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二百零五节 桑园围

临高启明 第二百零五节 桑园围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侯闻咏近来实在有点郁闷,他做秘书工作出身,原本的“最要县”一把手职位就是马首长安排给他镀金的,结果没干多久,什么成绩都还没做出来,就被刘首长调去接替小张首长的秘书长之职,美其名曰“人尽其用”,这大张首长一来,南海县就彻底没他啥事了,算是被彻底打回了原形。

这天侯清到他的住处来看望这个唯一的亲人,见他有心事的样子,便问他怎么回事。

侯闻咏小心地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侯清,侯清劝慰道:“弟弟,你还年轻,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要是放在前朝,你这年纪能考个秀才功名已经是我们侯家祖上积德了。我常听林首长说,做人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系统内的人都知道你是马首长的贴身秘书,突然占据高位,对你并不是好事。这次张首长上任不久就安排各部门都要出人去走基层,我和阿凉都在名单中。你在任上的时候就没做过,可见你的能力和见识都还有待提高。后面有机会的话,我觉得你应该申请到基层锻炼几年。”

侯闻咏有些郁闷,道:“我们刚入城的时候,百废待兴,每天那么多事情要处理,我是真抽不出时间去下基层呀。”

侯清摇摇头,作为女性,她的心思本就要细密些,加上年龄也大不少,比侯闻咏要成熟得多。

侯清道:“下不下基层和你没什么关系。你怎么还在琢磨这事?你看看你的上面和左右,全是首长,你一个小干部,没有马首长镇场子,做事怎么能协调得动这些大领导?处事太强势了要得罪人,太弱势了做不了事,这种恰到好处的拿捏没有几十年的磨练,你是练不出来的。听姐的,沉下心来,好好磨砺自己。”

侯闻咏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心也就宽了不少。

侯清又说:“我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是放在以前,你的孩子都该能打酱油了。都说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姐看准了就给你说门亲事。”

侯闻咏道:“姐,我不急。倒是你,准备什么时候跟凉哥领证?”

侯清脸上冒出一抹红晕,“看他呗。”

一周后,广州天字号码头停泊着两艘大发艇,十多号南海县干部聚集在此,另有一队拔刀队国民军负责安全。

张枭摸了摸刚保养完的Glock手枪,身上还多带了三个弹夹。虽然有国民军护送,但有这个老朋友相伴,他心里更踏实。

手枪插进皮套,张枭发令道:“出发!”

“突突突……”大发艇上的蒸汽锅炉冒着浓厚的黑烟,像是大发艇拖着的尾巴,在微风中渐渐飘散。两艘大发艇组成的考察船队停靠佛山经济开发区,顺路探访了在此实习的小元老们,补充煤炭之后进入顺德水道,从桑园围东围的船闸进入临近西樵山的九江涌南下。

由于是两位元老出行,随行的还有十来个重要干部,因此负责安全的除了拔刀队国民军,元老护卫总局也出了人。

考虑到元老院在乡下的根基并不深,张枭此行带的武力实在是有些夸张。原本张枭是想从伏波军那里借两门试验用八二迫击炮随行,这种武器在缺乏骡马的情况下,仅依靠人力也具有极高的机动性,乡下的村寨多为茅草顶、青瓦顶,迫击炮弹具有良好的贯穿性,垂直下落的开花弹对无防护的人体具有极高的杀伤力,可绕过墙面杀伤掩体内部目标。

不过朱鸣夏没答应,因为就算借给国民军他们也不会用,还不如带两门12磅山地榴弹炮,国民军用足够了。下乡最大的威胁莫非土匪,山地榴可以直射,甚至可以当大号喷子,发射霰弹打退上百号土匪的进攻都没问题,非常适用。

不过当张枭说明了去处之后,朱鸣夏也犯了难。九江两龙都是泽国,山地榴去了基本上没有机动性。最后决定用一批伏波军淘汰下来的米尼枪替换随行拔刀队手中的南洋式步枪,这两种步枪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有膛线,但射击精度却是天壤之别。另外元老护卫总局的特勤员都装备了新的1637式后装步枪。朱鸣夏拍着胸脯保证,有了这等火力,即使没炮,真遇上土匪他们也不敢动。

陆军、海兵队以及海军水兵长期以来使用米尼步枪存在口径过大影响弹道性能、枪管过长(原型恩菲尔德P1853枪管长99cm)不便装填,分装纸包弹药容易受潮等问题,改造的霍尔改步枪也未能完全解决前述缺陷。随着垄断日铜贸易获得的稳定铜料供应,新设计一款铜壳定装弹步枪成了当务之急。

1635年,兵器设计局两个小组分别拿出1号方桉(彷自春田M1873的活门枪机)和2号方桉(彷自马蒂尼-亨利下落式枪机)。在元老院忙于两广攻略的期间,两个方桉都制作了不同的样枪以适配各种实验弹药。审查试验结果时,军方认为2号方桉在射速、可靠性上全面优出,而企划院则中意1号方桉,理由是可以用米尼枪改装。随着两广的战争告一段落,元老院决定大力充实国民军,巩固新区,从正规军中淘汰的米尼枪或改造成南洋式步枪提供给国民军驻防中队,或直接交付国民军机动中队。1号方桉遂丧失优势,2号方桉被正式定型为1637型后装步枪。

本枪配套1637式10X61mmR黑火药步枪弹,从72厘米枪管中发射初速485m/s,标准弹头为338格令(21.9克)硬铅合金弹头,配合梅特福式膛线,600米内有良好的散布精度。由于一些陆军军官过于执着白刃格斗,担心缩短枪管会削弱拼刺能力,本枪配发了加长枪刺,然而大部分战斗中士兵都报告新步枪射速较快(最高20发/分,实际战斗射速约12发/分),火力勐烈,白刃战发生的几率反而明显下降。

1637年式步枪在南下行动、北伐战争和整个1640年代的大陆攻略中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步枪。其使用范围之广泛、时间之长在澳宋轻武器系统中无出其右。甚至当澳宋本土部队已全面换装无烟药半自动、全自动武器,地球另一边的殖民地守备队还在手工铸造弹头以供应他们手中老而弥坚的1637式步枪。

张枭站在船头,迎着风,享受着从繁重的公务中解放出来的愉悦,西樵山就在两公里之外,举目可见。此情此景,张枭想起了之前整理资料时看到的一首诗,是湛若水在西樵山讲学时所作:“春动樵湖湖水生,绕樵湖水水如城。衰翁独坐樵云顶,九十六峰齐月明。”

湛若水在嘉靖年间所见西樵山与后世所见差异极大,湛氏之所以称西樵山“四方皆绕大海”,是因为当时桑园围内的开发尚未深入,围内有大规模的水域存在。九江涌是九江境内南北流向主要河涌,在明代时非常宽阔,据记载水宽二十八丈,后世由于持续开发,河涌淤塞,民建日多,才萎缩成小河道。

可惜此时距离湛若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桑园围内的土地开发程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张枭已经看不到湛若水所见那般广阔的水域了。

一路上,各式民船在无数分叉的河涌中来来往往,岸上农民挥洒着汗水辛勤地劳作,周边的土着听到大发艇别致的噪声,纷纷望向张枭的船队,彷佛在向他行注目礼。张枭忍不住向他们挥了挥手。

“家玉,你可知桑园围建于何时?”张枭问。

张家玉没想到张枭会问他这个问题,他一个东莞人自然不会知道南海县的一个围堤的历史,惭愧地答道:“学生惭愧,确实不知。”

“黄参议呢?”张枭又转向黄熙胤。

“回首长,桑园围始建于国朝徽宗年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黄熙胤作为前任县令,兴修水利是他分内之事,对这个辖区内的重要水利设施当然有数。

“国朝?”张枭一愣,想他看到的资料上明明说是北宋时代开始有得,怎么弄出个“国朝”还徽宗……几分钟之后他才反应过来,敢情这“国朝”说得是“大宋”!相比之下,他这个大宋元老还是张口闭口的“北宋”“南宋”呢!

这意识!这讲话的水平!要不是是跟着元老院来得,要真更大明读书人比心眼,那真是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不错,”张枭道:“水利是农业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桑园围分东西两围,宋代……国朝,西围自三水飞鹅翼起至甘竹牛山交界止,东围自吉赞晾罟墩起至龙江河澎围尾止,长一万两千余丈,捍田1500顷。初筑桑园围时只是用泥叠成,堤高四五尺。由于本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桑园围在宋代为开口围,当时下游滨海沙洲淤积不多,消水容易,因此在围堤东南角的倒流港和龙江滘两水口,不设闸堵水,让围内及江河水从外灌入围内,互相宣泄,顺水势,不与水争地,这真是先民的智慧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