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四十五节 吴家的早晨

临高启明 第四十五节 吴家的早晨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他把报纸翻了过去。有二版是科普版面,一个版面是自然科学,简单的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另一个版面则是农业科技类的,刊登的是科学种田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由丁丁向农委会组稿的,吴南海也写过几篇――难度很大,不但要深入浅出,文体也得口语化。

农科版面是吴南海看报的重点,主要是看今天刊载的文章是否有大的纰漏,有些元老应付差事就从过去的农业科普书上摘抄,把一些已经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材料也给抄了上去。吴南海事务繁多,来不及一一审稿,因而要在报纸上再过一遍。

看过农科版,他略过政策宣传版面,这里公布的都是最近颁布的各种法令和行政文件。翻到了“先进表彰”栏目。农委会的一个职工最近刚获得“二级劳动英雄奖章”,他要确认一下是否上报。

“先进表彰”栏目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版面,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没有配发照片,一个个方格子里只有获得荣誉、人物资料、简单事迹介绍。那些套着黑框的是已经因公殉职的获奖人员。

在这密密麻麻的格子里,第一排第一、第二格是金五顺和金六顺,他们不但享有荣誉表彰,在栏目下方另外专门配发了《烈火中永生》的先进事迹专题报道――这是少有的殊荣。吴南海知道能享有这种殊荣的几乎都是烈士。再看他们获得的荣誉,果然金五顺获得的是从来没有活人得过的特级劳动英雄奖章。金六顺是一级劳动英雄奖章。

劳动英雄奖章是新近设立的为非军事人员因各类事件而有功于元老院的人员准备的。

吴南海知道金家姐弟的事迹――水闸好歹也是农业设施,万里辉在济州还作为农委会的代表参加了金五顺的悼念表扬仪式。

报纸的中插照例是广告版,今天报纸的广告是印书馆刊印的澳洲大儒评注版的四书五经正在促销。凭报纸上的折扣券购买可以享受全套9折,单本95折的优惠。

接着是临高的各种商店、商行刊登的商品广告,既有商业部下属企业,也有各类民营企业:“福建秋季新茶到货”、“南海雪茄,首长一般的享受”、“琼海行新到南京绒缎”……

吴南海的目光落在了合作社秋季生活新品展销会的大幅广告,虽然没有打折的内容,但有展销会新品的详细目录和价格。很多都是新产品,价格不菲,看来这是用来吸引各元老家的女仆们的――让初晴去逛逛。看看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添置。

吴南海看报纸的时候,初晴和女仆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初晴打开冰箱的下层,拿出鸡蛋来。鸡蛋自从在农委会管辖下的各个公社农场都开设集约化养鸡场,并且广泛开展农村小额养殖贷款之后现在已经不再是特供商品了。不但供应元老绰绰有余。还能大量供应到学校和机关、企业的食堂。

这冰箱不是电冰箱,而是传统冰箱。这种冰箱是机械部门参照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使用天然冰制冷的冰箱结构制造的,用得是冷库制造的冰块。它的整体外观类似大三门冰箱,外层用得是填充有锯末的保温夹层木板,内衬用得是镀锡薄钢板,箱体内的隔板用的是同一种材料,只是打了许多孔。以利冷气流动。

它的左面有上下两道门,上门的空间有一个马口铁的盒子用来放置冰。下门隔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为盛水盘,用来承接上门空间里天然冰融化时滴下的水,面也可放置少量需要冷藏的物品。冰箱的右面是一整面门,分为四格,用来放置冰镇的食品。

这种冰箱十分笨重,体积庞大,但是对还不能制造压缩机,又没有条件上煤气冰箱的地方却是非常方便的,冷库每天定时送冰块来,一块可以化上一天,在临高这样气温偏高的地方是保持食品新鲜度的重要法宝。

平底煎锅放在火灶上烧热――这个煎锅是铁制的,相当沉重,不过倒是很好用。初晴往锅子里注入南海农庄特供办公厅的花生油,再打入二个鸡蛋。灶台另一头橘姐正在灶火口查看火力,不时的加一把刨花。由于发动机计划的影响,各处用煤量激增。抠门的企划院将元老家的煤球定额暂停了,改送木材厂的下脚料做火灶的燃料,每天一大包,看着够多,其实就只够一天用。

橘姐一边往灶台添料,一边拉着风箱送风,好让灶台烧的更旺。橘姐夫家姓刘,叫刘阿水,他们夫妻大概50多岁,广东佛山人,本是渡海来投奔在工厂工作的亲戚,但没找到人。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他们年龄偏大,体检被认为不适合在工厂从事重体力劳动。就被列入了轻体力待分配名单。

正好吴南海需要人帮忙看护小教堂,同时家中也需要佣人和车夫。所以他们在通过办公厅和政治保卫总局的审核后,成了的吴家的仆人。因为元老是否拥有家奴的问题并未经过讨论,所以他们签署的是雇佣合同而不是卖身契。

他们夫妻两人住在小教堂里,橘姐每天5点半先到家里来帮厨,然后负责这个家的家务劳动――初晴现在也是农委会系统里的一员主要归化民干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过多的照顾家庭了。刘老头负责给吴南海拉车和干些杂活。

“相公,早餐做好了。”

初晴说着话端着一盘子早餐过来,摆上了八仙桌。早餐的主食是青菜泡饭:昨天晚上冷饭加水和切碎的青菜煮的,下粥的菜是天厨食品厂出品四种酱菜拼碟:橄榄菜、酱萝卜、虾油小黄瓜、四川风味泡白菜。每人另有一个煎蛋。

“原本我想做皮蛋粥的,但是昨晚上忘记磨碎米了。”初晴解开背后的围裙带子,“明天我一定做。”

“不碍事,这样也很好。”

餐前照例是餐前祷告后,吴南海领头念祷告文。

早餐后,初晴正在收拾碗碟,想起了门铃的声音

这时响起敲门声,橘姐去开门。随后来禀报说是一名元老院的信差来了。

“请他到客厅来吧。”

信使来到客厅行了个军礼:“报告首长,特侦队教导分队学员杨兴福前来报道。这是我的特别通行证。”

吴南海核对了下上面的照片和名字,能够进入元老宿舍区的归化民在警卫那里已经受到过仔细的检查,他这也不过是例行公事。

确认无误后他把证件交回中士说道:“稍息,学员同志。你先在客厅等一下,我这就把公文箱交给你。

吴南海转身进了书房。书房的布置并不复杂,但是门禁最为严格,不但橘姐这样的仆役不能进去,就是初晴也不能进去。房门的钥匙只有他一个人有。

书房正中放着的书桌和大圈椅,案上有几个归类盒和一盏台灯,文房四宝和西式墨水台并存。案头后这摆放着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类文件卷宗和书籍。房间一角有一个钢筋水泥的保险柜。靠墙的一张翘头案上放着几个不同颜色的公文箱。

吴南海走到翘头案边上,拿起放在上面的一个有铁拳爆菊徽章阴刻皮革公文箱,上面挂着挂锁。这是元老院的保密文件箱。因为元老院大会并不是每天召开,常委会的大多数元老都有本职工作,甚至部分元老都不在临高,一些需要大会表决的一般性内容,就采用这种元老院文件箱的办法处理。里面有面向元老们公开的各类内容和须要简单表决的各类议案选票以及各有关方面对议案的会议记录稿,每隔三天上午都会有充当元老院卫队的特侦队的士兵前来收回上一次送达的文件,然后当天下午会将新的文件装在文件箱里送来。吴南海再次检查确认昨天晚上亲自贴上的封条无误之后,将它拿了出来交了杨兴福。

杨兴福检查无误封条后,从取出一枚接受登记章,盖在封条上。

“报告首长,元老院保密公文箱封存完毕,请出示交接文件登记表。”

初晴赶紧从客厅的抽屉里拿来文件交接登记表和一盒印泥交给杨兴福,他仔细的盖上了指模,然后又签了日期。

“今天我的日程编的比较满。你晚上直接将公文箱送到农庄咖啡馆等我。”吴南海嘱咐道。

送走了信使,吴南海再一次看了自己的日程表:今天的工作安排照例排得很满,而且满到了要占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元老们在临高可不是八小时工作制,标准的工作时间是十个小时。每天工作超过十二小时,乃至十六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工作狂大有人在。为此卫生部不得不发出健康预警,要求元老们每天至少应该睡眠八小时,而且不宜连续熬夜工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