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官道商途 > 第四百八十一章 打手机的和尚

重生之官道商途 第四百八十一章 打手机的和尚

作者:叨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5:28 来源:笔趣阁

第四百八十一章打手机的和尚

“我好像听说过一句话,叫作先有潭柘寺,后有紫禁城啊。(UU小说手打小说)”陈明洛带了一副墨镜,仰着头看了看透过茂密的树叶之间的缝隙照射下来的阳光,回头说道。

杨吉儿和柳如烟并肩相互扶持着,在后面一路跟了过来。

经过了陈明洛的聚灵阵滋润之后,杨吉儿早上起来精神百倍,一点儿也没有了昨夜鏖战之后的疲惫感,心情自然是非常舒畅的,因此见到柳如烟的时候,情绪也挺好的,并没有像昨晚跟陈明洛大吐醋意的时候那样,给柳如烟什么脸色来看。

争风吃醋的事情,杨吉儿自认在正常状态下是做不出来的。

“法像俨然参涅槃,皆因大梦住山间。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柳如烟看到路边儿的石碑上刻了这么一首诗,不由得就念了出来,她的声音相当好听,诗的意境也不错,倒是引得周围的游客有些驻足。

也幸亏是柳如烟遮掩得比较好,否则就被人给认出来了。

“清圣祖康熙的诗,算是过得去。”陈明洛说道。

“你怎么知道?康熙还会写诗?”杨吉儿显然对此不甚了解,闻言立刻有些惊讶地问道。

“康熙当然会写诗,而且还写了相当多,嗯,如果打油诗也可以算诗的话——”陈明洛显然对于清朝的皇帝们没有什么好感,这个点评自然也比较尖酸一些,“说起来,康熙的诗文水平还是不错的,跟民国第一诗人张宗昌先生的水平不相上下。”

“张宗昌,那不是军阀吗,他也会写诗?”对于张宗昌,杨吉儿还是听说过的,似乎以前邵氏的电影拍过一部大军阀什么的,就是影射张宗昌。

而张宗昌号称是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兵有多少,而不知道自己钱有多少,三不知道自己女人有多少,也算得上是民国初年的一个有名人物。

不过张宗昌的诗,杨吉儿是真的不知道。

陈明洛想到这个人,心里面就有些莞尔,于是就说道,“张宗昌的诗可是很有名的,我来给你念一首,嗯,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扑哧——”杨吉儿和柳如烟听了,顿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说起来,陈明洛也真够损的,张宗昌这种打油诗虽然有趣,但是也真搞笑,他把康熙的诗跟这种搞笑诗等同对待,倒是有点儿委屈人家康熙了。

平心而论,康熙写的那种,多少还是能叫诗的。

当然了,写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毕竟古人在这方面虽然也比较势利,但是也不至于就拿一堆狗屎来吹捧,康熙这人虽然是一代帝王,但是脸皮还是比较薄的,远没有后世的那些贪官们更夸张。

说起来,这张宗昌也是个人物,他的诗为什么在当时影响比较大,而且还能流传后世?除了他是军阀名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的诗匪气十足,非常另类,幽默感特强,有喜剧效果,让你不乐都不行。

不过他有一首《俺也写个大风歌》,倒是有点儿意思,“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别的不说,就凭这个吞扶桑的气魄,足见老一辈军阀们在民族气节上还是比较高明一些的,至于后辈小子韩复渠之流甘当汉奸什么的,那就等而下之了。

据说当年大旱,庄稼干枯,颗粒无收,百姓流离,有家难归,张宗昌看到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困难,税收不上来,就下令求雨。

他本人也非常虔诚,亲自烧香磕头,但连续磕了几天还是没下雨,他非常恼火,遂下令军队对着天空向雨神开炮。

不知道是云层受到了震动还是那天就该下雨了,一阵炮声过后,天上竟真的下起雨来,张宗昌非常得意,以为自己的诚心感动了雨神,神气了很久,其“炮打老天爷”的故事,在济南一度传为奇谈。

“估计这跟人工降雨的道理差不多吧——”柳如烟抿嘴笑道。

陈明洛的肚子里面装了很多笑料的,因此这一路走来,柳如烟和杨吉儿总是笑声不断,很受感染,旁边儿甚至有人以为陈明洛是导游,跟着周围一直没有散去,听他随意白话那些有的没有的事情,倒是也别有一番风趣。

潭柘寺,位于京城西郊的潭柘山麓,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

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三个人一路行来,只见古寺梵声不绝于耳,山间异香扑鼻,果然是个好所在。

潭柘寺规模宏大,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有一百二十多公顷。

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

陈明洛停下脚步,等着杨吉儿和柳如烟过来,对她们说道,“故宫有房9999间半,而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潭柘寺的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京郊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寺外还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建筑,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

此时在陈明洛等人看来,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

“果然是人间胜景。”杨吉儿也不由得出声赞叹道。

柳如烟的心里面也感到很欢愉,今天出来,主要就是想跟陈明洛和杨吉儿一块儿交流交流,联络一下,巩固大家的友谊的,只是没想到陈明洛游兴很浓,带着自己和杨吉儿一路行来,口中妙语连珠,逗得两个人笑声不断,气氛十分融洽,这让她感到非常难得。

尤其是杨吉儿,刚来的时候柳如烟还可以感觉到她对自己不是非常感冒甚至是有一点儿排斥的心理,但是到了现在,杨吉儿早就忘记了这种情绪,挽着自己的手臂笑得前仰后合的,这都是陈明洛的语言魅力所致。

再往前走,就碰到真正的导游了,正在给一群游客讲解潭柘寺的来历,他们也就凑了过去,顺便听上那么一听。

“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姜家和刘家的土地上,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他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导游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声音很好听,“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

“华严祖师知道他们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说,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就答应了。于是华严祖师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盖住了好几座大山。”

“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游客们听了导游的话,都议论纷纷,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故事,看来这潭柘寺也是极有来历的,待会儿少不得要多烧两柱香来拜拜的。

陈明洛他们三个人也打算去庙里面烧个香什么的,于是就结伴往里面走。

此时倒是迎面出来一个和尚,行色匆匆的样子,差点儿就跟他们撞上。

只见那和尚走出了屋子,就站在外面的松树底下,从僧袍底下一翻,居然掏出一只最新款的摩托罗拉手机来,翻开盖子就大声地说起话来。

“嘿,真是好有钱的和尚啊——”陈明洛见状,不由得失声笑了起来。

他刚才看的真真切切,那款手机比自己用的还新一个型号,市价好像是三万多块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