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湘信有鬼 > 第六章 梦魇乡村

湘信有鬼 第六章 梦魇乡村

作者:宝庆十三郎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38 来源:笔趣阁

小孩子虽然很怕鬼魂这些东西,可是因为生活的单纯,大家往往也很容易忘却,这些恐惧带来的负面。

夏天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开始,等人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已经逐渐的开始热了。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童年的乡下四季分明。可是随着我逐渐长大,此后在乡下的年月和季节却逐渐不清晰。可能是因为人在不断成长,关注的事情逐渐会不一样的原因吧。

待到我成年之后,四季却便逐渐的不正常了起来,不知道是大自然的赋予,还是人为的破坏造成。每当回忆幼时的年月,心里总会有诸多的感慨和回忆。

在那时候虽然交通不方便,穿村走巷和呼朋唤友都是极为难的。因为在没有国道、高速的年代,在所谓的路上,不但很少有车,就是大路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要想富,靠修路!这种理念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普及,但是大家都知道有大路的好处。

因为没有大路,很多人自然没有见过世面。但是单纯的小孩子,感觉这一切和自己无关,都活的很开心。哪怕只有田埂山间的小道,大家都不会感觉到异常。

我还记得,因为省里唯一路过市里的国道,就在我们这小村里穿过。那时候大家虽然不是天天可以看到车,甚至只是看到一些市际的班车开过,但是比起一些山沟沟来说,小村已经令很多人羡慕了。

当然那时候马路上最多的,还是烧柴油的拖拉机,有大型的、小型的、手扶的,反正是各种各样的拖拉机。如果看到一些解放卡车,或者一些吉普车开过,大家都会眼巴巴的看出好远。

和后来的时代比起来,那时候马路还是马路。虽然正式的国道都是沥青铺就,还只是看着漆黑的柏油路,也令人感觉干净没有危险。

路面不是后来的炒沙路和水泥路,但是马路很少会坑坑洼洼,或者出现一个大坑挨着一个小坑的情况。虽然那些马路上漆黑的柏油很讨厌,太阳一晒就会软化,甚至会伤害皮肤,但是至少大家看到的,都是干净便利的马路。

据说就是因为这条马路的穿过,村里的小伙子娶老婆、女孩子找对象,都比别的村里牛鼻。

在我的记忆里,这条国道却是那一路上的苍翠,马路的两边都是大树。而且这些绿化的大树,都是大人合抱以上的大树,当然最多的就是容易存活的杨树和樟树。

那个窄窄的马路上,一到夏天的时候,人走在马路边上,却是因为一路大树的原因,显得极为凉爽舒适。

后来时代进步了,大家生活好了也有钱了,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专家认为需要改变。路面也变成了水泥和炒沙,却再也见不到小时候看到的苍翠。

那时候我记得,虽然不时看到马路上,到处都是树上落下来的毛毛虫。甚至也有很多男同学,偷偷藏了毛毛虫带到学校去吓女同学。可是大家都有着深深的记忆,感觉满鼻都是清新的空气。

我就是在这种环境里慢慢长大,小村也一如既往的平静,一如既往的让大家感觉每天应该如此。

虽然不时村里也会传来吵闹声,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有些利益的事,都会吵上一阵子。要么就是东家母鸡生的蛋不见了,指桑骂槐的针对西家。要么就是说谁家男人干活慢了,人家今年田里的产量比自己家高,遭到女人巴巴的数落。

但是大家其实还是善良的,只不过是因为物资太难得了,不过大家也很安逸于生活的环境。因为大家对钱的概念还不太强,在大家的生活里,只要安稳能吃饱,就是一件天下太平的事情。

当然如果谁家孩子上了高中,那也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如果哪个村子里有人考上了大学,那必定是光宗耀祖的,周围乡村的人都会知道的事情。

那时候,父母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如果可以考上大学的话,简直就是一件家族里最大的大事。

我小时候便深有体会,因为有个大哥已经考上了大学,加上父亲是个工人,我的任务就是上学。所以我很少接触家长里短,拼命的吸收着各种感兴趣的知识。

此后几天,能够感觉到村里气氛的变化。因为细脚的夭折,诱发了大人们的紧张和不安。尤其是骆伯伯在卓家说的话,在细脚头七到来之后,更加让人心里确实忐忑不安。

当然也有些人年轻人还嗤之以鼻,说这些老古董太迷信。可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经历罢。

听说骆伯伯在细脚死后,没有马上回省城去,不过我是没有见到他。不过听说很多人家都请他回家坐坐,我想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是权威吧!这让我对他格外好奇了。

本来我一直老老实实的读书,虽然胆小如鼠,但是每天在学校和学习中能够找到不少乐趣。因为年纪小的缘故,细脚的事情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困扰。

可是我在这几天里听到的,都是关于骆伯伯在村里的事情。其中一些神奇之处,好像人人都亲眼见过一般。

原来,村里有几个身体虚弱,一直有病在身的女子。家人担心她们因为虚弱,阳气过低阴虚太重会招来祸害,便都想请骆伯伯上门。

我隐隐听过大人说一些缘由,大概都是因为细脚的事情。确实因为细脚的夭折,导致村里的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我后来也想到这几个女子,她们家住的方向,还真就是骆伯伯所说的大凶的方位。

我的活到范围很小,每天听大院里的女人和老人们,聊的最多的便是说,今天骆伯伯又去谁谁家,晚上又给谁家做法去了。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了消灾免难,但是涉及到神秘,大家还是聊得津津有味。

好像能够被骆伯伯驱除一些神秘,或者被他捉一两只鬼出来,好像是大家的荣幸一样。她们这么有味的聊,我反倒是不怕,也听得津津有味,好像那些鬼魅离自己有些远。

不过在细脚头七的第二天的下午,村里人就再次因为细脚的事情发酵了。

我很快便听说了,那是因为是本家十九爷跃文家出事了。据说是十九娘突然沾惹了不干净的东西,我看到他家的门都关上了,窗户都关的严严的。

他家就在我住的大院对面的那栋大宅旁边,而且就在乡里有名的粮食仓库门口,是村里上街的主要路口。

我们村里离着街市极近,算是乡里的郊区罢。而这里离着街市也最近,属于一小栋自己新建的二层砖房。

这是属于小村里最新建的住房之一,挨着隔壁的青砖大宅修建。青砖大宅和我这边的大院一样,住满了特殊年代里当初分到了房子的人。他家能够在这里占地建房,那是因为十九爷也算大宅主人之一。

倒不是说他以前也在大宅分到过房子住,其实他算是大宅当年主人的后代。虽然在这个时代里,这种充公的房产,原主人的后代还没有继承的权利,但是乡里乡亲的大家明白。

所以国家政策下来发展经济之后,十九爷大着胆子在大宅附近占地建房,也不会有人去干扰他。

我对这些不太了解,但是我去十九爷家附近看热闹的原因,却是因为我的一个邻居,也是小时候的伙伴小华。

他算是我的同学,不过下半期就不是了,因为已经听到老师说,他的成绩太差,准备让他留一级。

小华学习不好,个子却比我高了快一个头,而且长得十分结实。他之所以要去十九爷家,却是因为他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了。

说句心里话,我都不记得他父亲长的样子了,因为他父亲在床上躺了四五年了。

虽然是挨着极近的邻居,他家的土砖房就建在大院右手前侧,那里曾经是在杂物房的旁边,却是大院右边厢房拆掉后,往前跨出几米修建的。

就是因为他父亲生病的缘故,我一直不敢进他们家。平时和小华玩的话,也是仅限于在大院的阶前,或者是大院后面去撒欢。

他父亲得了什么病,我一直到大了之后,都不知道情况。但是那天我和小华去十九爷家那边的时候,我隐隐听他说他父亲不好了。这种不好是极严重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我们大院通往十九爷家,有一条比较直的石板路,石板隔着一尺一块,虽然大小不一,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挺好看挺有意思。

我的另外一个同学秋儿,她家就在这条石板路的右侧。平时放学我都是从大路走过这条路回家,因为秋儿叔叔细脚的原因,我近来便改道了。

不过我和小华过来时,居然再次看到了细脚烧掉的缟册灰烬,还黑压压的在他家旁边的田地边的荒土上。

我们绕着走开一片田埂,远离那堆灰烬。因为听大人说那是烧给死人的,虽然是一堆黑色的灰,但是莫名其妙的令人感觉害怕。

在我的印象里,小华小时候是有些大条的,可是看到那堆缟册黑灰的时候,他居然也是有些怕,拽着我匆匆从一边小路绕过。

后来我才知道,他因为个子比较高,经常和细脚他们一起玩。细脚夭折之后的一段时间,他着实也害怕了一阵。而且他听说人死了要烧缟册的,他怕他父亲死了烧成那样,所以想着躲开一点。

看到粮食仓库的门也紧紧的闭着,我知道这里面平时是有人守着的。门额上那大大的红色的星星,已经有些发暗掉漆。两边是祝福当初领袖的语言,也还夹杂着一些镇压牛鬼蛇神的话。

每次从大路走过,路过这里的时候,我都会看着这高大的门,尤其是门上那条巨大的四方的实木门梁。

据说这根巨大的门梁颇有来历,本来是属于我住的大院的。

当年在大院门口有个牌坊的,写着大院宅院的名字,十分威武大气。在当年打土豪分地产的年代,这雕梁画栋般的牌坊被摧毁了,主梁用来建了仓库大门的正梁。

作为大院主人的后代,我听爷爷当初和我提过。他指着这根主梁告诉我说,这是我们大院牌坊的主梁。虽然语气有些无奈,但是我听出来,他说道这根主梁有些自豪的。

据说这根主梁的材料,来自湘楚西边的苗家原始森林,是一根巨大的古柏主杆雕成。从树木雕成饰纹的主梁,其重量还达到了惊人的两千多斤。

上面有许多人物花草图案,精美的令人感慨当年的工艺。

说到这根主梁,据说还和牛爷的一个堂叔辟第有关。因为这位辟第爷最初乃是我们大院主人的长工,他可是力大无穷而且忠厚老实。历来在村里有传说,他在解放前还干过鬼子。

因为他知道这根主梁的来历,在大家摧毁牌坊之后,他一力让村里保留下来。

后来在国家修建仓库的时候,辟第爷力主用这根主梁,做了仓库门额的大梁。可是当年修建房子的工具有限,安放房梁的时候,因为主梁太重,大家没有办法抬放,于是有人建议锯开成两块再用。

辟第爷居然一力反对,而且做了一个后世人很难想象的事情。他居然让一些年轻劳力抬一头,他自己一个人抬动了一头,把主梁安放在了仓库大门的门额上。

我们很难想象到,一个人可以抬动一千斤的重量。可是当年参与的人许多还在世,想来这事不会有假。所以我听到这件事之后,每次来到这里,都会静静的看一会儿,遥想当年的辉煌和奇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