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六十八节 女归化民的新生活(一)

临高启明 第六十八节 女归化民的新生活(一)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1 来源:笔趣阁

清晨五点钟,临高已经醒来。城关镇外一处归化民宿舍区里已是人来人往,早班和夜班的工人们正在交汇。

宿舍的公共水房里已是人头攒动,地上墙上满是水渍。不论是准备去上班的,还是下了班的,都急着把刷个牙,再把脸洗一洗。维持秩序的宿管大妈不停的吼叫着,一面要后面的人排队,不准插队,一面又催促着盥洗的人“赶快洗!”

何晓月五点起来,在这里排了差不多二十分钟队才抢到一个水龙头。匆忙盥洗完,回到宿舍里换上一套标准的裙装女工作服。

别看这工作服和其他工作服别无二致,也是靛蓝染色的棉布制服,但是它下身是裙装,而不是裤装,这就意味着穿着该工作服的归化民是一个“白领”。

元老院治下并不使用“白领”“蓝领”这样的称呼,不过非学生的女性归化民穿着裙装制服,意味着她是一位不需要做体力工作的“职员”。

“职员”其实并不享受多少优待,在工资待遇上也不见得有工人强。但是人类鄙视体力劳动的天性使得职员们隐隐约约都有了一种发自心底的优越感。

何晓月自然也不例外。她对着镜子里仔细的端详了好一会,确定自己仪表无懈可击,才把一个帆布邮差包挎在肩上,轻捷地走了出去。

清晨阳光照着煤渣道路上三三二二的行人,一阵风拂起何晓月的齐刘海,显得有点凌乱,她赶紧用手捋了捋。

新发型是半个月前郭熙儿给她设计的。郭熙儿自巫蛊案后就被调回了临高,她在广州犯下了错误,被下了“不适合在元老身边工作”的评语,生活秘书这条路可以说走到头了,就连刘翔也帮不了她。只能让她回临高了

在临高郭熙儿被姐姐狠狠地骂了一顿,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办公厅已经注销了她的生活秘书资格。不过还是给刘市长开了一个后门,让她能留在姐姐身边。帮着带孩子。

刘翔在临高的家里自然不缺女仆和保姆。所以她的活也少得很。带孩子之余就是剪剪裁裁顺便画画服装设计图--在这方面郭熙儿颇有天赋。

某天李潇侣的妈曹顺花来串门看望刘翔的小丫头,正见着郭熙儿伏案剪裁。曹顺花是个缝纫高手,忍不住上去指点几下,一老一少竟说的颇为投缘,郭熙儿当下拜了她做师父,终日跟着她学习缝纫技术。

曹顺花之前一直是个“大妈元老”,每天就是做做饭带带孩子,可以说是元老院最酱油的存在,终于也成了别人的“师父”,自然是满心欢喜,把手艺倾囊相授,时不时在女儿身边说起郭熙儿的聪明,李潇侣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萧子山。

萧子山原本正在犯愁,郭熙儿这个“第二秘书”已经失去了贴身服侍元老的资格,让她一直待在办公厅的“冷宫”里不现实,继续留在刘翔家里又没有正式的名义;如果分配部门又会很尴尬,这么一来可以说是瞌睡来了个枕头。经过一番私底下的窃窃私语和南海农庄的请吃吃请后,事情便暗自敲定了。由曹顺花一封推荐信递到轻工业部,郭熙儿就这样成了“服装设计师”。至于同在服装厂工作的何晓月偶然相识并成为闺蜜的事情,已经在好几个月之后了。

何晓月按了按刘海,一路小跑去赶小火车到服装厂。按理说不用这么早,但今天她有一件大事要做,这一把如果赌成功了,她的未来便又光明了一层。

摸着布包里挺括的纸张,何晓月兴奋的心脏砰砰跳,特地选了个二等车厢,一路紧紧护着布包,生怕里面的东西被弄皱了——这是她画的第一份设计图,初审已经通过,如果能通过今天的复审,便有望投入市场了!

自广州的风俗业整治行动中被救出后,何晓月作为一个青春正好的女子,自然是要“充分发挥作用”的。广州的风俗业改造工程中,相关人员去向大体有三,其一是统一整合进紫明楼娱乐有限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一部分;其二是延续临高模式的持证个体经营;其他表示不愿意继续从事风俗工作的,由民政部门统一收纳改造。

改造的目的是将这些不事生产的女性转化为可以为合格的生产力。具体政策的制定主要参考了旧时空改造政策,即进行工作技能培训,以去除其身上的旧习气,适应新生活。在增加劳动大军的人口同时,也平衡一下海南岛上严重失调的人口比例。

大多数人被登记造册后分批运到香港进行净化,并在该处的后勤被服厂担任裁剪学徒,充分,为两广攻略的后勤工作出一份力。

何晓月无意中成了引燃风俗业整治大火的那颗火星,自然待遇不同,她本身的经历也够传奇色彩:未见丈夫面就守寡,不甘命运从清节院逃出,被拐卖进访春园后又积极配合警察,挽救了自己同时也成了破案的关键

这样的经历立刻被杜雯看中,被吸纳成了一名“妇女工作人员”。在皇华寺的民政收容所里从事妇女工作。

随着清节院的寡妇安置妥当,风化业整顿也渐次完成之后,她的工作量一下少了起来。杜雯便打发她回临高培训,“进一步学习煅炼”。

何晓月既有了几个月的妇工经验,本身又有一定的文化。出阁前虽然是大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但是习得一手好女工,在清节院里又学会了纺纱织布。一到临高便被安排到了纺工系统,邹标觉得“人才难得”,便又将她送到女子文理学院的“服装工艺培训班”短期学习。

短训班学习了三个月之后她就被正式派到了纺工系统工作。在培训班里何晓月多少对临高的体制有了个粗浅的认识,知道此处和大明不同,似她这般身无长物,无家可归的女子亦能寻得一份工作自力更生,心顿时安了许多。

她的前途很光明:长的漂亮,学历算高,没有家累,不用彩礼,而且是处子之身。是工厂相亲会上的“女神”,想娶她的归化民干部不知凡几,但是全被何晓月一口回绝:如今,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员,嫁给一个什么人度过平凡一生,已经不是她的追求了。

何晓月这一生赌过许多次,第一次是在清节院,她赌澳洲人不会把自己送回去,这一次让她得到了自由,第二次是在画舫,她赌警察不会和老鸨勾结,第三次则是在那一天,她鼓起勇气在路边和郭熙儿搭话……

这个简单的举动,让她跨出自己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如今临高的服装业已经发展出许多枝枝叶叶,服装系统的企业除了生产普通的劳动服和接制服订单之外,还会生产各种时装,这其中除了从旧时空搬来的“澳洲款”之外,也生产类似旧时空的“改良汉服”和“汉元素服”。

这其中除了现实需要之外,许多男女元老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尤其是许多女元老院,这也难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到了新时空,有权有势,更要放飞自我。

传统汉服是平面剪裁,制作起来并不复杂,旧时空一个从未学过服装知识的爱好者也能凭借图纸和缝纫机做出来。临高的工业体系生产起来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传统汉服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费料。这在抠门的元老院看来就是罪过--除非它能卖出高价来;其次它不是立体裁剪,在穿着就不那么显身材。所以本地的改良“改良”不像旧时空那么纠结于接袖中缝这类古代生产力不足衍生的传统,而是确立两个基本方向:“简化工序”“美化效果”。多使用高级衣料,部分以“高定”的形式出售。销售对象是本地继续服用旧装束的百姓--这个群体在临高、海南依旧存在,尽管绝对人数不算太多,但是多是明国治下的中上阶层,很有消费力。

至于“汉元素”改良服,就只是简单地存其形,将传统的下裙缩短长度,分为长中短三款,长至脚踝,短至膝盖下,系带这一设计进行了保留。除此以外还有对襟衫,长短褙子等公认方便生活及生产的款式,上衣的袖子普遍缩窄,达到可以穿着工作的程度。因为用料便宜,又很美观。在年轻人中间颇受欢迎。

不过临高服装工业水准在旧时空连做淘宝爆款的代工都不达标,“高定”所需的精细剪裁更是做不到的,而提高服装的档次显然不是元老院那帮直男们关心的事情,二五计划都没有立项。所以“高定”还是由归化民中的裁缝手工缝制而成,只不过他们是接受过现代裁剪缝纫技术的培训。

何晓月从培训班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这样一家专门制作“高定”服装的工坊:万紫阁。

第六十八节 女归化民的新生活(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