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 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

作者:木林森444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10 来源:笔趣阁

袁世凯的心里虽然有些不大痛快,但这毕竟是在青岛密约中就己经确定的事情,海外华人这样做,也不能说他们不对,最多就是没有向清廷打一声招呼就干了,因此也就没有多提。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双方立刻展开了会谈,其实天津分治大的原则在靑岛密约中都已经确定下来,现在双方讨论的只是一些细节,主要三个方面,一是双方的边界、区域、执法管理怎样管控,二是清廷的漕运、官运怎样管理;三是穿越者控制的开平煤矿和天津新区的联接。

现在双方在天津的边线和控制区域己经在靑岛密约中确定好了,到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但怎样管控,就需要进一步的协商细节,首先是边线的管控,是否需要修建边墙并派士兵把守,弄得像国境线一样;其次人员,以前都是天津人,现在天津实际是分成两个部份,本地的人员怎样算,是否允许自甴流通,而外来人员又怎么算,是否允许自由流通;最后是各自的执法,由其是跨区域执法怎么处理。

对此李松晨早己经有考虑,因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沿双方协商好的边线修建一条道路,以示确定各自的控制区域范围,但无需派遣士兵把守,只需定期派人巡视就行了;其次是无论是本地人员还是外地人员,都可以自由流通,没有限制;最后是各自的士兵、警察只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活动、执法,发生事故,按发生地点处置,即在老城发生的事情由清廷处置、在新区发生的事情甴新区处置,如果需要跨区域执法、取证、调查,则需要通知另一方,而另一方需要尽力的配合;另外李松晨还建议,在双方的边境修建一座执法办事点,由双方的执法人员同共管理,发生事件可以直接沟通协商。

袁世凯认真的阅读了李松晨的建议,大体是赞同的,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意见,沿边线修建一条道路,以示区分,袁世凯是赞同的,但要求在原老城的城墙处,再修建一道低墙,以防盗贼,并且保证墙高不会超过一丈。

而李松晨考虑之后,也同意清廷在老城区的范围外修建一道低墙,但要求不能砌砖墙,而是铁杆格栅墙,格栅的间距不少于半尺,即15厘米,而且是单层。这还是防止清廷借矮墙为掩护的军事用途,毕竟一丈高的砖墙,在战争中仍然是不错的掩体,而铁杆格栅墙就不可能当掩体用了。袁世凯也知道海外华人担心什么,但能争取到这一步己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也就没有再纠结。

对人员自由流通,袁世凯到是没有异议,但认为应对天津的居民办理户籍,跨区域活动时需要登记,并规定时间范围,超过了时间范围,可以延期,这样也便两边的利于管理。对外来的人员也同样的方法处理。李松晨想了一想,觉得这样做也可以接受,就没有再反对。

而最后两条,袁世凯基本没有什么修改补充的,都接受下来,于是双方正式签定了天津治安管理协议,做为以后天津分治的管理依据。

对清廷的漕运、官运物资事项,李松晨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可以免除清廷的漕运、官运的海关、过境费用,但如果使用现在天津新区己有的港口、码头、铁路、仓库等设置,清廷则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而且必须提前10天将运送的物资、数量、规格通告天津新区,这边好做相应的运输或贮存安排;二是由清廷自行在天津新区内修建港口、码头、铁路、仓库等设置,专项专用,并自行派人管理,相应的管理、运营、維护费用自理,同时还要支付地租费用,天津新区不予干涉,同时也免除海关、过境费用。

另外,无论是使用天津新区的设施还是清廷自行建设管理,天津新区方面都需要对漕运、官运的货物进行严格的清查,以防挟私携带。在以前走运河漕运的时候,挟带私货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漕运的船队是不受沿途的关卡检查,不用交纳沿途的税费,因此用漕运船队挟带私货就成了常态化。但穿越者虽然可以免除漕运、官运的税费,但也决不允许有人利用漕运、官运挟带私货。

而看到两个方案,袁世凯也有些麻爪,应该说李松晨提出了两个方案都很合理,袁世凯也提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案来,从朝廷的角度是肯定是希望选择第二个方案,但仅仅只是为了漕运而修建港口、码头、铁路、仓库等设置,未免太不划算了,而且现在朝廷也没有钱,因此从理智上来说,应该选择第一个方案,但这就受制于人,袁世凯也拿不定主意,只好推说要请示朝廷才能决定。对此李松晨也表示理解。

最后一个就是开平煤矿和天津新区的联通,现在开平煤矿和天津新区之间有铁路相通,但大部份都要通过清廷的控制区,李松晨向袁世凯提出,要求清廷维护铁路及火车的安全,同时在列车上会派士兵随行护送,但保证士兵在未受到攻击的情况下,绝不会主动下车。袁世凯考虑了片刻之后,也答应下来。

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双方就协商完毕,袁世凯将协商的结果回报给清廷,要求朝廷确定漕运的方案,或者拿出一个新方案来。三天以后,收到了清廷的回复,漕运选择第一个方案。

其实对漕运的选择,清廷也经过了反复的讨论,但问题是现在清廷即没有钱去修建港口、码头、铁路、仓库等设置,也拿不出一个更好的方案来,只能捏着鼻子选择穿越者提出的第一个方案。而就是这一项,每年至少可以为华东政府带来近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天津分治就这样确定下来,李松晨下令天津新区的官员撤离天津老城;袁世凯下令赵秉均带领1千北洋军,进驻天津老城,和驻守的人民军办理交接事务,只用了一天时间,天津老城的交接手续办理完毕,清廷总算是又恢复了对天津老城的统治。而袁世凯又和李松晨进行会唔,要求海外华人尽快派人到上海,与上海道台余联沅协商办理上海新区的交接,同时也和轮船招商局办理航行事务。因为只有把这些事情都办好了,漕运、官运才能恢复。

李松晨当然也不想拖延,上海新区的事情到是和他无关,但航运业务却是关系到天津的实质利益,因此立刻约见了己确定好的上海新区的负责人杨育新。

杨育新是一艘客滚船上的运营经理,是较早参加工作的穿越者之一,在穿越者占领了天津以后,他出任天津利顺德饭店的经理。差不多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杨育新颇有经营头脑,一方面在利顺徳饭店引入现代经营模式,组织现代歌舞表演,并且还改造出了一个电影院,因此使利顺徳饭店成为穿越者在天津的一个对外窗口,并且接待了不少名人。

不过杨育新并不仅仅满足于只当一个饭店的经理,因为如果是在旧时空里到也罢了,但在这个时代,机遇绝不仅于此。而且随着穿越者的统治稳定,官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开办的工厂企业也越来越多,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华东政府基本不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利顺德饭店的发展前途就显得比较有限了。于是杨育新也留心观察华东政府的动向,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华东政府正式成立以后,穿越者公开招聘上海新区的负责人,杨育新立刻就意识到机会来了。虽然上海新区的面积不大,但上海的位置十分特殊,是这个时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对外窗口,而上海新区就是穿越者设在上海的一个据点,这个负责人的地位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以后穿越者取得了全国政权,自己至少也能进入上海地方政府的领导班子,旧时空的中国人都知道,在行政级别相同的情况下,上海的地方官员实际都要重要一些。

于是杨育新报名参加了上海新区负责人的竞选。结果在六名候选人中, 杨育新脱颖而出,当选为上海新区的负责人。而杨育新能够成功当选,一方面是他在利顺德饭店经营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他提出了建设上海新区的思路。

而为了能够当选上海新区负责人,杨育新确实很花了一番心思研究华东政府的现状和上海的情况,在他提交的竞选大纲中,着重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是上海新区的定位经济功能,主要的作用是协助华东政府发展经济、工业,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定位在政治方面和清廷、维新派或是革命派进行论战,或是组织一些反清的宣传行动;第二是同时还兼有展示穿越者的文明、现代、文化方面的风貌,争取舆论的话语权。由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整体还是一个封闭社会,开放的地方也就几个,而上海又是其中最为开放的地方,因此只要在上海争取到了舆论的话语权,实际也就争取到了全国的舆论话语权。

而且杨育新又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说的争取舆论话语权,并不是要去大张旗鼓宣传华东政府的政治主张、宣扬自由民主人权什么的,而是从文化、生活、娱乐等细微方面入手,浅移默化的影响社会舆论,也就是发挥所谓的软实力,在这方面穿越者实际是有极大的优势的,只是在以前并未将这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