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七十七节 发动群众

临高启明 第七十七节 发动群众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1 来源:笔趣阁

口就将它吞了下去。方才停下喘息,撕下身上的破布条子草草的将伤口裹上。

肚中有了食物,原本已经麻木的身子也渐渐恢复了知觉,只觉得手指剧痛。不由得紧咬牙关,忍了一会才觉得好受些。正要转身离开,忽然二个泥猴一般的孩子扑到在被他抢了窝头的女子的尸身上,哀哀哭叫,一声一声的哭喊着“娘”。

萧处八浑身一震,转身就想逃走,然而这绝望的哭叫哀嚎之声犹如利刃一般直刺萧处八的脏腑,他刚才吃得又着急了些,瞬间只觉满口都是血腥的气味,一阵作呕,胃中一阵翻江倒海,再也强忍不住,将刚才吞下去的窝头全数又吐了出来,呛得连连咳嗽,满嘴都是血红的窝头渣滓。

萧处八好不容易咳喘才定,眼见着自己吐出来的秽物,跪伏在地绝望的痛哭起来,他的哭声嘶哑凄厉,却很快淹没在人群喃喃的念经声中了。

在狂热的诵经声中,云集在一起的二万多难民,犹如巨大的浊浪,为了生存,挟着毁灭性的力量冲破吞噬着鲁南大地一座座村落,沿着一个方向往大店庄方向来了。沿途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尸体。

云升观前,虽然天寒地冻,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难民营里的二万多难民已经被新道教的人动员起来环绕道观和难民营挖掘一条巨大的壕沟。

这条壕沟的规格是沟口宽一丈二尺,沟底款五到六尺。深一丈五尺。挖出来的泥土被堆在内侧的墙上,形成一道土堤,使得沟内侧的相对高度更高。

环绕难民营和云升观。大约需要开挖长达3公里的壕沟,工程浩大,令人生畏――更别说现在大雪封冻,土地坚硬,人工开挖极其费力。可是在道长看来,这是唯一可以保住难民营和道观的办法。

数万难民是一股毁灭性的力量,张应宸不管有多少21世纪的“法术”。在这为了生存而来的难民大潮前是十分脆弱的。面对已经被狂热和饥饿蒙蔽了头脑的群氓,自己必须有足够的手段将他们拦截住,让他们安定下来。

机关枪是最好的手段。但是叶孟言小队只有二挺轻机枪――太少了。只有用壕沟来阻挡他们了。

为此他动员了整个难民营里的二万多难民,又专门派人到大店庄去,请庄家帮忙――他还要动员大店庄和邻近各村寨的百姓,另外再商借大量的农具、土筐和扁担。

人好说――道长答应用粮食当工资。农具更不用说。本来是农闲,再者外流户和灭绝户都留下了许多没能带走的农具。给二万多百姓用足够了。

除了道长和临高来得归化民之外,人人心中都有疑惑:如此规模的壕沟,短时间内能筑得起来吗?庄三爷委婉地问道:

“何时可以完工?”

道长漫不经心地答道:“噢,十天内即可峻工。”

简直不可思议。的确,假如在十天之内完成,就能赶在难民到达之前,可是如此巨大的规模。就是官府来操作也得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工。

莫非这位张道长有大搬运术?庄三爷和庄家的主事爷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张应宸回到难民营。当即派人传话,要难民中带队参加过挖水渠、河道工程的百姓来见他。

挖壕沟本质上和疏浚河道、挖掘水渠没什么两样。用不着多少高深的工程技术――在中国,冬季修筑水利是农民在农闲时候经常要做得一件事,青壮年劳动力几乎个个都做过。

张应宸见过了打头的一百多个人,向他们说明了目前的紧迫情况和自己的打算。并且许诺,凡是参加挖掘壕沟的难民,另按土方数拨给额外的救济口粮。

难民们都把他当作救苦救难的神仙,现在既然“神仙”这么说了,又有额外的粮食供应,自然无不应从――难民们也怕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安定生活被人破坏。当下纷纷表示愿意马上动手开始干。

张应宸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又给出了具体的尺寸。

“北面的沟渠不要全部挖断,”张应宸指点着黑板,“留出十道过沟的土路,路的宽度只能容许一个人勉强通过。”

“真人要放难民们进来吗?”其中一个人问道。

“都是上天的子民,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只是他们现在信奉的是邪魔外道,只要能归于正道,还是要救他们的……”张应宸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面孔。

除了十条过沟的土路之外,在土堤上另用土堆积起若干个瞭望台来。这是他为叶孟言小队的射手准备的。

张应宸当即以这一百多个人为核心,另外挑选了两千名青壮劳动力,组成二十队,每百人一队,每队设队长一名,监工四名。队长腰插纸旗,往来监督,他们是挖沟的主力。每一队负责一个工程段,各段落同时开工。

但是,两千人远远不够用,因此另外动员了难民营里的大约二万名难民,宣布不论男女老幼,只要能挖运土方一筐,就可得一块救济饼干或者土豆五个――这个条件对大店庄周边所有村落的百姓也一样。

荒年里最要紧的就是粮食,真是比钱还要紧的活命之物。道长的命令一出,不仅是难民踊跃出工,邻近各村的百姓都纷纷涌来,男女老幼,只要走得动的,都带着农具、筐子、扁担和独轮车,昼夜不停地涌到了工地,拼命的劳作起来。

道长的弟子们作为记工员,分布在各个工程段上,发给竹签筹码作为领取工食的凭证。

工程进行的十分紧张,日夜赶工。每天晚上张应宸都命人沿着壕沟燃起一堆堆的篝火,让百姓们们施工有个照亮,同时也抵御一些夜间的寒冷。从各个寺庙里借来的大锅子不分昼夜的烧着火,煮着开水和稀粥,随时供应。

虽说如此,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一下进行这么繁重的体力劳动,摄入的蛋白质和热量又不足,每天倒毙在工地上的难民和百姓有百十人之多,

张应宸站在已经堆起来的土堤上,看着蚂蚁一般簇拥在壕沟里、土堤上,挥汗如雨的挖土运土的百姓。每次他一举起手,百姓们就会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一阵接一阵,锄头、铲子和扁担如同海潮一般涌动。他站在土堤上,风微微的吹动道袍,感觉自己“飘飘欲仙”――这种感受让人沉醉:让许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动,天下有比这更享受的事情了吗?难怪真正的领袖都是些清心寡欲,生活简朴的人,权力就是最好的春药,还要财富和女人做什么?

正月十五元宵当天,工程告竣,整个工程仅用了六昼夜。庄家几位爷们来到这里,看到这么一座宏伟的工事已经矗立起来,不由咂舌――真人的本事真不是盖得。

完工之后,张应宸叫木匠和泥水匠在土堤的北面修起一座小屋子,作为自己的指挥部。让特侦队的战士们将自己一直藏在观内的一个箱子搬运到土堤上。

“小叶,等难民一到,你手下的人马就是关键了。”张应宸对叶孟言说道,“到时候子弹就是让他们退烧的镇定剂,你可得拿稳了。”

“没事。”叶孟言点头,“我和你约好暗号,你做什么手势我手下的人就怎么射击。”

“好。”张应宸说,“千万记得,在我没有下命令前,不能一个人踏上越壕的土路!”

涌入临沂的难民人群,在一路丢下无数尸体之后终于来到了距离云升观还有七八里路的地方。几名玄色服装,前出的南无量教的教徒急匆匆的奔了回来。

“雷香主!王香主!”教徒跪下顶礼,“前方十里就是那妖道的老巢了!”

两个被叫称呼为香主的人,是这群难民的实际指挥者。这一大股难民的名义上奉着南无量教总坛的“司雨圣女”为首,实则掌事的是一名总坛护法,此人因为嫌弃难民群中气味难闻,诵经奏乐的声音又太过嘈杂,便坐着大轿子带着圣女,尾随在难民群的后面,只在散福的时候才露个面。派这两人负责维持难民群中的秩序。

其中一个姓雷的,名叫雷子鳞,四十来岁年纪,是个破落书生,几年前从辽东渡海流落到山东,因为衣食无着,便入了教,他既通文墨,又会些相面和医药之术,在总坛里也混出点小小的名堂。这次便让他随难民群行动,指挥众教徒一路烧香行幡,诵经念咒,算是文班底。

另一个叫王星,面貌安静,似乎是个不喜多事的普通人,其实他是沂蒙山区的土匪头子,山寨火并被驱逐,带着一群死党流落到济南府,也入了教。这次是难民群中教徒的武班底。带着三百多个精壮的教徒――许多是官兵的逃卒,失群的土匪,个个都是好勇斗狠之辈,怀揣利器而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