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沟皇帝 > 第六百八十六章 关系通天的孙老头

山沟皇帝 第六百八十六章 关系通天的孙老头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1:01 来源:笔趣阁

孙老头最近两年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啊,虽然孙家名声不显,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过孙家,孙家也没有一家完整的大型商行,但是人家每年赚钱赚到手抽筋啊!

孙家从来都不是普通商人,严格上来说,孙家是一个走私贸易商,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明王朝的货物运到唐王朝来,再把唐王朝的货物运输到明王朝去,两端的收购以及贩卖,其实都是下游商人工作的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根据商部那边的摸底,孙老头的走私商业渠道除了遍布大唐内部三省外,还遍布明王朝的统治区。

这样的孙家,其实大唐王朝的官员们对此是痛恨并喜欢!

喜欢是因为孙家能够从明王朝那边搞出来大量的的封锁物资,不仅仅是战略物资,甚至连工匠等技术人才都能大批大批的搜罗送过来,最近甚至都是在搞粮食,从江南运来了大量的粮食,极大的缓解了大唐王朝的粮食危机。

但是痛恨的是,这孙老头有时候也会偷偷摸摸搞一些大唐禁制出口,明王朝又急需的物资到明王朝去贩卖,当然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孙老头出售的货物都是高价啊!

最近孙家大量运输来的粮食,其价值超过市面的一点五倍,但是即便是这样,缺粮的大唐王朝也是咬着牙买了。

其实不少人都是想着,那天用不上这孙家了,就把孙家抄家灭族,不为了孙家的那些钱财,就为了出口气!

尼玛,敢这么要挟大唐王朝,从大唐王朝身上赚钱,而且还赚的这么狠的商人,只有孙老头一个。

但是孙老头也是觉得冤枉啊,老子从江南搞这么多粮食运到两广来容易嘛我,这一路上得打点多少明王朝的官员啊,为了护送这些粮食,老子都动用了上千人的武装护卫队啊,这些人不要吃不要喝啊!

如果不是因为大唐王朝治下上半年受了灾,急缺粮食,你们商部自己找上门来,问他能不能从明王朝统治区里搞来粮食,他犯得着去搞粮食生意吗!

这跑一趟辛苦几个月,动用了大量人脉关系,花费出去的本金都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到最后也就赚个辛苦钱而已。

如果不是为了缓和和你们商部乃至整个大唐王朝的关系,他们孙家犯得着这么折腾嘛,他们孙家的商业网络已经是铺设到了大唐、大明几乎所有地方,在大唐,可以和皇帝李轩直接说上话,在大明,内阁大佬也是能见一见的!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几年孙家之所以能够把生意做的这么大,和他们舍得砸钱有极大的关系!

明王朝那边直接砸钱,甭管是小吏还是地方官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能用钱砸的一律砸,一万两不够就两万,两万不够就……换一个人砸,当官的多了去,找谁办事不是办事啊!

这两年,孙家的孝敬都已经是送到了明王朝内阁大佬手上了!

在大唐王朝这边,是光明正大的行贿!

怎么行贿!

他们孙家私底下可是大唐王朝第一纳税大户啊!

宣平二年,孙老头名下的商行光光是给大唐王朝税部就是缴纳了足足二十多万两银子的税收,同时向各大皇室投资的商行、工厂合作,输送了至少三十万两银子以上的纯利润。

两者相加,那可是五十万两银子啊!

而你得知道,孙家做的其实是走私生意,偷偷摸摸见不得人,那些表面上的商行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做生意,只是为了交税以及向大唐皇室输送利润而已!

把走私生意做到这份上,孙老头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如果不是大唐王朝崛起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哪怕是孙家再能折腾,也是折腾不起来的。

不过再能折腾,孙家也只是一个商人而已,最近看着大唐王朝不断崛起,也是不断的缓和和大唐王朝的关系,这粮食贸易其实就是一种补充的策略!

但是这能够打消大唐官员想要把孙家抄家灭族的念头吗?

不能!

尤其是商部的官员们,做梦都想着把孙家抄家灭族!

所以最近孙家正在积极走上层路线,不仅仅给税部送税收当业绩,还给皇室送利润,至少白太后对孙家是挺欣赏的,觉得这样的商人才是好商人,发达了还不忘皇室,大大滴良民啊!

对于孙家的状况,李轩也是知道,不过他也不在乎,现在孙家对于大唐王朝还是有用的,以后嘛,孙家还是有用的,孙家的走私天赋,现在可以在大唐和大明之间用,以后也可以在大唐和其他外国之间用嘛。

总有一些生意,是不太适合光明正大进行的,需要这些走私商人来主导的,比如说鸦`片啊什么的。

李轩可是很期待以后把一船一船的鸦`片运往欧洲贩卖,看能不能搞个欧洲病夫出来,如果能够搞出来,也算是为原时空多灾多难的国人复了仇,顺带还能赚取大量的金钱,何乐而不为呢!

大不了到时候打几场欧洲版本的鸦`片战争!

当然了,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的李轩也只是偶尔想一想,现在他更加关心大唐治下的商贸发展!

随着广东中西部沿海的治安环境大大改善,再加上这两年也是把广东开港的消息传了出去,广州和廉州开始迎来了大批的海商。

不仅仅有原本就活跃在东亚海域的海商们,而且那些阿拉伯人,欧洲人也是逐渐大规模到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西班牙人了。

自从上一批西班牙人来到了广州后,大唐乐于和欧洲人做生意的名声就是传了出来,原本经过南洋,但是不来广东的西班牙人也是抱着能赚就赚的态度来了广州。

这不来还好,一来就是发现遍地商机啊!

瓷器、丝绸这些欧洲人最需要的货物都是敞开了卖,甚至在这里还能够找到大量南洋特产香料!

此时的广州,已经是变成了一个贸易港口,不仅仅有大量来自大唐治下的货物,还有大量来自明王朝治下的货物,就连日本、南洋各小国的特产货物,都能够在广州这个商港里找到。

每一艘来到广州港的商船,离开的时候都是满债而归!

而这又是直接刺激了大唐工商业的发展!

面对如此商机,民间的商人都是磨拳搽掌,建工厂开作坊,这已经是变成了很多商人们的首选!

工商业的繁荣,也是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尤其是无地农民进城务工。

虽然这年头的工厂剥削的厉害,工作时间漫长,收入微薄,但是再怎么样,也不会比当佃户差啊,至少可以勉强糊口啊!

而能够吃饱饭,这已经是当代的绝大部分民众的最大追求了!

而这又是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

虽然佃户们开始进城,很多靠近广州、廉州、肇庆等工商业比较繁忙的农村地区,竟然是开始出现了‘佃户荒’。

那些佃户们进城务工了,自然就不可能种田了,再加上现在大唐颁发的以租代购,很多佃户就算种田,也是选择了去租种官田,以至于很多地主,尤其是收租比较高的地主们的土地,竟然是找不到人来种了。

但是那些地主们找不到人种田,田地抛荒了后,这农业税还是要交啊!

为了留住佃户,很多地主们都是不得不降低了地租,从以往的七成乃至八成降低到五成、六成。

而这种情况下,大唐王朝治下少数地区的地价,竟然是出现了负增长!

一般田地的价格,有灾的时候就会降低,风调雨水、太平盛世就会上涨,而两广如今已经没有战事,虽然上半年有台风灾害,但是影响的也只是广东西部地区而已,但是其他地方却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按照传统,这田地的价格是会涨的。

但是涨幅非常的小,而少数地区的地价不仅仅没涨,反而还跌价了!

当然了,谁都知道这种情况有些反常,而且也不可能持续太久,但是也是给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不小的心里压力。

当土地的收入比不上建作坊开工厂的时候,当土地连佃户都找不到的时候,当这些荒地都还要缴纳农业税的时候,极少数胆子大的地主,已经是开始选择出售田地回笼资金,然后投入到工商业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轩自然是保持扶持态度的,甚至是出台了一项政令,对于这些刚脱离地主身份,投入工商业的新商人要给予指导、给予税收上的优惠。

总之现在的大唐王朝是鼓励地主们把资产从土地里剥离出来,然后投入工商业之中。

各种的政策扶持,也是让很多新商人出现,其中有一些做的还不错!

比如说最近在肇庆民间商界里,风头很强劲的粮商陈家就是其中之一!

陈家以往可不是什么粮商,而是一个传统的地主士绅家族,家中有田数百亩,有商铺数家,这样的地主士绅家族,在两广地区一抓一片,即便是陈家涉足粮食生意了,但是也只是众多粮商之中的一员啊。

怎么会突然变得风头强劲呢,自然是因为搭上了大唐鼓励工商的东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