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四节 副镇长林铭

临高启明 第四节 副镇长林铭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1 来源:笔趣阁

席亚洲点点头,镇长其实就在客拖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但是他有意不说。听到曹清是山东口音,又问了一句,“你是山东人?”

“是!”曹清大约没想到这么高级别的军官还会问自己的情况——要在大明,眼前这位首长起码也是个总兵,“小的……我,原在明国登州镇当兵,前年投得大宋。”

“不错,一年多就混了个少尉。”席亚洲知道,能在佛山当国民军中队长,必然也是军事训练中的尖子。

“都是首长的栽培!”曹清一个立正。

曹清随着黄安德到临高,从净化营出来之后进了工厂,他没有技术,又不是个不爱学习的人,虽然勉强考了个丙等文凭,技术却一点也学不进去,最后只能在厂里当个力工。

他这种军户子弟,吃惯了当兵的饭,干工人很不适应,便进陆军当了兵,当了一年兵,正遇到两广攻略,军队扩编,他作为一年兵进了军士培训班,当了下士。

随后在国民军扩编中又被调到了国民军,突击培训之后以正规军下士的军衔授予国民军少尉军衔,当上了佛山中队的中队长。

“这里的治安情况怎么样?”席亚洲看似随意的问道。

这隐隐就有考察他能力的意味。镇长既然还没到来,他这个国民军中队长就是佛山的第一领导。

现在不管是广州市还是下面各县镇都没有建立起政权机关,作为驻军的国民军中队担负着政府、警察和驻军的多重任务,对主官的能力有相当的要求。

佛山不是个小地方,而是计划中的后勤基地,他不能让一个能力不足的人来指挥驻军。

“就说这码头和镇子这边还算安静。出了镇就不行。”曹清摇头,“咱们大军刚到,周边人心不稳。许多乡间土棍地痞都乘机出来行劫。前几天还有人在码头边打劫船只。老百姓都很害怕,铺户们每天只在日中开一二个时辰的门。”

“各处的作坊还开工吗?”这是席亚洲最关心的。

“报告军长同志:冶炼铜铁的台炉尚未熄火,不过已经多日不开炉了。”曹清说作坊主们如今都躲在家里,不轻易出门,唯恐被四乡的“大天二”们绑票。工匠们因为无活可做,生计困难。如今是各家大户集资买粮按日供应失业工匠,才没有发生骚乱。

席亚洲又问了他几句当地的基本情况和国民军在本地的设防情况,听他说得颇有条理,觉得还算满意。

“想不到你一个山东人,对本地的情况还挺清楚。”

“报告军长同志,本地有位林同志,现在担任镇联络员,我在这里的工作,他帮了不少忙。”

“哦?林同志?”席亚洲心想一般的“带路党”,归化民们是不会用“同志”来称呼的——他们完全分得清内外亲疏。绝不会把这种象征“自己人”的称呼随便加一个“带路党”头上的。

莫非是“地下党”?席亚洲对对外情报局的工作并不太了解,但是他知道他们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有广泛的情报网络。

“你带我去见见他。”

“他就在我们的指挥部里,我这就带您过去。”

席亚洲看了下这里的防御设施,佛山镇虽然商业繁盛,但是并无城墙,只有一道木栅环绕,镇子四周又有河涌环绕,如无大乱,这点防御也算够用了。

章鱼号停泊的地方,是镇子北面的汾江边的码头。原本佛山最先发展的地区是南部的栅下一带,但至明代以后,流经栅下的河道日益狭窄淤浅,大塘涌甚至成为陆地,商业活动受到影响,于是商铺从作坊中陆续分离出来,渐向北部发展。在元、明时期还是“海傍”旷地的汾江沿岸一带和沙洲都盖起了房屋店铺,商业区完全移至北部。到明末,北部汾江沿岸及其附近地区已经成为佛山最繁荣的商业地带,码头横列,店铺林立。此时街面上虽冷清,百姓们倒也不显得惊慌,反倒是一个个的伸长了脖子看热闹。

进了镇子,走不多远便是湖广会馆。国民军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席亚洲见门口警卫森严,进到里面布置的又是井井有条,不由得暗暗惊讶,想不到一个区区归化民下士竟有如此的本事。他当这个国民军中队长可真是屈才了。

大厅里已经改为指挥部,当中悬挂着一幅大比例的佛山地图。席亚洲随意坐下,不一会,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穿着明人衣冠的男子进来了,恭恭敬敬的朝他鞠躬行礼:

“卑职林铭,参见军长大人……”

这不伦不类的称呼不由得让席亚洲哈哈大笑,起身伸出手来,道:“你就是那位联络员?曹少尉对你评价很高哩!”

“为元老院和人民服务!”林铭知道这是澳洲人的“握手礼”,赶紧伸出手去相握,还流利的来了一句口号。

林铭自从陪同索普去西江一带考察回来之后,便在佛山继续做情报搜集工作,对外情报局给他的任务是搜集当地的民情社情。从“中心”发来的指示文本,林铭多少意识到元老院对佛山的重视程度--不过这也不算太意外,佛山是能和当时的主要大城市相提并论的“天下四大聚落”之一,而元老院对广东的企图,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他便忙忙碌碌的为元老院干起活来了。三月份的一天,他照常从交通员那里得到了新得指示,却是“大军登陆,做好迎接准备”。按照指令,林铭从地下转为地上,担任佛山镇副镇长,正式为元老院工作了。不过在机构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他先以佛山镇联络员的身份公开活动,暂时不剃头不易服。

此地距离广州不过五十余里,因而在登陆的第一天,伏波军的先遣分队便已经乘船直抵佛山堡。

这里本身并无明军驻军,镇上和四乡虽有乡勇团练。但是乡勇团练为得是“保家”,澳洲人打过来秋毫无犯,实际掌握乡勇的强宗大户们自然不会出来“护国”。双方简短的交涉之后,佛山堡便开栅门投降了。林铭这个前锦衣卫百户,摇身一变就成了“副镇长”。

“你既然是本地土著,又是我们任命的干部,就请你带路四处看看,再介绍下本地的情况。”

“是,是,卑职愿意效劳!”林铭忙不迭应道。

他带路的第一个地方,自然就是灵应祠了,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祖庙祖堂。祖庙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不过一般认为是北宋年间建造的。当时的中原百姓南迁到广东,在这里落户。形成了聚落。

“这庙是洪武五年重修过的,期间又重修过。”林铭说道,“庙内供奉的是北帝神,乃是北方水神,故老传说本地唐宋年间多有水灾,本地人便将北帝请到禅城坐镇。自此之后,这一带再也没有闹过水灾。大家来祖庙祭拜,求得便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林铭虽然祖上并非“佛山堡八图里”的土著,但是迁居在此也有百年,对这座被视为佛山之根的庙宇亦颇有感情。所以一开始便力阻国民军中队占用这里当队部。

祖庙的门前便是便是著名的灵应牌坊了,三楼三层式,威严耸立,檐柱间大量施用斗拱,飞檐叠翠,飘逸凌云。正面顶层正中有竖书“圣旨”二字匾。下层横书:“圣域”“灵应”二字。背面顶层竖书“谕祭”二字匾。朱红的木结构映衬着贴金大字。配以绿色琉璃瓦上盖,使整座牌坊显得辉煌夺目。风骨凛然且结构极为坚固。这样的牌坊建筑,席亚洲在海南和广东还是第一次见到。

林铭说这牌坊建于景泰年间,因为明景泰皇帝将祖庙赐封为灵应祠。所以牌坊施工构建格外讲究。

牌坊前是一个水池,名为锦香池,池中有象征北帝的石雕龟蛇像。席亚洲见石雕上散落着一些铜钱,池底似乎亦有,显然这抛硬币的习俗由来已久。

不过,也由此看出本地富庶安泰,才能有这样太平时节里才有的闲情逸致。

牌坊之后,便是三门,建筑非常考究。面宽九开间,顶端有一条1米多高30米长的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是贴金木雕,中间是红色沙岩围墙并排配以三个进深为一米的圆拱门洞,下为石砌抬级,整个建筑壮丽威严。

庙祝听闻澳洲人的大官到来,忙不迭出来相迎,请他殿内进香,再到净室一坐“奉茶”。

“心意我领了,不过我公务在身,不便叨扰。”席亚洲很是客气。

从庙里出来,走不多远,却见街面上又有一座木石牌楼,虽不及灵应牌坊那么气派,却也有“圣旨”的竖匾,下层横书“忠义乡”三个大字。林铭说这是正统年间,海贼黄萧养聚集万人攻打佛山堡。当时的佛山缙绅大户召集乡勇,设立栅栏,抗击黄萧养取胜后获得的朝廷封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