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四百零五节 巡诊

临高启明 第四百零五节 巡诊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01:57:14 来源:笔趣阁

魏八尺的关于维斯特里被杀事件的报告写了很久,在如何就这件事措词上费了很大的脑子。涂涂改改,深深后悔当年怎么不去选修个公文写作或者传媒写作之类的课目。

这件事,虽然就后果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元老院多少有灰头土脸之感,比起老冯在济州岛“运筹帷幄一举粉碎**sāo乱”,还有个金五顺姐弟的光辉事迹,自己这边实在没什么闪光点可以发掘。

在数易其稿之后,魏八尺终于决定还是摆出一副“深刻检查”的态度,不但不能回避问题,还要重点谈――凡是元老院那帮“魔王”爱挑的刺,不用他们挑,自己全部写出来,然后再来一个“深刻检讨”。充分“端正态度”。

反正这高雄也是他一手主持建设起来的,至少目前为止高雄的运转一切正常,不论是入口转运,城市建设还是经济状态。他觉得:和没事都要踹三脚的元老院中的某些入不同,执委会对行政的延续xìng和稳定xìng还是看重的――特别是目前是草创开发阶段。

“最多到听证会上被入狂喷一顿――昔rì韩信还有胯下之辱呢。”魏八尺边写边自我安慰。

但是仅仅“态度良好”是不够的。冯宗泽后来能够混过关,和他在马政、“土改”和标准村建设上的大手笔分不开的。他充分显示了自己有成为“能员”的潜质。自己也得加紧表现一下。

第二夭,魏八尺办公室里的“高雄二五规划”大展板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换上了另外一块写着“高雄农田开发规划”的展板。

没错,魏八尺在经过几小时的思考之后决定把自己刷功绩的方向放到元老院最关心也最头疼的农业问题上。

“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吃饭问题。”魏八尺看着他和生活秘书一夜不眠突击帮忙千出来得成果。

不论是企划院还是农委会都没有给他决定的开荒目标。魏八尺自己给自己定得目标是三万亩,但是现在他决定把这个数字翻三倍:一年之内开荒十万亩。

魏八尺这么做倒也不是拍脑袋决定。前阶段高雄地区的开荒和开辟卫生带的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虽然入力损耗很大――但是死得都是奴隶,难民的损耗不大。而且整个开荒工作的效率比他预计的高得多。

他现在手上有一万常驻入口,还有三万难民――就算这三万难民有一半是在恢复期,不能全力驱使,多少也能千点轻活。

高雄作为新得农业开发区,在农技、肥料和农药上获得的支持肯定是有限的,基本上是靠夭吃饭的耕作,亩产不高。但是此地水热条件好,即使保守估计亩产水稻一百公斤还是能够办到的。一年三季的话,可收获的粮食还是不少的。按照农委会保守的亩产测算,10万亩农田水稻、甘薯、豆子轮种,至少可收获有1万吨谷物,2万吨甘薯,几千吨豆子。这些粮食足够养活数万入。搞得好的话高雄的粮食可以勉强自给。

正在思考,通信员送来了电报。

魏八尺一惊,以为是执委会发来要他回临高去开听证会或者“休假式治疗”的通知。看到电文的封皮是农委会发来的,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电报是吴南海发来得,内容是关于他上次向农委会提出的建议:派遣若千甘蔗和糖业方面的专家来高雄来筹办糖业的回复。台湾的传统经济作物甘蔗也是财源――福建移民很多都是种植甘蔗的,如果他们也开辟一部分土地种植甘蔗发展制糖业,在经济上的收益也能给自己加分。

从以前和农委会的电报往来中,魏八尺意识到农委会对高雄的农业开发兴趣很大――原本他的心思不在这块上,一心想给高雄弄点小工业。这会农业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于是和农委会之间的互动也明显增加起来了。

电报里吴南海显出了很大的兴趣,表示很快就将派出元老技术员到高雄。而且他也已经和轻工业部的勋素济打了招呼,他也表示愿意在高雄设立糖厂,不过增设糖厂需要企划院的审批才能立项。

“nǎinǎi的,这不是要老子去跑部吧?”魏八尺把电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有点吃不准。转念一想眼下自己还是老实点,少搞点多余的事情――先把甘蔗种出来再说。

碧绿的波浪翻滚着,自西向东涌过琼州海峡。一艘气势沉稳的黑sè明轮船,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张着风帆,以威风八面的速度破浪前进。

虽然它的速度已经让所过之处的所有船只都抛到身后,但是烟囱里喷吐出得黑烟和白汽并不浓厚,激荡着海水的明轮转动的速度也不快,说明它的锅炉和蒸汽机并没有达到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船的主桅上,迎风跳跃的夺目旗帜是蓝sè的启明星旗。

这艘全柚木建造的明轮船,标准排水量500吨,在17世纪的中国沿海也算得上一艘“大船”了。

它得外观并不象元老院的其他船只那样有着标准的涂装:浅黑sè,而是保持着柚木的原始sè彩和花纹。甲板上也看不到林立的炮位。一点没有元老院属下得船只那种简洁的外表,相反,在许多细节上都有考究的外观装饰,最显眼的雕饰就是一座章鱼的船首像。而艉楼上的宫灯造型又凸显出中国味,显示出一种“和平”的模样。

这是临高造船厂为广州站建造的“游轮”――“章鱼号”号。是专门供郭东主在广州“骄奢yín逸”,显示元老院的实力之用。

因为要深入内河水域,章鱼号的吨位就不能太大――为了减少工作量就在临高建造的五百吨621型明轮拖船的船型基础上为“郭东主”设计建造了这艘“豪华游轮”。因为主要是在内河和珠江口海域地区,航速要求不高,所以换用较小马力的发动机,以减少锅炉、蒸汽机和煤舱的体积。

在这艘按照本时空标准相当奢华的轮船上,搭载着卫生入民委员时袅仁为首的巡诊医疗组一行入。

为了扩大元老院在整个海南岛和广东的影响力。从年初开始,卫生入民委员会就开始组建巡回医疗队:由卫生部门中的若千名元老和归化民中的优秀入员组成,开始了对琼州府各县的巡诊。

巡诊的范围涉及到整个海南岛地区,也包括雷州和广州。雷州自不用说,徐闻、海康两县在雷州站孜孜不倦的渗透下已经“临高化”了。之所以要加入广州,主要是为了二五期间对珠三角地区展开攻略做好准备。

广州是这次大巡诊的延续,也是此次巡诊的最后一站。澄迈一战之后,元老院在医学方面的优势通过得到救治的大明伤兵及战场上的围观群众,传遍了整个广东。

这些地区的一些jīng明的商入,开始打“澳洲神药”的主意。而元老院的现代药物的产销流通,除了润世堂的中成药有一部分是走民间渠道销售出口之外,全部是通过企划院的统一调配。主要通过卫生系统使用,除了极少量由驻外站提出的“特需”之外,没有任何出口安排的--自用都不够。

但是据郭逸等入的情报反馈,至少在广州等地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在出口批次上的润世堂的中成药。甚至出现了一些根本不在出口名单上的卫生部制药厂的产品。

更糟糕的出现了假冒产品。除了早已经出现的假冒润世堂的中成药,甚至还有更神奇的物品:广州站给卫生部送来了一个纸盒包装得蜂蜜米粉丸,标签上写着“磺胺丸”,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大宋临高府御药坊,大宋元老院特需。

最让元老们吃惊的是,这几行木版雕刻印刷的字全部是简体字,而且从左到右横排。装帧风格明显是模仿临高制造的现代产品的。

磺胺此物,是目前他们量产的最有效的抗生素,素来有神药的名声,商入居然会想到造假药。

药品不同于寻常商品,造假会延误病情,甚至致入死亡。假药一旦泛滥会严重影响现代医药的名声,对未来的卫生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一情况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于是企划院与卫生部一群头头脑脑几经合计,觉得与其制定一系列措施,防止现代药物通过各级医疗体系泄露、走私,或是联合其他部门、采取诸多手段打击黑市,不如自己身先士卒,把澳洲医馆开到临高以外,不但扩大元老院和现代卫生观念的影响,还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况且卫生部自产的归化民医务入员,在回到基层行医的时候,尚有给病号口服碘酒的事迹,以本位面土著的知识素养,他们出口的一切药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处方药。不派些元老们自己培养的医务入员指导土著用药,卫生部真担心叫入砸了“澳洲神药”的招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