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三百八十九节 两个关心归化民婚姻问题的元老(三)

“嗯嗯,然后呢?女人的来源呢?”

“你看,你这话就很不正确,到元老院第一读就会被女元老批臭。”王君说,“不要这么直白,更不能提性别问题。‘归化民职工的老婆’要换成‘归化民职工的配偶’——配偶男女都可以指代,女元老听起来就没那么刺耳了,而且这个提案也不是光为男职工服务了不是?”

杜易斌心想这弯弯绕我可搞不来,看来以后还是回家养鸡养穿山甲是正经。

“至于你说得配偶来源:女囚就不用想了,上元老院一讨论非撕逼不可,搞不好得撕上几个月;清节院是个可靠的来源,但是人数不会多;至于从国外输入女人,你说印度越南都可以,不过这事得五道口肯批才行——要花钱的。”

“这么说事情是很难办……”杜易斌顿时消沉起来。《启明星》上最近几期上都有关于财政问题的文章——总之就是“困难”。

“所以我们要立足本地嘛!”王君趁机开始兜售自己的方案,“广州好几十万人口,适龄单身妇女的绝对数字不会小,我们多搞几次集体相亲,不就行了?别说小张,就是刘翔、元老院的大佬们也说不出个‘不’字。你看我们又是婚姻自主,又是移风易俗,又是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

“可是残疾归化民这么办?”杜易斌赶紧拦住了他的发挥,“相亲的女人能瞧上他们?”

“老大!这个时代的婚姻观念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对于大多数中下层妇女来说,择偶主要考虑男方经济能力,而不是小鲜肉。两情相悦,郎才女貌,那是吃饱了饭的小姐才能考虑的。”王君说道,“残疾归化民只要有合适的收入,自然有女人会愿意跟他——财金口不是批复说可以给残疾归化民结婚以特殊补贴么?”

“好吧,”杜易斌被说服了,“可是哪些人愿意来呢?我们总不能到大街上去拉女人来相亲吧。”

“所以你才会盯着那些女囚是吧?”

“没错。”

“女囚的思路挺好,就是不现实。我觉得你忽略了一个更现实的大资源。”

“什么?”

“妓女。”

“妓女?”杜易斌做梦也没想到王君会提出这么个建议,他马上不以为然的摇头,“你这才叫不现实——当妓女的都是好吃懒做的,而且她们的生活水平:穿金戴银,吃香喝辣的,还有丫头老妈子侍侯,自己还都喜欢搞个琴棋书画,别说残疾归化民了,就是我们这样的元老她们都未必看得上哩。”

“你不能拿董小宛这类的高级妓女当成妓女的全部,”王君笑了,“大部分妓女还是过得水深火热。前些天的《启明星》你看了吗?”

“没看,咋的。”

“上面有一篇《广州整顿风化业》报告,里面做了很详细的调研,特别是说到虽然我们现在允许妓女‘自营业’,打击妓院黑恶势力,整顿营业环境之后,但是本地妓女中还有是七成以上表示希望从良,而且剩下便是打算继续干得妓女中,很多人是因为出身乐户或者户,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如果有合适的谋生手段就愿意另谋出路。真正想干这行当的,大概不到一成。”

“这么高比例?”

“没错,”王君点头,“我看统计数字,广州城里目前持有黄票的妓女大概有一千五百人以上,就算有七成的妓女打算从良,至少也有一千人。”

“这个……我觉得是不是有些……”杜易斌说,“妓女的话,归化民愿意娶吗?这可是17世纪啊!”

“本时空我不知道,不过在旧时空,五十年代取缔妓院,妓女解放之后大部分都组织了家庭。不论是什么时空,贞节观这种东西只有在中上层社会才有市场,普通的劳动者能娶到老婆就不错了,没那么讲究。”

形成共识之后,双方分工,由王君去负责说服广州市的相关领导,给相亲活动“开绿灯”。相亲也好,结婚也罢,都是需要投入场地和物资的,必须得到地方实权派的支持。王君其实并非能说会道的人,但是他在工业部门工作,又负责着蒸汽机维修,属于硬邦邦的“技术干部”,地方元老本着“关键的时候能派上用处”的原则,一般都是比较客气的。

至于杜易斌,则去负责说服收容所的妇女“主动选择”残疾归化民。

说起来,要解决婚姻问题的“残疾归化民”并不比当年民政部门为志愿军伤残军人“找老婆”困难,元老院的大众医疗水平十分落后,物资严重短缺,即使到了现在,伤情严重的伤员基本上活不过下来。所以残疾归化民中很少有严重到“生活不能自理”程度,多为肢体残缺,相对而言难度不算太大。

比较困难的是化学烧伤人员,在工业口的残疾归化民中这是个很大的群体。化学烧伤人员很多有面部疤痕和残缺,有的“和卡西莫多差不多”,其实对接触过很多残疾归化民的杜易斌来说,传说中的卡西莫多和他们比起来都可以算是美男子了。

元老院的医学水平虽然做整容手术不成问题,但是受限于抗生素等一系列技术支持的不到位,面部整容手术开展的很少。杜易斌觉得他们才是最难办的一群人。

不管大家如何谈看重的“心灵美”或者“人好”或者“上进心”,归结到最后总是视觉动物。杜易斌叹了口气:“没有组织上安排是不成的……”

杜易斌到了皇华寺——这里过去是广州府的“普济堂”,现在改成了“广东省临时收容所”,作用和过去一样专门收容各种“无家可归”人员。

这里已经修缮清理过,过去破败荒芜的景象被一扫而空,虽说修缮颇为仓促草率,但是较之当初刘三来视察时的惨状而言已是天壤之别。

所长、副所长一干人已经在门前“恭候”杜易斌的到来,身后还跟着几十个老幼妇孺,都穿着一色毛蓝布的短褂子。手脸洗得干干净净来“欢迎首长视察”。

他一下轿子,所长便迎了上来,满脸堆笑道:“杜首长好!我是这里的所长,叫陆为嘉,您叫我小陆就好了。”

杜易斌见这“小陆”满脸胡子,皱纹深刻,哪里“小”了,便打趣道:“我看叫你‘老陆’差不多。”

“是,是,老陆也成。”陆为嘉连连点头。

杜易斌见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去掉了领章帽徽的旧军服,大概知道这是个退伍军人——元老院治下为数不多的退伍军人都喜欢这样穿着,以彰显自己“出身”不同。便故意问道:“你是哪年的兵?”

“报告首长!我是1632年在浙江入伍的——只是国民军。后来在高雄执行治安讨伐的时候受了伤,腿脚不灵活,就退伍了……”

“原来还是个战伤军人,评了几级?”

“八级,现在走路不太利索。”

“有老婆吗?”

陆为嘉一愣,赶紧道:“有……我入伍前就娶妻了,和孩子都留在临高……”

杜易斌并不关心这个,听说他有老婆就撂开了。见旁边还有个弯腰曲背的“干部”,一脸巴结的朝着自己笑,觉得有些讨厌,问道:

“这是……”

“这是毛副所长,原是这里的留用人员。”

等在傍边半天的毛修禹赶紧凑上来道:“小的毛修禹,是这里的副所长,今天首长驾临视察……”

“好了,好了,别客气了。”杜易斌不耐烦道,“我们进去说话吧。”

“是,是。请。”

杜易斌要来“视察”的消息提前一天已经通知到收容所,陆所长昨天便发动人员连夜对全所上下都进行了一番清洁,各处道路上连落叶也不见一片。

然而杜易斌来这里的心思并非视察,所以对这些精心准备一点也不上心。便问起了收容里目前的人员情况。

陆为嘉说因为皇华寺的条件比较差,远不如元老院自办的“慈惠堂”那么设施齐全,所以这里的收容的人员大多数属于“特殊收容”。目前主要是收容残疾人、老人、孤儿和部分特殊人群。在整顿风化行动中解救的妓女也统一收容在这里,不过她们单独有一个部门管理:“济良所”。

“那些寡妇呢?”

“也在这里。就安置在原来的清节院那边,因为来得人多,还增加了一处院落。”

从各地清节院被集散之后,院内的“节妇”们按照“来去自由”的原则,能回娘家或是另外投亲靠友的发给路费或是派人护送回家;亦准自行择偶配嫁。

有些有婚前有相好的,托人关说“领人”,以便“再续前缘”。被叫到“领人”的“初恋”们,有的欣喜若狂,来了之后对元老院感激涕零;有人已经婚配,不愿前来,让女子空欢喜一场;亦有来了声称愿意领回家去“纳为滕妾”。混乱中亦有不法歹人,借机诱拐妇女的,所以这事便被叫停了。

-----------------

下次更新:第七卷-两广攻略篇117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