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四百二十八节 沙船帮

临高启明 第四百二十八节 沙船帮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平户就是靠着大明商人才繁荣起来的,也是大明的海盗商人王直带路,葡萄牙人才会来到平户。而且大明商人和葡萄牙人不一样,只关心生意,不强求rì本人接受什么宗教。而葡萄牙人却总是要求当地的百姓和大名接受天主教。

自从葡萄牙人到来之后,南蛮船便不断来到平户。平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岛,但其繁荣程度堪称“西都”。这种和葡萄牙的贸易关系持续了十五年,但葡萄牙人再三在当地传播宗教遭到了松浦家的激烈反对。. .

当时,九州的大名们犹如赶流行一样纷纷加入天主教,而松浦家的顽强抵制非同寻常。他们对佛教的更为尊崇,

葡萄牙方面对平户的回应深感不快,双方感情淡漠下来。此时又发生了一起事件,平户居民和葡萄牙的船员们在宫前大打出手,葡萄牙方死伤十几人,此后葡萄牙船便放弃了平户。

在这期间,松浦家和葡萄牙等方面甚至爆发了海上冲突。永禄八年(1565年),从澳门来的葡萄牙船为前往天主教徒大名的港口大村而通过平户海峡时,松浦家出动五十艘小船,袭击葡萄牙船,葡萄牙船发动所有火器进行战斗才脱离危险。

取代葡萄牙人的,是荷兰人和英国人。松浦家知道两个国家不是天主教,而且对传播宗教不感兴趣。所以对他们抱有极大的善意。这样,平户依然屡有西欧船只到来。但松浦家的大名充分认识到。能永久给这个岛带来益处的是福建船和浙江船,所以对在平户的大明商人,在居住和活动上给予法外的zì yóu和特权。. .

“说起来。一官还是在平户起家的呢。”

滨田新藏酒意酣然的说道。开始说起海盗商人们在平户的种种往事。

由于贸易和明人海盗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所以松浦家允许后起的海盗头目们在平户居住,继续和他们进行贸易往来。

第一代自称“rì本甲螺”――也就是倭寇头子的颜思齐。当时就住在平户城下。据说他当时裁缝店,以裁缝的面目出现。生意很不错。新藏说:颜思齐出类拔萃,有学问,又有一身好武艺。在平户的中国人当中是个很出sè的人物。不过当时的rì本人没人知道他的真正面目。直到有一天。从福建来了两个海盗商人颜振泉和陈德,和这个颜裁缝密谈数rì。不久之后颜思齐的身影就随之消失了。

那时明朝的海盗分为十八个集团,众头目拥戴颜思齐为大头目。一时间在海上声势显赫,然后不久颜思齐就因为酗酒之后染病。客死在台湾了。

“第二个自称‘rì本甲螺’的就是一官了。”滨田新藏说,“据说郑芝龙是颜思齐的女婿,又有人说不是。不管是不是,一官的确在这里娶了个老婆田川氏。他在这里也经常自称姓田川。”

新一代的头目们不再像王直那一代人公开自己的住处。甚至从武家那里直接购买田宅。郑芝龙特意选择距离平户不太远的川内浦作为居所。比起武家阵屋更为壮观的宅邸建在海湾深处的山坳里。不过这所宅邸现在是空得:田川氏和长子福松几年前已经去了大明,只留下次子次郎左卫门在rì本。

平秋盛知道,这个次郎左卫门一直生活在rì本,作为郑芝龙的rì本支系一直传承下来了。不过他感兴趣的不是这个,而是郑芝龙在平户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他在这里有什么代理人。

“一官在这里还要什么代理人,”滨田新藏大笑起来,然而笑声中带着强烈的不满。“肥前守老爷就是他的代理人。”

郑芝龙的多数船只开往长崎,但是每年也有几艘船来到平户。来到平户的船上的货。大多被这里的藩主老爷直接收购了。这种买卖对双方都有极大的好处,藩主老爷从转手的贸易中获得巨额的利润,而郑家也从中获得了平户方面的一切便利,包括从这里雇佣rì本水手和浪人,补充火器和火药等等。

平秋盛心想,原来这平户是郑芝龙的在rì基地!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听说一官是切支丹教徒,藩主老爷不是最讨厌切支丹教徒么?”

“一官是不是切支丹教徒我可不知道,不过他又拜大明商人最崇拜的妈祖娘娘,又拜神佛,恐怕不会是吧。切支丹教徒不是不许崇拜其他神明的吗?”

平秋盛点点头,显然,平户的松浦家可以作为“敌人”来处理。

滨田新藏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本时空年轻人常常流露出得对穿越众的浓厚兴趣。无论是他们带来的玻璃瓶朗姆酒还是平秋盛的手枪。平秋盛一边和滨田寒暄一边在观察着这个年轻人,琢磨着怎么能够利用这个人来狠狠的打击一下郑芝龙。

酒宴之后的第二天,平秋盛在滨田新藏的带领下在平户这个所谓的“西都”转了转,因为刚刚入夏,从福建来得船只还很少。码头上很是安静。

平户本身是个很贫瘠的岛屿,若非有海上贸易作为支撑,此地和五岛一样,就是个典型的穷乡僻壤――若非穷乡僻壤,当地的百姓也不会驾驶着小船渡海去当倭寇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平秋盛在葡萄牙市场码头眺望着平户海峡,赵引弓不知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在大海的另一面,赵引弓接到电报之后正在筹划着第一批开往rì本的船只。

企划院没有拨给他船只――企划院也根本没有船可给他。经历了发动机行动漫长而频繁的航运,现在除了少数船只维持着定期航线和战备任务之外,所有的船只都已经进港维护去了。邬德十分明确的告诉他,没有船只可以供他使用。

“你要立足本地调配资源。”企划院给他的回电中说道,“充分利用大明的资源。”

这样一来,赵引弓就必须自备船只,自己组织货源。后者比较好说。江南毕竟是富庶繁华之地,什么样的货物都能买的到,但是要整备可以去rì本的船只就有点困难了。

在宋代,江浙是前往rì本的主要港口,但是到了明代,由于严厉的海禁,不但船只吨位缩小了,航海技术也有了退步。原本唐宋时代的中国商船能够直接横渡东海,直接前往肥前松浦郡,到了明代,反而变成了必须依赖岛链这样的海上地标的导航才能航行。赵引弓觉得能够去rì本的船容易找――这年头载重量一二百吨的船都能环球航行,何况横渡东海这样的短途海运,但是能够驾驭船只横渡东海的航行的水手没处找去。

不过,赵引弓相信,只要给他们合适的导航人员,横渡东海去rì本贸易绝非难事。中国水手们的胆识是有得――只不过在技术上落后了。只要有人点拨他们一下,给他们做出榜样来,再加上足够的好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干。

为此赵引弓已经特意赶到了上海,他要在上海办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联络沙船帮。上海本身就有大商人经营的沙船帮,专门经营所谓的北洋贸易。也就是北上山东、一直到天津,运去各种“南货”,再从天津起航返回上海,运来“北货”。这种生意在清代做得很大。年销售额可达几百万两之多。在明代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总量亦不小。这部分运力是最适合他窥觊的对象。

第二件,是在上海组织出口rì本的货源,同时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实施。对rì贸易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复杂的事情,他必须专门组建一个机构来负责。

此刻,赵引弓正端坐在轿子里,他要去见一个人,一位沙船帮里极其出sè的人物。

这个人叫沈廷扬。沈廷扬是苏州府崇明县人。他的出名都和明末的船只和航海息息相关。明末唯一的一次“漕粮改海”的试验就是由他提请并主持的:明崇祯十二年沈廷扬向皇帝呈《海运书》,表现自己意愿造沙船恢复海运。皇帝准奏后,沈廷扬筹措资金,钉造沙船。不久,沈就用沙船起运淮米,沿朱清行驶的海路北行,花了十天时间,到达大沽、天津,恢复了北洋航线。

明亡之后,弘光元年沈廷扬上书朝廷,希望将他所拥有的一百艘用来海运的水据船添补水手,该做战船,专门用来作为长江水师使用。

南京城破之后,他和众将统御水陆军数千、船数百,辗转抵达舟山群岛,被鲁王封为兵部右侍郎兼户部左侍郎,总督浙直水师。

永历元年,沈廷扬率领船队自舟山出发准备反攻苏州的时候。在崇明岛外突遇风暴而大败。沈廷扬的战船翻沉于徐六径,士卒多溺死。沈廷扬被俘不屈而死。

这个人,无论从办事能力还是民族气节都极出众。比之于明末殉国的一干士大夫,做实事的能力显然很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