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闲人 > 第736章:忽悠瘸了…

大明闲人 第736章:忽悠瘸了…

作者:大篷车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5:27 来源:笔趣阁

“欸,老王你现在在工部混着呢吧。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我听说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宝船的图纸,就在工部藏着呢,回头你得空儿弄出来咱瞅瞅呗。”

三宝太监的宝船图纸?!还给你得空“弄”出来…….苏默这话说的那叫一个随意轻巧啊,简直就跟在说吃了吗、早上好啊一样淡然,果然是闲聊的节奏啊。只是听在王守仁耳朵里,却不啻于当头一个炸雷震响一般。

打从当年太祖朱元璋明旨天下,凡大明子民,片板不得下海,海禁政策便成了一道红线。除了成祖靖难之后,打着代天巡狩的旗号,短暂的有过一段开海时间,但至少名义上却从未打破这道禁令。

而后数代帝王,也有不少开明朝臣议开海之策,却都是折戟沉沙,最终不了了之。这其中固然是部分利益既得者从中作梗的原因,但太祖禁令也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不得不说,大明朝的开国太祖朱元璋,在这些个文臣手里,某种意义上简直如同一块破抹布一样。平常谁也没真当一回事儿,但只要需要的时候,立即就将其祭出来用一用。偏偏每次还都很好用的样子,不可谓不是一件奇事。

便比如赫赫有名的“大诰”。大诰之名,始于昔日前秦时期,周公姬旦为站前做的一篇动员文告。

而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中期,因见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为了维护统治,于洪武十八年,遂仿照周公大诰形式,亲自编定的一本律法。

这部大诰曾在颁布之后大发神威,一时间百官颤栗,群丑雌伏,可谓凶名赫赫,使得大明初期的政治有了难得的一段非常清明时期。

然而,等到朱元璋疑似,这篇大诰便在一帮文臣的推动下,很快便束之高阁,几乎是彻底失去了实际功效。

但有意思的是,之后这篇被视之为洪水猛兽的大诰,曾屡屡被人翻出来作为攻讦利器,常常有咸鱼翻身之功效。大明朝臣们对此是又爱又恨,却又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不予认可。

于是,破抹布功效顺势产生了。需要的时候就堂而皇之的拿出来摆摆,不需要的时候则大伙儿好似都集体失忆了似的,谁也不会将其当做凭照。

与这本大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便是海禁之策了。大明的海贸其实从未断绝过,所不同的就是,海禁之前,贫民百姓也可从中得益,至少海边人可以靠海吃海,得以生计;小商户之家,也可以通过一些近海贸易过的有滋有味。

但是海禁之后,使得大批的平民和小商户破产,流离失所。海洋贸易则被一些大家族和某些高层彻底垄断。对内,以朱太祖的禁海令为依据,将所有出海权彻底垄断;对外,则近乎明目张胆的组建船队,大捞特捞。不单单以贸易获利,甚至有时候还会扮演海盗,做些烧杀抢掠之事。事后,则尽数推诿给海盗所为。

可以说,大明时期的海盗,实则并不都是当时以为的倭寇。更大多数的,根本就是大明朝的自己人所为。

也正是借着这种便利,大明的海禁总也不能解开。每次稍有人提起,便很快被强硬按下。提出开海之策的人,要么是罢官夺爵,要么就是被发配偏远,很快泯然众矣。

所以,久而久之,开海一事几乎成了禁忌,再也没人敢于触碰了。便连皇帝也因为忌惮暗中的利益集团的强大,不得不打落牙齿和血吞,憋屈的认下这壶酒钱。

有人说大明海禁之策,是因为当时的帝王昏聩短浅,闭关锁国而为。但直至后来辫子朝,西方列强轰开国门之前都一直维持着这种状态,难道是那么多帝王都昏聩不成?这显然不可能。

作为一个帝王,若说其中有几个确实是这样,但大多数却都不是短浅之辈,否则又如何能登上那个至高之位?所以,究其根本,不过还是利益争夺所致罢了。

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抵抗下,皇帝也不得不低头屈服。除非,他能放下手中的权利,放弃一家一姓天下的根基。

这话说远了,回过头来再说此刻。苏默风轻云淡的张嘴就言海事,这可把刚刚踏入朝廷的新嫩小鲜肉王守仁吓坏了。在王守仁眼中,此刻眼前的这个苏默,已然不啻于一颗老大的扫把星了。这特么绝对是个大坑啊,天坑!

一张嘴就是玩命的往死里奔的节奏。这且不说,尼玛,就单说工部的密藏吧,那是能随随便便就弄出来的吗?而且还是让他一个刚刚踏入官场,一点根基没有的雏儿去弄……

好吧,王守仁现在很想问问,他究竟跟苏默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我特么是杀了你爹啊,还是把你家孩子抱井里了?这尼玛绝逼是明摆着把他往火坑里推的架势啊,还是十死无生的那种。

“你直接杀了我吧。”王守仁悲愤莫名,红着眼睛冲苏默低吼。情绪太过激动之余,甚至连上朝礼仪都顾不得了,引得两侧的大汉将军纷纷瞩目,眼中冷光森森。要是这家伙再不消停,禁卫们决定一定要好好教教他做人。

苏默一把将他扯过来,连连对着众侍卫点头哈腰,奉上个大大的谄媚笑脸儿。待得安抚住禁卫们,这才回过头来,狠狠的低声骂道:“你丫的真想死不成?”

王守仁悲愤莫名,抗声道:“左右都是个死,好过被你逼死。王某死便死矣,若能拉上你一起陪葬,亦快事哉!”

我去!苏默听这话鼻子都快气歪了,这丫的是疯的吧?要不就是心理变态,不然的话,总么满心思里都是灭世之念呢。听听这话说的,自己死了不算,还想拉着别人也一起,真是太黑暗了!

这是三观不正啊,必须要纠正!身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苏老师认为这是自己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

“你这种心理太阴暗了,不,简直可以说是扭曲!这是病,得治啊。”苏默满眼同情的看着他,语重心长的道。

王守仁咬牙瞪着他,鼻息咻咻。你特么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我心里阴暗?还扭曲?特么佛祖遇上你这样的,他也得给扭曲咯。

“好吧好吧,冷静,啊,保持冷静。这马上要见皇帝了,你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出问题的知道不?”

王守仁继续瞪着他不说话。

“呐,你看哈,咱们重新捋捋啊…...其实也没说啥不是,不过闲聊两句而已。或许我一些观点你接受不了,但这不是也没强迫你接受吗……”

王守仁:“你,没,强,迫?!”

苏默举手投降:“好好好,之前我是性子急了点,或许让你误解了……呃,这个不是重点,不要在意细节……对了,咱们说哪儿了?这说正事儿呢,别打岔……”

王守仁:“…….”

“我的意思呢,理不辨不明,话不说不透,对吧。喂喂,这个跟你讲究的那个知行合一是一个道理呀,你不会不认吧…….总之,咱们刚才说的那些,其实都是学术范畴的,真的,你别想太多了。唉,你们这些文人啊,思想就是太复杂,作为一个学术家,纯粹点多好?你说是吧……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才永远是出真理的依据。我刚才说的那些,正是由此而来。研究、查证、核实,甚至重现,从前人的遗迹中去发掘、去探索…….老王啊,你我如今可谓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这么好的条件,难道你就不动心?你就真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下去?浪费!这是浪费生命!是可耻滴!”

王守仁眼神有些呆滞,脑子里忽然浑浑噩噩的。似乎这家伙说的有些道理,但又似乎哪里不对,他有些懵圈了……

想太多?真的是自己想太多了吗?知行合一……唔,这个说法……貌似很有道理啊。学术家要纯粹点……嗯,这个也对……咦?不对不对,等等,刚刚咱们说的是这些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呢……

王守仁脸上怒色渐渐消散,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茫然。他之所以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开创心学一脉,便是因他喜欢思考、擅于思考。尤其是关联哲学方面的,一旦听到更是如痴如醉,不知不觉的便陷了进去。

要知道他这时毕竟还远未成为大思想家,甚至连思想雏形都没成,正是竭尽全力汲取各种思想,从中提取凝练的阶段。如今乍一听到苏默来自后世的一些警言名句,简直如老饕闻到了肉香,哪还顾得别的?甚至连之前的怒火起因都有些模糊不清了,满脑子里便是这些新奇思维的冲击。

于是,大明紫禁城中的广场上便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一大队衣紫着朱、或青或绿的官员们小心翼翼的,谨言慎行的默默前行着,整个队伍都充斥着一股*肃穆的气氛。但是吊在最尾,一个贼眉鼠眼的少年,拉着一个面目呆滞的小官儿,却在喁喁低语,时不时的还要手误足踏一番,简直与前行大队完全格格不入,怎么看怎么叫一个诡异。

直到不知不觉中,大队踏上金水桥,有太监挥舞着静鞭打出一声声脆响,王守仁才猛的回过神来。再抬头看时,不由的豁然色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