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闲人 > 第五十三章:热闹

大明闲人 第五十三章:热闹

作者:大篷车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5:27 来源:笔趣阁

武清县这几日忽然骚动起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当一个政权单位,忽然从上到下都开动起来,这种涟漪便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环节,最终形成浪潮,席卷一切。

县令、县丞、主簿、典吏、六房主事、各班衙役、捕头,甚至各房师爷、文书,都按着自己相应的利益点转了起来。整个武清县衙好似忽然睡醒了,嘶哑着生锈的齿轮,越转越快。

大户们也动了,在张家家主忽然主动走了一趟衙门,声称捐纳三十石米粮、近百匹布帛给灾民救助时,所有富绅便如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摇头摆尾的蜂拥而上。

张家啊,那是吃亏的主儿吗?冷不丁的就如此大方的展露出诺大的手笔,要说其中没有肥的流油的利益,难道是吃傻逼了不成?

更何况,打从某一天,武清大小街巷中,忽然出现的那些背着个小布袋,里面装满了一份份称作“报纸”的报童后,原本遮遮藏藏的一些消息,便终于大白于天下。

凤水开发、物流仓储中心、免征两年赋税、全程一站式办公、免费南北货消息、买卖东西报价……种种不曾听闻的名目,便从这些报纸中,从各家茶馆的茶博士口中传扬开来。

“听明白了吗?凤水那边要建新城了。”

“什么新城,胡说八道,那是什么,对,是物流交易中心。是货栈卖场。还新城呢,瞅明白没啊。”

“嘁,是你没明白吧。真是新城!茶馆儿里说了,衙门口那里的宣讲也说的明白,物流交易中心没错,但新城也没错。就在难民营那块儿,说是让那些受灾的北佬们留下了,就地建设。嘿,划出老大一块地儿,我瞅着,能安置个上万口子的模样。”

“啊?真个如此?”

“可不咋的,这还能胡说。都说了,是苏家那小郎君着手办的。嘿,你看没看过那个……那个叫啥来着,啊,是报纸。报纸上有图,嘿,那画跟真的似的,上面画的那宅子叫一个俊啊。他娘滴唉,咋咱就不是遭灾的呢?那宅子瞅着就亮堂,说是苏小郎君亲手设计的,跟咱这老宅全不是一个样儿。听说啊,那是苏小郎君梦中得了来的,醒来后照样儿描出来的。哎哎,你们说,这梦里面可能是什么人?啧啧,这帮子北佬儿,可不是因祸得福,上辈子烧了高香吗……”

“是不是真的啊。那……那要不咱也去混混,要不就找人瞅瞅,看看能不能置换套出来。”

“嘁,又傻了不是。那可是苏小郎君办的,能让你钻了这空子?说了,原咱们城里的,要想换那地儿也不是不行,拿手里的耕田、老宅的地契,然后双方自愿,再按照什么,那什么,啊,平方数,就是大小的意思,按比例置换。你妹儿哟,耕田啊,你肯吗?那可是根啊。”

“啊?那可算了。要宅院好说,换地?除非咱死了。不,就算老子死了,那地也是留给娃的,要传下去的,不然下去了,见着了祖宗还有脸吗?”

“整明白了?哈,就说没辙吧。不过啊,据说也不是完全没法儿。这不除了新城外,还有那个什么交易中心吗?可以申请去做工,好多工种。去做工做到一定年头,又做得好的,就可以申请一处新城的宅子。又或者,包下了哪处的铺面,给足一定的预付款,也可以给一处园子。那园子还有个名头,可吉祥着来,叫状元宅。天天的,状元啊,可不是文曲星住的地儿?但只沾点气儿,就不知荫福几代子孙了……”

默默的走在大街上,苏默耳朵里听着这些议论,简直要内牛满面了。

你妹哟,毛线的状元宅啊!那就叫庄园好不好?庄园啊,一帮土老帽儿,比别野都牛叉的存在啊。

弄庄园,是苏默灵机一动的产物。这个时代啥多?地!

这个地不是可耕种的土地,而是荒地。

相比后世爆炸般的人口基数,这个时代简直可称为房地产的钻石年代。

想着给灾民们重启家园,自然要建宅院。城东那片儿直到凤水河畔,除了广袤的石灰石沙砾地,还有着广阔的岩石地。

有着整片的森林山地地貌,只要挑选着平整出来,按照后世的别墅理念,再结合西方农场庄园的格式,苏默相信,这种完全有别于此时的建筑,绝对能吸引人眼球。

如果再赋予其高、富、贵的噱头,那才叫一个吸金怪兽呢。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穷不假,甚至连皇帝都穷。但是富户们那真叫一个富!随便拿出一个来,说上句富可敌国都绝对错不了。

这庄园,就是苏默琢磨出来宰杀这些富可敌国们的利刃。

好容易琢磨出来几个捞钱的招儿,整到最后一合计,却没落袋几个,他心里憋屈啊。这憋着憋着,终于是给他憋出这么一个招来。

原本那些招儿要不用来招徕同盟,要么用来买名声,不计较。只要这庄园弄起来,金山银山就进了袋了。

为此,苏默不惜再次施展画技,里里外外、前后左右一通画。果然,印在纸上一看,那叫一个高档贵气上档次啊。

张文墨看的直跺脚,一个劲儿嚷嚷这种画儿不该如此轻易流出去,那是糟践东西!口中说,一边轻手轻脚的偷偷藏了好几张初期的草图。

苏默只当看不见,由得他去。

报纸就是他当日跟张文墨说的招儿。只不过跟后世的报纸不同,这份报纸更多的是图画,文字并不多。只集中了一版,以时闻、广告、诗词等纯文字版面。

这是面向识字的人群。其余那些,全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毕竟,这个时代,识字的人太少。图画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报纸不上量,就等于赔钱,等于废物。

苏默要占领舆论喉舌,报纸就必须有。至于当初忽悠张文墨,说的凭此立足文坛,通过那版纯文字版面,自也可以做到。

只要时时发布最新的时政信息,并引一些文人士子就此发表些评论,再时不时将一些好的诗词文章摘录其上,这份报纸必将成为张文墨立足文坛的踏脚石。

当然,前提是,千万要审核好每一篇评论,别弄出什么敏感的文字来才行。对此,苏默千叮咛万嘱咐,张文墨当然不傻,一点就透,凛然而尊。

有了报纸,不但将张文墨彻底绑上了战车,更是就此又解决了灾民一部分的费用。灾民中的适龄儿童,便有了差事。一天跑下来,也能有五六文的收入。

这五六文放在大户人家手里,连眼角都不带夹的。但是放在穷苦人家,那却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想想当初苏宏厚着脸皮,用一段时事新闻,再加一文钱就能换三个烧饼就知道了。五六文,至少三口之家三天的早饭解决了。

苏默解决了差事,得了名,灾民们受了益,甚至连张文墨都跟着捞到好大名声,一举数得,焉能不美?

水泥搞出来了,首先要建的就是水泥厂。材料现成的,厂址就选在灾民营那块儿,工人也是现成的。

阚松阚大人现在可是浑身是劲儿,跑前跑后,上蹿下跳的。从选址到地基,几乎是吃睡都在工地上。

为啥?业绩啊!这以后若是得了皇帝的看重,一问之下,当日是谁督造的?回曰:武清县丞阚松。得,等着青云直上吧。做官,做大官!十年寒窗为啥啊,不就是个官字嘛。这阚大人要是不拼命才怪呢。

除了水泥厂,蜂窝煤作坊也同时建了起来。比起水泥厂,作坊就省事太多了。

炉子的事儿给了孙四海,果然,把个孙四海乐的见牙不见眼的。当日便在城里选了点开工。至于蜂窝煤,老孙只派了个本家来帮衬着,说是同领差事,其实就是拾遗补漏的。

主事儿的还是楚玉山。大小事儿吩咐下去,老孙那本家跑腿。这两个行当,苏默占两成份子。孙四海不答应,要给苏默大头,苏默果断拒绝了。告诉他,那钱要用去打点。他的各个路子都要打点到,现在不贪这些小钱,图的就是个长远。孙四海满眼的震惊拜服,再无别话。

灾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越来越少了,到的召开竞标大会这一天,已然几乎没有了。

截止这一天,整个灾民营人数总共五千出头,与之前估计的上万人差出几乎一半。

包括庞士言、赵奉至在内,所有人都大松了口气儿。至于为什么少了这么多人,没人去多想。麻烦少了嫌弃?有毛病那叫。

整个城东外,百里滩涂完全引爆了。苏默问完了几个主要工事的建设问题,又跑去物流中心建设那边。

那边现在也要开始开工了。水泥还没出来,不足以开工。但是先期的平整地面,挖下水沟渠,划出各种设施占地范围等事儿却可以先行。

有了衙门的公示承认,有了张家的带头,有了报纸、茶馆的宣传,对于整个凤水物流的章程,武清所有的大户都红了眼。

所以,竞标这一天,凤水河畔早早搭起一个巨大的台子。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台上台下可谓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倒不是竞标的人多,架不住看热闹的多啊。不但亲朋好友来了,一些大户家的大闺女小媳妇儿的,也各自驾着各式各样的香车出来,只把个凤水河畔围的水泄不通。

武清县典吏大人前胸后背都是汗,亏的这还是三月天儿,要是再往后几个月,怕是立时就要中了署。

就这样,典吏大人也哑了嗓子。身边十几个差役被他指使的团团转,满场的乱飞。

没办法啊,又要维持秩序,又要注意安全,还要小心别得罪了人。这日子来的人,谁知道哪个后面是哪位大头?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怕是连皮带骨头都剩不下。

正忙的晕头转向,一眼瞅见苏默来了,当即惨嚎一声,跟头把式的窜了过来,一个大礼就拜了下去,哭嚎道:“苏公子,苏爷爷哟,您可得给个章程啊。下官这真真的顶不住了啊。”

苏默就笑,伸手拉起他来,虚空对着台子四周比划了几下,笑道:“笨!去找人拉绳子,把这台子围起来。然后里面竖几块牌子,招商重地,闲人免进。若有冲撞,取消资格。连带着那些个河边,还有几个要紧处,都以此办理,再派两队人来回巡视即可。否则像你这般全靠着人力维持,再给你五百人也不够。”

典吏大喜,猛的一拍脑门,连声赞着去了。旁边楚玉山笑道:“公子果然神人,便只虚空圈画,就全不是凡间景象。”

苏默嘿嘿着笑,暗暗想着,是不是也教大伙儿唱个啥啥的某某年,某某人在凤水河边画了个圈什么的。

想想有些不着调,终是罢了这个心思。

到了将将午时,各家该来的几乎都来了。便是武清周边几个县的,也有不少大户过来瞧看。至于到时候是不是也瞅着出手一二,那就是各人各家的事儿了。

庞士言摆着县令的架子,在最后一刻姗姗来迟。阚松、周春等人带着一帮子差役,打着各式行头、举牌跟着。

这个日子,属于大日子,按照大明律,是必须要摆出行头来的。这叫官威,必须有,不然就是丢大明朝廷的脸面。

这边苏默上前迎着,明面上自是百般恭敬,一点不叫人看出来背地里庞某人阿谀谄媚苏仙童的模样。

阚松、周春等人也各自上前招呼,低声说笑几句,以显出双方的亲密。这种花花轿子众人抬的戏份儿,下层这些官吏们永远做的比上层更直白。

到了今日,武清县里的众富家们也都是明白了这位苏公子的分量。不说衙门里几位大头的表现,单只看张家老爷子张越扯着苏公子手不放,满面红光的一口一个兄弟的喊着,所有人心里便都明镜似的。这往日里不见山不见水的苏家子,是真真的发达了。

于是,那些个自觉够着分量的,便也纷纷围了上来。讲究的,抱拳唱诺着扯上几句;不讲究的,直接拍肩勾背的直接喊声兄弟。你说啥,胡子都白了还喊兄弟无耻?嗯,你胡子比张越老爷子还白?还是说你觉得张老爷子比你更无耻?

傻叉一样的夯货,是不配混这个圈子的。

眼瞅着午未相交之际,也就是下午一点钟的样子。高台上摆好的坐席已然坐满。

别怕晒,头上早搭了棚子。再说了,这个时段,晒晒太阳更舒坦,绝对不会热。

台子下面也摆好了一排排的条凳,前几排更是配上了案几,案几上面摆些果木嚼果之类的。时令是没有的,不到那时候。就坐前排的,也都是县里有头面的,谁也不会在乎那点嚼果,图的不过就是个面儿。

后面十几排就只有长凳了。每人发个小木牌,待会儿或者举牌子报价,或者当垫板写报价用的。竞标的各个项目分明暗两部分,明价的直接举牌血拼就是;暗价的可就狠多了,谁也不知道谁出多少,一笔落下去后直接报上去,比别人低了直接出局,最高价者获胜。

这却不是苏默的手笔,而是武清县三巨头商议的一致结果。让苏默当时狠狠的腹诽一番,直夸自个儿是好人来着。

孙四海也是满头大汗,跑前跑后的忙活。四海楼今个儿歇业关门了。不歇业也没法儿,几乎所有的家什都搬来这凤水边了,所有的小二也齐齐上阵,甚至连后厨都跟着来了。

按照苏默的建议,整个会场的四周粗粗的围了绳子拦着,几个显眼的地儿都搭起个架子。架子上要么拉着横幅,大书四海酒楼的牌子,要么就是画了即将推出的炉子的图案。

货品上架,广告先行。苏默把这一理念玩的绝对彻底,让孙四海佩服的五体投地。

只不过当苏默偶尔扫过几块上面明显是写满了字的牌子时,却是不由的两手插脸,生怕被人觉得自个儿跟这孙胖子有关系。

那整个就是四海楼的菜谱嘛。

这胖子,至于的吗?吃相太难看了。苏默决定不认识这人三分钟。

说到吃,不能不说苏公子身边两位。

两位?没错,你没听错,就是两位。

多多大爷和大胸妞儿。

貌似多多大爷只要是不睡着的时候,嘴里便绝不会停下。蹲在苏默的肩头,每时每刻都有嚼果。不是肉干就是干果,时不时能看到几片儿瓜子皮儿飞出来,让苏默总是脸颊直抽抽。

至于韩妞儿,好吧,可以把她看做一个大号的多多大爷。那腮帮子鼓的,苏默很怀疑这妞儿的口腔结构是不是和正常人一样。要不怎么能在嚼着果脯的同时,还那么利索的嗑瓜子吐皮儿?这个回头应该深入的研究下。

这种热闹大胸妞儿当然不会错过,还能跟着个郎堂而皇之的一起,憨丫头觉得简直最幸福莫过于此了。

小脸儿兴奋的红扑扑的,鼓着腮帮子,一边忙着吃一边忙着说,唔噜唔噜的跟猫儿护食似的。

陪女朋友天经地义,苏老师可是好男人来着。自然,也只能两眼直视,时而歪着嘴在旁边解释着、应承着。

直到三通鼓响,场上喧闹声霎时一静,期待已久的竞标大会,终于开始了。

[专题]暑期福利再升级,海量作品免费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