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有个时空门 > 第六十二章 人力成本

我有个时空门 第六十二章 人力成本

作者:二九四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6:45 来源:笔趣阁

在明朝扬州,以方山妻子那样还算不错的手艺,辛苦一个月完成的刺绣也就能换2两多银子。别看数量不多,这笔钱已经足够方山一家几口吃饭了,每月还能稍微有些节余,攒到年底给家人置办新衣服穿。

现代时空工业银锭每克5元钱,这2两多银子折算下来,方山妻子的月收入大概在400元左右,与现代时空的熟练女工之间有足足20倍的人力成本差异,就是杨光赚取暴利的关键。

杨光按部就班把木料取出一部分放好,开着车往机场方向走,在路上的时候他想要摸出电话联系蒋姐,却猛然想起自己的手机摔坏了,那会急着使用时空门没顾上买新的,这会要用的时候可就抓瞎了。

中途拐了个弯,杨光去一家手机店随便买了个商务手机,用自己的身份证补办了原来的号码。出门后他跟蒋姐联系上,确定了飞机班次时间,掐着点赶到机场,飞往老挝万象。

把200方酸枝原木发出去后,杨光又来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这一次他带回的柚木数量很大,在当地收购的数量也不能太少,不过好在这里毕竟是原木出产区,价格肯定比滨海市那边便宜一些,这样就算加上各种成本开销,依然不至于出现蚀本的情况,只是赚的着实不多。

忙完了这些,回到滨海市住所的杨光,才有时间思考如何利用明朝低廉的人力成本。别看他在方山家里称赞方山妻子的作品叹为观止,可心中其实并没有经营这种刺绣品的念头。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代很多优秀的工艺,放在现代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以双面绣为例,这种技艺始于宋代,那个时候绝对是非常稀罕的玩意。可在现代花些学费就能学到相关技术,优质的成品在市场上也比比皆是。

明朝的顶级工匠,肯定全都被圈在织造局那类的地方,每年给皇帝做贡品都忙不完,怎么可能流落到民间被杨光如获至宝?真正能被杨光所用的,其实都跟方山妻子差不多,无非是闲暇之余做几件刺绣,多挣一点银两补贴家用罢了。

产品缺乏压倒性的优势,必然会与同类产品产生激烈竞争,想要快速套现只能靠卖木料时的那种低价政策。不是流水线生产,每月数量有限,生意规模无法继续扩张。单价压低,数量又上不去,最终的利益肯定也有限的很,还没有成长空间,不符合杨光的预期。

在杨光的心中,想要最大限度发挥出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就得抛开精品直接走量。他准备上中国结之类的小玩意。制作这些东西不需要太多技艺也不需要什么经验,肯学肯练很快就能学会,多做一些就能变成熟练工人,就可以长期稳定的为杨光提供货物。

杨光特意多留一天,就是让赵文给自己打探这方面的情报,算是一种简单的市场调研吧。明朝可没有计划生育,一般的家庭能做工的女子怎么也不会低于两、三个,这样计算下来,仅仅周边几个坊,就能汇聚起上万人的规模。

这可是每个月只要400块工资的女工,现代时空的企业想要有这种规模,每月光是工资开销,没有一个亿也差不多了。

这门生意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使用现代时空的工业银锭。明朝扬州那些女子挣钱为的是买米,杨光直接从现代时空带大米过去跟她们换手工艺品就好了。

现代时空的华国大米数量极多,买几百吨连借口都不需要找,省了杨光不少麻烦。对于那些明朝女工来说,直接换回大米也省得被无良米商盘剥,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确定了这个计划后,杨光决定先在网上找这方面的商家,订购100吨陈米试试水。用陈米而不是新米并非奸商行为,这同样也是赵武打探的结果。

因为陈米含水量少,出饭率高,是那些家境并不富裕,必须精打细算的明朝女子的首选。如果杨光真要买新米过去,说不定反而还会被那些女子暗地里埋怨,觉得这种交换吃了亏。

现代时空的华国对食品安全相当重视,即便存放了10年的陈米,除了口感上可能被当年新米差一些外,不会有其他任何问题。

反倒是明朝的一些无良米商,大斗进小斗出不说,还往保存不太好,有些发霉的陈米里掺石头沙子,那才是让人唾弃的奸商行为。

杨光订的陈米价格非常便宜,每公斤才区区2元钱,100吨加在一起是20万元。明朝1石相当于94.4公斤,这些陈米差不多就是1060石,扬州一个小粮商的存货都有这个数,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放下了电话,杨光准备上网放松一会,却意外听到了门铃的响声,他走到客厅门口打开房门,看到了那天晚上自己救下的出车祸女子。

“杨先生你好。”那名女子开口说话了,仍然是那么的不疾不徐,那么的悦耳动听:“见到你真的很高兴,小妹今日登门有一事相求,不知道杨先生有没有时间一起喝杯咖啡呢?”

佳人主动相约,杨光当然不会拒绝,反正他现在也没有必须马上要去办理的事情,不妨去听听这个女子到底有什么事情要说,于是与她来到了二楼的咖啡厅。

那女子喝了一口咖啡,这才开口说道:“我听说杨先生你的奇峰公司卖给红星造船厂10棵黄花梨木,品质非常不错。不知道杨先生手里还有没有更多的这种黄花梨木呢?”

杨光听完这番话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方准备用这种溢价生意向自己报答救命之恩,于是摇头说道:“这种木料很难弄的,我费劲了力气也才弄到那10棵。”

女子猜到了杨光的心思,解释说道:“其实那两艘游艇,是我们家订制的。明朝古风的那艘我很喜欢,准备在海东区的新家也这么布置一番,可惜找不到足够多的黄花梨木,这才来向杨先生求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