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有个时空门 > 第两百五十四章 心思

我有个时空门 第两百五十四章 心思

作者:二九四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47 来源:笔趣阁

有了中午这一出杀鸡儆猴的好戏,再加上午饭那天地之别的两种待遇,下午的时候愿意卖身投靠成为家丁的灾民一下子多了起来,到了傍晚时分已经有超过100户,合计不低于700人成为杨光的家丁。

目前杨光自己的扬州籍家丁有100多人,叶宗满那边的水手也有300来人,合计不超过500人,因此他这一次准备在山东带走的青壮也以这个数字为基准。

按照一户抽一丁的方案,500名青壮家丁就是500个家庭,他们的家人合计恐怕要超过3000人,山东大旱影响到的灾民有十几万之多,杨光只带走3000余人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数字。

因此不管剩下的那些人是观望还是另有想法,杨光都不打算勉强,他有足够多的灾民来选择。都说强扭的瓜不甜,真要是强制带到大员岛那边去,这些人整天想这想那不安分守己,反而是一个隐患。

用过晚饭之后,赵武和叶宗满各带一支队伍准备出发了,他们会连夜前往灾民聚集的地区,等到天亮之后挑选那些信任自己的灾民带回来,就好像之前做过的那样。

临行之前,杨光把赵武拉到了无人之处,将一个白色的拳头大小茧状卵塞给了后者。东西入手赵武立刻就感受到了这个奇异东西在不停的蠕动,他心里有些发毛不过却对杨光十分的信任,小心翼翼的将其揣进了自己的衣兜里。

“到了危急时刻,将它丢出去。”杨光没有解释这个东西的来历,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使用办法。想了想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可以救命!”

“好,我记住了!”赵武答应了一声,见杨光没有其他吩咐,便招呼自己那一队家丁出发。

看着赵武的身影在黑夜中消失,杨光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育蛛术”创造出来的蜘蛛卵如果没有孵化的话,可以持续好几天之久,有了这件法宝傍身,赵武的安全应该可以无忧了。

至于说叶宗满,他本身就是武学高手,带的又是跟着自己走南闯北的下属,江湖经验极为丰富,安全问题根本不需要杨光越殂代疱。

夜晚的信阳镇十分安静,灾民早早的就睡了,杨光带来的手下也只是在四个镇口分别留了几个人,其余的似乎也都待在屋子里进入了梦乡。

自从杨光展露力量歼灭了一伙私盐贩子后,信阳镇的秩序就被他的手下给接管了,按照杨光的吩咐这些家丁水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给足了银子,只要信阳镇的原住民和来往的私盐贩子不来招惹自己,也就不限制他们听凭这些人继续做自己的生意和来去自由。

这种遵守规矩的做法,反而让一些本地豪强心里变得活络起来,在他们看来“贼为梳,兵为篦,官如剃”,九边精兵如狼似虎可不只是在战场上,不能祸害百姓和地方,又怎么能祸害蒙元余孽呢?

杨光手下装备的火器倒是厉害,可是人却不够凶狠,只要想办法遏止住火器之利,说不定就能打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候用来接济那些灾民的粮食不就落在自己手里了吗?

山东大旱物价飞涨,又以粮食为重,那一车车的大米白面都是上品,有门路的话绝对能卖上好价钱。至于那些火器若是自己留用,以后在这信阳镇乃至山东几府岂不是就能横着走了?

黑夜之中,有三五个精壮汉子悄悄从镇边的木制栅栏翻了出去,他们自以为做得隐秘瞒过了守在镇口处的家丁,却不知道行踪被杨光的“召唤昆虫”看得清清楚楚。

山东是明朝很重要的一个行政区域,它刚好处于北直隶和南直隶之间,境内的运河承担着南北货通的重任。哪怕只是集中了其中一府的兵力,也不是杨光留在信阳镇的三五十人能够抗衡的。

不过眼下信阳镇所在的青州府大旱,官府的兵力分散在各处,不准灾民离境也变相防止灾民作乱,短时间内根本抽不出主力。

只要不是精锐,一般的卫所兵根本不放在杨光眼中,真要是跑到这里想捡便宜,只会成为免费的陪练让杨光手下多些实战经验。

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有人出面将已经签下契约卖身投靠的家丁和他们的家人组织起来,带着他们从信阳镇东门离开,在荒野中拐了个弯朝着早就等候在海边的船队停靠处走去。

有那没签契约的灾民想要远远跟着,被护送的家丁发现之后,立刻鸣枪示警不准靠近。灾民胆子小不敢继续跟,可信阳镇地方豪强却偷偷派遣了人手吊在后面,想要看看这些人到底去哪里,结果派出来的人手全都没有回去。

杨光亲自游走在这几公里路途上,只要看到不顾禁令继续偷偷跟踪的人,不管其来历用意全都出手当场斩杀。在嘉靖皇帝严令禁海的时期,又是在地理位置十分敏感的山东,一旦暴露了自己来自海上的背景,立刻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700多人两艘小福船就装下了,在“华山号”的护航下,三艘福船组成的船队南下,朝着大员岛进发,一切顺利的话,这些人在几天之后就可以抵达彼岸,开始新的生活。

傍晚时分,叶宗满带着几百灾民回到了信阳镇,有了先前的经验,安置工作井然有序。到了午夜时分,赵武带着十几个多人出现在杨光视野内,完全出乎杨光的预料。

“见过老爷!”那十几个人全都精壮,看到杨光后不用吩咐立刻跪下磕头。

“他们都是灵山卫的。”赵武解释说道:“田地被官长吞没,只能依靠煮盐为生,一般都是躲着巡检司的差役往这信阳镇送。”

为首的男子连连磕头说道:“小的等人都会些武艺,刀枪棍棒也都耍得,等闲十几个人不能近身,求大老爷收留,我们不愿意在这里苦熬下去,宁可跟着大老爷一刀一枪博个出路!”

这番话听起来只有那么熟悉了,让杨光有走错片场的感觉,如果把“大老爷”换成“哥哥”,那基本就是水泊梁山里面落草为寇的标准台词了。只是这些卫所出身的精壮,到底能不能值得信任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