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二十一节 举兵之议

临高启明 第一百二十一节 举兵之议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你面也见到了,说吧。”

“明国官绅多仗势欺人,或趁天灾抢夺民田,或接收他人投献,或擅侵沙坦围田, 富者阡陌相连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积重难返。崇祯不顾百姓生死,中原虽连年天灾,仍加征辽饷,以致流民四起。我大宋知民之苦,重返神州将行仁政以革前朝积弊。本月十五借广州国民示范学校礼堂,宣讲田赋土地新政, 请老先生务必参加,才好教化族中子弟, 免犯新法。”

又要“宣讲新政”,陈子壮为之气馁。

这澳洲人折腾缙绅的一大花样,便是三天两头的“宣讲”、“开会”,而且指名道姓都要家主参加,家主不愿意到的,至少也得家中长子嫡孙出面,决计不能打发给侄儿庶子来应付。也不管你愿意听不愿意听,必须到场。一宣讲就是半天一天的。折腾的这般缙绅老爷们叫苦不迭。不到就要罚款几十到几百元。这对收入大幅度下降的缙绅们来说还是有些肉疼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纵然不情愿,却也只能低头。

“这大宋又有何新政?”

“细则尚未公布,大体是有关田赋、土地整理和新法。”

“敢问吕先生,大宋的律法有何不同?”陈子壮问。

陈子壮的问题一时把吕易忠难住了, 两套体系差异之处太多,一两句话根本说不完。他想了想,说到:“简而言之, 人人平等。”

陈子壮强忍着情绪,答道:“好, 我已知晓,定当参会。吕先生请回吧!”

吕易忠拿出两份告知书,留下一份,另一份请陈子壮签字后便带走了,黎遂球等人这才现身。

陈子壮将告知书及吕易忠通知的事情复述了一遍,黎遂球又说了前段时间税务局令他填报收入之事,笑称元老院“万税”,他们都明白这是澳洲人打压士绅的手段。

虽说澳洲人进城之后,并不承认明朝的功名。所以不论秀才、举人还是进士,原本的各类免除差役赋税的特权一概取消,也就没人来投献产业;即没有这份灰色收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只能依赖土地收收地租维持生活;但是澳洲人最近开始推行的“土地新政”又让他们寝食难安。

澳洲人的土地新政,已经在广州周边的“治安区”逐步开展起来了。这对缙绅们而言几乎是降纬式的打击。

清丈田亩,令他们不能隐藏田产;土地累进税一收,拥有大片田产的家族要么分家,要么出售田地;普通百姓有了土地,士绅的土地更难租佃出去, 只能降租, 也少了愿意卖身为奴的穷人;奴仆税同样也令他们再不能蓄养大量的奴仆作威作福。如此一来,士绅地主的经济基础也就瓦解了。倘若再来一套人人平等的律法,那岂不是尊长犯法与后辈同罪?家族当中的后生便不再畏惧长辈的权威。

澳洲人的报纸黎遂球是经常看的,几乎每一期都有明朝官场贪腐、官逼民反的新闻,虽然澳洲人的这套新政严重损害了他的利益,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当今天下财富,大多聚于缙绅之手。澳洲人聚敛有方,既可令国库充盈,又不至于让普通百姓造反。他的复社好友黄宗羲也曾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黎遂球脑子里不经意间竟然冒出了一个念想:倘若当今圣上也用这套办法……但马上就意识到荒谬。如此行事便是断了朝廷的根本。不行此法是等死,行此法乃是速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死!何其讽刺!

“果真是釜底抽薪,髡贼这是要掘士人的根啊!”陈邦彦摇头叹息,上前对陈子壮说:“秋涛先生,此实为‘以夷变夏’之道。髡贼逼迫甚急,不出三年,岭南将不复有圣人之言,千年基业毁于一旦。”

陈子壮内心也是波涛汹涌,反,必败无疑!不反,坐困愁城!但他毕竟是老江湖,对陈邦彦摇了摇头,“岩野先生忠君之心,日月可鉴。但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我,起义不过是徒增无谓的牺牲。”

陈邦彦道:“成不成,天也!敌不敌,势也!”

陈子壮问:“事到如今,唯有一战!”

众人已经非常清楚目前的局势,髡贼对他们已经逐步收紧了绞索,再过三年五载,原本呼风唤雨的“缙绅”们最好的结果也沦为寻常富家翁,若是稍有违拗之举,破家就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若要起事,亦得有个方略才行。”邝露平日里素来好兵,当即响应道。

“起事是必死之局,诸位有这个决心么?”陈子升冷笑道。

陈邦彦道:“此刻举兵自是必死之局。眼下只有蛰伏以待变化。朝廷失陷两广,日久必有所为。我等只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响应。”

“只怕朝议未决,我等已沦为苍头人物了!”黎遂球苦笑道,“还拿什么来响应?”

“不然。髡贼火烧五羊驿之后,我即上书县父母议设龙山堡乡兵保卫桑梓,龙山堡乡兵与忠义营一样,亦被髡贼收编若干,其中有我的学生,都是些忠义之士。岭南缙绅,被髡贼所侵不在少数,他们不过是畏惧髡贼武力,实则心向大明,可引为奥援。即便我等现在不举义兵,亦当广为联络,待忠义之士熟习澳洲兵法,一旦时机成熟,必推翻这群海外蛮夷!”陈子壮道,“既然髡贼要通过税收逼迫我等出售田产,不如借坡下驴罢,该卖的就卖了,所得银两作为反髡的饷银。”

“我等坐困愁城,不知朝廷天兵何时方能降临……”邝露叹道。他才从京师回来不久,对朝廷目前的混乱局面再清楚不过,“若无朝中大老力促,此事怕是没有个三年五载难以成事。”

“朝中大老自然是有得,不过,我们也不能只指望朝廷……”陈子壮道,“京师不日有人来,今日诸位即意气相投,又是我南粤之栋梁,小弟斗胆为诸位引见……”

广州城中,政治保卫局的会议室里,又一次召开了“情报交流会”。

自从在草河的会道门大盟事件发生之后,政保局内部已经基本判定,在旧广州府范围内,短期内极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暴乱。因此相关工作也随之加快了脚步。而今天的会议,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缙绅”。

元老院北上广州之后,一面打仗,一面剿匪,又是鼠疫,又是巫蛊桉,还要跟城里的士绅斗智斗勇,个个都是日理万机,那些平日里没怎么蹦跶的人物自然就很少受到元老们的关注。不过,历朝历代都会出一些以气节闻名的着名人物,岭南三忠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虽然到目前为止,岭南三忠还没跟元老院撕破脸,但灰尘不扫不会自己跑掉,从种种迹象看,这几位或多或少都在暗中有所活动。

虽然时空改变了,但是一个人的性情和受过的社会教育没有改变,也意味着他们在面对历史大潮时候的选择不会变化。虽然有些元老认为可以感化和安抚他们,但是午木认为他们如果是能被安抚或者收买的人,在旧时空也不会举起反清大旗了。何况大清对缙绅的态度,可比元老院要柔和的多。

林佰光翻看着手中的材料,“这么说,岭南三忠当中的‘二忠’碰面了?还有一个张家玉呢?”

慕敏说:“岭南三忠是后人封的,不代表这三个人现在就有交集,陈邦彦这次应该也是第一次与陈子壮相见。张家玉今年虚岁刚刚二十二岁,比陈邦彦、黎遂球、邝露小了一轮,比陈子壮更是小了二十岁。而且张家玉祖父、父亲都是布衣阶层,家在东莞,与黎、陈、邝这些广州的豪门世家根本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原本他今年该中举人的,现在我们来了,他的履历只能定格在秀才这个级别了。也就是说,他不大可能进入这个豪门世家圈子了。他未来的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变数了。”

午木说:“听说杜易斌在集体婚礼的花船上见过张家玉,后来崔胖子约了小张哥在五仙观面谈,灌输了不少新思想。小张哥年纪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个人能力也强,据说已经加入杜易斌建立的申奥学社,很多想加入我们的知识分子都申请进入了,毕竟我们还缺少知识分子,特别是张家玉这样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知识分子,与其跟着陈子壮他们找麻烦,还不如为我所用,更起到了分化的作用。”

“黎遂球不是也去过五仙观吗?看来是崔胖子魅力不行,没把黎掰过来。”刘翔说到。

林佰光放下手上的材料,说:“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不能用21世纪的眼光来看,你不知道历史上陈邦彦给三十三岁的张家玉写信就称对方为‘老先生’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