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无标题章节

临高启明 无标题章节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4-05-09 16:44:14 来源:笔趣阁

“人不能回来了,”李大姐边哭边说,“有点儿骨灰能回来,也比什么都没留下强……”

“李中尉的骨灰现在安葬在南宁的阵亡将士公墓里,”谭双喜低着头说,这几天他最怕的就是这个问题,“您要是想把他迁回来也可以的。不过现在广西还没有完全平靖,道路也不大安全,过个阶段您再去办这事吧。”

“秋天的时候,我一定把他带回来,安葬在爹娘身边。”李大姐说。

李大姐开始翻李安泽的遗物,也就是那个小笔记本,一页一页看的很认真。姐夫想凑上去,被李大姐推开了,“我认字,我自己看,安泽的字我认得。”

海风吹过树林,树叶哗哗的抖动起来。燕子飞过屋檐回巢,乳燕开始喧闹。纸张被一页页翻过,泪滴打在纸上的声音,如同滚雷在心中。

黄昏的海风潮湿和冰冷,在天边吹起一片云挡住了落日,阳光将云彩染成了金黄色,给海边的村庄笼罩上一片昏黄。姐夫仍然陪着谭双喜两人,地上已经有一堆烟头,刚才看的那本书掉落在地上他也浑然不觉,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问着些不着边的问题,眼神中看的出迷茫。谭双喜知道,刚才的镇静只不过是最后的理智,现在的魂不守舍才是正常的反应。这段时间,谭双喜已经对这种事很有了些经验。闻讯而来的几个村民陪在身边,兴致勃勃的追问报纸上那些战场上的故事,有些事情谭双喜知道一些,也有很多人物和战斗,谭双喜连听都没听说过。

看到天色已经晚了,加上任务已经完成了,就在谭双喜起身向姐夫告辞的时候,李大姐却又在一个妇女的搀扶下从房间内走了出来。李大姐显然是哭了很久,刚见面时的神采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脸上的泪痕也完全不在意,虚弱的如同害了一场大病。

“两位同志你们走好。”李大姐虚弱的说道,说着又示意搀扶她出来的妇女递上来一个蒲包,“不是什么好东西。原本是我给安泽预备的一点吃食。你们都是他的袍泽,不要嫌弃……”

张来才还要推辞,谭双喜却道:“谢谢李大姐!您预备的吃食我们都爱吃。我们以后还会来看您的……”

出门走了不多远,村长已经来了,便要招待他们去吃饭。

“这会都落黑了,你们赶不及班车了,今天就歇在村公所吧。”接着他又加了一句,“大伙听说你们来了,都想和你们见见呢。”

村长领着他们在村里七兜八转,来到一家宅院前。篱笆门口已经簇拥了好多人,黑压压的足足有四五十个村民,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天还没黑,院子里已经点上了灯笼,还有两盏汽灯被竹竿挑得高高的,放射出雪亮的光芒。

这架势显然不是吃“派饭”,院子里摆下了十几张大小桌子,再看桌子上的菜肴酒水,已经算得上是“宴请”了。

“这个是不是过了点?”张来才嘀咕道。

谭双喜赶紧道:“村长,你这招待超标了呀。”

“超标个啥,有人出钱,不是公款!”村长毫不在意,“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大伙都赞成,是不是?”

村里人一起哄堂道:“是!”

说着,两人便被簇拥着推上了主桌首位。板凳还没有坐热,却进来了一个熟面孔,正是排里的一等兵陈科发。

谭双喜猛然想了起来,陈科发就是这个村的人。他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劳动服”,然而浑身上下一股子鱼腥味,一看就是刚刚从渔船上下来。

虽然只有几天没见,陈科发却好像久别重逢一样的亲热,先给谭双喜敬了个军礼,然后就要拥抱过来,吓得谭双喜没有还礼就逃了出去,这可是他回到临高后才领的新军服。下士见几个人都躲到了一边,只好不好意思的傻笑,同村长打了个招呼,接着编曲招呼大家入席。

“这是你家?”

“对,就是我家。”陈科发咧着嘴笑着说,“院子是新盖的。怎么样,还可以吧!”

下士家里的房子很大,是个敞开式的三合院。他家不是小家庭,自家和两个叔叔三户同住在一个院子里,一起开伙,一起打渔。渔民吃本重,这样的家族式经营很常见。

以谭双喜的标准,酒饭非常的丰盛,鸡鸭鱼肉一样不少,特别是海味的做法,更是花色繁多,据陈科发说是他三姑夫的手艺――他在百仞镇的商馆酒楼当过学徒,现在是自个“跑棚”。

酒也不是本地土酒,而是特意从附近市镇上买了成筐的文澜江啤酒,都泡在井水里头。至于水果白兰地、汽水、格瓦斯也是一应俱全。

“这个,太破费了。”谭双喜有些吃惊,张来才更是手足无措。不年不节的,搞这么一出是什么意思?反倒是陪吃的村长、驻在警等本地人神情自若,看来一顿酒饭对这个富裕的村庄来说,已经不算是太突兀的事情了。

“不破费,我这也算是借花献佛――是这么说吧?”陈科发看着村里的“文化人”村会计,村会计笑着点点头,说:“差点意思。”

“就算这样吧。”陈科发已经半瓶啤酒下肚了,“这酒席原本是为了欢送村里新兵入伍的……”

“新兵入伍?”谭双喜有些疑惑,“新兵呢?”

“还在码头收拾船,一会就来!”陈科发说,“他是我家的渔工。”

张来才却接口道:“这一期征兵不原本是你堂弟去么?”

“没错,原本是准备他去的。”陈科发毫不在意道。陈家在本地人多丁多,所以除了陈科发当兵之外,这次又轮到要出丁了。按照年龄就是陈科发的堂弟陈科财。不过陈科材才从“机械技工培训班”结业,拿了技工证,陈家少不了这个人,于是就起了找人顶替的想法。

“这也行?”谭双喜有些惊讶。

“这有什么不行的,县里只说本村要出几个人,又没说具体是谁去。”村长大咧咧道,“小伙子也愿意去,说当渔工没前途。当兵也是个好机会。”

正说着话,几个小伙子从外头进来了,陈家的家长马上上去迎接,态度很是亲热。

“瞧,替死鬼来了。”张来才低声嘀咕。

“胡说什么!”谭双喜压低了声音训斥道,“你这什么话!”虽然他心里头也觉得这事有点不大妥当,但是似乎也没什么好说的。

“来,来,这就是我们这次要欢送的新兵们。”村长把年轻人都拉到了谭双喜等人面前,陈科发更是笑得咧开了嘴,说:“这位是谭上士和张中士,叫班长好!”

六个年轻人排成歪歪扭扭的队伍,一起开口喊道:“班长好!”

谭、张二人哭笑不得,忙起来回了个礼。

“大家都坐下,坐下,”村长一个劲的招呼着众人入席,又忙着和陈家的家长一起给各桌敬酒。

张来才问道:“陈科发!这酒席是你家办的?”

“我家办得,村里哪来这个钱。”陈科发很是得意,“我爹和两个叔叔都让我退伍回来一起干。我才不回来呢,风里来浪里去,哪有当兵快活!等休完假,我还要回部队去,不拘去哪里打仗都行。来来,喝酒!”

几轮酒下肚之后,大家都热络了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村长是本地人,由于谭双喜外婆的原因,也算得上一个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彼此之间的话也多一些。他和谭双喜聊天都用临高话,多少透露些许本地人的优越感。反倒是谭双喜碍于驻扎警是个北方人的缘故,坚持用新话作答。

酒桌上的话题就从主人家里开始了,村长很是艳羡的说:陈科发如今家里家里发达了,不光是有两条香港建造的新渔船,还办了一个海产品加工厂,船上的渔获一下船就送到加工厂去加工成各种制品,比起卖鲜货和咸货要多挣好多钱。特别是他家的烤鱼片,已经成了县里的特产了。

“……他家的女人如今都在加工厂做活,自家打渔还不够,要在港口另外收购。马鲛鱼就在厂里烘烤成鱼片再卖到东门市去,生意做得非常了得。”

“烤鱼片?这东西过去村里不是也有……”谭双喜记得小时候来外婆家,外婆也会给他烤鱼干当零食。

“这可和以前的不一样,你尝了就知道了。”村长继续着吹嘘。

正说着话,空气中开始弥漫出一股特殊的香气。帮忙传菜的村民们端着一个个大号木盘分送到桌子上,木盘里是一个硕大的油纸包,上面印刷着大雅陈记鱼片的印记。

“来来,自产自销,下酒最妙!”陈科发用手剥开油纸包,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里面是压成薄片的烤鱼,“不用筷子,用手撕了吃才有味道!”

谭双喜取了一片,撕了一小片放入口中。十足的海味十足的咸鲜味充满了口腔,轻轻咀嚼几口,滋味无穷,用来下酒果然是妙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