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三十二节 让新人表现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三十二节 让新人表现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送走杨增的大队人马,黄超不免有些空虚寂寞冷,这点人马控制连阳地区还真有些发虚。他的境遇比梧州的解记者还差,解记者好歹干部比他多,他手里的干部少不说,还得分在三个地方。

他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连州,作为连阳地区的大本营经营。

在他主持下,连州城内设立一个五人治理委员会进行治理,委员会由三名连州城内的士绅莫衿、曾汝绍、马体益以及两名归化民干部:连州州长符德邦和连州国民军中队的中队长张大勇组成。

这个委员会的职权仅限于连州城,负责维持城内治安秩序,同时监督留用的连州吏员。

至于城外的地方,那就只能暂时维持现状,由地方村寨“自治”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治安绥靖”,地方不安定,什么事情都办不下来。

崔世召还在养病。进了连州之后,黄超听说他服毒自尽未死,不由得暗称侥幸。至于为什么没能死成,据随军的卫生员说崔世召服用的毒药成分不明,但是他目前的症状显然是“急性食物中毒”,多半是“绝品鹤顶红”里的某些蛋白质成分变质造成的。

“……老师说这种食物中毒往往非常凶险,来势猛烈,死亡率高,而且没什么治疗手段。不过他现在已经度过了急性发作期,现在好好休养,纠正电解质平衡的话应该会没事。”

卫生员能给老崔用得药物实际上只有口服葡萄糖补液和生理盐水。全靠崔世召自身的身体素质,算是顶了下来。

黄超去探望了几次,自然得不到什么热情的款待。颇有“热面孔贴冷屁股”之感,黄超心里直骂娘,但是考虑到崔世召在连州地区的影响力,他还是很有利用的价值的,所以照旧隔三岔五的去“慰问”。

崔世召已经被送到了马体益的家中,留在州衙不但不方便,搞不好病快好了触景生情突然自杀,还是放到朋友家中方便,马体益自然会好好照顾他——他现在事情很多,顾不过来。

黄超并不干涉连州的具体行政工作:小事自己不宜多管。既然培养了这些归化民干部,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只是在大方向上由他把握。所以每次开会他只列席,很少“指示”。每天符德邦的“请示”,如果不是有大问题的他一般也不专门提出来。

城池既已解围,符德邦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人员带着布告晓谕连州四乡和各处瑶排、寨:“连州全境已归顺大宋,百姓各自安静,不得生事”。随后派出武装巡逻队,对周边零星土匪进行了几次清剿。

道路平靖之后,周边乡村的粮食和蔬菜便开始流入城池,原本迫在眉睫的粮食供应问题瞬间得到了缓解。原本为救济粮供应发愁的符德邦也松了口气——其实带来的军粮并不多,全靠兵站用船只转运接济。别看在城下送五十石米那么阔气,其实是空心大官人。

他一面派人通知各村寨派代表来连州开会,征收合理负担和组织各村民兵自保;一面组织赈济,施粥,恢复商业运行。每日里忙得脚不点地。

黄超相对便清闲许多。他在衙门里甄别了大牢和班房里关押的囚犯。罪行轻微或者纯粹是民事纠纷案件进来得,全部具结开释回家。涉及杀人、抢劫、强奸等重案的囚犯,暂时关押,待以后司法口派人来重审。

因为广州清理胥吏的事情早就传来,城中的三班衙役逃散了许多。平日里恶行较多的胥吏几乎全部跑光了,虽说少了“为民除害”的戏码,倒也省却了黄超的“清理队伍”的手脚。留下的人中间又有一批主动要求“退职”,他自然也不挽留。愿意留用为元老院效力的,黄超命令将他们的名字在州衙外的照壁上张榜公示。

连州等地的衙门机构也进行了改组,按照“1635版州县临时机构组织方案”,县政府设立总务科,除了各种办公事务之外,兼管人事任免;户房改组为财税科——该科为垂直管理部门;另外便是负责连州内外治安的治安科了。

因为新光复各县的情况还比较紊乱,无法设立县警察局,所以暂设一个治安科,全面管理指挥州县境内的各种治安力量,从各村寨自办的团练、留用的快班衙役、带来的国民军中队和警察。统归该科管理,原县衙门里管理的户籍也由该科暂时代管。

至于文教宣传之类,黄超也设了一个科,毕竟宣传工作还是很重要的,至于文化教育,只能以后再说了。

这类临时县政机构秉承最大化的简化组织结构的原则,只做大方向的块分割,不做细化:一来归化民干部有限,填不满空缺,二来人员水平也实在有限,机构太多负责人就顾不过来了。

不过看着他如此忙碌,却对被战火破坏的连州城墙不闻不问,黄超也不得不“提醒”了他几句,于是第二天,符德安抛开一切工作,专门主持了修城的会议,组织全县百姓修城墙。

修城自然是他们常用的以工代赈的模式,好在现在粮食供应趋稳,多花费些粮食也难。只是符德安亲自上城指挥,未免又有些小题大做。黄超道:“你是一州之长,天天蹲在城墙上还能办什么事,换个人到现场指挥。”

“可是现在大家都很忙……”符德安有些为难。几个归化民干部,每个都是一个人管了无数的工作了。

“现场不就有一个?让周良臣去负责。”

“周良臣?”符德安有些吃惊,“那个投降的县令?一个书呆子会修城墙?”

“你也不会修城墙啊,”黄超笑道,“怎么修,有工房那几个老吏在,不用操心。无非是要一个人坐镇协调指挥。周良臣既然这么主动的要为元老院工作,我们也得看看他的工作能力怎么样,干实际工作的态度又如何……”

于是这工作便委派给了周良臣。周良臣原就觉得闲得无事,有些发慌。现在居然把修城墙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了他,顿时精神百倍的上城了。日夜都打熬在工地,不到一周功夫,居然把城墙修好了。这倒让黄超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他原以为周良臣这种读书人多半是不通庶务,办事能力甚差,更不愿肩扛手提干粗活。没想到他在工地上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意料。虽说他自己用不着去背土挑砖,但是协调上百人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些元老到现在都不能胜任管理岗的工作。

虽然他的投靠颇有投机之嫌,但是办事能力却并不差,是个可用之才。

“干得不错。”黄超表扬道,“你老婆孩子在身边么?”

“在,在。”周良臣道,“都留在阳山了。”

“连阳地区目前的治安情况不好,社会环境也很复杂。你老婆孩子留在这里不太安全,”黄超道,“这几天有联勤的运输船来,回程的时候会带上一部分家眷。我想了想,你的家人也跟着去——我已经和文区长打过招呼,把他们都安置在广州,到了广州你也不用担心,一切都有我们的机构照料。你看怎么样?”

虽然是征询意见的口吻,但是周良臣知道老婆孩子一走,便是澳洲人的人质了。但是他既已投髡,自然不能在这关节上表错态,赶紧道:“多谢首长的美意。我没有意见!任由首长安排!”

“好。”黄超点头,“给孩子一个安定的环境,比什么都好。”

过了几天,彭寿安和一队国民军,奉命护送阳山降宋的官吏的家眷来到连州。

彭寿安在阳山虽然名为顾问,其实并不要他做什么具体的工作。他便乐得轻松,每天躲在屋子里看书写字,养得白白净净。接到这道命令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突然关照把家眷都送到连州?莫非是黄元老要把这些家眷集中看管当人质,防止他们逃走?

人为刀俎,彭寿安也无可奈何,只好带着一干家眷前往连州。

到的连州,下船点名,却有人来请他去见黄超。

彭寿安惴惴不安,到了州衙。

黄超笑嘻嘻地接见着他。

“听说你儿子九岁了?”这是黄超开口第一句话,彭寿安的材料黄超早就是聊熟于心,知道彭寿安老来得子,对自己儿子是宠爱得不得了,一直带在身边教导。

彭寿安刷地一下脸白了,他最心疼的就是自己的独子,黄超这一问,怕是对他儿子有什么想法,喂喂呃呃地说:“犬子确在下官身边。”

“让他离开你,能自己照顾自己么?”

彭寿安大惊失色,颤声道:“请首长放过犬子,他……他……才九岁……”

“我又没说要对你儿子做些什么。”黄超哑然一笑,解释道,“你儿子正当是读书的年纪,我看送去广州读书如何?”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05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