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文科之王 > 129 出版成殇(求订阅支持!)

文科之王 129 出版成殇(求订阅支持!)

作者:白湖湾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0:29 来源:笔趣阁

水波流动。

从远处的河面上卷起的风沿着泰晤士河的水面遣卷而起。

鸣笛的声音被消融在滚滚的人潮中不露一丝痕迹。

王东东的话落入这样的喧嚣丝毫不见。

但是在咖啡厅里。

只剩下寂静的闲适。

落入李维维耳中。

一对美眸随即瞪大了落到王东东身上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五百万册?你可真够敢想的。”

话音落下。

女子葱白似的手指捻着精致的金属勺往杯子里舀了一勺白糖,搅动了几下,香气四溢。

李维维的确被王东东的话吓到了。

五百万册?

不是她看不起对方,而是作为一个近乎于职业出版人,她知道这个数字对一本初次登陆欧洲的作品而言意味着怎样的难度。

在整个西方世界里。

欧洲人比于美国人也有着极为不同之处。

欧洲人根骨子里就自诩是最为优秀的人种,而近代历史的发展也导致了这种思想在欧洲占据了主流。

尽管在经济,科学,艺术,文化,宗教等各种方面在战后不断为美国人所超越,但是这却并没有改变欧洲人对外来物的认可方式。

一部东方作品。

尤其是商业化的作品,要在欧洲卖出五百万册的销量,其难度不亚于创造一个欧洲社会认可的文化品牌。

《功夫熊猫》的成功。

在于作者天马横空的想象力。

在林涛所处的这个时空里。

2005年的中国根本就没有作者能够创想出这种鬼马的故事,所以销量印证了一切。

但是跟中国不同。

欧洲几乎是魔幻和科幻作品的诞生地,他们不缺这样的元素。

如果不是在文学艺术和思想上有着天才的表现,那么一部文学作品在欧洲的表现极有可能极其有限。

她无比诧异于自己这位同学到底是凭借什么才能够如此自信。

创意?

欧洲作品不缺创意。

《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世界大战》!《地心游记》!

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笔写出来的名作。

与之相比。

《功夫熊猫》几乎是以一种略显青涩和稚嫩的手笔将中国功夫和一只熊猫糅合到了一起。

至于究竟会不会被市场认可、被读者认可,李维维也心有不知。

“五百万册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据我所知,中国的小说作品在海外发行的数量几乎是个位数。

我承认这部作品非常优秀,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也希望有一个好成绩,但是我劝你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李维维的话多少有些自嘲的意思。

只是这是一个事实,并非有意抹黑。

作为出版界内部人士,王东东自己也非常明白这里面的差距。

不要说五百万了,能够在登陆欧洲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卖出五万册,在国内的某些媒体看来,恐怕就算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之前。

中国新生的小说作品在西方社会能够卖出五万册的书籍已经极为罕见。

但是李维维忘了一点。

王东东参与了这部作品从初稿审稿到结集出版,上市发行然后再到寻找欧洲合作伙伴的整个过程。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年丰富出版经历的专业人士,他隐隐有一种预感,《功夫熊猫》会成为一个例外。

一个让泰晤士河都为之震撼的例外。

作为中国出版和新闻等行业最高的管理机构。

新闻出版总署在临近新春的最后几天先后在权威报纸上转载刊登了两篇署名文章。

这两篇文章都是由《小说家》杂志首先刊登出来,而后被各刊物转载。

其中一篇名为《2005年中国出版数字大全》,统计了国内所有的文学作品出版和销售情况。

其中有一块是统计中国2005年文学作品在国外出版的情况。

翻译出版的总数字为40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及70后的新生代作家的著作,这些作品一方面被西方国家的研究机构用于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一方面则是新生代的作品,由于接近西方的文化元素和读者习惯而备受推崇。

如果仅从数据上来看。

比之往年无疑是一个进步。

但是还有另外一篇文章紧随其后:《中国作品的海外之路究竟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轰动的命题。

新闻总署之所以转载这样一篇文章,就是由于其中的一些观点引发深思。

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论。

下面是某个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小说家》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当时对方的问题是这样的: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学作品发展趋势应该是朝着通俗文学继续发展,还是大力鼓舞市场文学?

在思虑了片刻后,新闻发言人这样说道:

“当前国内文化发展潮流很汹涌,比之以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国出版作品的总数达到了几十万种,这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如果去细看的话就知道出版的机构并不合理。

至于究竟是以哪种文学作品为主,其实没有一个定论,文学作品一不能失去其艺术性,文学性,其次,如果具备商业性那自然更好。

你像美国人写的书,像英国人写的,最近我听很多人告诉我,英国有个女作家叫罗琳,写了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书,将的是一个英国男孩子骑着扫把在天上飞。

你说可笑不可笑?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的确可笑,但是女巫是英国的一种文化,就像我们国家的功夫,我们国家的神仙妖魔鬼怪一样。

这个叫做罗琳的女作家把这样一种文化写进作品并且融合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全世界畅销。

从某一方面来讲,这就是成功的文学作品,它畅销的不仅仅是商业价值,还有文化,一种文化的畅销对于文化自身而言就是发展和推动。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作家也能够不拘一格地写出多种文化作品,百花齐放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段话被播出和刊登之后,的确引发了一阵不小的争论。

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功夫熊猫》的国际化问题。

对于中国作品在国外出版成殇的事实,许多媒体都一改之前的话锋,转而聚焦到《功夫熊猫》究竟能不能在海外发行上来。

“《功夫熊猫》究竟能走多远?

《功夫熊猫》——一部儿童书籍能否走出国门?”

有关于这样的标题在报亭几乎随处可见。

一直到《东江文学》最新一刊头版头条刊出一则消息之后。

“《功夫熊猫》已经证实获得英国出版社青睐,发行在即。”

喧嚣。

再次弥漫开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