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一十五节 军装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一十五节 军装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1 来源:笔趣阁

折腾归折腾,伙食却好的出奇。“首长”们没有粗粮的概念,一天吃三顿,糙米饭管够,咸鱼每人一条,还有许多蔬菜什么的,一开始吃得几个小伙子每顿都翻白眼。古代人很少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所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就特别大,农民农忙的时候一顿吃上二斤面饼的大有人在。这些每天都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士兵自然也不会例外。马千瞩很快发现,每月20公斤的口粮是吃不到月底的。但是毫无办法,除非能增加肉类和油脂的供应――这两者穿越者自己都很缺乏。

操练还得继续,先是齐步走,接着是正步走,然后又是跑步。等到步法训练完全结束之后,又学着按照鼓点和笛声的节奏队列行进。根据PLA的训练手册,完成训练之后每个士兵齐步和正步的时候每分钟110~120步,跑步则每分钟180~190步,这样的行进速度已经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了。

伙食的好转和体能锻炼,使得这些原本面黄肌瘦的人开始变得强壮有力了。其实论到耐力和负重力,长期大强度劳作的他们比穿越者要强得多,但那是一种病态的身体适应,不是现在这样的有了充足的饮食和锻炼之后健康的强壮。

士兵们的体格好了,通过队列训练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长期的收腹、抬头、挺胸的姿势,大步流星的走路,干脆明白的说话,都給了他们一种自信干练的神情。没有入伍的普通的劳工现在看着这些士兵也开始羡慕起来了。公社的妇女们也常常在训练场边流连忘返。

“如果有好看的军装,那就更神气了。”马千瞩发现军队没有后勤部门,自己这个总参谋长在负责军队训练之余干脆就成了后勤部长了。

征集军装设计马上在全体穿越者掀起了兴奋的狂潮。在这个枯燥无味的环境下,这多少算是件有娱乐性的事情。很快马千瞩手里就收集到了一百多份各式各样的图稿,从有中国特色的65式军装,到菲烈特戴着主教帽的掷弹兵,拿破仑的熊皮高帽近卫军、英国龙虾兵,布琼尼帽的苏俄红军最后到德国国防军……所有人在军装上的恶趣味都集全了。

经过汇总,马千瞩悲哀的发现大伙没什么创造力,全是历史上各种著名军队的军服复刻版。归纳起来三大流派:一是中国传统派,以65军装为代表,也夹杂着55派和87派;二是排队枪毙派,以19世纪的欧洲军队制服为蓝本,强调华丽炫目;三是二战派,基本就是照抄德、苏、美军的制服,也有兼收并蓄,杂糅成四不像的。除此之外还有些小众爱好,比如国民革命军式样的小圆帽,甚至连日本旧陆军的那身昭和式军服也有爱好者。

“老天,难道匪鸥也混进来了?”马千瞩倒吸一口凉气。

由于此事受到广大穿越者的热烈关注,马千瞩自然不便擅作主张,民主的一大好处就是谁都可以不用负责,于是他召集了一个所谓的听证会,由军委会、工业部、计委和10名群众代表组成,对所有方案进行审查。

为了避免个人的审美趣味造成对选择的影响,马千瞩规定了二条基本原则,军装的制作不能超越穿越者目前的生产力,军装必须适应本地的环境。

这么一来,诸如熊皮帽、长靴这样的服饰立刻就出局了,候选的军服立刻少了一半。接着是生产力的问题。工业部门指出,根据他们的调查,临高的土法染织业只能染三种颜色:灰、蓝和黑,临高也不出羊毛,排队枪毙党立马全军覆没,色彩绚丽,装饰复杂的军装显然不切实际。

留下候选的实际上还是现代军服,65式军装由于其制作简单,节省布料而最后中标。为了平息广大落选者的意见新款军装也做了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以迎合大众。

新款的军装被称为元年式,又称28式。它和65军装一样,基本上是以中山装为蓝本,使用棉布面料,包括军官四个兜,战士两个兜的差别也继承下来,帽子改成了八角帽,这种八角帽比工农红军的小八角帽略大,更接近美款,看起来比较时髦。

领章和帽徽暂时留白,考虑到未来军事制度势必会有军衔,元年式军服预先做有肩绊,左臂留有臂章位。军官士兵一律用仿制二战德军步兵的布制裹腿,不用再象裹粽子般的拿布条来回缠――直接套上去抽紧就可以,穿脱方便。军鞋分两种,作训用草鞋,和外出、检阅时的黑色布鞋。

为便于批量制造,军服不分陆海款,只用颜色区分:陆军穿灰色,海军穿蓝色。当然这蓝色不是海军蓝也不是天蓝,而是一种发黑的靛蓝。好在眼下海军要求不高,能和陆军区分开就行。

考虑到海南的天气较热,所以在军装中还特意设计了一种夏装,其实就是短袖军装,料子使用麻布,有人提出夏装可以配发及膝短裤,但那英国殖民军那丑陋猥琐的模样立刻遭到了否决。

除了军装之外,还设计了军用制式裤衩、汗衫、军毯和。军毯不是羊毛的,只是两层棉布之间稍微絮入一些棉花,再用网格线钉牢。在海南这个常年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的地方已经足够了。

穿越者有的是棉布库存,不过缝纫机只有五台,更可悲的是会用缝纫机的女士只有三名。要她们来做1200套军装显然不现实。马千瞩考虑之后决定采用外发加工的方式派发給公社的妇女制作。她们几乎人人都会裁剪――古代平民百姓的衣服很少求诸于裁缝的,都是妇女们自己做,所以这手工活是没难度的。至于不会裁剪现代款式也没关系,后勤部门已经做好了大批纸样,随料分发。只要依样画葫芦就可以。发料前计委找人首先将各个尺码、款式的衣服全部试制了一套,一是看服装试穿效果,二来可以核算出每件衣服、每双鞋子大致消耗的布料和棉线,以免发得过多或者过少。

邬德很快把活计都派了下去,并且制定了验收标准,不合格的则罚赔偿布料。这次的外发加工除了有工分可挣之外,余下的零头布也归加工户所有,这个措施使得公社妇女的热情空前高涨,连已经有固定工作的人也在夜里下班后连夜赶做。邬德准备乘这次机会发掘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专门请人培训学习服装制作,然后在公社开个服装厂,乘机把缝纫裁剪设备都接收下来,这可是笔大买卖――除了军队,还有未来的学校,各种机关,一旦有大批移民涌入,服装更是需求旺盛。

装具则比较简单。本县唯一的皮匠在听说短毛们正在找皮匠做一大批活计,立马就带着老派孩子和全部生产工具来投奔了。交給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把他骇得说不出话来:1200根皮腰带。这出手和气魄,一下就把皮匠給彻底折服了,油然产生了“跟着短毛老爷永远有饭吃”的朴素观念。

武装带是用牛皮做仿德式Y带,在观摩了魏爱文的复刻版Y带之后皮匠认为做这个很容易,他全家上阵的话能一天做10条不成问题。Y带上的金属扣件则是由机械组用熟铁直接冲压出来的,都没舍得用钢。不过魏爱文还是用一包烟的代价給自己留了些私活――一小部分是用得是黄铜。

林福惴惴不安的站在办公室门前。这个盐场村的橄榄球明星这次也入伍了。虽然席亚洲并没有給村委会派名额,只是要求他们派几个人来示范,但是村委会经过商量,决定还是让这几个示范民兵入伍,以表达盐场村紧跟“首长”们闹革命的决心――这词是和杜雯学来得,至于什么是革命,几个人都不知道――盐场村没读书人,否则一定会被这个词吓得半死。

林福个子不算高,大概165左右,不过在当时的人当中已经属于相当不错,长期的橄榄球锻炼又让他身材魁梧结实,他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一名基准兵。此刻他全身都按未来新军的装备模式穿戴整齐,准备給计委和军委会的全体人员审阅。

“林福,进来吧。”门里面传来了马总参谋长的声音。林福不知道参谋长是什么意思,但是校场是他最大这个还明白的。赶紧一推门走了进去,不由吓了一跳。

只见里面是一个大房间,摆成马蹄形的长条桌子,十几个“首长”坐着都盯着中间的他看,好像戏里面三堂会审的模样。

林福学着魏爱文教的礼仪,敬了个礼,大声说:

“报告!陆军教导营一连一排一班,基准兵林福奉命前来报到!”

魏爱文站起来还了个礼:“稍息!”

“是!”

一番对答,有模有样,这一周多的训练没白费。大家都有了赞赏的眼神。只见眼前的这个士兵,手持元年式米尼步枪,上着元年式三棱刺刀,身穿元年式军装,牛皮仿德式Y带,腰间是一大一小两个子弹盒。看起来很是威武。

“这是仿制日军大正11年式子弹盒。尺寸有所改变。”魏爱文做着讲解,“牛皮质地,分大小两种,大得是存放纸包弹药的,每盒60发。小盒子用来装火帽。”火帽比较敏感,所以不能和纸包弹放在一起。弹药盒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了未来容纳金属定装弹的可能性,尺寸是通用的。

“这是水壶。”魏爱文指着林福腰间的一个圆筒形的东西,“是用竹筒做得。软木塞子。外面加上网绳套就能方便的拴在腰间了。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象德军的防毒面具盒?”

这么一说,倒的确有点象。大家都点了点头。魏爱文似乎对这点“德军元素”很得意。

腰带上有一只布制的手榴弹包,里面装着化工组制造的竹壳手榴弹――虽然威力差点,不过声势不错,可以唬人。

林福身上背着一只奇特的背包,与其说背包倒不如说象个扁扁的小箱子。这就是新开发出来的制式背箱,受得是当地群众普遍采用的背篓的启发,用细藤编成,内里糊着刷过桐油布,上面有盖子,可防水。形状是椭圆形,附带有符合人体工学的背架。

这个全新开发的背篓即符合他们目前的工业能力,又比传统的包裹要好用的多,算是穿越之后结合现代科技理念和当代生产力水平结合出来的新产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