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有个时空门 > 第十八章 大通票号

我有个时空门 第十八章 大通票号

作者:二九四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6:45 来源:笔趣阁

眼看已经是晚饭时分,杨光买来烧鸡牛肉,邀请方山与自己同食。这只是现代社会从事销售工作养成的基本习惯,可对方山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宽厚待遇,他也不矫情,坐下来跟杨光一起饱餐了一顿,拿着日结的工钱走人。

杨光巡视了一趟院子,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回到住所激活了时空门。

伴随着杨光的命令,一道白色光线从拱形大门里射出,在杨光身旁的空气中快速“勾勒”出棱角分明的线条,从无到有将一堆工业银锭的影像显现了出来。

奇异的能量从拱形大门中涌出,有些虚幻的工业银锭影像开始变得凝实,等到白光消失之后,杨光在现代时空准备的那些工业银锭便真真正正的出现在了这个位面。

第二天一大早,方山就急匆匆赶了过来,杨光把自己今天的安排告诉他,让方山去雇了一辆马车,将两个破旧的木箱子放在车上,招呼一声朝着票号驶去。

马车在石板路上颠簸了三刻钟,进入了一处宽敞干净的所在,这里的街道比起之前接踵摩肩的热闹场所显得安静了许多,两旁房屋依然是常见的那种青砖黑瓦样式,可店铺的面前却无一例外的全都没挂出幌子。

杨光掀开车窗帘子观察外面,发现街面上很少有行人来往,因此在每一家店铺面前,人数不等或坐或立的壮汉就特别的显眼。同样的,杨光所乘坐的马车也吸引了这些壮汉的注意力。

方山看到了杨光的动作,他低声说道:“这些都是票号养的护卫,不让闲杂人等靠近。若是在城里其他分号汇兑,说不定被闲人看在眼里。”

杨光听出了方山话语中的意思,他在红松镇的时候,就是在市集上买东西被盗贼盯上,才有了自己学会法术后的第一战。

马车在方山的吩咐下,在一个并不是很大的店铺前停稳。看到穿着员外服的杨光走下来,几名壮汉分散开迎过来,为首的那个用温和恭敬的语气问道:“这位员外,有什么事情让小的做吗?”

不等杨光说话,旁边的方山开口说道:“来两个人把箱子抬进去。”

看了一眼马车上有些破旧的木箱子,几名壮汉对望了一下,眼中流露出狐疑的表情,来存银子的富商多了去了,可用这么旧的箱子装银子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为首的那位壮汉犹豫了一下,朝着其他几个人使了个眼色,两名壮汉迅速走上前来,分别搬起了一个木箱子。

49公斤的银锭分成两个箱子装,就是一般的男子都能抱起一个搬走,可这个壮汉却好像没吃饭似的完全拿不住,将其失手跌落在了地上。

这木箱是杨光从仓库里找来的,不知道丢弃在角落里放了多久,本来就很破旧了,经这么一摔立刻散架,里面的工业银锭撒了一地都是。

看到这个情形,方山有些气恼的说道:“放肆,你们大通号就是这么对待上门主顾的?”

“哎呀!你们这几个狗头,怎么粗手粗脚的干不得活路?一人扣半个月工钱!”一个掌柜模样的男子快步从店铺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指着两个壮汉斥骂。

来到杨光面前后,这个掌柜模样的男子抱拳拱手说道:“鄙人姓吴,是大通号掌柜,不知道老爷大驾光临,得罪!得罪!”

杨光知道这不过是钱庄不信任自己,故意用些手段来验明银锭而已,他不动声色的拱手还礼,简单表示要把这些银锭存在大通号里换成银票。

大通票号的吴掌柜将杨光让进店铺里的正厅,奉上茶点招待,自有人去查验银锭重量和成色。

过了一会,帐房用木盘子捧着一叠银票和一大把纽扣大小的碎银过来,吴掌柜看了下账目,对杨光说道:“这里一共是13张100两的银票,还有些散碎的银子,给老爷赏下人用的,请收好。”

杨光看了看那13张银票,这还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古代的银票,未免有些好奇的翻来覆去多看了几眼。

旁边的方山见状咳嗽了几声,得到提醒的杨光这才将银票揣进衣服里。这时方山主动走上前来查验碎银子的成色和数量,抓起来放进了自己的褡裢里。

送走了杨光一行,那个姓吴的掌柜撇撇嘴,不屑的说道:“不过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财,区区一千多两居然装阔跑我们大通号总号来汇兑。哼!”

杨光不知道那个吴掌柜背后编排自己,他坐在马车上,听方山为自己解释:“东家,您刚才露怯了,大通号在本地也算是一等一的票号,不至于给您假票。”

杨光不以为意,反倒好奇的问道:“一等一?那我怎么看它的门面比其他的几家小啊?”

“因为那几家是我大明朝一等一的票号,南北通兑。5000两银子以下的生意都不接待的。”方山回答说道:“也就是因为如此,这大通号才没有限制。”

“哈哈哈哈,我明白了。”杨光笑着点了点头,全国百强集团看不上的业务,地方民营企业可不会嫌弃,蚊子再小也是肉嘛,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

揣着银票,坐着马车,杨光让方山带着自己在这扬州城里到处逛了起来,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这里各种物资的价格和质量,再慢慢考虑要做什么生意。

有方山这个合格的中人在,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唯一让杨光不爽的就是明朝的度量衡了,理解起来实在有些恼火。

那些相对陌生的石、斗、担什么的还好,最麻烦的莫过于现代时空一样常见的斤、两。明朝一斤有16两,等于现代时空的590克,而不是熟知的500克。

就因为古今重量单位的数值不同,名称却一模一样,于是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杨光总是将两者搞混,以至于弄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他索性将收集到的数字单位全都先转换成现代的度量衡再记录下来,尽管这么做在换算的时候有点繁琐,可在后续分析整理的时候却轻松简便了许多,并且不会再搞出那种乌龙事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