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211以退为进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211以退为进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11:29 来源:笔趣阁

太史慈被迫下达了撤退命令,张辽与太史慈一起将典韦逼开,然后调转马头,带着残军向后急退。

不想,夏侯惇率领曹军士兵挡在前面,太史慈、张辽双枪并举,两人冲在最前面,带着士兵便杀向了夏侯惇。

夏侯惇抵挡不住二人的夹攻,还险些被刺死,只好让开一条路,放太史慈、张辽过去。

这时,曹操在亲兵的保护下,重新返回到战场,刚好遇到呼厨泉、去卑二人带着匈奴人撤退,他急忙问道:“我命令未下,你们如何撤退了?”

呼厨泉忙道:“刚才军中盛传将军已死,我们信以为真,这才……不过现在看到将军好端端的站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这才知道中计了,现在再与将军一道返回,去继续攻击敌人!”

曹操点了点头,没有埋怨呼厨泉和去卑,与之合兵一处,重新返回战场。

当他们重新回来后,却正好看见太史慈、张辽带着残军冲破了夏侯惇的防线,与高顺所部合兵一处,三人带着千余骑兵,一起猛攻,冲开了夏侯渊的防线,一路向南逃去。

夏侯渊欲率军追击,却被曹操叫住:“穷寇莫追!”

曹军重新汇聚在一起,曹操命其打扫战场,清点损失,然后返回晋阳城。

太史慈、张辽、高顺三人经过一番浴血奋战,终于逃了出来,所率领的骑兵,也只剩下一千零几人,这一战。竟然随时了九百多人。其中还有四五百人受了各种不同程度的伤。

一路向南逃。大约奔驰了十里,确定后面没有追兵跟来,太史慈这才命令大军停下,一想起之前张纮的话,自己悔恨不已。

“唰!”

太史慈直接抽出了腰中佩剑,当即架在了脖子上,一脸沮丧的道:“都怪我,我没有听军师的话。以至于才有此败,我带领你们寸功未建,反而损兵折将,这让我怎么向主公交待,唯有一死了之……”

话音一落,太史慈便欲自尽。

说时迟,那时快,张辽手起一枪,便将太史慈手中长剑挑飞,但听见“当啷”一声响。长剑落地。

“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为何如此想不开?”张辽怒道。“主公以将军为主将,率军来救援张杨,如今将军连张杨的面都还没有见到,如何就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轻生?将军要是死了,又该由谁来统帅全军?”

“我……我……”太史慈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高顺一向寡言少语,此时见到太史慈寻死腻活的,便道:“承蒙主公器重,才令将军为主将,而且更是封将军为前将军,如此殊荣,将军若一死了之,岂不辜负了主公对将军的期望?就连主公也曾经败于曹操之手,将军今次兵败,又有什么好埋怨的?曹操得到匈奴人相助,想必晋阳城已经被他攻下了,现在我军当务之急,是应该立刻回到上党,与张杨联合,只要紧守关隘,不让曹操进入上党与袁绍里应外合即可。将军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啊!”

太史慈道:“你们说的都对,是我太过糊涂了。我们现在就去和军师回合,立刻返回上党。”

三人计议已定,便迅速率军返回,很快便来到了张纮驻军的位置。

张纮得知太史慈、张辽、高顺遭遇到了曹操的埋伏,而且曹操又与匈奴人联合在一起了,便建议太史慈率军返回上党,然后封锁从太原到上党的关隘,不让曹操通过。

同时,张纮还让太史慈秘密派出斥候,去晋阳与王凌取得联系,看看王凌是否真心投降了曹操。如果不是真心的,便让王凌做为内应,以备以后之良图。

太史慈全部按照张纮说的去做,大军暂且在这里休息一晚,并派出军队进行巡逻,加强营寨的防范。

第二天一早,大军启程,向上党而去,同时派出斥候,前往晋阳。

斥候扮作商客,来到了晋阳,很快便与王凌取得了联系,得知王凌是被迫投降,便让王凌为内应。王凌也十分乐意为张彦效劳,便同意了斥候的意见。

与此同时,于禁率领一万大军一路上虚张声势,已经抵达了荡阴,并且扬言要去攻打邺城。

消息传出,很快便被袁军的斥候送到了壶关。

……

壶关城外,袁绍的大军已经在这里足足等待了十天,自从曹操率军离开之后,袁绍曾经试图强攻过数次壶关,但由于张杨、张燕的紧密防守,攻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此时,于禁北上的消息传来,倒是让袁绍吃了一惊,没想到张彦也会插手到这件事里来。

袁军的大营里,袁绍找来了谋士田丰、沮授、许攸等人,将于禁率军抵达荡阴的消息告知了他们,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想知道该怎么应对。

田丰道:“主公不必担心,张彦若果真想趁虚而入的话,断然不会让于禁一路上锣鼓喧天的引起我们的注意。属下以为,这是张彦的计策,意在扰乱我军,而不会真的去进攻邺城。”

沮授道:“田别驾言之有理,属下非常赞同。不过,主公还是要派遣一支兵马,去象征性的抵挡一下,一旦于禁看到我军派军前去抵挡,必然不会再向前进了。”

袁绍道:“嗯,那就按照两位说的去做。另外,曹操离开这里也已经有十天了,可是这十天里却一点消息也没有传来,我军若静静的等在这里,也不是办法。不知道诸位可有什么破敌之策吗?”

沮授道:“我军可以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袁绍好奇的问道。

沮授点了点头,当即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说了出来。袁绍听后,又询问田丰此计如何。田丰对沮授的计策十分赞同。就连在一旁的许攸也是赞不绝口。

于是。袁绍便按照沮授说的,准备以退为进,不再等待曹操那边的消息了。

……

壶关城里,张杨正在与张燕对饮,感谢张燕这些天来对他的帮助。

正豪饮之间,忽然一个斥候闯了进来,急急忙忙的道:“启禀大人,袁绍退兵了!”

“你说什么?”张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问道,“你再说一遍!”

“袁绍退兵了!”斥候又重复了一遍。

张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问道:“此话当真?你可是真的看见袁绍退兵了?”

“千真万确,袁绍于今天早上拔营起寨,午时的时候就退兵了。”

“奇怪,这袁绍怎么就莫名其妙的退兵了呢?”张杨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袁绍的大军正值锐气之时,曾经一连数天对壶关进行了猛攻,如今怎么突然就撤军了?

正在张杨疑惑之时,又一名斥候闯了进来。跪地抱拳道:“启禀大人,大将军派遣军队已经抵达了荡阴县。并欲攻击邺城。”

张杨长出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袁绍好端端的会突然撤军呢,原来是大将军派遣军队去攻击邺城啊……”

张燕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大将军不仅派遣大军前去抵挡曹操,还派遣军队去攻击邺城,若袁绍被大将军的兵马击败,那么大人以后就可高枕无忧了,再也不用担心袁绍会来犯并州了。”

“兄弟客气了,若是没有兄弟率军来助,就指望我的这点兵马,又怎么会坚守的住。兄弟,你也是个人才,不如暂时到我帐下,我奏报朝廷,封你个将军当当怎么样,也总比你挂着贼寇的名字要好听一些吧?”

“大人,在下一向自由惯了,要是有官职压在身上,反而会有许多约束。不过,大人尽管放心,以后大人若是再有什么难处,我张燕必定会为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张燕委婉的拒绝道。

张杨惋惜的道:“既然兄弟无意为官,我也不勉强了,只是可惜了兄弟这一身好武艺啊。这次兄弟帮我不少,也损了不少兵马,我也不是吝啬之人,我上党城内尚有些粮草,你我兄弟一人一半,待我回到上党后,就命人将粮草运到黑山去,还希望兄弟不要拒绝。”

“既然大人都已经说出口了,我要是再不从,就显得太过见外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谢谢大人了。”张燕拱手道,“另外,既然袁绍已经退兵了,我也该率军回去了,毕竟我出来也有些时日了,山寨里一直交由属下打理,我怕时日久了,他们会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动乱。所以……”

“好,兄弟尽管率军离去,我就不强留兄弟了,一个月后,一万石粮草必然会派人亲自送到山寨之中。”

张燕听后,顿时抱拳道:“多谢大人!”

对于张燕来说,他不缺金,不缺银,唯独缺少粮草,他所占据的黑山附近,因为连年征战良田早已经荒芜,投靠他的百姓越来越多,山中虽然开发了不少土地,但要维持十几万的口粮,却是难上加难。

他曾经想过去冀州买粮食,可是袁绍却不卖给他,而且还派遣士兵封锁住黑山前往冀州的道路,迫使他不得不外出抄略,但去年天下大旱,庄稼大多颗粒无收,他根本抢不到粮食。

就在这个时候,张杨听说张燕没有粮食,主动派人送来了一万石粮食,算是让张燕熬过了去年那个灾荒之年,虽然粮食较少,再配上山中野菜、野果,勉强度日。

所以,张燕对张杨十分感激,这次一听说张杨有难,便率军来助,也算还张杨一个恩情。

张杨亲自送张燕离开,两人分别之后,还有些依依不舍。

张燕离开之后,其部下便问道:“大当家的,刚才张杨要留大当家的做将军,大当家的为何没有答应?”

张燕笑道:“张杨并非明主,如果我想做将军的话,完全可以去彭城向大将军表明心迹,何须张杨奏请?如今于禁率军抵达了荡阴,我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去,就是不想错过大将军的军队,想要去回回于禁,通过他向大将军求个官职。”

“大当家的真是高明啊!”

张燕率军离开壶关,袁绍军的斥候看的一清二楚,随即便去通报袁绍这个好消息去了。

袁绍按照沮授的计策,以退为进,虽然撤军了,但并未离开,只是派出小股军队虚张声势的离开,却将大军秘密隐藏在壶关附近。

当袁绍得知张燕果然率军离开壶关后,便开心不已,当即下令大军做好准备,等到张燕的军队走远之后,再去攻击壶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