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四百节 筹备婚礼

临高启明 四百节 筹备婚礼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相亲大会圆满落幕,最终登记的有七十六对,三位元老对这七十六对新鲜出炉的新人表示祝贺,充分体现“条件简陋热闹凑”的套路。

相亲大会算是圆满结束了,杜易斌和王君颇为得意——虽然这事一波三折,但是最后还是办成了,而且从效果来看,不是小好是大好。

一方面宣传机构获得了极好的素材,秦瑞雨对此表示特别满意,不但打算出专稿,上《羊城快报》的头条,还准备出个号外的专号把这件事大书特书。充分体现元老院的“雨露”。对元老院的民政工作亦是很大的助力。另一方面,这件事也切切实实的解决了一批归化民的婚姻问题。特别是处于归化民底层的一批人员的婚姻问题,虽然眼下解决的情况还只能叫杯水车薪,但是至少让其他人都看到了希望。稳定了社会情绪。而且通过这件事,实际也刺激了一部分对元老院持怀疑观望态度的土著和新归化民——自从相亲活动开始之后,济良所里学员中的风气大为好转,卞有了希望人的观念自然会转变,这是做多少思想工作也比不上的。

接下来的工作,自然是风风光光的给他们办一场集体婚礼,将这次的相亲会推到最**,做一个完美的落幕。

三位元老在大世界的元老餐厅里喝酒“庆祝”的时候,便谈起来这后续的事情。

“集体婚礼倒是没什么问题,就算财政没钱,我们可以去化缘——叫本地老财们出钱,算是让他们行善。”秦瑞雨因为这事的宣传价值很大,突然也热心起来,“真正麻烦的事情在后面。

“还有什么麻烦事?咱们连媳妇都发了,婚礼都给他们办了,总不能包养儿子吧?”杜易斌多喝了几杯桑葚甜酒,脸都红了。

“包养儿子倒是用不着,婚房呢?”

“见鬼!”王君把杯子重重的拍到桌子上,“忘了这茬!”

中国式结婚的重点是房子,即使在17世纪也不例外。这即有利益上的考虑也有现实意义:都结婚了却不能同居那还叫什么婚姻?

第一批相亲的伤残归化民倒是问题不大,他们有政策福利可以享受,一旦成婚,民政部门都会发给一套住房。但是这一批可就是困难户了。

“他们在临高没有房子?为什么要到广州解决?”杜易斌不解。

“有啊,但是很少。”王君久在工厂,对归化民的生活状况比基本上宅在农场的杜易斌要熟悉多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卢瑟,在临高买不起房子,基本上是租房和宿舍。调到广州工作之后全都安排在各企业机关的临时宿舍里。那种宿舍你也知道了,都是十几个,几十个人一大间的高低床,放个屁一屋子的人都听得到,怎么当婚房?”

“可我听说有单间夫妻宿舍啊……”

“那都是给已婚的归化民夫妻安排的,还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探亲宿舍。只能临时借用下当洞房。”

“靠,这问题比包养儿子还难。”杜易斌开始挠头了。

“这事单靠我们是解决不了的——不是说河南岛上要盖新市区,那里会造宿舍吧?”

秦瑞雨点点头:“是有这个规划,听说也开工了一批宿舍。可是这集体婚礼等不了那么久吧。社会新闻的热点都是有连续性的,一旦过时了就很难营造效果了。”

王君和杜易斌都没辙了——房子这东西变不出来,何况婚房要有一定的私密性,还得有家居功能,很难随便凑合。

秦瑞雨思索再三,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虽然说不上长治久安,也许暂时能凑合个年把,等着新宿舍盖好。”

“这广州城涌进来这么多的机关,城里的房子本来就不宽松,一下要又弄百多间房子,哪里去弄?”

“寺观里的房子。”

杜易斌和王君脸上顿时都露出一种“你不是凡人”的表情来。

虽然元老们大部分都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们大多秉承着“信仰自由”“尊重宗教习惯”这两大原则,寺庙道观空房子多他们是知道的,但是把新婚夫妻塞到“清修”的宗教场所里过日子,在王、杜俩人看来都是惊世骇俗之举了。

“你们不要那么惊讶好不好?”秦瑞雨笑道,“第一,寺庙宫观在本时空出租房屋是很常见的事情,稍大些的庙观都有这项业务——北京城的和尚还经营旅店呢——算不上惊世骇俗的事情。第二,现在正好有一批庙产房可以利用。”

“什么庙产房?”

“你们久在广州,对刘大府的宗教改革就没耳闻?”

“喔,喔,你是说这件事。”王君恍然大悟,“三自原则下的公司化改革?”

“对。就是这件事。”

“哎,其实没怎么关心过这件事……”王君有些不好意思,杜易斌到了广东就去恩平了,说不知道还行,他可就在广州跑来跑去。

“这次改革不去说它,是不是没收了很多房子……”杜易斌兴致勃勃。

“别急。”秦瑞雨摆摆手,“且听我从头说来……”

刘翔在广州施政,自然不会放过拥有大量田地房产的寺庙宫观。他搞得所谓宗教改革,总得方针是宗教场所与财产剥离。削弱寺庙宫观的经济能力。刘翔最关心的是“庙产”,他参照后世少林寺的做法:把广州的道观寺院进行“公司”化改革,每家有度牒的宫观寺庙注册为“财团法人”,资产包括寺庙宫观的宗教建筑、法器、经书等等。缴纳宗教税和管理费。和宗教无关的庙产:包括房产、店铺和田地则剥离出来作为同名商业公司的注册资本,按照普通企业原则正常经营正常纳税,这些“宗教公司”由宗教事务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

这么一来,宗教事务办公室实际上掌握了大量的庙产,其中就有许多出租的房产。

“……其实这还是小头,那些房产大多还是有人租赁着的,没多少空房。主要是上次清理淫祀和整肃关帝庙人马,顺带没收了不少房产。如今要么作为临时宿舍要么空关着——实话说这些房子大多情况不是太好,稍微修缮下安排个百来对夫妻去暂住是没问题的。”

“那就好了。”杜易斌大为兴奋,“先对付个一两年就是了。”

然而他们打得如意算盘到了市政府那边还是引起了争论。先是婚礼规模的问题,一部分元老觉得可以举办一次了,而另一部分元老觉得人数还是太少了,规模应该再大点,区区不到一百对新婚夫妻根本不够看的,人数不少于百人算什么大新闻,连上头版头条的资格都没有。

“对当地女性而言,这场婚礼办得越隆重,规模越好,越会刺激她们主动选择跟归化民结婚,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集体婚礼变成一个满城同庆的节日——规必须大些。”刘翔也说道。

“急着结婚的男归化民岂止百人,把济良所学员都加进去也不够啊。”王君说道,“问题是,我们是第一次搞这样的相亲活动,还是要谨慎些,不要一味的上规模,万一仓促结婚,婚后不和谐,闹出什么事件来反而不美。”

张允幂道:“你那相亲活动一样仓促啊,见面聊天几小时就结婚了,有什么感情基础可言?”

王君一时语塞。

倒是林佰光打了个圆场:“这次集体相亲本身就有宣传目的,让更多的百姓选择归化。集体婚礼更不用说——肯定要场面大规模大才能有好的效果。我看这样:现在在工作中自由恋爱的归化民员工也不少。以现在的条件要他们自己举办一个热闹的婚礼怕是很难。大可以趁着这次机会把他们也吸纳进来参加——毕竟集体婚礼有元老到场祝贺,场面又热闹隆重大。他们肯定会乐意的。”

“还有些没举行仪式,只是领证的。最多就是请朋友同事一起吃了顿饭的——他们心里肯定也是想要一个隆重的婚礼的,可以给他们补办。”张易坤插话道——因为集体婚礼基本可以肯定是在大世界办,所以他特别热衷此事。他接着补充了不少创意:比如新婚夫妻坐花船珠江夜游、放烟火、请格子裙俱乐部来搞文艺演出等等等。

“经费呢?办得这么大,钱从哪来?”

“不是说办公厅特别费里出吗?”

“办公厅特别费又不是萧子山变出来的,说到底这钱不还是财税口上的吗?”艾志新苦笑道,“钱就这么多,不是换个名目就能多出来的……再说办公厅批的额度也不够你们这么花。”

“钱的问题很简单,”刘翔想了想,“我们不能大包大揽,培养出一批元老院巨婴来。这件事,我们自然是要补贴,但是也不能全部由元老院出——有能力的归化民也要自己出一部分。我看这样:除了相亲会上的那些夫妻,其他参加婚礼的归化民夫妻秉承自愿报名不强迫的原则。参加的人缴纳部分费用——具体多少由承办人员核算一下再定。”

-----------------------------------------------

下次更新:第七卷-两广攻略篇128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