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闲人 > 第537章:分歧

大明闲人 第537章:分歧

作者:大篷车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5:27 来源:笔趣阁

“什么?!”京城,乾清殿里,弘治皇帝听着报来的消息,手一抖,朱笔顿时滴下老大一滴朱墨,将一份奏章污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随后失态的起身,一把夺过老太监杜甫手中的奏章,仔细看了起来。

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后,弘治白皙的面庞上急遽的升起一抹潮红,猛地抬起头来,眼中放出骇人的光芒。那份奏折被他死死的捏着,用力之大,连骨节都泛着一种青白之色。

“……钦差副使苏默,擅自攻击蒙古二王子济农……堆塔尔河畔大破之,济农孤身而走……达延汗怒而发兵,并遣使来朝问责……”

他来回的在大殿上踱着,嘴中低声喃喃念叨着,眼中神色变幻,似喜似怒,不一而绝。

老太监杜甫弯腰低头,垂手恭立着退到一边,面上不见丝毫波动,心中却是不由暗暗叹息一声。

他伴驾十余年,最是了解这位主子的心思。如今看似好像是愤怒不已,实则心里不定怎么开心呢。

蒙古屡屡犯边,年年烧杀抢掠,大明苦其已久。然而每每出击,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就是被打的狼狈而回,只能依仗边关的城高墙厚死守不出。

可以说,自土木堡之后,大明对蒙古的战斗,几乎就没有一场胜利过。堂堂天朝上国,委实是大失脸面。

好在朝中几位阁老巧妙设计,暗中提前在草原布局,不单单以朵颜三卫予以掣肘,还暗里支持国师亦思马因,以及更远的瓦刺部无数金银钱粮,这才表面上维持住了平衡。

弘治帝雄才大略,从先帝手中接过这个烂盘子后,励精图治,勤修德政,看似一心扑在国内吏治民生之上,实乃一代仁君。但杜甫却知道,这位帝王其实无时无刻不想着雪那土木堡之耻。只不过自家军队不争气,国力又空虚疲弱,那想法终归只能是想法,不得不深藏心底,不敢露出半分。

这次苏默身在关外,却忽然爆出这么一桩大胜,弘治皇帝看似恼火,实则却是喜不自胜。只看陛下那忍不住一挑一挑的眉毛,便可窥见一斑了。

“这不晓事的东西,简直胡闹!罔负朕对他的栽培爱护,哼,堂堂一个大明才子,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这打架都打到人家家里去了,真真是失礼之至!”

果然,弘治帝来回踱了几步后,忽然忿忿的将手中奏折往御案上一摔,恼怒的叱骂起来。与此同时,目光还不断的瞥向杜甫和一旁的起居舍人。

那起居舍人不觉,仍是埋头记录,奋笔疾书,将皇帝的言行真实的记录下来。

杜甫却是再明白不过,这你喵的哪里是叱责?分明就是偏袒嘛。听听这说的,原本是一件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故,生生被弘治帝说的如同小孩子顽皮打架了。陛下这歪楼功夫,也是没谁了。

“是,陛下说的是。这小苏大人号称才子,可偏偏这些个才子大抵都是疏狂性子,跟人争吵相斗从来只顾什么经义圣言,不免就忽视了礼数。呵呵,不过小苏大人终究不过才十六,有陛下这般英明仁爱之主的教导,成为我大明栋梁,不日可期啊。”

好吧,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主子什么奴才,不外如是了。杜甫这也是一点节操不要了,弘治帝把苏默的擅起边衅说成小孩子顽皮打架,他就敢更进一步,直接成了争吵相斗,这真真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啊。不过话说回来了,太监有过下限吗?人家下面原本就没有东西好伐。

听着杜甫这般不要脸的捧哏,弘治帝眼中闪过一抹笑意,但是面上却冷冷的哼了一声,怒道:“这混账东西,朕看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十六岁了,还算小吗?朕十六岁时……罢了,传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入宫见朕,这事儿终要拿出个应对来。”

杜甫恭声应是,转身往外传旨去了。心中却暗暗叹息,这便是简在帝心了吧。皇帝竟然拿自己出来和他比较,便是皇子龙孙也不曾有过的事儿吧。这分明是将那小子当做自家晚辈看待的待遇啊。

这么想着,心中暗暗打定主意,日后再对上那苏讷言,一定要小心说话才是。

内阁本就在皇城内办公,离着乾清殿并不太远。旨意传达下去后,不过两刻功夫,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便到了。

入得偏殿,三人躬身施礼参见。弘治帝温和的笑着扶起,命人摆上锦凳软垫,又使人奉上热茶。待到三人谢过,将热茶饮了,这才开始说起正事来。

“都看看吧,这事儿要如何应对?”弘治帝坐在锦榻上,示意将奏折给三位阁老,杜甫便弓着腰,快步上前取了先前那份奏章,恭敬的先递给刘健。

刘健面色不动,沉稳的打开奏章浏览了一遍,随后将奏章转给李东阳。

一般的奏章都会先送递内阁,由内阁审阅挑选后,才会将需要的挑选出来呈送御前,并将意见单独誊写后贴与奏折上。

然后皇帝审阅后,则用朱笔批注,然后送与司礼监复核后转回内阁,方可形成正式文件传达执行。这便是所谓的票拟批红了。

但从大明中后期,随着太监的权势越来越大,不但原本由内阁票拟后的褶子,在呈送皇帝前要先再过一遍司礼监检阅,甚至有许多褶子会越过内阁,直接先送达司礼监。这让内阁的文官集团愤怒的同时,不得不也另出机杼,纷纷建立自己独有的消息通道。

所以,这份奏折,刘健等人其实也已经看过了。此时皇帝发下来后,刘健并无什么波动。只不过他一向以沉稳著称,这般波澜不惊的样子,倒也没让弘治帝多想。

看着奏折又由李东阳转给了谢迁,弘治帝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后,温和的道:“三位阁老于此事怎么看?”

刘健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即又各自别过。因着这个消息,在内阁里三人就曾有过一次争论。确切的说,争论主要是发生在刘健和谢迁之间。而李东阳则保持沉默,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此时听皇帝又再问起,刘健沉稳老成,尚在沉吟斟酌,谢迁却是忍不住,昂然而起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奏章直接驳回便可,完全不需任何犹豫。”

弘治帝哦了一声,饶有趣味的看了看沉默的刘健和李东阳,这才笑着道:“谢卿有何道理,不妨说来听听。”

谢迁负手而立,昂然道:“此奏章所奏之事,全是蒙古一面之词,其中关节殊难为辩,此其一也;苏默其人,无论其自身如何,但终归乃我大明使臣,代表的乃是我大明朝廷、大明君王。或罪或拿,亦当由我大明天子决断,岂容异族置喙?此其二也;再三,即便此奏章所言属实,但此刻蒙古正有求我朝,主动在我,正是乘时压制良机。达延所谓要斩杀苏默,问责我朝,实则不过是试探之举。一旦真要任他恣意,必使其野心膨胀。如此一来,数年来辛苦布局、靡费无数,将尽化乌有。故,臣以为,此时正当以强绝姿态示之,绝不可有半分妥协放纵!望陛下深思之。”说罢,再施一礼,甩袖坐下。

弘治帝微笑点头,却是不置可否,只转头看向刘健、李东阳二人道:“谢卿之言,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刘健叹口气,起身拱手道:“陛下,于乔所言怕不有理。然则外交无小事,事涉两国态势,当慎之再慎,任何细节都要周而全之方为上策。老臣以为,任其所奏固然不可,但如于乔所言般断然而拒已有不当。”

谢迁听的大怒,便要站起身来反驳。弘治帝却笑着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谢迁只得鼓着腮帮子悻悻坐下。弘治帝对刘健笑道:“刘爱卿,这左也是你右也是你、模棱两可,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朕向闻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之说。如今谢卿之侃侃朕已听过,你这刘公断却究竟是如何断呢?”

弘治帝这一打趣,刘健三人俱皆大惭,连忙起身谦逊。弘治帝却不肯放过,望定刘健笑而不语。

刘健慨然道:“臣的意思,当先好言安抚达延,明确表明我方态度。不包庇、不放纵,但却必须由我方主导,亲自查明此事原委后,由双方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均不可恣意妄为,否则以单方毁约论。由此引发一切后果,皆有毁约方承担,莫为言之不预!”

弘治帝目光一闪,深深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没说话,眼底却不由闪过一抹失望。这个老臣子确实稳重老成,但却未免稍显软弱。按照刘健所言,固然是最周全的法子,既不会坠了大明的脸面,却又能最大限度的维护住双方的盟约。但蒙古狼子野心,又岂会这般老实听话?

如今苏默正在对方地盘上,要想寻个理由先杀了苏默,大明又能如何?终不成真的为此开战吧。说到底,刘健的法子,不过是掩耳盗铃,实则是扔出苏默当牺牲品以安抚达延罢了。无非是这样一来,最终变成了两国扯皮,于大明脸面上好看些而已。

实话说,苏默的死活,弘治帝并不是真的那么看重。但他只是觉得憋屈不甘,是以略作沉吟后,便又将目光看向李东阳,眼中满是期寄期盼之色。

李东阳微微一笑,起身施礼后,方才不紧不慢的说出一句话来。但这句话一出,却让弘治帝和刘健、谢迁二人,不约而同的都是一鄂,面色古怪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