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九十六节 电力之歌(七)

临高启明 第九十六节 电力之歌(七)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之后一直到1844年才有第一台工业用的直流发电机,是专门用来电镀的。直到1873年发电机和电动机才被串起来。在此之前都是发电机发电存储到电池中,然后再带动电动机。至于励磁方式从永磁磁铁变为电流自励磁是1867年西门子写的论文。而现代电枢,也就是鼓形是1872年西门子公司的阿登尼克设计的,电机的补偿绕组和叠层铁心一直到1885年才出现。而通用的三相同步发电模式也是1887年才出现。”

法拉第这一番“多媒体”演示的科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虽然这些知识的碎片在座的多少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了解的这么全面。

“我说这么多呢,是说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完全照着原来的的科技树再走一遍。比如说我们试制成功的电动机就是按照带来的图纸制造的,也就是原时空国标中的 y系列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系列基本上能满足我们当前大多数车间对原动机的要求了――要知道一台10t的电动吊车需要的电动机也不过15kw而已。”

接着他开始谈电力设备的种类、作用和原理,又讲了输配电的大致原理。基本上是按照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的:在座的元老都是从事理工科工作的,不需要太多的细节大致就能够明白。

“……话再说回来,大家有一个误区。就是所有有关电的都该电力口来管,其实是这样,电力工业。顾名思义,跟机械工业一样,制造出机械的是机械工业,制造出电力的才是电力工业,也就是发电站是我们的,但是造发电机不是我们的,事实上造发电机是机械工业的一个分类。我在这里扯几句,咱们的机械行业有沉迷于傻大黑粗蒸汽朋克文化中不能自拔的趋势,我们在机械那几个村镇级的破厂子里放着一百多号元老成天把自己当钳工用。这他妈算什么事啊,我认为已经成熟的生产链上必须要把元老解放下来投入到其他需要元老的地方来,我们弄个电动机叫天天不响叫地地不灵,想要找个玩机械的元老来帮忙还他妈都翻白眼。我这不是他妈给自己挣家产。老子是为了大家的未来和明天……”

“咳咳咳。”钱六石听着听着不对劲了赶紧咳嗽示意警告,法拉第白了白钱六石,“好吧,话再说多了就得伤感情了。执委会和企划院已经批准:设立电力设备的生产开发的项目组,暂时由我和钱六石负责牵头。我希望更加专业的机械专业的同仁来一起参与到这个项目组,把我们的电力设备做大做好,早日跨入电气化的时代。”

“好了,法拉第的介绍先到这儿。我跟大家继续说一下吧。”钱六石怕法拉第三言两语再次犯二,赶紧截话题。“其实企划院早就想要把我们的现在各个工厂用的原动机从原来的蒸汽机改成电动机,但是呢,因为硅钢和各种绝缘和密封材料一直迟迟没有启动,所以这些计划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我们得这样,先看需求,然后看咱们能给出什么,目前对电力有要求的是这么几项,有缺漏的大家可以补充。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满足各工业企业的必须用电的项目:电解、电镀。特别是电解,耗电量大,而且对有色金属产业和化工产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就先着手解决这一方面的需求。”

经过这一番科普之后,会议算是大致上了正规,工业口的元老们经过讨论,就电力设备制造和电力发展方向做出了大致的方案。

首先是制造出硅钢。以目前的钢铁厂水平大约只能制造热轧硅钢片。然后通过不断试验各种成色硅钢的磁滞回曲线,分出大致的牌号来以供电机和变压器使用。

有了稳定可靠的硅钢供应之后,建设专业的电机车间:除了生产y系列的电动机之外,可以批量生产100kw以下的低速风冷永磁发电机――这个可以不用电刷。这种发电机可以由蒸汽机带动,如果将来有柴油机也可以由柴油机带动,甚至可以由小型水电站由水轮机带动。机端电400v。这种低压等级的电机的绝缘问题用云母片和云母纸就已经绰绰有余。这个系列的发电机比较轻便,可以在作战后勤中心,指挥部或者工地上使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组合将会比蒸汽机极大地提高效率――当然前提是临高的工业体系能够规模化的提供柴油机和所需的燃料,否则使用煤气动力的话优势就要打折扣。

至于输配电,机械口和化工口的元老们的一致意见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太多,工业上欠缺的环节也多。目前除了勉强能够自产各种凑合着用得电线电缆之外,变压器、断路器等等都难以生产,至于电气二次诸如电流表、电压表等等都有难度,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克服。因而建议主要采用自备电站的方式进行扩容。在需要大量用电的化工、冶炼企业内设置自备电厂。用蒸汽机带动大批的低速风冷永磁发电机进行发电,就地用电。

电力工作会议“胜利的落下了帷幕”,常凯申在会后假农庄茶社宴请刘汤姆、法拉第和钱六石等一干“骨干技术人员”,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坚持不懈”敬一杯酒,同时也宴请了钟利时。这几年法拉第等人能作出点业绩来,少不了钟博士作为科技人民委员给予的默默支持。不然的话,这法拉第大约早就跳槽去钢铁厂搞材料学去了。

钟博士平日里很少参加元老之间的应酬,不过这次倒是慨然接受了邀请。常部长知道只要有上好佳肴的场合一般钟博士都不会拒绝。便毫不吝啬的大笔挥洒自己的流通券。准备了不少平日宴客的“高级”菜肴。

茶社虽然是面对元老的,但是厨师的水准却不是红案大厨。吴南海没有把茶社作为酒楼的意图,所以茶社培养的归化民厨师擅长的是点心、甜品和便餐。真正要宴请的时候就从商馆酒楼调来大厨掌勺。

商馆酒楼的大厨都是经过几位能吃能做的元老“吃货”亲手调教出来的,其中南宝烤鸭的做法还是钟利时亲授。擅长做各种菜肴,也颇合元老的口味。

酒席设在茶社的裙楼临水的窗边――临高的维度低,三月不到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天气,长窗洞开,熏风微拂。

桌上都是具有临高本地特色的菜肴:四道热菜:红烧辣味牛眼螺、清蒸膏蟹、滑烧沙虫、腩肉萝卜干;两道大菜椒盐猪蹄、烤南宝鸭,蔬菜是蒜泥清炒多文空心菜和葱煮小芋头;再配以两道点心:油膏虾米韭菜饼和临高煎堆。

酒是农庄合作社自制的大米啤酒和雷州朗姆酒,自然也少不了格瓦斯这一“国民饮料”。

这座酒席即使在元老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的1633年依然属于“奢侈”,特别是那皮烂肉酥,微带药香猪蹄和切成小块的腩肉,更是让在座的几位暗吞口水。

主人几个人推杯换盏,大吃大喝的十分痛快。席间常凯申频频敬酒,很快几个人就喝得面色微酣了。

钟博士已经有了几分酒意,自觉不能再喝下去了,便谈起了学术期刊的问题。

“你们这次搞电动机,很不错!”钟利时说,“把这次的试验数据记录下来,回头大家把自己负责的那块都归纳归纳,拼在一起发个核心。”

钟博士所谓的“核心”,是科技部牵头组织,由大图书馆发行的本时空的第一份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此刊由科技部钟利时任主编,另有在机械冶金化学诸部门以及电气材料精密仪器生物等专业水平最高的人担任编辑和审核。期刊上基本是工业各部门最新工作成就和生产结果,重点包括元老对现有条件下“复制”“再现”现代工业的探索和实践。

自然与科学杂志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过去内部论坛上的科技版。这个版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深入,各个部门的工作逐渐分离,大伙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做功而慢慢荒芜下来。

许多元老对d日前对发核心期刊都不陌生,写论文虽然很烦,但是由于采取了积极的稿酬制度――特别是拍卖洋马的活动使得大家对流通券日益重视。因此投稿尚属踊跃。此杂志每月一期,免费发放到每个元老手里。作为资讯的补充,也好使各个专业人士能及时了解到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尽快应用最新的技术发展。除了元老人手一册之外,也印刷一部分提供给大图书馆、学校和各企业专业资料室,供归化民科技人员阅读。为此,在约稿中明确说明论文不得出现“旧时空”之类的词汇,更不允许提及旧科技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