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零八节 依法办事

临高启明 第一百零八节 依法办事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潘杰鑫没想到有人正就他的饭盒问题展开联想。他的心思并不在吃上面,他和餐桌上的军士们简短的交流了下上午的队列训练中的情况,同时又就体能训练和大家聊了聊。

由于万寿宫的面积不足以同时容纳一千人同时生活学习,所以今天开班的是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学员,大约有三百人。按照潘杰鑫的计划,万寿宫一期采取滚动开班制,每十天开一次新班。他准备到第十天就把学员拉到街上去,由老归化民警察带领实际执行任务,十天实习之后再回来进行补充教学,然后把第二批学员再“滚动”到街面上去实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场地和人力。

但是这么一来,时间就显得更加紧张了。哪些科目必需上,哪些可以简化,就成了一直在脑海中考虑的问题了。

时间紧张,午饭限定在半小时之内吃完,随后全体跟随各队的军士去散步半小时――这是强制性的,不去不行。

李子玉跟着本队的人在操场上转圈子,只觉得自己像个傻货一般。然而即吃上了粮,就得服管。

散步结束之后马上开始下午的课程。第一节课由潘杰鑫讲授警务理论。

“我相信在座的学员们之中,大部分肯定不知道警察的含义。所以今天的第一课就是告诉你们警察是什么。”潘杰鑫侃侃而谈,“警察不同于大家熟悉的捕快、捕吏,从根本上讲,你们之所以是警察,是因为你们的日常工作是一种警察行为。”他顿了顿。看了下学员们懵懂的表情,对一群只会17世纪的广州官话的土著来说,要理解他这番话未免太为难了。

他接着讲道:“元老院按照元老院和人民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维护大宋的安全与社会秩序的行为就被称为警察行为,而你们作为这种行为的实施者。就被称之为警察,请把书翻到2页,我下面将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几个词语。”

幸好这几个班的学员都是略同文墨的,在潘杰鑫费尽口舌的讲解下,这些元老院未来的警察好歹也是初步体会了警察这个词语的含义。其实在建立警察机构之初,有几个元老对于进行所谓警务理论的学习并不感冒,但是冉耀还是支持了潘杰鑫的主张。原因无他,一支队伍如果连自己的身份都不清楚,就不要指望他们有多强的战斗力了。

潘杰鑫正在讲授。忽然看到有一个学员举起了手,他点了点头示意学员站起来提问。

站起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子玉。只见李子玉很不自然的发问道:“报告首长,学生李子玉,我就想问一个问题,家祖父当年给我讲过《尚书》,我还记得禹舜时候的司徒和士的故事,学生就在想。他们放到今天,是不是也是首长讲的警察呢?”

潘杰鑫点点头。带着赞赏的语气说道:“你读得书不少嘛!他们只是和我所讲的警察相似而已,但就更多的方面而言,他们不是警察。李子玉的问题提的很好,因为我下面就会把捕快和司徒、士这些所谓的古代警察和我要讲的元老院警察做一个区别。”

潘杰鑫还记得他大一的时候,那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公安学基础理论的老师也提过这个问题。他知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警察是无警察之名行警察之实的。警察职权行使在当时的法律上极不严格,法外行权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被当今无数人诟病的私刑普遍存在,甚至于是古代警察职能的补充。

就大明的地方衙署。快班衙役不但负责治安和侦缉,连看守所拘押犯人都是他们代劳。俗语中所谓的坐班房,其实并非指坐狱,班房不是国家设立的监狱,而是快班头子私设的拘押机构。班房因为并非国家制度,实际成了衙役们为所欲为的法外世界。

“我们知道,明国的官府里有快班、壮班衙役,还有依附于他们的一群所谓白身皂隶。他们没有警察的这个名号,干的却是和警察类似的活计,而且管的事情相当宽泛,从收税到街道卫生都是他们的管理范围。但是他们的所谓执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甚至根本就是违法的,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保障社会治安,而是简单的为了聚敛。这就是我前面讲的传统警察特点的例子。”潘杰鑫顿了顿,喝了口已经有些凉的茶水,“而我们元老院的警察,有一个专门警察行政机关叫警察总部,部长是你们的冉首长――这是在中央的机构。而每个地方又有小机构,就好比我们广州市警察局和各个派出所,它们都归上级部门领导。此外,我们警察的全部的日常行为都是要依据法律来办理。所以作为警察,我们首先要熟悉法律。”

他说着打开挂图,用教鞭指点着:“这几部法律是我们的执法的依据。”他依此点着挂图上的书影,“《警察法》、《治安法》、还有《刑法》、《刑诉法》和《民法》。如果你们以后转到专业警种去,那么还有《卫生法》、《税法》、《交通法》等等。”看到下面学员大多茫然的面孔,潘杰鑫觉得没必要再详细说下去,“这些法律大家觉得很陌生,以后你们有机会详细的学习具体的内容。但是现在你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就是我元老院的《大明律》。”

下面的学员这才有点“恍然大悟”的表情。潘杰鑫继续说道:“但是,这些法律的条文很多,关系也比较复杂。所以为了方便大家在工作中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你们重点要掌握这些内容。”

他掀开下一页挂图:“《办理治安案件程序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纪律条例》和《基层警务人员办案指南》。这四本书会在课程开始之后发到你们手中”

潘杰鑫先简单的阐述了这“四书”的内容、意义和用途,接着又说道:“……特别是《指南》这本书,通篇都是实例内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你们要仔细阅读,完全牢记,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就会觉得得心应手了。”

一下午的课程很快结束,饥肠辘辘的学员们排着队去吃饭,随后又是半小时的“排队散步”,接下来便是“夜间辅导”。由归化民警察担任负担教师,为学员们补习文化――因为这批人都是有读写能力的,所以内容是是白话文阅读和写作,自然常识科普。同时对学员们在今天课程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单独指导。

李子玉坐在教师里看着新发的教科书,觉得有点绝望――他其实是个很怕念书的人,来当警察一则为了生计,二来也名正言顺的不去社学念书。

没想到当了“澳洲捕快”,一样得念书!还是满篇都是陌生词汇的书!

读书也就罢了,连写字写文章都要改。这比社学可难多了。

社学的念书虽说枯燥,但是并不紧张。特别是对李子玉这种四书五经已经念熟,文章也能糊弄的童生来说,若无很大的科举压力,去上学不过是混日子罢了。社学里的先生也知道李子玉身上有世袭的前程,所以对他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

眼下这学习可不得了,有“大纲”、有“进度”,还有无数的“知识点”。可怜他连理解意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那些办案流程和案例解说倒还浅显易懂,李子玉不觉看得入了神。

一看之下,李子玉暗暗吃惊:这澳洲人的警察管得比狗还宽!

在他的理解中,警察无非是抓捕贼人,维持街面秩序。但是“维持秩序”四个字在澳洲人眼里简直是无所不包。而且概念也和大明官府不一样。

最简单的就是街面上打架斗殴。照理这是“维持秩序”的主要工作。但是李子玉知道,官府对这类事向来“不告不究”,只要斗殴中没有打死打伤人,无人出首告状,衙门一般都是不予理会的。当事人若要查究评理,只有私下请快班班头或者有势力的衙役出面,在茶馆“吃讲茶”。

但是在澳洲人这里,就算没死伤,也要当场制止,带回问讯笔录做成“案子”。然后根据责任给予相应处罚。他暗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要知道官场上对这种事向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接下来他看到连当街拉屎撒尿倒脏水丢垃圾也要出面禁止,不由得暗暗叹气,再看下去还有抓小贩,拆违建等等,包罗万象,简直什么都归警察管。澳洲人的警察可真是难做。李子玉心想。

理解不理解,反正是已经上了澳洲人的贼船,总得照他们的规矩办。好在他受多年的传统教育,背诵功夫是幼功,干脆发挥出死记硬背的本领,先背下来再说。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