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重修无双 > 第十二章 倏然三年

重修无双 第十二章 倏然三年

作者:道左沧叶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5:29 来源:笔趣阁

第二次进入秘洞之中,易言将干粮清水放在洞口旁边的一个角落里。uu234虽然以他现在灵寂中期的修为根本不需要进食,但易言还在犹豫要不要告诉家人自己的真正身份,所以暂时随爷爷安排吧。况且,偶尔品尝一点食物也不错,虽然干粮的味道不能跟现做的饭菜相比,但也不失为打发无聊的好办法,聊胜于无吧。

起身再次走向那个放置着刀架的石台,此时的易言反而不急着翻看《七杀诀》秘籍了。以他的灵识,要记住这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不过是一个眨眼之间的事情,还是先熟悉一下这个自己要呆上三年的地方吧。

抬头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周围,易言发现在自己的正对面,隔着石台的石壁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的书架,准确地说是在石壁上挖出的一个个整齐的四方形浅洞。粗粗看去,怕不是有上千个之多。其中大部分石洞里都有着或厚或薄的书本。石洞的外面,跟刀架前一样,有着一个简易的辟尘阵,不过很显然,这个辟尘阵的范围要大得多。这个应该就是收藏各派典籍用的地方了。看来,自己家的那位祖先还真是早有打算啊,不但在此地建立了这么复杂的机关,连辟尘阵都备好了。

易言走上前去,目光掠过,少林、峨眉、崆峒、青城、天山、武当………

一个个门派视若珍宝的秘籍整齐地排列着,看其规模,简直是把各个门派的典藏整个复制过来了一般,有些功法甚至在本门派都已经失传了。

亏得此处极其隐蔽,开启的条件又极其严格,才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其实,也应该感谢祖上传下的那个非达到资格者(在一年内修习完成拳法和腿法),不准进入此处的规矩,否则,易家之人频繁进出此地,也难免会被有心人发现。

易言不由得微微一笑:若是被武林中人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非得闹得天翻地覆不可!只是,易言对于易家先祖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藏经秘洞,又制定了那么严格的条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摇摇头不再多想,易言取过爷爷刚才送过来的最近数百年收藏的典籍,按着它们所属的门派整齐地放好。对于最近几百年新出现的门派,易言也照着其它门派的样子在后面一一加上:形意、八极、九华、八卦………

将各门派典籍一一整理好,摆放整齐后,易言这才又来到了刀架旁。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下即将看到一本真正武修功法的激动心情,易言的双手穿过辟尘阵,轻轻的捧起了这本《七杀诀》。

《七杀诀》给了易言很大的启发,可以说在易言的面前打开了修真路上一扇新的大门。

虽然《七杀诀》只能算是一本入门级的武修功法,但易言根据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再加上在空间通道所了解到的资料,还是大致推测出了武修者的基本特点。

跟普通的修真者不一样,武修者在金丹期之前,重点修炼**和体内真气。打通人体最为重要的任督二脉,在体内形成大周天循环后,就进入了先天境界。而先天境界的顶峰,正是武林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招式,而是对天地自然的感悟达到了一定境界,招式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一举手一投足间,无不蕴含着天地至理。

修真者领悟天地自然,是为了提高心神境界,拓展自己所能控制的真元力总量,进而提升修为。而武修者,则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招式的威力。

武修者体内的真元力是由武者的真气进化而来,武者的真气大多是在体内运行,只有极少数武功才能外放攻击,成为武修者之后,虽然真元力可以外放,获得了远程攻击的能力。但相对于这种陌生的能量使用方式,武修者们更习惯已经变成本能的近身战斗。所以,绝大多数武修者,直接就把远程攻击这种在他们看来极为浪费能量的战斗方式摒弃了,选择了更容易控制,也更节省能量的近身战,这在外界之人看来,就成了武修者没有远程攻击能力的有效佐证。

另一点重要的区别,在于不同境界使用同一招式的威力。随着对天地自然领悟的提高,同样的招式在武修者手中发挥的威力越来越大。普通修真者虽然也大多会一些攻击法诀,但需要达到相应的境界后才有足够的真元力支持法诀的使用,同时法诀的威力大都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一点上,远不如武修者灵活。

武者达到先天境界的顶峰后,体内的真气极为庞大,慢慢地开始固化。当体内真气完全在丹田处凝结,形成金丹,才算正式迈入了修真者的行列。之后虽然同其它修真者一样修习元婴,但元婴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讲,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他们战斗的时间更长,能通过调用更多的真元力发挥出招式更强的威力而已,他们最根本的倚仗还是强悍的近身战斗。

以易言如今的境界,《七杀诀》记载的功法对他来说并不复杂,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全学会了。放下手中的小册子,易言并没有马上练习,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石壁上的书架。能够收藏在这里的,莫不是各派精华,其珍贵程度虽然无法跟《七杀诀》相比,但千锤百炼的招式以及对真气的精妙运用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从最左边的少林武学开始,易言一本本地翻看了下去。世俗界的武功并不需要仔细琢磨,易言只是灵识一扫就可以完全记住。他在这里能呆的时间不过三年而已,相对于这里收藏的近千秘籍,实在是太过短暂。不过,以易言的境界,即便只是粗粗地翻看,其中的精髓也可以一眼看穿。

此后的日子,易言不停地在取过一本秘籍,翻阅过后再换下一本的循环之中度过。

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事的时候,时间总是会过得很快,易言自己都不知道进入秘洞已经多久了。只是在每次洞口打开时,暂时搁下手中的秘籍,到门口把爷爷易钊送过来的干粮和清水取过来,毕竟,如果易钊下一次来送食水时发现上次送的东西还在,肯定会有所怀疑。只是,沉迷于各种各样的招式中,易言实在顾不得吃东西喝水了,每次都把食水随手丢在洞口附近的角落里。所幸易钊从不在此处停留,更没有进来过,才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将石壁上最后一本秘籍放下,易言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终于看完了。虽然这些招式都已经理解,但要将它们全部修炼显然是没必要的,易言有一个新的想法。

转头看向自己随手扔在角落里的食水,竟已有三十五份之多。原来,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两年零十个多月,还有一个多月易言就要离开这里了。环顾了一下这个石洞,以后肯定要让家人一起修真的,那么这个传承了千余年的地方可能再也不会开启。本想将这里的典籍一并销毁,转念一想,易言又缓缓地放下了已经举起的手掌。经过了千余年的岁月,武林各门派的武学有很多都失传了,存放在这里的可能已经是世间仅有的孤本,留下来也好。

可能当年的易家先祖也没有想到吧,他留下来的这个秘洞竟然成为了整个华夏大地保留武功秘籍最多最全的地方。

既然已经决定将这里保存下来,易言随手撤掉了原先的那个简陋的辟尘阵,准备重新布设一个。忽然,易言在整个石壁的最下方发现了一阵极微弱的能量波动,由于之前一直被辟尘阵掩盖,易言也没有仔细探查,所以才一直没有发现。现在辟尘阵撤掉了,自然瞒不过易言的灵识。

“难道这里还隐藏着什么秘密?”易言不由产生了兴趣。

上前轻易地破掉这个简陋至极的隐形阵,薄薄的几页纸静静地躺在地上。易言心里微微苦笑:正是因为这个隐身阵太过简单了,能量波动极其微弱,以至于连自己这个修真者都没有发现。看来,离开了修真界,经历了这么久的凡人生活后,自己的警觉性也大大降低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以后得多加注意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力高出周围的人就大意放松,否则哪天阴沟里翻船就追悔莫及了。

轻轻地捡起那几页纸张,竟然是易家建立了这个秘洞的那位先祖留下来的。

“能进入这里,说明你是我易家子孙中天资卓越之人,能看到这些话,说明你很细心地观察这里,甚至打扫了一遍。你肯定很好奇我当年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秘洞,既然你有时间整理这里,应该把适合你的武学都学会了,也有资格知道我的初衷了。”

开头的几句话就引起了易言的兴趣,看来自己的疑问终于可以解开了。

原来,当年教导过易家先祖的那名武修者最初也是一个武林高手,当修为达到先天顶峰后,天纵奇才的他竟然以武入道,进入了修真的大门,被修真者接引进入修真界。因为无门无派,所以他平日里也大多是在世俗界游荡,有一天意外地救了还未登基的唐玄宗一命。玄宗登基后,深深感念这位修真者的救命之恩,又仰慕他的身手,百般寻访之下终于找到了他。他这才进入皇宫成为了一名供奉,唐玄宗死后才离开唐宫。

在皇宫中,易家的那位先祖的勤奋努力让这位修真者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感怀之下指点了一番,并把自己进入金丹期后所创的《七杀诀》传给了他。

易家先祖当年有感于那位超级高手的强大,所以广为搜集天下武学,希望能够像那位高手一样以武入道。有一次那名武修者游历到秦岭山,意外地再次见到了易家先祖。不忍易家那位先祖如此受苦,告诉他以他的资质,此生也不可能以武入道。易家先祖大受打击之下,反而决定建立这么一个秘洞,以期自己的后辈子孙中有人能达成自己的愿望,同时恳求那位高手帮忙布置了一下。那位高手念及两人当年的一段香火情,出手帮易家先祖制作了几块封存了阵法的玉石,这才有了如今的易家秘洞。

在希望后人中有天资纵横者能够以武入道,实现自己当年愿望的同时,易家先祖也担心易家后人修习了别派武学后在武林中被人发现引起怀疑,才定下了易言知道的那个奇怪的规矩。

至此,易言的疑惑算是彻底解开了。

放下对这一段往事的唏嘘之情,易言为石壁上的书架布置了几个大型的阵法,除了辟尘阵外,还有保护书架不受外界侵蚀的防御阵。

石台上的唐刀易言也收了起来,虽然下品宝器可以收入自身,但易言还是喜欢拿在手里的质感。《七杀诀》易言并没有带走,也许后世有人能够凭此悟道,也算是一番机缘。当然,石台处易言也重新布置了阵法保护。

做完这一切,易言再次回头扫视了一圈秘洞。这里不仅让自己学会了大量的招式和能量使用方式,更重要的是,武修者的修炼方式让自己近身战斗的能力数以十倍记地提升。

掠过长长的通道,易言重新回到了秘洞的入口处,一边细细琢磨着在秘洞中学会的东西,一边静静地等待着爷爷下次送食水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