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轻,短,散 > 《挖吧,挖吧》前篇

轻,短,散 《挖吧,挖吧》前篇

作者:得了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04-03 10:14:06 来源:笔趣阁

我是一名矿工,我叫狗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出生在农村的我没学过多少文化,哥哥比我大一年级。而且成绩也比我好上不少,家里卖了最后一亩地供给了我哥哥读书。

而因此我只能完全放弃了学习,跟着年纪稍大一些的大孩子进了矿场。

当时属于黑工,一天一八十块就是我的工资。

而这笔钱对于十四岁的我而言就是一笔巨款,当然这笔钱当时在其他行业里也算高的离谱了。

我简单和你们说说下矿的流程吧,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下去就可以挖的。

下矿的衣服是一整套,从外面的外套到里面的内衣都是公司安排的。

当年的我很小,穿最小号的还大了一圈。

全部要换成公司的衣服听说不是因为井下脏,而是因为我们自带的衣物可能会摩擦产生静电,在井下如果产生火花说不定会引发瓦斯爆炸。

我最讨厌穿的就是下矿用的胶鞋,这鞋说实话和下雨时穿的雨鞋差不多。只是更厚、更硬、更加让脚透不过气,但是不穿戴完毕组长就不会让我们下矿。

是的,每十个人就有一个组长。我的组长就是带我入矿同村的大孩子,叫做大海。

大海很细心,他的细心体现在很多方面。

他会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带好下矿用的矿灯,这也是我最不喜的一样东西。因为头顶上厚重的安全帽上也有头灯,手里还要拿着一个我觉得是多此一举。但是大海每次都会说万一出事情了,你就知道有多有用了。

每次下井,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不允许带下去。听说也是为了防止电器设备引起静电产生瓦斯爆炸,大海每次提到这个都深恶痛绝。因为总有同事会偷偷带下手机,就算知道没信号也想偷偷看一下手机时间。

大海很喜欢跟我在一起,因为我没钱买手机所以他非常放心。

大海常常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之类的话。这些也是他从工作手册里背出来的,但领导就喜欢他这样的人。所以他升值的特别快,我刚进来的第一个月他就成了队长。

大海则常常用手机放一个小视频来当做范例教导我们,那个视频有些可笑。给我们这些下矿的人看的却是一个加油站出事的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人在加油站旁打电话结果引起了加油站爆炸。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这是大海的领导,或者说项目经理给他的。这个视频可能是假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看不见的火会让加油站爆炸。有可能是个巧合,同事倒是有说是一个叫ps的东西弄出来的。

大海每次下去之前都会放一次这个视频,然后说道理是一样的。上面怎么开阔因为一个手机就爆炸了,来告诫我们下矿不要带上电子设备。

当大家全部穿戴好,就可以下矿了。

下矿需要坐一个只有铁板组成的电梯,同事们喜欢叫这个电梯为罐笼。

不过我觉得电梯关起来的时候,确实像关猫猫狗狗的笼子。身边干活的同事也常常念叨一句话,听的多了自己都会说了叫:罐笼子一下一上,一天过去了。罐笼子一下不上,一辈子就过去了。

还记得第一次下矿,我也以为下去了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后来才知道坐罐笼下井只是第一步,下到底之后还有十几里的路要走。

同事们也常说,我们这里比别的矿场多一步。有一段路需要坐猴车,而有的矿场没有猴车。

猴车就是一根带板凳的竖杆,说起来更像是外国登雪山的那种线缆车。为什么说是猴车,因为一根杆子上只能坐一个人。人坐在杆子抓着杆子就像一只抓着树的猴子,大多数同事都不喜欢猴车。因为猴车摇摇晃晃的,猴车会带着我们走上一段比较长的下坡路。

下坡路平稳之后,猴车也就到头了。

之后出现的就是地铁,同事们常常说这才是真正的地下铁。

我很惭愧第一次见铁轨并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地下。

铁轨上有电车,平行着铺开。坐上去送入矿洞深处,十几里的路程才能到我们干活的地方。

估计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是不会相信地下几百乃至千米的地方会有地铁,而且这地铁长的可怕。

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地铁的这段路,因为能在这段路上小憩十几分钟。

我时常会在电车上睡着,有时候感觉眼睛一闭一睁就要开始工作了。但有的时候会觉得睡了很久,但再睁开眼发现才走了不到几分钟。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在电车上睡觉和闭目养神,因为到了就要开始干活了。而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足够精神,不然随便的一点纰漏都可能危及生命。

工作开始,先有前面的同事用矸枪打眼。

规划出工作区域,随后是放炮。

就是拿炸药炸出巷道,炸完之后就要开始工作了。

我负责挖,身后的大海和一位老师傅则负责搭建支护。

就是用液压机器制成的大棚子,顶在我的头顶防止煤矿坍塌。

这个活必须由熟练的人来干,而且需要十分默契的配合。万一出事情支护就是我们最后的保证,能不能从矿下安全回去都靠支护。

一个个由支护构成的液压平台一点点的在巷道内搭建起来,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所有人从巷道内出来,把专门的割煤机放进去。

机器运作起来就会向前收割煤矿,然后用刮板机拉出来。

这就是全部挖煤的流程了,往转载机上装上皮带。

把煤矿拉出去之后的事情就不归我们管了。

听矿里的老师傅说我算幸运的了,再早些年下矿的人可没有这些机器。

支护需要用手一点点的搭出来。煤矿也必须一稿子一稿子的挖,一只手一只手的拿。然后推着运出去,运到货仓去。

每次说到这里,老师傅总会让我看他的手。

手掌裂纹里的沟壑,黑色的煤矿已经成了纹理。变成类似纹身的东西在手掌里这辈子没办法去掉。

我估计现在蜂窝煤已经不多见了,但工业用煤需求量巨大。

你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仍有五百多万煤矿工人,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人数。实际从业人员有可能更多,一些临时工和黑工是不可能出现在表格被记录下来的。

十四岁的我从开始干这行开始,那时候我也是黑工之一。

一晃就在矿下干了整整十年,每天有意识的日子在矿下的比矿上还多。

我们心里清楚,现在的新能源越来越多。煤矿却越来越少,很可能一天起来大家就都没工作了。

当然还有别的矿材可以让我们挖掘,但是挖了那么多年的煤。我们都明白挖煤是最轻松的,我们也希望没工作的那天永远不要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