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湘信有鬼 > 第三十四章 借气还魂

湘信有鬼 第三十四章 借气还魂

作者:宝庆十三郎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38 来源:笔趣阁

果然,没有过的几分钟,本来要干仗的一堆人,在双方人的劝解下,暂时有偃旗息鼓。

人凤无奈的坐在大院边阶的石头上,整个人似乎憔悴了许多,双眼无神头发蓬乱。我是不敢围过去的,看看热闹便罢了。

何况站在这边的时候,似乎忽然隐隐感觉闻到一股怪味,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却让我很是难受。小华似乎也闻到了,捏了捏鼻子过来便说要回去。

小孩子本来就是图个热闹,不管人家家里是白事还是红事。而现在看来人凤家的这件事情,显然是不适合小孩子看热闹了。我和小华出奇的默契,一起便折身回来。

谁知道刚刚转身的时候,突然看到跃文十九爷家门口坐着一个人,当时便吓得我脸色有些发白。

幸好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从天上照射下来的时候,就洒在那个人的身上,我才看清楚原来就是跃文十九娘。她身形消瘦脸色发白,坐在那里似乎弱不禁风的样子。尤其看到她一双眼睛有些深陷,神态给人有人脆弱,我不由心里有些发突,拉着小华就往回跑。

快到大院的时候,我们才气喘吁吁的慢慢走,小华问我爸爸怎么样了,我愣了一下说不知道。小华也没有在意,这身便进屋回去了。

我回到家不久,看到父亲从爷爷那边过来,虽然走的很慢,但是气色明显好多了。而且让我意外的是,父亲说要在家里住两天,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格外高兴的意思。我们吃早饭的时候,大院的人便陆续的回来了,也端着饭碗出来阶前,最大的话题无非还是人凤家的事情。

因为已经放假了,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主要的任务就是作业。在一阵狂热的连续作业中,中午居然看到了沈素。算起来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她了,因为她已经不在我们的学校了,平时基本上都在学校住,周末才回来村里。但是因为她家已经搬到新房那边去了,所以很难碰到。

让我惊讶的是,她抱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大院玩,可能天气热,穿着裙子和一件时新的衬衣。她确实很漂亮,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她了,我忍不住的偷偷打量她。尤其看到她喂奶的时候,露出来那白嫩的肌肤和胸脯,我感觉自己心砰砰的乱跳着。她却和华园姐妹聊着天,似乎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感觉。

下午在大家的闲聊着度过,当然我是在写作业,不过心不在焉的,其实根本就没有写多少。到了下午稍微晚一点,弘扬堂那边的鞭炮声便不断起来,听人说今晚人凤家那边吊唁是主事,还邀请村里本家人都过去。我有些惊讶,平时就是有哪家的本家有人没了,也不会请所有本家都去的,最多就是本房为主,其余的人去吊唁走个过场而已。

后来再听人说,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人凤家怕人凤堂客家闹事,希望本家的男人都过去支援一下。

这个女人不说是不是喝药没了,就是以她的年龄来说,按照我们湘楚本地人的习俗,也不可能让她进去弘扬堂的堂屋。据说灵柩就搭棚在靠着大院门前的国道边,虽然占据了半条马路,在这个时候也不用担心会塞车。

本来好好的女儿没了,搁谁心里都会难受。何况死后还只能摆在路边,这让这女人娘家人心里冒火。但是毕竟弘扬堂住的不是人凤这房一家人,还有别的住户在这里。

女人娘家亲戚,即使百般不愿,甚至有些不讲道理的亲属,但是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据说当时也有年轻人说了这个点子,但是马上便被那边的老人否决了。因为他们本来占着一些道理,如果真的这么要求做了,只怕就会被我们这边村里的同族驱赶出去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就此妥协了,最后和人凤家这一房的老人商议了,让吊唁的人尽量安排坐在靠堂屋外面。

这样看起来好像灵堂不会那么冷清,不过可能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已经是夏天了,人没了之后肯定马上便要坏掉,何况这个女人喝药之后,在家里已经拖了两天,其实大家都知道已经开始腐烂了。到了吊唁的这天晚上,其实已经算是三天了。

不说是一个已经没了的死人,就是一块干净的好肉,在夏天的季节里放三天,只怕是也不能要了的。

湘楚人本地白丧的习惯,人死了之后会让他她在死亡的原地停留一阵,然后便是抹尸穿戴用门板摆放。

据说这个习惯是以防死者是假死,哪怕是明明知道真死,家里人也有些期待,亲人的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当然在这一步还有一个重要的忌讳,这便和国人传统的皇历法和习俗有关了。湘楚人传说,如果死者死时冲煞,就有可能会犯重丧,所以死了之后是绝对不能动的。

犯了重丧之人,意味着如果动其身体的话,那游荡的魂魄有可能造成异变,最恐怖的就是会紧接着导致另外的人死亡,而且极有可能便是亲属。

这种恐怖的传说,自然自古以来便震撼了无数湘楚人。当然,如果死亡的人没有这个忌讳,那么正常在家里重要的亲属都见证之后,停放一段时间后,便找一个合适的棺材入棺。

很多人都会感觉无聊,哪有会这么复杂?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是人谁知道自己哪天会死,不可能先置办棺材吧?

可是湘楚人还真有这个习惯,那就是一些老人,尤其是一些已经上寿的老人,都把给自己准备棺材当成在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当然,如果家里的孩子孝顺,手里还有点钱,也是会给老人先准备的。

这不叫咒老人死,而是以防老人没了之后,没有合适的棺材装身。湘楚有句老话,叫做死了没地方装,指的就是人死了之后没有棺材。

如果准备好了这架势,老人自己心安,孩子也不会让人说不孝。在这个物资还比较缺乏的年代里,这也算是家庭经济的一种表现。

于是,在湘楚乡下,只要家里有老人的人家,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在堂屋里有一具棺材,而且是漆成漆黑的。

我就知道几起意外的事情,一些家里没有老人的人家,因为没有置办棺材,突然有人在中年去世,于是造成很尴尬的现象。最后只好找一具没有上漆的棺材装人,而这种在乡下是会被一些族人老人责骂的。

人凤家自然准备有棺材,因为他的母亲和两个婶婶都已经超过大寿,给老人准备着棺材。

人凤的堂客突然没了,按照老人的想法,是不想把自己的棺材给儿媳妇的。但是看到这女人娘家闹得太厉害,怕又整出来什么事情,最后便把人凤母亲的那口棺材先装了这女人。

乌黑的老漆樟木棺材,是人没了之后最好的归宿。而这个时候的棺材盖只是轻轻的搭在上面,根本就没有合上,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便是临近出殡时候的闭面。闭面这个形式,在湘楚丧葬文化里面尤其重要,一来可以让家人亲属看看死者最后的遗容,二来也是湘楚的习惯,亲人以防逝者不是真正的死亡。

这个习惯对于逝者亲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我就知道在隔壁凤岭村里,有个老人已经死过两次,可是最后在棺材里面居然又醒过来了。这不是奇闻,在我成年之后,那个老人又死了一次,是真正的被医生检查死亡了,可是后来还是在棺材里坐起来了。在乡里一时传为奇事,而这个人就在我隔壁村子。

对于这种神奇的事情,我也是很支持的。

我还听说有些火化的人,被推进去火化炉的时候,自己居然坐了起来,但是那时候为时已晚,只有生生变成一堆灰出来了。国家政策提倡火化,虽然说确实环保不浪费,但是中国人历朝历代逝去这么多人,还不是一样一次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也没有看到污染环境。

倒是后来人们活着居住的环境,却是彻彻底底依次被破坏个干净,而真正来管的人倒是挺少。这是题外话,不过湘楚人的丧葬文化里面,却是有很多对亲人的感情和寄托在里面。

这个女人装了一具好棺材,但是因为实在拖的时间有点长,虽然没有打开棺材来,可是躺在里面的身体只怕已经腐烂了。所以棺材里面传出来的味道,让人闻了之后只欲作呕。我后来听到人说,才想起开始去看热闹闻到的怪味。

据说不说是那些吊唁的人远远的避开,就是亲属也不想近前去。

后来还是有人出了主意,说去村委的冰棒厂做了许多的大块冰,放在了棺材里面女人身边。虽然有着冰块的压制,让腐烂的速度放慢了,但是还是有开始的味道传出来。然后又大量的燃烧各种檀香和佛香,加上不断的烧一些纸钱在灵前,和着那不能灭掉的长明灯,最后后来的吊唁者,倒是没有感觉到什么不正常。

晚上我本来是要跟着一起去凑热闹的,但是大院这边老人不让小孩子去吊唁,我便和永蕙华园她们在牛爷家看电视。

妈妈和爷爷叔叔他们过去吊唁,父亲本来也是要去的,爷爷一句话让他放弃了。爷爷说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有那女人娘家的人在吵闹,人凤家亲属便央求这些本家本姓的人别走,显然也是想助助威的意思。

父亲的身体还不能大动,去了帮不了忙,还怕伤了筋骨和气,父亲便放弃了那念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晚居然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来。

正常吊唁等宾客差不多时间来了,乡里人一般开白宴的话,夏天也就是八点左右。但是这天因为还是女人娘家人的原因,大家拖到了快九点钟。经过人凤母亲娘家人,人凤这一房的族老,还有村里的领导一起协调,对方才愿意吃晚饭才聊接下来的事情。

因为大家要聊的。不外乎就是对方想打人愍,或者就是让人凤明天背着那女人是尸体上山。

要说真的打人愍,那就要分清一下两个人的对错,这涉及的问题虽然多,但是毕竟可以说清楚。如果要背尸的话,这件事情的问题就严重了。不说人凤到时候整个人在十里八乡被人诟病,只怕前途也会就此结束毁了。

我还在看电视,妈妈她们一些女人便先回来了,我看看时间是十点多,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因为牛爷也在人凤家里调解,一直没有回来,壹太婆便也没有催大家回家。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多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轰叫了起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家还在发愣的时候,便听到从弘扬堂那边跑过来人,手电光乱晃,还夹杂着惊叫:“诈尸了,诈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