无误之后,季思退命令准备点火生产。

季思退从劳工中选拔了几个小心谨慎的人来当操作工。先上了三天安全生产课。不过最初几天的生产,季思退决定只带着穿越者自己动手,土著操作工在一旁观看学习――他可不放心这些放下锄头没几天的农民,万一闹出重大伤亡事故来,化学烧伤的惨状会给以后的工人以极大的阴影。

为了这一跨时代的工业进展,季思退领着一群化学爱好者们并手下的劳工忙活了整整一天。收集了大量的干柴,还从计委拨到了许多煤。从船上卸下来的万宁硫铁矿品质相当好,经过化验,平均含硫量在50%以上。这些矿石首先被送到选矿厂经过选矿,再粉碎成小块。装卸工人们用人力吊杆把成筐的矿石搬上轨道上的一长列平板车。然后二个工人爬上前面的柴油牵引车。司机注意着几百米一处高高的塔楼,当红旗变成黄旗的时候,一个工人发动了柴油机,绿旗一起来,整列列车就运动起来,缓缓的向往硫酸厂方向开去。

在季思退组织人力修建硫酸厂的同时,由临高建筑总公司主持建造的轨道运输也很快延伸到了这里。现在,在百仞和博铺两个工业区内的各家工厂、仓库和码头之间已经各自完成了轨道连接――一辆辆平板货车在柴油动力的牵引车的带动下,满载着各种原材料和成品奔走着,不时发出闷声闷气的喇叭声。

最后一列硫铁矿砂运到之后,季思退身后已经堆起了几座小山。柴火、煤、硫铁矿还有许多石灰。

他叫土著工人在块矿炉的四个炉膛的出灰口点上柴火燃烧,开始暖炉过程,整个过程差不多要延续48小时,所以季思退由抽出时间去了次萧白郎那里――这次他订做的是硫酸罐。

“罐子是做出来了。”萧白郎冲着空地上一排罐子指了下,这些罐子都挂着豆绿色的釉,两侧有耳,形状类似小号的酒坛,只是罐身很直。

“按你的要求,每个25公升容量,还加了螺纹,外加螺丝纹的盖子。真是稀罕!”萧白郎咂着嘴,“陶罐子用螺纹盖子的。”

“这可是装浓硫酸的罐子,不封紧不行。”

这些装浓硫酸专用的陶罐子可以用螺纹盖旋紧--实际上单这样是无法保证密封的,按照传统的办法是用石棉绳沾上水玻璃在罐口绕一圈再用盖子旋紧的,不过穿越者手里不要说石棉绳,连水玻璃都不多。水玻璃以后还能制造,石棉不通过贸易怕是搞不来了。好在自然界给有另外一样天然的耐腐蚀的材料:生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