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水不暖月 > 第0124章 三手湾 那一笑小矮子永世不忘

水不暖月 第0124章 三手湾 那一笑小矮子永世不忘

作者:谁解沉舟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0:48 来源:笔趣阁

老矮子也不忙吃饭,他也不管别的什么,就独自一个,去到长生居最亮的一盏电灯下,数那一大匝钱。

老矮子去取钱,久久不回还,由不得她不担忧,对于她来说,那不只是一笔不小的钱那么简单,那是陶李芬辛苦了一年多才养大的两头大肥猪,更是她想改变家境的起始点。

没有谁愿意穷一辈子,有志气的女人也不能只指望男人来养家,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的。

她已经谋算过了,家里有两间猪圈,最大的存栏数可以养六头猪,这900元钱回笼后,就先去陈总工程师家买四头回来。他家开恩,已经破例优惠到7折,而且陈幺娘说了,到时过了称后才喂食,饿猪计重,几乎就等于是五折奉送了。

陈幺娘建议说,四头猪回去后,喂上四五个月,就把两头差的卖上调,留下两头好的催肥,再到我家来换三头小猪崽回去,这样成梯子份儿养,就没有那么累,一年还能出栏两槽猪,收益也快。

“你只要会划算,咱们女人家在家里打拼,足不出户,不仅把家里料理好了,把孩子培养出来了,收入还不会比他们那些日晒雨淋的大男人差,到时候,自己有了本事,男人就老实了,老矮子就不敢欺负你了。”——陶李芬决定照办。

小户人家的日子,划算得越美好,这笔钱就越重要。

偏偏这天老矮子到天快黑了还不着家,照说这样长的时间,赶三个来回都够了,老矮子却没有消息。

陶李芬心里也是怕呀。

矮大娘带着儿子,到附近今日赶场的人家去打听一通,都说没有看到老矮子。“这死鬼疯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娘儿俩都等着他回来开饭哩。”她只得抱了小矮子往家走。

碾房湾也是单门独户,一家子就占踞一个山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那么简单。

2★.

矮大娘见电灯亮了,知道那一口子已经回来,别的不提,先去叫老矮子吃饭。

老矮子躺在牀上,哼哼唧唧的,说是不想吃,已在街上同汪二爷喝过酒了,还有些酒醉,想睡了。又说900元已经取到,被汪二爷借去800周转几天,人家已经先给了20元利息,人大面大的,不好不借。

老矮子说完把钱给与了她,他醉眼迷离,样子十足,再不多言,转身睡去了。陶李芬忙了一通之后,在电灯下数钱,是一百二十元,算算猪钱该900借走了800又收回20的利,是分文不差。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可能这样就算完,老矮子已经完全钻进了别人的圈套,他上的当不是一点两点。

一连几天,老矮子都没精打采的,老矮子很少说说笑笑了,就连房事的兴趣都不高,近来的几次都是陶李芬主动,却都不能尽欢。她不得不问:“最近怎么了,是不是病了?是不是功能被屏毙了?”

他说没有,前几天同汪二爷喝得太多,以前都没有那么醉过,没想到酒醉后浑身贼软,可能要半个月才能还原吧。

陶李芬只花了百块钱,就买回了四头过了双月的小猪崽,要在市场上少了两百绝对买不回来。陈幺娘说了,本来也打算白送的,但考虑到这是血腥财,白送不利,才象征性地收些,但当家的说了,还会另外补偿的。

果然很快,人家陈总工程师就用了一个下雨天,选了两块上好的石材,亲手打制好两个新猪槽,命老矮子用鸡公车推回来,把何家那两口古老得快穿底的猪槽换了。

陈总工程师打的猪槽,每一钻都是花了心思的,是结合了物性风水气运数理方面的各种考量,好多人家都要用一头大肥猪跟他换,他却一家也没有答应,他只在自己想做的时候,打出来送人,分文不取。

3★.

家家都说陈总工程师打的猪槽能带来财运的,就说老磨子吧,他自己就是一个师傅工,还央求陈总工程师送了他一个。老磨子一换上去不久,那间圈舍里那头已经喂养了十五年以上的老母猪,突然间青春焕髮。

从换了猪槽的下一窝起,那头老母猪每窝都能产仔十头以上,而且奶水充足,猪崽都长得壮壮实实的,如今又是五年过去,那头母猪还青春不减嘞。

原本他家那头母猪,已经接连好几窝都没有产过超出6头数量的仔猪了,还经常配不上种老是翻窝,每翻一次窝,就要多养一个多月,那就是白养。好多人都在劝他换头母猪来养生的,只是老磨子在感情上舍不得。

这不,只不过换了个猪槽,就一切都不同了。

忧乐沟传言:养猪很简单,不用学经验,换个好猪槽,愿望全实现。

当然这样的好猪槽,只此一家,只有一双手能做得出来。陶李芬一次得两,欢天喜地了好几天。

又是十天后,年关也近了,大部分人家已经办回了过年货,陶李芬又不得不问:“到底汪二爷说的是几时还钱嘛?有钱钱打髮,没钱话打髮,他那么大的生意,眼看到年底了,连话都没有一句,这算是怎么回事嘛?”老话就说过了,不欠隔年债,到了年底,啥钱也该还了,何况中汪二爷那样的大财主。

老矮子说“我去看看。”

陶李芬没有注意到,老矮子临去时扔烟头的动作,就像是将大锤狠狠地敲在钢尖上一样,那是下决心豁出去了。

老矮子这一去,又是很久都没有回来。

陶李芬想,这个人也是,去收笔账,难道还好意思留下来吃别人的饭?

快开午饭了,矮大娘就打髮三岁多的小矮子去汪二爷家叫他爸。

4★.

农村的娃娃,一两岁就使得嘴,三岁串门子也不算稀奇。

时间已经过了几年,汪家大髮了,已经搬出了老农会大院子。

从碾房湾的长生居到到陈家坪下的老农会大院子并不远。但老矮子现在却不在这里。

三岁看老,小矮子从小就实诚,走路不打晃眼,也不在路上贪玩。

无独有偶,汪家也是独占了一个山湾,当然就是三手湾。

三手湾与碾房湾,一在沟左一在沟右,交错而过,未能相对,往来要走些时候。

在经过老农会大院子时,有大人招呼他去吃好东西,有小朋友要他跟着一起玩,他都不受引诱,不找到爸爸他不回头。小矮子独自经过了大院子,捏着小拳头,继续向三手湾走去。

在忧乐沟的右肩部,分出一个又窄又短的小湾儿,有点像高大的人形忧乐沟的一只小小第三只手,这是陈家为了酬劳汪家世代随侍的苦劳,移赠给汪家世代传承享受的地界,可以说,在这个时代之前,汪家就是这个三手湾的唯一主人。

这是汪家的,一直没有别家在这个湾子里修房定居。

当然时代不同了,谁也不是哪块地上完全意义上的主人了。但无可否认,汪家对这三手湾还是情有独钟的。几年过去,汪家大髮了,不仅把老农会大院子的陈家老宅改建的几栋大瓦房,依旧霸占着,还在他们传承了世世代代的三手湾,另起了三座二层楼房来三兄弟分住,三座楼房紧紧相邻。

82年,忧乐沟的楼房还不多,我家最先修,以石料为最主要建材,高有三层。也就是在那年,才十五岁的我就试出自己挑抬能力已经超过了所能见识到的所有人,因为我家别的建材,基本上都是用担抬的方式翻山越岭搬到位的,我就是第一主力。

当时五斤重一匹的砂砖,我每担都要挑上六七十匹,连八十匹的也挑过,而且山路陡长,难度大增,我却从来不在中途歇息,那些石匠伙中最能的,挑上六十匹也要休息两次才能到家。

当然,我是有根弹木扁担的。忧乐沟只有我和矮子两人才有。

5★.

照说能挑这样的重担,就是粗得不能再粗的挑夫。可就是已经粗到了这种地步,人们还是叫我书生,因为我走路时,只要肩上没有担子,手上一般会有书,边走边读。

继我家之后不久,汪家也修了起来,汪家一修就是三座,在整个龙王镇都是很出彩的。

这三座楼房,就是家父的建筑队承包的了,因为当时的龙王镇,就只有他的建筑队才有修建楼房的能力。汪家抬预制板的时间,通通被家父安排在了周日,每次都命我去参与,而且每次抬不同的位置,这些,一定是善于算计的父亲在有意识地对我进行磨练。

小矮子也是三岁多,就烙下了第一道永不眠灭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太深,不一定是好事,那些大多是伤痕,要真是无忧无虑,身体的本能又何必去记取?

哦哟,也许是老矮子记错了,我其实也比小矮子大不了几岁。我,我哥,我父亲,出现在他的回忆中,也许只是老矮子的一种梦幻现实,真假混淆,他过多地利用了我家的重要性,把我们代入长生居的生活中,演乱了他的剧情。

他与我三岁识字不同,他记得的是,他爸光滑杆杆的爬在光洁溜溜的汪大娘肚子的画面,他爸看到他,他爸对他一笑,那一笑小矮子永世不忘,那是好无奈好羞愧好自责还好舍不得。

他还记忆得汪大娘松开他爸背上那只白生生的手,对他挥了挥,说:“去去去,回去说你爸在洪二爷家喝醉了,要睡一觉才能回去,我是在给你爸醒酒哩。”

老矮子也说:“就是就是,只要她帮我把酒吮吸出来,爸爸就没有那么醉了,听爸爸的话,你快回去吧。大人的事,别对你妈妈讲。”

小矮子记不得自己是怎么找到他的,也记不得到底是在汪大娘家还是在汪二爷家找到的老爸。

但有个人记得,就是汪二爷。(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