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七十节 养殖场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七十节 养殖场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7:22 来源:笔趣阁

张有福想了想:“法子倒还有一个,只是有些麻烦,不是一会半会能办下来的。”

“只要把这地搞到手,多等些日子我也乐意。”吴南海说,只要在秋天前办妥就是。

“那您就等我的消息吧。”张有福向吴南海要了二百多两银子,然后就在县城附近的几大田洋转悠,花了十多天设法买了七十亩水田,然后拿着地契就换回了这块地。

看到这个结果,农委会众人哭笑不得。要说几次谈判的时候穿越集团开出的价码也有二百两银子了,他不要银子的话,农委会还提出可以用实物来换购,价值也不在这之下,全部都给这老头子否决了,怎么拿地契一换他就肯了?

“他还不是就为了想当地主吗,现在送他个地主当当自然就肯了。”张有福洋洋得意。

“我们不是肯出钱吗?拿钱买地不是一样。”

“蛮子没见过世面,害怕被骗而已。”张有福藐视的说――城乡差别还是蛮严重的。

“原来是这样。”吴南海点点头,看来这破落户能够长期在县里拉纤混吃喝还是有他的所长的。

“这传统农民的习性啊,真是让人无法理解。”叶雨茗当时就发了这样的感慨。

“过去的农民没见过世面,没有文化,经常被人欺骗,戒备心强是正常的。所以说农村工作不好做啊。”

照张有福看来,更难以理解的倒是这群“髡贼”――他们即有力又有势,直接强占了土地那地主也不敢怎么样,就算是县衙门,也绝不会为了这么个穷光蛋去得罪髡贼们。

这种手段,简单说起来是收买人心,但是张有福想这事似乎又不是这么简单。

这块花了很大心思和代价买来的土地在农庄的南面,文澜河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回水区,形成一大片的浅滩,有大量的芦苇。土地平坦,附近有小片起伏的丘陵地,取水也方便,吴南海和杨宝贵踏勘了之后觉得这里做正式的养殖场比较合适。

新的养殖场设有设有家畜、家禽二个养殖场。吴南海很喜欢来这里,不仅是工作关系,而且每次到这里来都有极大的成就感。特别是环岛航行结束之后,获取物产资源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博铺开启了前往昌化、榆林两地的定期船航班。从昌化运来了大量的牛羊,使得种群的数量迅速扩大。大家最喜爱的肉类――猪群的数量也扩大了。按照他的估计,到明年至少能够在穿越者中恢复到21世纪宇宙大国的国民的人均吃肉标准。

吴南海先去了马圈,杨宝贵最近正在向尼克学骑马――他觉得在土路上自行车屁股颠簸的太疼,座椅又咯得会阴疼。

“我可不想因为骑自行车闹得前列腺出问题,我是有老婆的人。”杨宝贵就这样去学了骑马,准备以后出门就骑马了。尼克答应他出门的时候可以骑一匹滇马,作为他为马看病的酬谢。

吴南海这会去找他的时候,尼克却告诉他杨宝贵已经去家禽场去监修孵坊了。

这座大型的孵坊是配合天地会的家禽推广计划修建的。人工孵蛋在中国出现很早,明代已经非常普及了,不算什么全新的穿越科技。不过在临高人工孵蛋却不流行,鸡鸭鹅虽然都是本地常见的家禽,但是养殖规模不大,对这方面也没有任何的需求。

土法的人工孵蛋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北方的炕孵法和华东的缸孵法。吴南海不是学养殖出身,这事情还是要求教杨宝贵,他过去常下乡为养殖户服务,见识很多。

他建议还是采用北方的炕孵法,这种方法设备简单,孵化量大,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养殖需求。技术熟练的话,孵化率在80~90%之间,和现代化的电孵法不相上下。一个普通的七火洞炕孵法作坊,一次可以入鸡蛋二千六百枚,每月可以孵化鸡蛋一万五千只之多,即使要扩建也相当简单,几乎不需要任何现代化设备和物资――比起烧制砖土坯砖的保温性更适合孵坊使用。

吴南海来到工地的时候看到杨宝贵正在工地上指导,这座新建的孵坊做了稍许的改进,有了瓦屋面和砖包砌的外墙――毕竟在临高这地方,纯土坯房是存在不了多久的。

“总觉得有些浪费了。”吴南海看着这座施工中的简陋小房子。他很发愁上哪里去找每次二千六百枚精蛋。因为鸡蛋少,精蛋的胚胎保存期又很短暂,所以收集到的精蛋都是给母鸡自然孵化的。

“不会浪费的。雨季总免不了要做烘干工作,这个孵坊也可以客串烘干室么。”

杨宝贵劝他不必担心:“第一批正在育雏的大概可以提供二百只。够二十个小农户养了。慢慢的批量就会大起来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想我们刚搬到这里来的时候才几只鸡?现在都有上百只了。增长率可是百分之几千。再这么发动群众一搞,到年底说不定还得扩建。”

“带我去看看鸡舍吧。”

“好。我先关照他们几句。”杨宝贵看了下工地上的情况,最要紧的火炕烟道已经基本完工了――这个部分最要紧,盘得好的火炕,节省燃料,传热快。盘得糟糕的,不爱热还会倒烟。也是一种专门的手艺。临高这地方当然没有盘火炕的工人,就是移民中也找不出来。完全看书操作。按照图纸施工。他向领工的人吩咐了一下,带着吴南海往新落成不久的鸡舍去了。

新的鸡舍依然采用了竹篱笆围墙,渔网遮围的散养方式,种植攀藤类的蔬菜作为鸡棚的遮蔽物。新鸡舍实现了分舍饲养。种鸡被单独圈养,蛋鸡、雏鸡和育成鸡各有自己的空间,互不干扰。便于按它们的状态添加不同的饲料。最后还有一种青铜火鸡,现在它们已经扩大大了十来只。

二百来只育成鸡正在笼网下的广阔空间里活动。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地上刚刚洒过水,有股石灰的气味。

“这里每天定时打扫鸡粪,再洒石灰水消毒――没办法,密度还是大了些。得防着闹病。再说鸡粪也是饲料,不能浪费了。”

“我们没养鱼吧。”

鸡的消化道短,排出的粪便里还包括有许多营养物质。吴南海知道有一种循环农业就是在鱼塘旁养鸡,鸡粪喂鱼的。

“喂猪。”

“,真恶心。”想着鸡粪的臭味吴南海已经觉得无趣了。

“发酵之后猪还挺爱吃的。”杨宝贵苦笑着说,“说真得我也不喜欢这种饲养法。以后饲料充裕了就当肥料用好了。”

吴南海跟着他又去了鸭棚。鸭子在家禽养殖中效益其实比鸡要好得多。鸭是杂食性的家禽,能够在放牧中自我觅食,耐粗饲,饲料转化率也高。在春季的第一造水稻种植的时候,法石禄还试验性的搞了稻田养鸭,让鸭子在水稻田里觅食,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田螺、小鱼虾,还能消灭害虫和杂草。法石禄准备等稻田里的稻谷收割完毕之后再驱赶鸭子进去清场,把留落在田地里的秕谷和零星稻谷吃掉。这比人工清理要来得便捷和彻底多了。这在日本还有个好听的名词叫“鸭法稻作”,算是复古流的纯天然稻作法。

鸭棚就设在河湾旁一道竹篱笆把水湾和河道隔离开,设有一道可启闭的闸门。免得鸭子自顾自的跑路。这里芦苇茂密,河水里养分丰富,河湾沿岸有大量鸭子爱吃的螺蛳之类的水生动物。农委会在移民里找了一个养鸭人每天出去放鸭子,顺便还捞螺蛳和蚌壳,砸碎之后作为鸭子的饲料用。

“不要乱踩。”杨宝贵提醒他河滩的草从里尤其不要乱踩。鸭子很可能把蛋就随便产在里面了,傍晚的时候养鸭人会巡视一遍,把蛋都捡回去。

“我们现在有二百多只鸭子,还有三十多只鹅。鸭鹅比鸡来说就节约饲料多了,除了蛋用禽要补充蛋白质饲料之外,大量的都用青饲料,产蛋率也不错。也可以作为推广饲养对象。”

鸭子是当地的土鸭和从现代时空带来的北京鸭。杨宝贵准备把它们杂交之后看看效果怎么样,至于鹅穿越者没带来――因为中国的土生鹅品种是公认的良种。他只是简单的从市场上买了几头回来――华南最常见的狮头鹅

吴南海说:“养鸭和鹅都要有水面,养殖条件受限制的,没有鸡那么好推广。再说鸭蛋和鹅蛋不受欢迎。大伙还是喜欢鸡蛋。鸭蛋不做成皮蛋、咸蛋有人愿意吃嘛?鹅蛋你吃过吗?”

“糟鹅蛋我吃过,味道不错的。”杨宝贵回忆起了当年吃糟鹅蛋的美味来。

“家禽就是增长快。养猪要是也能有这么高的繁殖效率就好了。”

“猪的繁殖率也不算差,母猪一年二窝能下二十头猪仔,好好的饲养成活率还是很高的。”杨宝贵说,“最大问题是缺母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