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276不战而降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276不战而降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11:29 来源:笔趣阁

战争的局势,远远超乎了张彦的预料,虽然张彦可以推测到袁绍的大军近期会有大动作,但绝对想不到,战争说来就来,没有一点征兆。

曹操率军突破了天井关,摆在曹军面前的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再无高山、险关阻挡,七万大军如同凶猛的洪水一样,直接扑向了毫无防御的河内郡。

一进入河内郡,曹操便派遣曹休带着一万兵马去攻占箕关,封锁河东通往河内的道路。接着,曹操又派遣曹洪率领一万兵马,直扑河阳,抢占黄河渡口,乘势渡过黄河,兵锋直抵黄河南岸的河南城。

随后又派遣夏侯渊率领一万兵马为先锋,直扑平皋,并且占领黄河渡口,乘船沿河而下,攻击张彦在敖仓的囤粮基地。

而曹操亲自率军三万大军,紧紧跟随在夏侯渊的大军后面,并且留下一万兵马交付给夏侯惇,让夏侯惇横扫河内诸县,攻占河内郡城怀县。

曹操率军南下,七万大军进入了河内郡,而且大军迅速席卷了河内郡,各地纷纷不战而降。当消息传到身在怀县的河内太守卫觊的耳朵里时,卫觊登时吃了一惊,太史慈刚刚率军驰援河东,这边曹操就率军进入了河内,天下怎么会有那么巧的事情?

卫觊还没有想好对策,那边又一则消息传来,夏侯惇率领大军直扑怀城,距离此地已经不足十里。

除此之外,曹休占据箕关、曹洪占据河阳、夏侯渊占据平皋的消息接踵而至,整个河内郡里都是曹兵。而一直依附张彦。屯兵在河内郡东部朝歌、荡阴一带的黑山军。连日来竟然毫无任何动作。

卫觊是个聪明的人。立刻便想到了什么,他觉得,黑山军的这种不作为,是否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叛变与倒戈?

虽然斥候探听来的消息称是曹操用重金收买了负责镇守天井关的头目,这才赚开了关门,率军长驱直入的。但卫觊始终不信,因为负责镇守天井关的头目是黑山军首领张燕的心腹之将,叫做孙轻。

这几年卫觊担任河内太守。不少与黑山军打交道,所以对黑山军的各个首领都非常了解,他们都是对张燕忠心耿耿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一些金石而有所背叛,否则的话,张燕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曹操不仅能够顺利通过天井关,还能准确的知道河内郡里空虚的情况,再加上这次黑山军的不作为,种种迹象都已经表明,黑山军已经背叛了张彦。暗中归附了袁绍。

除了这个合理的解释,卫觊再也想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将这种种巧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怪只怪,他们对黑山军太过信任,而又过于放纵了,如果当时能够将黑山军全部改编,让他们编入军籍,接受朝廷的严格管理,或许就不会再有现在的这个下场了。

但话又说回来,以当时张彦的实力,只比黑山军强那么一点点而已,黑山军之所以会选择依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想再为贼,只好依附在政治上比较强大的张彦。

不过,事实证明,张燕是个墙头草,名义上依附张彦,暗地里却也与袁绍联系不断,他的黑山军正好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得罪了任何一方,都会遭受灭顶之灾,左右逢源,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再说,张彦这边张燕没有熟人,凭什么要为他拼死拼活的卖命,他们本来就是贼,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贼性,只怕此生难改。

卫觊在大厅里踱着步子,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的脑海里就想过很多很多,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要么,他率领城中军民抵抗夏侯惇的大军。可是,这样做除了送死,还能干什么?根本阻挡不了曹军占据怀城的脚步,无非是多添上一些刀下亡魂罢了。

要么,他带着全家老小,迅速逃离此地,只要过了黄河,他就安全了。可是,事实是,曹军无处不在,自己就算要逃,万一路上再遇到曹军,二话不说,直接将他们砍了,那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就这命完了。

要么,他做个识时务的俊杰,主动打开城门,不战而降,既能保全城中百姓,又能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

卫觊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最后一条路最为保险,投降,或许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投降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把曹军攻入河内,以及自己推测黑山军已经投靠袁绍的事情写成一封书信,交给斥候,趁着曹军还没有占据河内全境之前,想办法渡过黄河,将信送到黄河南岸,让身处彭城的张彦,知道这一个重大的消息。

于是,卫觊当即洋洋洒洒写下了一封书信,除了告知河内的情况,还在信中写上了自己投降的迫不得已,希望大将军不要责怪他的不忠。

写完这封信后,卫觊便将信转交给了斥候,吩咐他一定要想法设法的渡过黄河,把信送到黄河南岸。

斥候带上书信,快速的离开了怀城,骑上一匹快马,疾行而去。

卫觊则聚集手下的官吏,向其说明了现在的局势,并且打算投降,如果谁愿意投降,就跟着他一起投降,不愿意投降的,可以现在迅速离开怀城,他会设法说服夏侯惇,不让夏侯惇派兵追击。

官吏们都是卫觊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多都是当地人,也有些是外地人,但在这里当了五年的官,早已经把怀城当成了家,而且家室都在这里,就算要逃,也是拖家带口的,万一夏侯惇不听卫觊的劝,派兵追击,那么全家就完了。

官吏们一番窃窃私语后。最后都一致决定。留在怀城。与卫觊一起向夏侯惇投降。

卫觊之所以选择投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曾在彭城担任过官职,和张彦也经常见面,深知张彦的为人,是绝对不肯吃亏的那种,虽然说现在河内形势危急,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张彦会亲率大军来收复失地的。他要在这里等着,等着张彦击败曹操,收复失地的那一天。

一刻钟后,怀城的大门大开,河内太守卫觊率领郡中官吏一起来到了城门口,静静的等候着夏侯惇的大军到来。

约有一炷香的时间,官道上便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夏侯惇顶盔贯甲,手持铁矛。带着一队骑兵冲锋在前,身后则是如同长龙的黑色洪流。威武雄壮的朝着怀城驶来。

夏侯惇骑在马背上,遥遥望见了怀城的城门口的情形,这种情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大军横扫河内诸县,但凡所过之处,各县纷纷不战而降,县令出城投降的情形,与这次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太守卫觊的属官要比县令的多。

很快,夏侯惇便策马来到了怀城下面,他勒住马匹,停靠在城外,距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正好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自从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之后,便变得谨慎了许多,总是考虑到许多方面,防范的面面俱到。

夏侯惇抬起了手,示意身后的骑兵队伍全部停下,而他则派出一个骑兵,上前问话。

当得知卫觊率领郡中官吏在此投降之时,夏侯惇便让卫觊独自一人走过来,献上降书。

卫觊倒也不担心什么,拿着降书,手捧太守的印绶,朝着夏侯惇走了过去。

不一会儿,卫觊便来到了夏侯惇的面前,毕恭毕敬的道:“河内太守卫觊,率领郡中大大小小的官吏共计二百三十六人,献上降书,还请夏侯将军过目!”

夏侯惇接过了降书,没有打开,见卫觊是真的要投降,便翻身跳下了马背,开心的道:“卫太守的大名,本将早有所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这降书我接了,可是这河内太守的印绶,还请卫太守自己保管,我家主公早有吩咐,若卫太守肯归降,便仍为河内太守,郡中的官吏也都是原职不变。”

夏侯惇所说的主公,指的是曹操,而非袁绍。

此次曹操率军南下,吸取了当年攻击徐州的教训,一改往日屠城的恶习,反而采取怀柔招抚之术。所以,曹操在出征前,就聚集众将交代过,但凡投降的官员,一律官职不变,并且让军队与民秋毫无犯,不得随意骚扰百姓。

这种种做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收买人心。

所以,曹军攻入河内,既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也就等于没有杀一个人,曹军如疾风一般杀来,似乎不是在交战,而是路过此地,除了几个重要的城池、关隘之外,曹军一律不进城,也不留兵驻守。

这样一来,河内百姓压根就没有遭受战祸,至于归谁统治,他们就不怎么关心了,只要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管他是谁统治这里呢,对于他们来说,都一个样子,吃喝拉撒睡,还是照样过活。

占领河内郡各县的事情,夏侯惇进展的十分顺利,不费一兵一卒,各地纷纷闻风而降。

但是,已经渡过黄河的曹洪和夏侯渊,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曹洪从河阳渡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孟津渡,然后驱兵直扑河南城。

河南尹张纮手下虽有千余兵力,但对付曹洪,未免有些吃力。于是,张纮弃城而逃,率领这仅有的千余兵力,一路向函谷关逃去,因为函谷关那里,还有三千士兵,守将魏续也是个堪用之将,先暂避曹洪的锋芒,或许还能寻机与曹洪一战。

而最不顺利的则是夏侯渊,他的军队,一向号称“神行军”,但凡军中将士,都是出了名的跑的快,他自己也像是一个急先锋,来去如风,非常擅长长途奔袭。

夏侯渊一早就占据了平皋,可惜守卫河岸的士兵却将停靠在岸边的数十条渡船一把火都给烧了,这样一来,平皋县方圆数十里内,黄河岸边再也找不到一条船只了。

夏侯渊虽然愤怒,但却找不到人,那些士兵,在夏侯渊率军到来之前就乘船跑了,跑向南岸去了。

现在又正值天寒地冻之时,黄河里的水流不急,而且也结冰了。但这层冰结的并不厚,人无法在冰上行走,如此一来,他就无法渡河了。

于是,夏侯渊便命人砍伐树木,自己做木排,希望能尽快渡过黄河,直取敖仓,完成曹操的部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