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694还都洛阳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694还都洛阳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1:23 来源:笔趣阁

在皇帝、皇太后以及朝中文武百官的热烈欢迎下,摄政王张彦带着他的凯旋之师,顺利的回到了彭城。

而为了迎接凯旋之师所举行的宴会,也早在皇宫里准备妥当,那些跟随张彦出征的随军将士则各自回到军营,受到了留守的将士的热情款待,总之人人都不落空。

酒宴上,大家其乐融融,开心不已,但作为这次宴会的主角,张彦的脸上却并不怎么高兴。

许多人都看出了张彦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但是却又不敢去询问,生怕破坏了此时此刻的气氛。

皇宫的宫殿里,乐师们一直奏着靡靡之音,皇帝刘冯坐在龙椅上兀自吃着面前的美食,而公孙太后则坐在刘冯的身边,看到刘冯吃了那么多东西,一直在旁边小声劝慰,让刘冯少吃一点,免得吃的太过撑了。

而张彦则坐在刘冯的左手边,摆放在他面前的美食他一点都没有尝,只是一个劲的倒酒、喝酒,再倒酒,再喝酒。

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分作在大殿的两边,而大殿中央的位置,则是一群沉浸在乐师演奏的美妙音乐中而翩翩起舞的舞姬,他们卖力的跳着舞蹈,和乐师们演奏的音乐配合的相得益彰。

舞姬们一曲跳完,正要再进行下一曲的舞蹈,却见张彦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因喝酒过多而变得两腮发红的他,朗声说道:“好了,都别跳了,都下去吧!”

舞姬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纷纷“喏”了一声。缓缓的退出了大殿。张彦又冲乐师们摆摆手,示意让他们也离开大殿,乐师们都低着头,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大殿。

少了美妙的音乐和曼妙的舞姿,大殿内顿时显得有些静寂,而许多文武官员也都注意到,张彦的脸上已经变得铁青,这不是一个好的预兆。而且直觉告诉他们,接下来张彦可能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

果不其然。

张彦先转身朝着坐在龙椅上正在吃的正欢的皇帝刘冯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陛下,今日趁着朝中文武汇聚于此,微臣有些话要说,还请陛下允许。”

刘冯自顾自的吃着东西,根本无心搭理张彦,倒是刘冯身边的公孙太后接着话茬说道:“摄政王是国之根本,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张彦点了点头,这才转过身子。面对群臣,锐利的目光扫视过在座的群臣。朗声说道:“自从先帝移驾彭城一来,彭城就一直作为天子的临时居所而存在,但是因为彭城受到地域以及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彭城无法作为都城来供天子享用。而如今,以前被焚毁的旧都洛阳在河南尹张纮的不懈努力之下,已经于今年夏天建造完毕,新的洛阳城在旧都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番扩建,可谓是目前全天下最大的一座城池,可以同时容纳百万人口的居住,而且洛阳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位于天下正中,无论通向东、西、南、北,都有便利的交通,而且水路、陆路都可以行走,是浑然天成的帝都。当年光武皇帝选址洛阳作为都城,自然有他独特的优势,如今天下大体已定,还都洛阳之事,自然是势在必行,不知道众位是何意见?”

话音一落,大殿内却鸦雀无声,大家都是一番面面相觑,还都洛阳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要将都城迁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毕竟彭城作为皇帝的临时陪都已经存在了不少时间,大家都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许多官员还在彭城安了家,置了产业,如果突然搬走的话,那他们的家产该如何是好,皇帝不在这里了,那他们投资的田产、房产,其价值岂不是都要掉了吗?

“还都洛阳,势在必行,利国利民,微臣极力赞同!”贾诩首先表态道。

接着,许多人都纷纷进行了表态,但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关于这件事的支持率,却还不到一半。

这样的支持率,是张彦没有预想到的,他本来的期望值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却只有百分之三十还不到。支持还都洛阳的,大多都是在外地上任的官员,而反对的大多都是在彭城周围当官的,甚至连一向都很支持他行动的户部尚书陈群也反对这件事。

这样的情况,是张彦不愿意看到的,甚至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在他看来本来是件好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

他一心扑在国事上,自然理解不了属下的人的一些想法,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反对。当他询问众人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

这时,在末尾坐着一言不发的诸葛亮突然开口说道:“还都洛阳,无疑等于是在迁都,如此大事,一旦决定,势必会有很多利弊因素,微臣以为,这件大事,还是等到朝会上再说吧,今天是庆功宴,大家应该高兴才是。”

诸葛亮的话,就像是一个台阶,让张彦有了可以下台的机会,也解了他一时的困窘,张彦也顺坡下驴,不再提及此事,但是在他的内心里,却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情,会有那么多人进行反对。

由于宴会上闹了一点不愉快,所以宴会并未持续太久,大约一炷香后,宴会就结束了,大臣们纷纷离开宫殿,三步并作两步的往家里赶,今天的宴会上,张彦所说的话,透露出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按照张彦已往的个性,还都洛阳不管阻力有多么的大,都是一种趋势。而现在,这些文武大臣们,需要做的就是迅速赶回家中,开始抛售自己手中的产业,以免到时候弄得赔了本。

张彦在皇帝刘冯、公孙太后离开后,是第一个离开宴会的。他回到燕王府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他一直想不通,这么好的一件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而那些平时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对自己很忠诚的陈群、张昭等人,也是极力反对,难道,迁都他真的做错了吗?

正在张彦暗自苦恼的时候。徐盛从外面走了进来,抱拳道:“摄政王,诸葛亮、庞统在外求见!”

“不见!”张彦正在气头上,自然不愿意见任何人。

徐盛道:“诸葛亮、庞统说,他们有要事求见摄政王,是关于迁都一事……”

张彦皱了一下眉头,眼睛骨碌一转,便对徐盛道:“让他们进来吧!”

“喏!”

徐盛出去不久,便将诸葛亮、庞统二人给带了进来,诸葛亮、庞统二人一见到张彦。便纷纷行礼,然后齐声道:“参见摄政王!”

张彦道:“你们这么急着来找我。是为了迁都的事情?”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在大殿上,摄政王可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迁都吗?”

张彦摇了摇头。

庞统道:“摄政王,迁都之事,肯定是势在必行的,彭城根本不足以作为帝都存在,这里的条件根本不能和洛阳相提并论。微臣从西域来的时候,途经洛阳,亲眼领略了新建的洛阳城的巍峨,这样巨大的城池,微臣还是见所未见,堪称天下第一,也只有这样的城池,才配得上皇家的威严,才可以作为帝都存在。而且,相信今日大殿上也有不少人知道迁都的重要性,也知道彭城无法作为帝都存在,但他们还是反对了迁都,只因为他们在彭城置办了许多产业,若是突然把都城给迁走了,那么他们在彭城所置办的产业,就等于砸在了自己的手里,而彭城的地价、物价也都会随之一落千丈,很有可能让他们投出去的钱财血本无归。”

张彦听后,紧紧的皱起了眉头,庞统说的这段话倒是他没有考虑过的,他以为只要迁都,在新的都城那边给众多大臣安置个家就行了,哪知道这其中还有那么多的内幕。

自从他执掌徐州以来,一直身在高位,整个徐州都是他的,衣食住行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所以他也体会不到平民阶层的困难。他更不知道,在他迎驾献帝光临彭城之后,彭城的物价、地价已经翻了好几番了,而投资彭城的产业,和皇帝作邻居,就更成为了一种时尚。

原先彭城的百姓都穷的要死,结果皇帝一来,即便是一间坍塌的房屋,也能卖出个好价钱,使得那些本来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的在彭城土生土长的百姓瞬间变成了大富豪,一步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现在的彭城,早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彭城了,原先本地土生土长的彭城百姓,大多都卖掉了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那些破烂不堪的产业,外迁到其他地方去了,而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外来的投资客,甚至连一些官员也做起了投资的生意,毕竟在这个时代,从龙思想比较严重,能和皇帝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说出去都觉得有面子。

“这么说来,今天大殿上反对迁都的那些人,都是因为害怕自己投资出去的钱财收不回来,所以反对迁都?”张彦问道。

诸葛亮道:“至少我和庞士元是这样的理解的。而且,以微臣的推测,近期彭城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动,那些拥有彭城境内许多产业的官员们,可能要开始抛售自己手中的产业了,以免到时候摄政王真的迁都了,给他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血本无归。不过,一旦产业过于集中抛售的话,势必会对当前的物价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可能会在彭城引起一番动荡,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所以微臣这才和庞士元一起前来求见摄政王,希望摄政王及早做好防范,想出一个好的办法,不至于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张彦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他似乎联想到了现代的经济危机,而当前他所面临的形式,也正是经济危机的一种体现方式,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肯定会造成经济动荡。这样的一次动荡,在他刚刚拿下江南,需要和平稳定的时候出现,是极为危险的。所以,他必须想办法,来解决这场即将出现的经济危机,尽可能的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

现在的张彦,脑海中却是一片空白,打打杀杀的他还可以,解决这样的经济危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于是他抬起头,望着诸葛亮、庞统,问道:“你们既然来找本王提出这个潜在的危险,就一定有解决这场危机的办法,你们快给本王说说吧,要是真的能够避免这场危机的出现,你们就是功不可没,本王自然会重重有赏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