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闲人 > 第566章:暗流

大明闲人 第566章:暗流

作者:大篷车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5:27 来源:笔趣阁

“诸公皆大臣,陛下依为臂膀。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如今国朝中兴,正不知多少大事悬而待决,如何只斤斤一事纠缠?所谓功必有偿、赏必有依,一切便按律执行便是。

然今钦差副使者苏默,犹游于大漠之上,虽有斩获但所命未全。与其现在计较尺寸何如待其归后合并议之?此老夫拙见,但望诸公慎思之。”

刘健不怒自威,站在堂中郎朗而言,一番话出口,下面众人则都面面相觑,互相看看,俱都有些讪讪。

弘治帝满面欣慰,频频点头不已。先是挥手请刘健坐了,这才转目看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英国公张懋身上,温言道:“英国公,朕自知晓苏默之功,必有赏赐。然亦如刘爱卿所言,何不欺之其全功而还再议?此,朕与刘爱卿同,卿家勿复多虑。”

张懋心中长叹,满是无奈。他原本想着先给苏默弄张护身符来,便到时候完不成皇命,归来也不好有人说话。却不料刘健一番话连消带打,生生的化解了他的谋算。此刻皇帝既然已经定了调子,他倒是不好再咬着不放了。

不过好在让皇帝亲口承认了苏默掳蒙古王子是功不是过,倒也算是达到了基本目的了。当下出班,谢恩不再多言。

弘治帝见终于将这个老流氓打退了,心中大松,又再温言抚慰了几句,这才笑着看向众人道:“两日后便是今年第一次大朝,诸卿家当励精堪酌,用心于事,不可懈忽。”

众人连忙起身,齐齐口称遵旨。

弘治帝点点头,便要退去。却忽有一人抢出,拜伏丹墀下,颤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弘治帝一愣,凝目看去,却见正是吏部尚书屠滽。只得又罢了到嘴边的言语,温声道:“老卿家快起,有何事要奏,只管说来便是。”说着,以目示意旁边侍立的杜甫。

杜甫忙上前扶屠滽起来。屠滽却摇摇头,从袖中摸出一本折子,颤巍巍双手递上。

杜甫无奈,转头看向皇帝。弘治帝目光沉了沉,微微颔首。杜甫这才接了,转身呈递上去。

弘治帝就御案上翻开折子,但只刚看了几行,便猛的面现动容,豁然抬头看向下面,失声道:“老卿家,你……你要致仕?”

这话一出,众皆一惊。

屠滽匍匐在地,再三拜了几拜,抬头道:“臣启陛下,臣自成化二年,得中三甲,先帝不以臣鄙薄,委以重任。后又陛下以臣老持,不吝先后以兵、吏二部托之,恩厚义重,臣无时不感铭心中,战战兢兢,克己以任。赖天子圣明、群贤周全,侥幸从未有大过遗漏。然今老臣年已耳顺,老迈昏庸,渐已力不从心。臣原不当惜此残躯,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国事重于山岳,岂容丝毫之谬。若恋栈不去,唯恐有负君恩,有损社稷,若此,何颜于他日以对先帝?是故,今日伏启陛下,求乞骸骨,允臣归于泉林之下以待其时,则臣必感激涕零,唯望来生有幸,再为陛下之臣,以报隆恩。”说罢,又再叩头下去。

弘治帝手足无措,起身从御案后转出,亲手来扶。屠滽不敢违拗,只得颤巍巍爬起,眼中却已微有发红。

弘治帝拉着他手不肯放开,摇头道:“老卿家何以如此?朕若有过错,卿明谏便是。朕虽不才,自诩非不纳忠直之君。如何竟使老卿家起了求去之念?朕不允,绝不能允!”

屠滽老眼湿润,泣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恭简仁厚,亲贤明而远小人,励精图治,何来过错之说?此番实是臣自觉老朽,不堪驱驰,在其位难承其职。强自恋栈,非国家之福,亦愧对陛下信重。还望陛下三思,以社稷为重,准了臣的乞去吧。”

弘治帝只是摇头,亲自扶他坐了,自己低头来回踱了几步,这才抬头道:“朕以中人之姿以临天下,至今稍有所成,实多赖诸卿尽心扶持所致。而此中,尤以几位老臣不辞辛苦,方有今朝中兴气象。老臣屠滽,忠禀直正、敢言公谏,数次呈陈,针砭时弊,无不对社稷国家有大利,此间之功,毋庸赘言。今屠卿既然身有不适,朕岂是不恤寡情之君?便许卿家留朝修养、善加调理便是。然则致仕之事,不允!此,无复再言!”

至此,便是最终决断了。旁边众人也都纷纷出声相劝,屠滽眼底闪过一抹失望,却终是无奈应了。

经了这一事,弘治帝心中便有些烦躁。强忍着性子摆手道:“罢了,诸卿可还有别奏?”

他问出这话,原是暗示众臣退下的意思。谁知道,偏今日注定要多事一般。随着他语声刚落,又一人出班高声道:“陛下,臣请奏。”

弘治帝当即就是一僵,扭头看去,眉头不觉微微一皱。这人却是左都御史闵珪。

若说弘治帝于朝中诸大臣心中排个次序,那这些都察院、御史等人,绝对是最头疼的前三甲之列。

这些人整天风闻奏事,偏又掌握清流口舌,最是难缠。如今见这位都察院的头子跳了出来,心中当时就暗暗哀叹了一声。

面无表情的返身坐回御案后,抬了抬手淡然道:“闵爱卿要奏何事?”

语声淡然,其中不悦之意显然。闵珪却好似全无所觉,听问后当即躬身道:“陛下,前时有右科给事中胡易、监察御史胡献因灾异陈言下狱,至今不曾落判。臣请陛下,当尽快处之为上。”

弘治帝微微一怔,全没想到闵珪所言竟是这事儿。一时间不由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沉吟不语。

闵珪所言的这胡易、胡献两人陈言之事,乃是说的前不久大明各地据说多有不祥之兆出现。如山东的大水、又如南方的大旱,以及湘西出现了鸡生三足,又如川藏有人见双头蛇游走。种种怪异难言,不一而绝。

因此,时任右科给事中的胡易,以及督察御史胡献二人,先后上折子进言此事。皆言此乃天降警兆,是主朝中有奸佞不法之辈所致,要求皇帝认真彻查,以靖寰宇云云。

这个时代,皇家以儒治国,宣扬的是天人感应之说。什么叫天人感应?别误会,这不是玄幻小说中的修炼境界,而是说的人间但凡有什么灾异,都是上天给予的警示表现。

这么说其实是一种隐晦的说法,直白点的话,就是暗指皇家的失德。而这种失德,或是直指皇帝本人,或是暗示皇帝用人不当。总之,都是皇帝的错,皇帝必须要给出明确的反应,才能平息上天的怒火。

这种情形,历代多有发生,最后多是以皇帝下罪己诏算完。试问,这让一直自诩清廉勤政的弘治帝如何不恼火?自己这都为了国家社稷累死了,还有人攻击自己不修德政,可还有地儿说理去吗?

所以,皇帝委屈了。于是,让皇帝委屈的人就倒霉了。那两个进言上书的棒槌当即就被锦衣亲军拿去大牢了。这好在现在的锦衣卫不似太祖、成祖时期那么无法无天了,这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也不是个恣睢酷戾之人,才使得二胡至今还能得保。

闵珪身为言官头子,几日来一直就在费脑筋怎么进言保出这两个手下,却是一时不得计。不成想今日赶上屠滽请辞一事儿,眼见皇帝动了感情,顾念老臣子们的旧谊,这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闵珪如何肯放过?

是以,哪怕是见皇帝面色不渝,也依然抓住机会开了口。就是希望能借着皇帝心情激荡之余,能网开一面。他所求不多,只求能让二胡保住命就成,能不能恢复旧职却是不去多想了。

其实,以他心中所想,这两个不知脑子怎么被挤了的混蛋,不复职才是最好。他到现在也不明白,这两个混蛋怎么就突然来了这么一出。之前不但没跟他这个言官掌总通风不说,甚至整个都察院、御史台也都没人得知一点端倪。

也正是由此,才让他觉得这次不是什么诡计,或许真是这两人一时的头脑发热所致。而他这位言官掌总,无论事后如何发作,值此关头却也只能先把这两个蠢货尽量捞出来再说了。

此时,他话说完了,偷眼瞄着上面脸色木然的皇帝,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眼见皇帝沉吟不语,眼珠儿一转,瞄了一眼那边默然不语的刘健,暗道一声惭愧,又再开声道:“陛下,言官本就是风闻奏事,或许有些许过大,但实无不忠不臣之心。还望陛下能以仁善之心体谅,无则勉之,勿使沿路堵塞。臣听闻,此事已然有所传播,朝野多有所议,若不能尽快有个明确答复,恐非善事,还请陛下三思。”

这话一出,弘治帝再也无法保持沉默,眉梢一挑,转目看向刘健和李东阳二人。今日这里,内阁三老只有他二人在,谢迁却是因为天气乍暖还寒,一时不慎病倒请了假修养。

而倘若真如闵珪所言,那么内阁处定然会是最先了解情况。可为何他却并没看到过内阁关于这事儿的奏章呢?

而刘健也在闵珪所言出口后,微闭的双眼猛的睁开,脸上有恚怒之色一闪而过。

此刻眼见皇帝目光看过来,略一沉吟,随即面现坚定之色,出前一步跪倒下去,伏首道:“陛下,老臣有罪,请陛下降旨,免去臣的辅政之职,归家戴罪。”

此言一出,大殿上所有人都是猛的愣住,霎时间寂静无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