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三百三十九节 天水社

临高启明 第三百三十九节 天水社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1 来源:笔趣阁

第三百三十九节“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去拉拢东林党了?”李炎饶有兴趣的说道。

“不错”于鄂水点头“严格的说是复社。”

“复社掌握着清流的舆论,只要他们在孙元化身上停止大规模的攻讦,孙元化的政治生命就有救了,是这个意思么?”

“是这个意思。”于鄂水说道“虽说言官并不是东林控制,但是复社的清流之名已经在朝野有了很大的声势。张溥在他去世前隐隐已经有了左右朝野舆论的能力,这股清流的能力不可小觑。”

“不过,复社能帮这个忙吗?”王鼎持怀疑态度。他们现在做得,说白了就是类似美国院外游说集团干得,复社相当于某个强力政治党派。

说到底,要游说成功,一是要痛陈利害关系,二是要有利益交换。

王鼎觉得,从利害关系来看,复社很难说会为了保周延儒就出头帮助孙元化――说到底,孙元化、徐光启并不是东林一系,孙倒台对周延儒打击很大,但是周延儒倒台之后是否会对东林产生严重打击,东林和复社内部不一定形成统一的观点。

从利益交换的角度来看,元老院拿不出什么可以交换给复社的利益来。复社最关心的是在朝堂和地方上掌握权力,为此复社不惜在科场上预作安排,为自己人获得科名。相比之下,元老院目前对朝堂的影响力小得可怜――除非是打仗。

“不,复社挽救周延儒的可能xìng很大!”江山说“温体仁是东林的死对头,如果周延儒被赶走,复社就丧失了在内阁中枢的全部影响力――这对要中兴大明,追求刷新朝政的复社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历史上,温体仁赶走周延儒当上首辅之后,东林在朝堂的势力就此遭到沉重打击。不但温体仁处处与东林作对。被定为“逆案”的阉党也不断的反扑。复社为了扭转这一颓势,不惜在七年后再次出全力帮助周延儒复出入阁。

可见周延儒是东林在中枢的主要盟友。特别是1631年周延儒在会试中为复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张溥不会不懂得有一个善意的内阁首辅的价值。/江山认为,只要向张溥等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双方是有可能合作的。

李炎说:“这个任务可以交给赵引弓去办――他在杭州已经和复社的一些骨干人员建立起了友谊。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去接近张溥,执行说服工作。”

“他出面岂不是有些奇怪,动机呢?”

“别忘记赵引弓也是杭州教会的中坚分子,孙元化是天主教徒,出于同教情谊来救援,于情于理都很合适。”

“立刻发电给杭州。”

正月里的杭州因为小冰河期的关系,不但小河多半结冰。西子湖畔亦有薄冰。

天气虽冷,街面却还热闹。初五一过,各家店铺都已开张,但有隔宿之粮的人家,都在忙于走亲访友的拜年。

赵引弓如今也是杭州城里的“名流”之一了。他的完璧坊自从张岱和方以智先后来拜访之后,俨然成了城里出名的文化沙龙,不说城里城外的大小文士,就是城市里的一般百姓也知道完璧坊是个“有意思的好去处”。

特别是复社在浙江的一些士子们。在方以智的带领下,常常到此地来聚会,探讨“格物之学”――赵引弓通过张岱馈赠给他的《光论初学》等籍取得了很好得效果。成功的将这批关注格物的士子吸引到完璧坊来。从而达到了他接近复社核心人物的目的。

“年也算过得差不多了。”高玄踏上完璧坊的台阶的时候感慨了一声――比起去年年初他第一次到完璧坊来,气sè好了很多,身上的衣服也变得很齐整,手拿一柄不论chūn夏秋冬不离手的毛竹骨折扇,一副秀才公的摸样。显然是最近吃得饱腹穿得暖,小rì子过得挺惬意。

自从高玄接受完璧坊的聘请,当了签约写手,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收入――原本窘迫的rì子大有好转,他在丈人舅子面前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许多。

高玄是“编修”亦是本坊的工作人员。门前的伙计并不招呼他,任由他径自穿过大厅,往后面的“编辑部”而去。

编辑部设在“完璧楼”这是一栋带huā园的“澳洲式”青砖三层小楼。楼上楼下有十来个房间,用来供编辑、写手、校对一干“读写编校”全套班子使用――赵引弓在完璧坊内专门组建了“天水社”。

这个出版社的主要任务不是编辑完璧坊印刷的籍――那些都是用从临高运来的纸型印刷的,不需要什么编辑工作。出版社除了对一部分临高运来的传统籍纸样进行校对之外。主要的工作是编辑各种通俗,尤其以杂志为主。

这些通俗读物全部采用石版印刷,这种印刷方式制版快,图文兼顾,很适合小规模多批次的印刷业务。〖中〗国的第一种通俗杂志点石斋画报就是采用的石版印刷的。启发赵引弓出版业务思路的正是从点石斋画报而来得。

不过他的业务范围要大得多,定期出版的杂志一共有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人群,第一种就是《天水生活周刊》,这是针对张岱、方以智这一类的读人:他们大多有举人、秀才的功名,有的还是进士,任过官。处境优渥,不少人还久负文名,是读人当中的中上层分子,对jīng神生活有相当的追求。

《天水生活周刊》分为四个版块:时事评论、读随感、文化娱乐和奇闻轶事。定位大致是旧时空三联或者凤凰的套路:既有一定的档次和深度,又不失为通俗读物。

赵引弓知道,虽然人群定位是中高层人群,但是他们在知识阶层中有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批人的阅读嗜好必然会影响很多人,正如小白领们总是不自觉的模仿商界jīng英一样,如果下力气在目标人群中打开知名度,这本杂志会辐shè到整个知识阶层。

至于科技方面的介绍,赵引弓暂时先将其归入奇闻轶事内――要转变士大夫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再者向毫无基本科学概念却又自视为掌握知识的传统知识分子去科普全新的理念未免难度太大,不如先从人文角度入手来转变一点他们的观念。

第二种是《完璧斋画报》,就是《点石斋画报》的异时空盗版,图文混排,以图为主。内容以海外奇闻、社会轶事、自然科普为主,目标人群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城市市民。内容通俗易懂。

这二者画报均采用16开页面,印刷jīng美,因为针对的人群层次较高,因而价格也较高。赵引弓针对更底层的百姓推出了第三种杂志:《山海经画报》。这种画报最大程度的压缩了纸张和印刷的成本,采用廉价的纸张,石版制版也较为简单。开本缩减为32开。

内容社会新闻为主,杂糅民间传说和社会小说,再辅以少量的科普常识。主要以连环图的方式来表现――“文”很少,只有寥寥几句,不但用白话文还用俗体字。这对认字不多甚至完全不认字的普通百姓来说是极好的消遣读物。

杭州是个商业城市,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很多,市民文化非常发达,城市平民对消遣娱乐的需求很大,《山海经画报》这样的“连环画”正适应了他们的要求。

赵引弓用每个月一两到二两银子的代价雇佣了一批落魄文人为出版社工作,美曰其名为“编修”。有搞文字的,也有专门负责绘画的。

高玄走进院子,看门的仆人正在扫地,看到他进来了赶紧恭恭敬敬的叫了他一声:“高先生!”

高玄客气的点点头,问了声:“老爷来了吗?”

赵引弓每隔三天早晨必到“编辑部”来“指导工作”一次,算着rì子今天差不多就该来了。

“老爷今天没来。”仆人说道。这让高玄有点意外,赵老爷这个人虽然平时言谈举止有些奇怪的地方,但是做事极有规矩,没什么特殊情况是他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惯。

高玄自顾自的进了小楼,来到自己的“公事房”。门口挂着的牌子是“社会部”。这个部门是专门编写社会新闻和市井故事的。也是本地读人最多的一个部门。

房间已经被打扫的窗明几净。几排旧时空款式的办公桌脸对脸,背靠背的放着。让元老们一进来就觉得很熟悉。不过,桌子上放着的全是文房四宝。

公事房里已经来了好几个“编修”众人一一见过礼。高玄一坐下,便有仆人送来了早饭。

赵老爷为人很不错,因为编修们的家境大多不好,所以每天早晨总供给来工作的“编修”们一顿早饭,虽然不外是油条白粥加萧山萝卜干,但是对穷酸们来说已足以暖彻心肺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