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一十三节 芳草地参观记--士人的忧虑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一十三节 芳草地参观记--士人的忧虑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虽然因为参透了一点豁然开朗而感到高兴,但是王教谕很快又陷入了忧虑:

“这正是学生担心的!”王赐突然急促的压低声音说,“山长请想,澳洲人已然打败朝廷的经制大军。就朝廷如今的模样,怕是八年十年的不会再有什么说法。髡――澳洲人不说要自立旗号,这大明的藩镇也是少不了的了。学生也不是不通时事:现天下骚然,民不聊生。若是有人能出来安邦定国,百姓朝廷得以安堵,那自然最好,纵然一府数县相酬也不为过。只是澳洲人气势方盛,又有如此之多的秘法,恐有问鼎之心啊。”

这话说得已经极其露骨,要不是大明末年乱相迭生,读书人早已见怪不怪,光一番话就是大逆不道之言了。

刘大霖捻着胡须,半晌不语,终于轻轻叹了口气,“我辈深受国恩,不是不忠不孝之人。可是天命有时,非人力可拂。学生往日的同年最近颇多来信,多是来询问澳洲人的内情。说到如今的朝野局面,真是糜烂不堪言。皇上纵然想励精图治,恐也是徒唤奈何!我恐怕用不了十年,便有不忍之事……”

王教谕一惊,差点连筷子都掉在地上:“这么说――”

“但愿这只是学生的杞人忧天而已。”他的表情很沉重。又接着说:“自古以来,朝代鼎革亦是常理。澳洲人挟秘技而来,在此励精图治,恐怕早存了逐鹿之心了。”

这个见识。在临高的缙绅和百姓中也不算什么特立独行的观点了,但是第一次从刘大霖口中讲出来,分量自然不同。王赐不由得一个冷战。

“原来山长也早有此见解了――”

“恐怕在本县之内,不这样想得人已经很少了。”刘进士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几分苦涩。虽然这些年耳熏目染,潜移默化中已经对澳洲人大有改观,甚至对方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但是他自觉自己还是受过大明的恩典的,真正的“皇恩浩荡”――纵然对未来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也还是不由自主的为这个给了他恩典荣耀的王朝惋惜不舍。

王赐赶紧又道:“山长,自古天意难违,学生也无逆天行事之意。然而自古以来,不论如何的朝廷鼎革,始终不改的是‘朝廷为与士大夫治天下’。如今这澳洲人虽然当得起有教无类,可是教的书办的学。和圣贤书是一点都不沾边。可是偏生治得临高如此的好。学生常想,这些学生他日结业,必定是澳洲人的臂膀,也必定要在他出建工厂造火车。可是这样一来,缙绅、读书人如何自处,将来是个什么样子,学生我是不敢想、不能想,也想不明白呀!”

这话是他想了许久的。在他这个不得志的小官吏内心深处,大明的生死存亡并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髡贼们是要引入一种全新的学问体系。在这种学问体系下,他和士子们掌握的旧有的一切学问、知识全变得一文不值。使得他们能够在最落魄的时候也能得到普通百姓起码的尊重的东西将化为飞灰。这是他最担心也是最害怕的。

他这个教谕,在髡贼这里有什么用处?王教谕知道自己还能从早就尸位素餐的县衙门领取一百多流通券过日子,全是靠了澳洲人目前不愿意脱掉大明的这张皮,要是哪天他们真要“换皮”了,他这个大明临高县的县学教谕要么滚蛋回老家去,要么就只能去难民营里去教百家姓、三字经糊口了。从这点来说,他比超然的刘进士要着急多了。

果然,这番话有些打动了刘进士的意思了。王赐见他微微颔首,赶紧又进言道:

“学生此来,一方面是想刺探这澳洲人的虚实秘法――只是学生无能就是坐在澳洲课堂上,看着澳洲的书,也不明白个所以;另一方面,如果澳洲人真能顺应大势,学生也愿劝其众心向教化,不可一味凭蛮力呀,还望先生助我。”

王赐越说越激动,语气也越来越急迫,要不是环境所迫,说不定会向刘大霖大拜下去,不过他仍然是想着刘大霖拱了拱手。

这话里的意思刘进士如何不明白。但是他的内心很清楚,这件事不容易做到――髡贼不是五胡十六国或者蒙元那样原本连文字都没有的蛮夷,是一群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的人。他们平日的行止有些似法家又类墨家,还夹杂着其他各种流派的思想,怎么看都是个大杂烩。想要他们“心向教化”难如登天。以他们的实力,恐怕将来还要“以夷变夏”。

刘大霖想了想,真要说什么,却被远处学生们的一处喧闹打断了:几个女学生笑闹着看着两个大个子男生掰手腕,一边看一变“加油加油”的喊着号子。阳光照在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上,让刘大霖和王赐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是这样的苍老与无力。

黄秉坤并不理会饭堂里的喧闹,他正坐在一个元老教师的对面吃饭。澳洲人登陆几年了,做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黄秉坤确是第一次和一个髡贼面对面。这是第一天讲课的董老师。看着也不过是个30岁左右的男人,皮肤黝黑胳膊肌肉发达,显得孔武有力,但是他们的知识让黄秉坤不能理解。对面的澳洲人似乎在戏谑的 看着他,边看边吃。让黄秉坤吃的很不自然。黄秉坤很想和他说些什么,可是又觉得什么都说不出来。

今天他专门起了个早,观摩了全校六千名学生的晨跑。二百个30人制的内务班同时出现在校园内,以严正的队形按照一定的路线交错行进跑步,又能互不干扰,令他叹为观止。同时也产生了疑问:如果髡贼是以教书为名,准备暗中练就强兵的话,这些学生大多年龄幼小,怎么看也不是二三年内就可以上阵厮杀的。与其在这样的幼童身上花费如此的精力操练,那真不如直接招募青壮年练兵了――最近运来的成千上万的北方难民中有的是青壮男子可供驱使。而且从他们为这些学生投入巨大本钱来说,这些假髡学生必然是以后的澳洲人手下的中坚,绝不会拿去当炮灰用得。

他们投入如此多的本钱,用澳洲学问来教育这么多的孩子,到底图谋的是什么呢?黄禀坤觉得,他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了澳洲人的图谋了。

黄二少虽然没有王教谕和刘进士看得那么透彻,也看得明白这芳草地的学生,将来必然都是髡贼的心腹之人,除了当兵做工,少不得也要做官――“干部”来统御百姓。自家这样的,恐怕将来在临高难以出头不说,就提起过去老爹率军围攻髡贼的“旧事”就够黄家喝一壶的。

眼下他们不过是立足不稳,才让他们参加县咨局当个委员,示以怀柔之色罢了!待到羽翼丰满,恐怕就是黄家拉清单之日。黄禀坤阴沉的想着。

“黄先生胃口不好?”

不知道怎么得,对方居然和他主动搭话起来。黄禀坤赶紧打起精神应对。

“不,只是偶感不适,所以胃纳不佳而已。”这几年黄禀坤也学得一口“澳洲官话”,虽然不标准,和元老们交流起来还算勉强。

“你应该多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身体好了,胃口就好了。”董元老说道。

其实黄禀坤是耕读世家出身,平日里不但自己带着长工庄户们下田,空闲的时候还要打拳练武,绝非四体不勤之辈。不过他这时候无心辩白,只是连说了几个“是”。

“下午有场球赛,你也来看看吧。听说你们黄家寨人不少,可以开展了玩玩嘛。到时候组织联赛的时候你们也拉个队伍出来比比。”

董元老如此的热心,实则是出于他的“私心”。董元老和大多数男性元老一样,对足球、篮球之类的体育比赛十分热衷,虽然d日之后限于条件没法开展足球、篮球和排球运动,但是对器械要求相对简单的英式橄榄球和棒球运动却开展起来了。董元老身为“橄榄球大联盟”的委员,对拉队伍搞联赛很是热衷。一心想扩大联赛的规模。目前归化民系统内的行业队已经组织的差不多了,正在向各个村镇发展。黄家寨是个大寨子,乡勇素来“能战”,所以想把黄家寨也拉入这个联赛体系。

“球赛?”黄禀坤隐隐约约的似乎听到过黄平说起球赛的事情,听说过这是种对抗十分激烈的球戏――大明是没有什么体育比赛项目的,一般都归入“戏”的范畴。现在听到这位董元老亲自邀请他去观摩,似乎对髡贼来说是十分要紧的事情,便满口答应:“当然要去一观。”

“就在体育场,下午一点开始。”董元老赶紧推销。这位是黄家的二少爷,在黄家寨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能打动他,那么黄家寨出支队伍就容易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