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零一章 余波之两利之请求

不过对于国民政府来说,美国人在飞机的援助上还是比较大方的.虽说数量和种类,虽说不能和援助给抗联的飞机相比。但是型号上,却是比给抗联的好的太多。除了p四零战斗机之外,还给了不少杨震曾经再三要求,始终被美国人拒绝的p五十一野马式战斗机。就连b二十五米切尔式中型轰炸机,也大方的给了一百架。

只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在其他方面就没有一样让重庆方面顺心的。更让国民政府郁闷的是,美国人给予急需反坦克武器的他们援助的物资之中,除了美军淘汰下来,给谁谁都不爱要的三七战防炮之外。其余的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上面却标示着东北人民抗日联军xx兵工厂字样。

甚至这些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连说明书都是中文的。很明显,这些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压根就是抗联生产的。只是拿人手软、吃人嘴短,手中没有任何可以和美国人翻脸资本的国民政府。

面对着所谓美国友邦援助的,同样是中国人生产,却是绕了大半个地球才转运到自己手中的武器,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也没有地方去说。底气不足的国民政府,可没有那个胆子向美国说这些武器我不要了,你爱往哪里送就往哪里送,老子不稀罕。

不过这些装备虽然是自己现在暂时的盟友,未来肯定的敌人生产的武器,但无疑很适合当时国民政府军队机械化程度极低的军队。所以他们也没有挑剔余地的情况之下,将武器上抗联生产的字样磨掉后,一样照发给了极度缺乏反坦克武器的部队。

当然就眼下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形势来说,重庆方面的抗议对于苏美英三国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美国人自然是不会太在乎,苏联人就更加不会考虑。虽说受到重庆方面控制舆论攻击,但身子骨已经壮了很多的延安,也同样没有在意。

不过虽然不太在意重庆方面在舆论上的攻击,但为了争取民心中央还是发挥了自己在宣传方面的长处,很是和重庆方面打了一场口水战。只是在拿出抗联的战绩之后,重庆方面却是在这场宣传战之中一败涂地。

没有办法,人家今天宣称歼灭了那个日军师团,击毙俘虏了多少日军,缴获了多少装备。明天宣布,对日本土轰炸取得了多少战果,让一向没有什么战绩拿得出手的重庆方面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你这边宣布他们的战绩造假,人家马上就组织国际和国统区的记者去东北参观。不仅亲眼见到了正在各种矿山劳改的大批日本战俘,堆积如山的战利品。甚至这帮家伙还组织一批国统区的记者登上抗联的轰炸机,参与了一次对日轰炸行动。等这批记者从东北返回之后,这场由重庆方面挑起的舆论战,很快便偃旗息鼓了。

对于重庆方面发生的事情,正忙着亲自与苏军谈判的杨震自然是不会理会。在中央的调停和出面协调之下,抗联东北军区司令员杨震与苏军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经过秘密艰苦谈判,背着美国人又私下达成了一个协议。

在这个协议之中,苏联方面再三保证,不会在以任何理由扣押美国援助抗联的物资和装备。但抗联必须继续向苏联方面提供他们得到的一切美国航空技术。并同意在美国援助物资分配有争议的时候,双方不得在采取任何的类似相互报复的行为,一切以协商解决为重。

苏联人也答应将自己最新的武器技术,尤其是航空和坦克方面发展的技术与抗联分享。并在雅克系列战斗机的基础之上,为抗联研制一种作战半径可以抵达日本本土的远程护航战斗机。

同时在杨震特别要求之下,并经过双方协商。苏联人同意抗联选拔一部分干部、战士进入苏联海军,学习各种舰艇尤其是潜艇的指挥与操作。并同意这些人在完成学习后,接收一部分苏联海军舰艇在黑海、波罗的海与北冰洋三大舰队,替代因为苏联海军人员被大批抽调给陆军,而执行护航、反潜、扫雷以及岸防等任务。

当然这个协议得到好处的不单单是抗联可以借窝下蛋,利用苏联海军为自己培养出一批经历过实战的海军人才。而且苏联方面,得到的好处同样多多。有了中国人替代,苏军可以在不影响海军基本运转和战斗力的情况之下,从海军抽调出大量的人员编入陆军作战,以补充伤亡巨大的陆军。

到协议签署的时候,苏德战争已经整整打了一年半。苏军虽然制止住了战争初期的大溃败,但其人员的伤亡在某只别有有心手的搅合之下,远远超过杨震曾经了解过的历史。战争打了不过一年半,苏军损失的兵员,已经近八百余万。

对于眼下正在进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苏军来说,这个只是才开始的战役便已经打的异常残酷,早上进入战场的一个齐装满员的师,晚上撤回伏尔加河东岸只剩下几十个人。平均每三天就填进去一个整师的战役,无疑又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还需要多少部队才能填满的绞肉机。

在大部分人口密集区域已经处于德军占领之下,根本就不可能征兵。部队伤亡又极其巨大的情况下,原本看起来很充足的苏军后备人力资源已经多少显得有些紧张。整个苏联国内,几乎所有能扛起枪的男人,绝大部分都进入部队服役。

哪怕就是这些人是劳改营的劳改犯,监狱里面的刑事犯,只要你是男的,就给我上前线。对兵员来源如饥似渴的苏联人,对于杨震的请求经过再三犹豫之后,苏联人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这个至少看起来对双方都有利的请求,在苏联人看来,抗联这个时候提出调派部分人手进入苏联海军,无疑将是对苏军兵员一个极大的缓解。在抗联第一批人员进入苏联海军之后,甚至还没有等这批人员培训完毕。苏军就将整个黑海舰队和北方舰队的水兵,主要是岸防兵力,抽调走了三分之一,用于正在进行艰苦争夺战的斯大林格勒以及北高加索战场。

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原本只同意抗联派出的人员不超过两万人,此时却是得到了实惠的苏联方面,一而再的要求抗联增加选派进入海军服役的人数。到了四四年底,抗联在苏联各大舰队服役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不过虽然对自己也有好处,但并不意味着苏联人任抗联摆布,抗联人员想去哪个舰队就去哪个舰队,想要接手什么舰艇就接手上面舰艇。苏联方面不仅在选择接手舰队的时候,紧靠日本的太平洋舰队,只允许中国人接手岸防和地面防空工作,严厉禁止中国人接触舰艇。

在分配中国人的时候,也以远离太平洋的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为主。即便是在抗联人员预定接手舰艇的分配上,刚一开始也以鱼雷艇、猎潜艇、扫雷艇、护卫艇等近岸小型舰艇,以及拖船、修理船等辅助舰种为主。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美军援助的护卫舰、炮舰等大中型舰艇禁止中国人接触。

直到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因为水兵抽调太多,已经影响到了苏联海军运转。如果继续不让中国人上舰,本就数量不多的大中型舰艇基本上已经无法使用后。才允许抗联选派的人员,接手了三大舰队的部分驱逐舰和巡洋舰,以及部分潜艇。

但在太平洋舰队,除了作战半径极短的鱼雷艇和扫雷、猎潜、护卫等小型舰艇,以及无武装的拖船等辅助舰艇之外,别说大型舰艇依旧严厉禁止中国人上舰,甚至够资格承的上舰的军舰,一律不准中国人上。

苏联人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在太平洋舰队不让抗联人员上舰,是怕抗联人员主动去挑衅远比自己强大和训练有素的日本海军。担心苏联被动的被抗联拖入对日作战,让自己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

将抗联选派的人员主要分到远离日本海军的北方、黑海和波罗的海三大舰队,分配给的舰艇又是没有远航能力的小型舰艇为主,只有少量的人员进入潜艇部队服役。中国人即便是动了歪心,也没有能力将这些舰艇开回去。

但是到了四四年,在四三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收尾阶段以及随后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以及列宁格勒反击战伤亡过于惨重的苏军,为了准备大反攻而从海军抽调更多的水兵到陆军参战,才更多的让抗联人员接手了舰艇。

没有办法,仅仅一个失利的试图打破德军对列宁格勒包围圈的反击战,苏军就伤亡被俘五十余万。参战的苏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一部基本上被德军消灭,卡累利阿方面军也受到重创。如果不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残余部队的殊死抵抗,弄不好苏联人固守了已经两年的列宁格勒就在这次反击战中丢掉了。

再加上伤亡巨大的库尔斯克会战,以及四二年年底到四三年初成为绞肉机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其他方向的战线,苏军陆军伤亡在数百万人之多。兵力资源,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

就连在远东地区,用来防止日军登陆作战的最后几个师也被抽调到了西线。以及除了想尽一切办法从收复地区动员人员参军之外,苏军唯一能够有现成兵员可以利用的就只有海军这几十万人了。苏德战场上是陆军主宰,海军主要是配属陆军作战。放着这么多兵员不用,难道眼看着陆军因为缺少补充而一点点的耗干自己的血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