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七十三节 赈济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七十三节 赈济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7:22 来源:笔趣阁

们雷恩没有发表看法他昨天傍晚才到琼山,没有调查就没●发言权。一会他准备亲自去看了情况再说:几天前,他已经电告卫生科,收集一定数量的粪便样本,等待他带着卫生部的流动检验车过来检验。

会议持续了一个小时后结束,刘翔给归化民干部们布置了工作,在雷恩等人看来,任务卡上的任务全都简化到了极点——这也是“琼山经验”的一个特点,给归化民干部最容易理解的量化标准,避免模糊用词。以适应文化水平极低,毫无行政经验的归化民干部。

会议结束之后,刘翔又和救灾工作队的元老们进行了会议。救灾工作队的队长是民政人民委员会属下的劳动处处长杨云。此人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曾任某南方中小型血汗工厂人力资源部头头以及工会主席。

由这个人带队充分说明了政务院对此的意向看来领导是在打这些难民劳动力的主意。刘翔觉得自己猜得不会有错,因为来人中还有宣传部门的元老。

刘翔和其他元老一起上了东门城楼。

“这台风!这大雨!”刘翔穿着雨衣站在东门城楼上嘀咕着,身后是他的勤务兵和警卫员。几个县里留用妁衙役和书办戴斗笠穿蓑衣必恭必敬的站在雨里听候他的吩咐。

其他元老们在各自秘书和警卫的照护下也在城楼上俯视着下面的众为了尽快给难民一个振风避雨的地方,刘翔下令利用街道两侧的屋檐,直接在街道上空搭上木条,盖上苇箔,搭建起临时的避雨棚。从城门上看下去,整条街道都搭建起了长棚,倒像是旧时空某些县城里过年搭棚卖年货的样子。城门是由琼山县本地几个卫所的军户中选拔改编成的琼山县警备连的士兵把守着。为了充分保持威慑力,所有士兵的步枪都上了刺刀。

按照琼山县办的统计,云集在城下的难民大约有一万零几百人。这些人虽然暂时有了个遮风避雨之地·但是人口极度拥挤,而且潮湿不堪,并非长久之计。

当雷恩指出如此安置下可能会爆发严重的疫病的时候,刘翔表示这是过渡xìng的办法。

“我和联络员们谈过了台风灾害在本地属于美每年都有若干次的·只不过这次的暴雨时间特别长,才会变成这个mō样。但是最多半个月水也就退了……”

“他们能肯定?”

“当地人的经验没理由不相信吧?另外,我还叫人在校场清理房屋——那里有一二百间卫所的营房,可惜多年不用,都塌了。”刘翔说,“消毒工作也一直在做。卫生科的人每天发姜汤和避瘟散。”

杨云忽然插话了:“现在你给他们每人每天多少口粮?”

刘翔说:“按照陈思根的说法,每人每天要供应1400千卡。大卡我算不出·现在难民是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天二碗菜粥。一个人200克糙米,外加些蔬菜和芋头、红薯之类。”

杨云当然知道:过去在血汗工厂的时候员工食堂也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克大米的热量不过350千卡,琼山县办事处提供的粮食热量只有千卡。只能保证难民暂时不被饿死。

刘翔定得供应标准如此之低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就算按照如此低下的水准供应,每天也得消耗2'的粮食。而他能用的只是琼山县的县库里的有限的存粮。

琼山的存粮原本是相当可观的,明代的琼州府官方存粮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囤积在琼山县的仓库里的,除了一部分调往临高加工之外·还有一部分留存在城里的库房里。但是这些粮食刘翔无权动用属于企划院管辖和调用的“国储粮”,他只能使用县库里的存粮。

现在正是等候夏粮登场的时候,不管公sī储备都很匮乏。他向当地士绅们借粮·但是士绅们一个个勒着哭穷,有人还求着刘翔要减免夏粮说土地都给水淹了,地里绝收了。刘翔威逼利yòu好不容易才弄到二百石粮食。

这些天他一直在组织难民到水退的地方抢收粮食,将水淹的稻谷、芋头和红薯收起来烘烤,作为救济粮使用。

“…···时间长了可不行,县库里的粮食很有限。我最多还能对付三四天时间。时间再长就得让邬德给我批粮食了。”刘翔不知道杨云带来了什么救济物资,只好把情况说得严重一些。

杨云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刘翔感觉他对调丨拨救济粮一事没什么兴趣。不由得微微失望他对执委会里干人的思路多少是有些了解的,其中不少人都是肆无忌惮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到了这个“政治正确”空前少的环境里,能干出什么事来是很难说的。他联想到台风袭来之前他被召集到临高开得几次粮食和劳动力的工作会议·其中的风向已经很明确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后背发凉。心想执委会可别闹出什么幺蛾子来。救灾度荒,这是事关民心大局的事情,在上面玩什么花样一个不慎就会玩脱,把大好局面搞得一团糟这琼山县安定团结的局面可是他花了大力气才搞出来的。可千万别毁在某些人的头脑发热上。

杨云忽然问到:“粥棚在哪里?”

“就在街道尽头的那片空地上。”刘翔说着看了看手表,“再过二小时就要开始施粥了。”

杨云和其他元老商量了几句,吩咐了身后的秘书:“关照他们就搭在施粥场上吧。”

“急么?要搭什么东西?”刘翔问道。

“当然是好东西了。”杨云说道·“你听我说,这次执委会关于琼州救灾的方案是这样的……”

粥棚搭建在街道尽头的一大片空阔的泥地上,刘翔让人在地上垫了一层土,又铺了碎沙石,做到尽量干燥。空地上一共搭建了十个棚子,每个棚子都有若干口大锅。这些锅一般是从官衙寺庙道观里借来的,一半是从本地的大户人家家里借来的。这会,粥棚里的大锅里已经开始翻滚起了粥汤。

刘翔陪着杨云等人来到粥棚里逐一查看,杨云拿起勺子,在大锅里搅了搅,粥汤里除了米粒,翻滚着切成块的芋头、红薯、南瓜和各种不知名的菜叶,看上去倒是丰富多彩。只是这粥里的内容物实在有点稀。

施粥场的尽头,十几个随工作队来得归化民工人正在忙碌的拉皮尺,打木桩。地上已经堆澜了组合式的建材,刘翔也组织了一部分难民来帮忙干活。

最引人注目的是刚刚从牛车上卸下来的三口大锅。几个工匠正忙着砌炉子。

“这样干行么?”刘翔有些担心。

“没事的。”杨云笑容可掬的说道,“有对比才能有刺jī。群众一被煽动起来就好办了。”

上午九点的时候,随着一声号角,原本一直安静着的街道忽然sāo动起来了,虚弱不堪,只能坐着躺着的难民们听到号角声,一个个都勉力的互相扶持着站了起来,向施粥场走去。归化民干部和警备连的士兵们在维持着秩序,尖利的哨子此起彼伏:“不要推人!”、“不要拥挤!”、“每个人都有!”、“看好小孩和老人,不要摔倒了!”……

难民们在警备连的维持秩序下按照远近距离,一队一队的分批向施粥场而去。

今天他们一进入施粥场,就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香味不是这些天来寡淡的瓜菜粥,而是一股久违了的浓烈的米饭香气,期间,似乎还夹杂着其他的香味。

馥郁芬芳的米饭香气在空气中飘dàng,引得他们一个个左顾右盼,忽然有人发现,米饭的香气是从场地尽头的一个新搭的棚子里传来的人群立刻就朝着这个棚子涌去。果然,在芦席棚下搭起了一个半人高的土台子,台子上的炉灶上正煮着一大锅香喷喷的米饭,旁边的一口大锅里,翻滚着褐sè的浓汤,散发着yòu人的香气。

一张大桌子上,洗刷干净的木板上是一个个饭团子,有大小两种尺寸,都用紫苏叶包裹着,散发着米饭和菜叶的清香。几个厨师还在不断的捏着新得饭团子。

难民们立刻sāo动起来了:即使台风没有来的时候,入春以来他们也处在度春荒的阶段,每天吃得都是稀少干多。现在眼前居然有一大锅干饭!很多人的肠胃立刻发出了反射一般的响声。若不是土台前,澳洲人的士兵一个个端着上了刺刀的鸟铳虎视眈眈,难民们早就冲上去你抢我夺了。

看上面煮饭的人的mō样,又不像要施饭。难民们正在不知所措之间,忽然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声。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伴奏下,文宣部群众宣传处的纪登高神采奕奕的登上了土台。

“乡亲们!”他大声喊道,“你们受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