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120周瑜妙计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120周瑜妙计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7:01 来源:笔趣阁

周瑜听说孙策是奉命前来攻打庐江的,便好奇的问道:“伯符兄既然是奉命前来攻打庐江,那想必定有兵马随行了?”

“我带来了五百骑兵,正在隐秘在城外的密林当中,我先进城打探虚实,待我回去,便要带领他们攻打舒城。”孙策道。

周瑜又道:“伯符兄将如此重要的信息说了出来,就不怕我们将这个消息告知太守大人吗?”

“我已经在城中巡视了一圈,城中守兵虽然不少,但在我带来的兵马面前,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孙策胸有成竹的道。

周瑜呵呵笑道:“伯符兄未免太过狂妄了,庐江在陆太守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而且陆太守赏罚分明,大公无私,深得全郡百姓的爱戴。一旦我将伯符兄率军攻城的消息传了出去,郡中百姓势必会自发登城防守,与陆太守共存亡。伯符兄不过才区区五百人,就算他们无不以一当百,庐江百姓有数十万之众,若一起帮助陆太守守城,伯符兄又怎能攻下此城?”

孙策皱起了眉头,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狰狞,朗声道:“如果你真的敢破坏我的好事,就别怪我刀下无情了!”

话音一落,孙策便将腰中佩戴的古锭刀放在了桌案上,犀利的目光扫视过在座的每一个人,颇有几分威风。

周瑜笑道:“伯符兄武艺超群,我等确实不是对手。不过伯符兄一旦动起了手,杀了人,势必会引起官差的注意,到那时,伯符兄再想攻城,只怕就会难上加难了吧?”

“你待怎地?”孙策忽地站了起来,紧握着古锭刀,随时准备出鞘。

周瑜见孙策一脸的紧张,当即笑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恰才也只是和伯符兄说笑而已。据我所知,陆太守名声远播,一直很受人的尊重,而且与袁术也无冤无仇,不知道为什么袁术要派遣伯符兄来攻取庐江?”

孙策当即将袁术向陆康借粮,陆康不给,袁术大怒,这才派兵来攻取庐江的事情说给了周瑜听。并且,连同袁术对他的承诺,一起说给了周瑜听。

周瑜听后,想了片刻,这才缓缓的说道:“伯符兄,袁术反复无常,虽然承诺在你攻下庐江之后,封你做庐江太守,但未必是真心。就算袁术真的让伯符兄当庐江太守,但伯符兄仍然从属袁术,袁术随时都可以让人替代你当太守。袁术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并非明主,伯符兄在他手下做事,既非袁术心腹,又受人所制,肯定没有什么前途,不如早早离去,以伯符兄之雄才大略,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孙策听后,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袁术的为人,我何尝不知。我也想离开袁术,但我无兵无势,就算离开了,又能有什么做为?所以,也唯有寄托在袁术身上了。而且他也答应了我,攻下庐江之后,便让我当太守。一旦我当了太守,便可暗中招兵买马,等有足够实力脱离袁术时,自然不再会听他的调遣了。”

周瑜道:“袁术兵多将广,庐江又与九江同属淮南,就算你当了庐江太守,在这里暗中招兵买马,庐江距离九江近在咫尺,你又非袁术心腹,他怎么能够不予提防?要想在这里潜心发展,只怕会难上加难。更何况,说不定袁术朝令夕改,今天任命你为太守,明天便派遣别人来取代你,到时候你一样难以脱离袁术,终究还是受人所制。”

孙策听后,一脸的无奈,同时心中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听完周瑜的这番话,似乎他永远就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了。

周瑜见孙策神情低迷,话锋一转,当即说道:“不过,伯符兄若真想脱离袁术,也不是没有可能……”

孙策猛然抬起了头,问道:“你有办法?”

周瑜点了点头,说道:“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有着莫大的过节,数月前,更是率领大军北渡攻击淮南,虽然被袁术击退,但他却能依靠长江天险,抵御袁术的大军,并且雄踞江东。不过,刘繇虽有俊才,但却不能用人,以至于吴越一带,才俊都思归明主。若伯符兄能够从袁术那里借来兵马,前去攻击刘繇,以伯符兄之骁勇,必然能够击败刘繇,尽得江东。到时候,伯符兄招贤纳士,暗聚兵勇,便能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脱离袁术,独霸江东,从而成就一番大业!”

孙策听完周瑜的这一番谋划,一直笼罩在心中的那层乌云顿时烟消云散,阳光似乎也洒满了他的心窝,他的眼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忽然,孙策径直走到周瑜的面前,毕恭毕敬的抱拳说道:“多谢周兄指点迷津,一扫我眼前的阴霾,伯符当真是感激不尽。”

周瑜忙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也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而且,我之所以为伯符兄如此谋划,就是想让伯符兄打消攻打庐江的想法……”

“就算我不攻打庐江,袁术还是会派遣他人来攻打庐江的,陆太守的声名我也早有耳闻,我这次率众前来,也只是为了粮食而已。若陆太守能够借给袁术三万石粮食,庐江自然会免去刀兵之苦。”孙策道。

周瑜皱起了眉头,想了片刻,便对孙策道:“伯符兄,陆太守刚正不阿,而且一直对袁术的行为非常嫉恨,要想让他乖乖的拿出粮食,只怕比登天还难。不过,事在人为,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让伯符兄带走粮食,又能免去庐江的刀兵之苦。”

“哦?若果真有如此良策,那我又何乐不为呢!”孙策道。

于是,周瑜对孙策说出了一个计策,孙策听后,很是欢喜,同时对周瑜的智谋也非常佩服。

“周兄足智多谋,实在让伯符佩服,若周兄能够一直在我身边出谋划策的话,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孙策道。

周瑜听后,呵呵笑道:“我早已经对伯符兄慕名已久,若伯符兄不嫌弃的话,公瑾愿意从此以后跟随伯符兄左右,早晚为伯符兄出谋划策……”

“太好了,我若得公瑾,必然能够成就一番霸业。”孙策开心不已的道。

周瑜、孙策惺惺相惜,孙策为了笼络人心,便主动提出要和周瑜结拜,周瑜几番推辞,都没有推辞掉,见孙策盛情难却,于是便和孙策义结金兰。

两人互相报了一下出生年月,结果竟然是同年出生,只是孙策却长周瑜数月,周瑜便以兄长称呼孙策,而孙策则称呼周瑜贤弟。

其余众人见了,也都是开心异常,他们对周瑜心服口服,对孙策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随后,孙策便与周瑜等人一起出了舒城,去见了那五百骑兵,然后在孙策的指挥下,这五百骑兵统统化作客商,分批次进入了舒城。

再之后,孙策、周瑜便带着这五百骑兵,将太守府包围的水泄不通,孙策更是依靠两个拳头,一路打进了太守府里,亲手将太守陆康给绑了起来。

孙策对陆康进行威逼,周瑜则苦劝陆康,软硬兼施,终于得到了陆康的同意,答应给孙策粮草。不过,庐江的粮仓里面,只有两万石粮食,孙策要走了一万石粮食,将剩余的一万石留给了陆康。

周瑜则依靠自己在舒城里的人脉关系,替孙策组织了一个运粮队伍,将一万石粮食全部运出庐江后,孙策这才放了陆康。

陆康虽然心生恨意,但他是个正人君子,既然答应了孙策、周瑜不再追究此事,也说到做到,并没有对周瑜进行制裁,也没有派兵追击孙策。

于是,孙策、周瑜押运着粮草,朝寿春而去。

比及到了庐江、九江的交界处,周瑜不愿意去见袁术,便在此地和孙策分离,并且给了孙策一个锦囊,让孙策抵达寿春后,再打开锦囊,然后依计行事。

孙策依依不舍的挽着周瑜的手,不愿意和周瑜分开,周瑜告诉孙策他会在舒城等着孙策攻打江东的消息,一旦接到孙策的消息,便会募集一些兵勇,前去投靠孙策,与孙策一起去取江东。

两人分开之后,孙策继续押运粮草往寿春赶。等回到寿春,孙策直接去见袁术,禀告自己的成果。

袁术得知孙策归来,而且未损一兵一卒,还带回来了一万石粮食,虽然没有攻下庐江,但看在这些粮食的份上,也没有说什么。

孙策回到家里,拆开周瑜给的锦囊,匆匆看了一遍锦囊里的妙计,不禁说道:“真乃妙计也!”

正巧袁术派遣纪灵、张勋、刘勋等人前去攻打豫州的汝南,大军都在外面,只有寿春城里少数兵马。

于是,孙策认为时机来了,便写了一封信,叫来了心腹,让心腹带着这封信,星夜前往历阳,并且将这封信亲手交给他的舅父吴景。

之后,孙策便在寿春城里坐等消息。

数日后,心腹归来,并且带来了吴景的回信,表示他和孙策的堂兄孙贲都愿意听从孙策的安排,并且已经写信给了袁术,谎称刘繇大军渡江攻击历阳,请求支援。

到了第二天,袁术果然派人来请孙策,孙策直接去了州牧府,刚一见到袁术,便抱拳道:“末将参见大人!”

袁术一脸笑意的道:“伯符,你来到正是时候。刚才你舅父吴景派人传来消息,说刘繇又再次率军攻打历阳,并且祈求支援,如今纪灵、张勋等人都率兵在外,正在对豫州用兵,我已经无兵可调。但历阳关键非常,又不能不救,我思来想去,还是准备派遣你去支援历阳,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孙策抱拳道:“为公为私,我都要前去相救,只是大人已经无兵可调,我一个人去了,也无济于事啊。”

袁术皱起了眉头,也泛起了难,道:“实在不行,我下令募集三千兵丁,由你带领着,前去支援历阳。”

孙策道:“大人,新募兵勇未经训练,恐去了也是无济于事。”

袁术泛起了难,道:“那该如何是好?”

孙策抱拳道:“大人,不如这样吧。先父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都骁勇善战,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久经战阵之人,若能与我同去,我等同心协力,奋勇杀敌,定然可以将刘繇的军队击退。”

袁术听后,顿时大喜,急忙同意了孙策的意见,下令让人去通知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全部去历阳支援。

孙策于是辞别了袁术,翻身上马,带着兵器,径直朝历阳而去,心中更是憧憬了无限的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